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既然唐宋元明清老师教我知识,那我也教他点知识,就教畏寒和恶寒的区别

居安思危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18
帖子
2012
获得点赞
54
声望
0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9-4 08:44 编辑

畏寒和恶寒,什么区别?

可以说,畏寒和恶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二者,最典型的区别在于,取暖是否可解。寒热是否交替。

1.恶寒近火取暖不可解,而畏寒近火取暖可以解。

2.恶寒可以出现寒热交替出现的症状,而畏寒不会出现寒热交替的症状。

这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唐宋老师一个都没说出来。我帮他补充上。


关于恶寒,我总结了四大类原因。

1.强劲风邪袭表。卫阳温煦功能失常,卫阳被遏,导致恶寒。病程较短。

2.实寒内盛。寒食入腹,风寒袭于脾胃,风寒袭于肝经,导致阳气不升。病程较短。

3.阳虚内损。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虚损所致,病程很长。

4.真热假寒。内里热结,气机不畅,导致卫表失养,肤表寒化而恶寒,见于王孟英治疗张养之的医案。


关于畏寒,我总结了一个原因。

1.风邪袭表,卫阳尚未失职,但已经虚弱。



从这个总结来看,哪个轻,哪个重,一目了然

请各位老师点评一下。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9-4 07:10 编辑



唐宋老师说,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这是不对的。肺并没有疏布津液的功能。

如果哪位老师找到了肺的疏布津液的功能的证据,可以给我指点一下,再下感激不尽。

其次,肺内阴液上逆,只能为痰,不能为涕。

如果哪位老师找到了肺液上逆为涕的证据,可以指点我一下,再下感激不尽。
 
唐宋老师说,畏寒由体内阳虚所致,这是不对的,此为恶寒表现,多穿衣服依旧冷,表现出恶寒。

有很多人不懂区分,把这种叫做畏寒,这是混淆,混淆的多了,大家习以为常了。
 
你这样曲线求学不是办法,先用自己的理念放倒一大批人,自己都是武林盟主了,那个还比得上你?好比突然论坛跑来了一个西医用自己的理念对中医理乱评一遍,不是吗?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学识基础和层次沟通必然产生沟通问题。

引用:关于畏寒,我总结了一个原因。

1.风邪袭表,卫阳尚未失职。
--总结了一个方面,但欠缺了其他方面,不一定要风邪,你要是卫阳不足,摸块金属都会畏寒,寒气入侵非必由风。
另外你那句:唐宋老师说,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这是不对的。肺并没有疏布津液的功能。--是没有了解中医理论藏象学说前提下抛出来的,你要搞明白阴阳五行为什么能覆天验人,为什么很多时候跟实质学无法相套,肺主宣降是藏象学说的内容,不能用解剖学来解,与西医观念融合不了。你要是硬解,那请解肺属金,为什么归象为辛金,辛象是什么特征?
 
总结错误,百度错的地方太多,被误导正常。惡寒只能是表证,畏寒才是寒在内。这是基础。连一份恶寒一分表证都不知道,你学医之路差太多。
 
肺的表面积有50-100平米,人体表面积多少?肺对热和水的排泄的作用,这个剩下的自己想。内经上的东西在现代生理病理学中都有证据证明。
 
总结错误,百度错的地方太多,被误导正常。惡寒只能是表证,畏寒才是寒在内。这是基础。连一份恶寒一分表证

一分恶寒一分表症,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欠妥的,本身就是错的。
 
总结错误,百度错的地方太多,被误导正常。惡寒只能是表证,畏寒才是寒在内。这是基础。连一份恶寒一分表证

一分恶寒,一分表症,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欠妥的。

有很多人发论文指出这个问题,这不是我指出来的。

 

附件

  • 164.7 KB 查看: 32
打自己脸了吧。恶寒是什么?是怕冷这么简单吗?主贴里你自己都承认得温不减。知道为何得温不减吗?那是因为表闭,正气不能温煦腠理。这种情况不是表证?温病出现的微恶寒同样是表证,所以要用辛凉来达郁发表。搞学问,就是自我否定和自我修正。玩票当然就不用像我这样较真。我是本着拿一辈子来填中医这大坑的。像楼主这样的人肯定理解不了吧
 
