•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各位老师谁能出几个问题点拨一下,最好我不会,我好知道该学什么东西。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8-11 16:04 编辑

下面形成差别

您就强调这个燥能生出湿,这叫我怎么接受呢。

您说这个是血燥。

其实我认为,你说的这个血燥,其实是血瘀,血瘀而化热,热力熏炙,而另血中之水散逸,显得血燥。

外界肌理的水湿不能入血,其本质还是瘀滞结果导致了,肌理水湿泛滥,而血内燥热。



血液流转的可比肌理水液快的多,这种类型的血燥热,当他流转全身的时候,往往热邪就出于上,导致上身邪火亢盛。

下身无火而寒化,导致水湿泛滥其本质还是心肾不交,为张仲景六经辩证的少阴证。

仲景说的很明确,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主之。
 
脏腑是我初行医时的方式。所以我说你的层次还不到。凑一个合方能不能治病,等你临床碰壁才会发现,脏腑辩证太过泛泛。
79楼快接近了,再往前一步,就基本上搞明白药的作用了。薄苦的作用,不在肠体,而在肠系膜。这就是内经的味厚发泄,味薄通。这东西说白了简单,但思维这东西,明显有层次差别。
内经上面的东西吃透了,就和自然原理差不多了。
 
居安思危; 说:
居安思危 发表于 2014-8-11 16:03
您就强调这个燥能生出湿,这叫我怎么接受呢。

您说这个是血燥。

简单举个例子是,河水不流了,得看河水的量来决定疏通方案。流量太小,你疏通没用,因为河道里基本没啥阻碍的东西。你越疏通,河面越下降,越不通。
说到这里,就得说说内生和外来邪气的区别。
就是经气和脏气的多寡。
黄芩黄连,这方子想想都觉得燥,脏腑已经无气,还想让脏在供血不充分的情况下来替六腑来行气除湿。
 
脏腑是我初行医时的方式。所以我说你的层次还不到。凑一个合方能不能治病,等你临床碰壁才会发现,脏腑辩证

关于味道薄厚的分析,我非常赞同

我甚至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等我有时间。



老师那您觉得,有没有人用脏腑辨证用到始终呢

是不是用脏腑辨证就是一定是水平不行呢。

我看很多大家也依旧用脏腑辨证。
 
简单举个例子是,河水不流了,得看河水的量来决定疏通方案。流量太小,你疏通没用,因为河道里基本没啥阻

简单举个例子是,河水不流了,得看河水的量来决定疏通方案。流量太小,你疏通没用,因为河道里基本没啥阻碍的东西。你越疏通,河面越下降,越不通。
说到这里,就得说说内生和外来邪气的区别。
就是经气和脏气的多寡。
黄芩黄连,这方子想想都觉得燥,脏腑已经无气,还想让脏在供血不充分的情况下来替六腑来行气除湿。



流量大小来决定疏通方案的看法,我非常支持,这样才有中医辨证的精神所在。而不是见瘀化瘀。
 
55条回复,哈哈,太搞笑了,这么挑衅的贴子竟然。LZ乃弄臣也,轻拨琴弦,阶下迂腐之众咬舌俯耳,啧啧

您也是积极分子,帮楼主加了层楼,呵呵。
我们都是好心人啊,不想让楼主走偏了,哈哈。
 
嘻嘻,老师也来“咬舌俯耳”了?勿“啧啧不休”哦。

哈…………。感觉居安年龄不过二十多岁,还小,不过医药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么轻狂,担心将来出大事。
 
分子层次是片面的。不够全面啊。
我总说线型思维不可取。我大概说个思路,我们讨论一下,这种思维更重要

一个65岁的老妇,腰椎3关节,股骨关节,骶髂关节,两膝关节,颈部4个关节增生。局部有多个椎体骨密度下降,但不是全部。舌脉忘了,但症状有个细节,每次坐下,蹲下,躺下起来的开始几分钟不能动,得稍微活动几分钟才可以,走一段时间才好。方子很简单小柴胡加当归芍药散。10天后换柴胡剂加肾气丸。
骨密度降低,分三种,也就是三个阶段,也是钙从吸收到富集到骨头的三个阶段。掌握这个不比掌握名词来的更好吗?



