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05/18
- 帖子
- 2012
- 获得点赞
- 54
- 声望
- 0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9-4 08:44 编辑
畏寒和恶寒,什么区别?
可以说,畏寒和恶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二者,最典型的区别在于,取暖是否可解。寒热是否交替。
1.恶寒近火取暖不可解,而畏寒近火取暖可以解。
2.恶寒可以出现寒热交替出现的症状,而畏寒不会出现寒热交替的症状。
这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唐宋老师一个都没说出来。我帮他补充上。
关于恶寒,我总结了四大类原因。
1.强劲风邪袭表。卫阳温煦功能失常,卫阳被遏,导致恶寒。病程较短。
2.实寒内盛。寒食入腹,风寒袭于脾胃,风寒袭于肝经,导致阳气不升。病程较短。
3.阳虚内损。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虚损所致,病程很长。
4.真热假寒。内里热结,气机不畅,导致卫表失养,肤表寒化而恶寒,见于王孟英治疗张养之的医案。
关于畏寒,我总结了一个原因。
1.风邪袭表,卫阳尚未失职,但已经虚弱。
从这个总结来看,哪个轻,哪个重,一目了然
请各位老师点评一下。
畏寒和恶寒,什么区别?
可以说,畏寒和恶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二者,最典型的区别在于,取暖是否可解。寒热是否交替。
1.恶寒近火取暖不可解,而畏寒近火取暖可以解。
2.恶寒可以出现寒热交替出现的症状,而畏寒不会出现寒热交替的症状。
这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唐宋老师一个都没说出来。我帮他补充上。
关于恶寒,我总结了四大类原因。
1.强劲风邪袭表。卫阳温煦功能失常,卫阳被遏,导致恶寒。病程较短。
2.实寒内盛。寒食入腹,风寒袭于脾胃,风寒袭于肝经,导致阳气不升。病程较短。
3.阳虚内损。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虚损所致,病程很长。
4.真热假寒。内里热结,气机不畅,导致卫表失养,肤表寒化而恶寒,见于王孟英治疗张养之的医案。
关于畏寒,我总结了一个原因。
1.风邪袭表,卫阳尚未失职,但已经虚弱。
从这个总结来看,哪个轻,哪个重,一目了然
请各位老师点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