你这样曲线求学不是办法,先用自己的理念放倒一大批人,自己都是武林盟主了,那个还比得上你?好比突然论坛

您提到了肺主宣降

但是我要说,宣和降,都不是布扬津液宣是排泄到外部,降是降的肺气,不是津液。

什么叫布扬津液,得是促进津液在身体内部散布

肺不符合这个特征古人任何一本医书都没有提到肺布扬津液。你觉得哪本书提到了,你可以告诉我一下,我去查证。
 
这证据就在我让你看的内经经脉别论篇。这么懒,还没看?肺下输,水精才能四布。这里的逻辑关系还有什么好讨论的。
 
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吗?你和大部分人没区别,都是拿过来就用,别人的理论,论断,拿过来就用。这不是搞研究的态度。要研究,起点只有两个,经典和生理。通过临床和经典的互相印证,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别人的理论不见得对,只有验证于经典和临床后,才能知道理论的对错。这两者你都没有。所以你差得远。
 
打自己脸了吧。恶寒是什么?是怕冷这么简单吗?主贴里你自己都承认得温不减。知道为何得温不减吗?那是因为表


打自己脸了吧。恶寒是什么?是怕冷这么简单吗?主贴里你自己都承认得温不减。知道为何得温不减吗?那是因为表闭,正气不能温煦腠理。这种情况不是表证?温病出现的微恶寒同样是表证,所以要用辛凉来达郁发表。搞学问,就是自我否定和自我修正。玩票当然就不用像我这样较真。我是本着拿一辈子来填中医这大坑的。像楼主这样的人肯定理解不了吧。

。。

1.我至始至终都没提过恶寒就是怕冷,这是您说的。

2.我在主贴里哪说了温不减,我提的叫寒热交替,你是不是把这个理解为温不减那是你理解的,不是我说的。

3.表闭,正气不能温煦腠理,应该凉才对,为什么温不减?

4.温病恶寒不全是表症,而是真热假寒,你去查证王孟英,治疗张养之的医案。张养之夏天烤火炉还是冷,实为热盛于内,阻滞气机,不达于外,所以才恶寒。你去查证。
 
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吗?你和大部分人没区别,都是拿过来就用,别人的理论,论断,拿过来就用。这不是搞研究

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吗?你和大部分人没区别,都是拿过来就用,别人的理论,论断,拿过来就用。这不是搞研究的态度。要研究,起点只有两个,经典和生理。通过临床和经典的互相印证,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别人的理论不见得对,只有验证于经典和临床后,才能知道理论的对错。这两者你都没有。所以你差得远。



您这个说法,我不能同意,我从来不对别人的理论拿来就用。

我一贯强调要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我这要强调的帖子,你可以找出一大把来。

所以我不能同意您说我拿来就用。


我不敢说研究,但是我一贯都是从经典和生理两个方向入手,相互验证。

我在本站发的帖子,都有记录,我随时可以拿出来给你看。
 
主贴里不是说了近火取暖不可解吗?这我没看错吧。不可解啥意思?得温不减啥意思?恩,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终于知道这么多人不理解的原因了。不可解是说不改善。剩下的我就不说了。得热改善那还是畏寒。这我也不说了。弄得我像矫情一样。岂不知科普这事儿实在太麻烦了
 
主贴里不是说了近火取暖不可解吗?这我没看错吧。不可解啥意思?得温不减啥意思?恩,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终


主贴里不是说了近火取暖不可解吗?这我没看错吧。不可解啥意思?得温不减啥意思?恩,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终于知道这么多人不理解的原因了。不可解是说不改善。剩下的我就不说了。得热改善那还是畏寒。这我也不说了。弄得我像矫情一样。岂不知科普这事儿实在太麻烦了



近火取暖,这就叫热不减,出自那本医论?

我看明白了,您说的是取暖之后,症状不减轻是吧但您不能这样描述

在中医里,热不减是有特定意思的,就是说,治疗之后,热证依旧没有降低,这叫热不减

您不能把区段之后症状不减轻叫做热不减这样就混淆了。别人就无法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了。

您自己用词分不清,这能怪别人吗。

在中医里,热不减是有特定意思的,你不能乱用。
 
最近的电视剧都是编剧拍脑袋,果然没看头。你的帖子都是如此,你这样的同志,最高成就是赵括。赵括知道吧。赵国灭亡的最直接罪人,直接害死的人是40万。这是史料记载的。具体多少不知道,但肯定死的人不少。他和你都是一类人,自我感觉较好,自认玩透了本专业。结果如何,不言而喻。如果他不是上来就打这么大阵杖,而是经历小败修正过自己。估计也会有成就。所以错也不在他自己。
 
哈哈,得温不减是治疗后?医案描述里这样的话会出现在治疗处方后的预后描述里?你要是脑袋不清醒,去睡一觉,免得错漏太多,弄得我没兴趣教你。
 
哈哈,得温不减是治疗后?医案描述里这样的话会出现在治疗处方后的预后描述里?你要是脑袋不清醒,去睡一觉,

我说的十分清楚,是热不减,

不是得温不减。

您一字也不要改好不好。

不要自己改字,改完了算我头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