肾气以亏,不能养骨,所以骨密度才会流失。

营养骨质的血管经络,严重亏虚,瘀滞,正气通过困难。

坐下,蹲下,躺下之后,病症关节的血管均受到压迫,挤压使得本来就瘀滞亏虚严重的骨膜血管进一步亏空,没有正气输入,所以无法动转。只有等待血管逐渐由亏空到稍有充盈,正气输送过去,才能行动。

老师用的小柴胡汤,注重疏通血脉,促进肝血输出,加强肝血的供应到病灶,又有培补血液精微的当归芍药散。

一重通络,二重养血,让局部正气有源,所以起到一定的疗效。

然此病病根在于肾气不实,不能养骨,治根本宜养肾气,所以当血脉通畅之后,要重养肾气,投之肾气丸,以求治本。


总体思路是比较正确的只是前面的小柴胡汤,可以换为血府逐瘀汤,效果会更好,其他不变。
 
呵呵,很热闹啊。我也来凑凑趣:

请问:有人指点我:“胃气,约等于 平人脉。”

我应该怎样去理解呢?谢谢
 
自不量力,就算中医界的泰斗,也可将其问死,何况你.我说得虽然冲,但这是事实.

哈哈,人家就是求被问死,赶紧问死他吧
 
呵呵,很热闹啊。我也来凑凑趣:

请问:有人指点我:“胃气,约等于 平人脉。”

足阳明者,独动不休。

稳健有力,不迟不缓。

不急不躁,来去和顺。

要不老师你自己摸一摸,阳明胃确实就是这样的特点,独动不休,稳健有力。

如脉象如此,则为胃气充足,正气有源,健硕之象。

以此定为平人之象。


老师您自己摸一摸。
 
呵呵,很热闹啊。我也来凑凑趣:

请问:有人指点我:“胃气,约等于 平人脉。”

老师如果您有兴趣,我还可以给您解释一下,为什么足阳明独动不休,且健硕有力。
 
这得参照病情吧,不能因为天一地二而定吧。

阳虚惨白,应该补火,也没什么疑问吧,这好像跟天一地二关

那丹溪怎么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呢?而祝味菊先生又说“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水火对应阴阳,命门者水火之宅,故人之水火与天地之水火对应,怎么就没有关系呢?
 
居安思危; 说:
居安思危 发表于 2014-8-11 07:39
《灵枢》比较系统的记载了 有关经络,病候、腧穴、刺法、灸法、治则等基本理论,都有相当全面的论述。 因

五十九穴的问题想必花了楼主不少时间去翻书,精神可嘉,但还是有一此出入.
 
好啊,我就再来一个简单的书上没有的.
病人胸满,怎么通过切脉而得知.
 
那丹溪怎么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呢?而祝味菊先生又说“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水火对应阴阳,命门者水火

那丹溪怎么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呢?而祝味菊先生又说“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水火对应阴阳,命门者水火之宅,故人之水火与天地之水火对应,怎么就没有关系呢?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是宏观统计数据,就像电视台统计有多百分之几少人看了星星的你一样。

当针对到你个人的时候,跟这个数据关系不大,你看了,就百分之百,你没看,就是百分之零。

你阴虚火旺,你就应该滋阴清热,百分之百的滋阴清热,而不是说,百分之六十滋阴清热,百分之四十温阳化气。

理解了吗。


统计数据,和到你自己身上是完全俩概念,你治病得看你自己,你得了这个病,就是百分之百。

买彩票的几率,很多人算过,是几百亿分之一,这个数据显然是对的。

但是,你真正买了彩票,你没中,这就是百万分之一,你中了,这就是百分之百



人体水火,和天地水火有关系啊,天气火热,可能造成你也火大,对吧。

天气潮湿,可能造成你也湿重。对吧。

但这些都是统计数据,真轮到你自己的时候还要看实际情况

天气暴热,你得寒症可能不,完全是可能的啊这个时候你能说,因为天气暴热,我得了寒症,也要用30%的寒药吗,因为天气热啊,所以得加点寒药啊,哈哈。你这是刻舟求剑。

天气虽然暴热,你得了寒症,就是百分之百的寒症。


自己理解吧。
 
好啊,我就再来一个简单的书上没有的.
病人胸满,怎么通过切脉而得知.

胸满,有气滞血瘀之象,郁结而化热,热而伤阴,热出于上而邪火烦头脑心肺,下肢不得热而寒结凝滞,水湿不运。


其人脉象,轻取浮数,按之无源。

浮者洪大虚空,沉取滞涩无力。

寸脉浮越,关脉洪大,如有火烧,尺脉不起,如有寒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