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5/02/05
- 帖子
- 146
- 获得点赞
- 1
- 声望
- 0
- 年龄
- 38
从阴阳学说浅谈克隆技术
1997 年2 月22 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维尔穆特等人宣布用体细胞克隆绵羊获得成功。一只看上去普普通通名叫“多利”(Dolly) 的羊震撼了全世界。一时间,克隆绵羊“多利”成为动物界最耀眼的“明星”,其“咩咩”的叫声迅速响遍全球。它给全世界带来争论、惊恐、愤怒,以至于科学家、政治家、法学家、学者、商人,乃至每一个普通人,都想说几句,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本文从我国阴阳学说的角度浅谈一下克隆技术,以飨读者。
1 我国的阴阳学说我国古代,阴阳是个哲学概念,用来表示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阳的含义。最初,阴阳只是作为太阳日光向背的意义出现的,向日的称阳,背日的称阴。后来引伸为气候的寒与暖。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最终把阴阳作为一种哲学概念,用来广泛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的动态平衡势力。如日月、昼夜、明暗、动静、内外、寒热、雌雄、男女、刚柔、迟速等,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它们协调统一,相反相承。所以《易传》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这个道,指的就是天地自然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正因为阴阳广泛包涵着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从另一方面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也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这说明阴阳这种现象是无所不在的。同时,阴阳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转化而转化,所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当然,如果再深入一层,天地万物的阴面可以包涵着阳,天地万物的阳面同样也可包涵着阴。《黄帝内经》有言:“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黄昏至合夜,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这种阴阳的概念早先是朴素的、质朴无华的、唯物的,从战国末期开始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2 克隆技术“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我国以前译为“无性繁殖”或“无性生殖”。意思是指不经过阴阳交合过程,由同一个细胞通过分裂方式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中每一个细胞的基因彼此是相同的,性状也是彼此相同的,上一代与下一代的遗传信息是一致的。所以,也可以说,克隆就是生命的全息复制。事实上,我国古代传说的雌雄剑、哪吒的三头六臂、孙悟空拔下猴毛吹口气变成另一个孙悟空等都包含着克隆的思想。我们生活中杨柳、玫瑰的扦插,土豆的生产等都属于克隆。早在20世纪50 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1986 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用胚胎细朐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鼠、兔、猴等动物。这些克隆动物的诞生,均是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目前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 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克隆绵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 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突破了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使克隆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整个克隆过程如下:
首先,科学家从一只产自芬兰的6 岁成年多塞特母绵羊A(“多利”的亲生母亲) 的乳腺中取出一个本身并没有繁殖能力的普通细胞,将这个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备用。然后,科学家在取出另一只母绵羊B(“多利”的借卵母亲) 的未受精的细胞,将这个卵细胞中的基因取出,换上母绵羊A 的乳腺细胞的基因,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再将这个基因巳被“调包”的卵细胞放电激活,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最后,当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绵羊C(“多利”的代孕母亲) 的子宫中,经过正常的妊娠产下“多利”.
“多利”完全继承了其亲生母亲塞特母绵羊的全部DNA 基因特征,是多塞特母绵羊百分之百的“复制品”。在英国克隆绵羊成功之后,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国的克隆技术也捷报频传。
3 克隆技术与阴阳学说
众所周知,无性繁殖现象在低等植物中是存在的,而按照哺乳动物界的规律,动物的繁衍要由两性生殖细胞来完成,由于父体和母体的遗传物质在后代体内各占一半,因此后代绝对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哺乳动物及人类的繁殖,首先是卵细胞由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发育而来。卵原细胞与机体其它细胞一样具有双倍的遗传物质,这种遗传物质即为二倍体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最终成为只含体细胞的一半的染色体,又称单倍染色体的成熟卵细胞。而这种卵细胞是不能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它必须与含有同样只有单倍体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即受精,重新成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即合子,才能继续发育下去,从而形成一个新生命。从以上所述不难看出,这个新生命已分别接受母方(卵细胞) 与父方(精子) 各一半的遗传特性了,人们称这种繁殖为有性繁殖。即阴阳结合的过程. 内经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生命生”的论述。
按照发育生物学的观点,成年体细胞是一种定向了的,一定程度上分化了的细胞,不可能重新获得全能性,而“多利”的成功出生说明,即使方向巳明的体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仍然具有全能性,人类可以利用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大量生产出完全相同的生命体,这对传统的学说提出了新挑战,完全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式。
但是“, 克隆技术与阴阳学说不仅不相矛盾,而且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阴阳学说的正确性。
首先“, 多利”仍然是阴阳结合的产物。《元亨疗马集》中说:“马⋯⋯禀阴阳二气而生。”认为畜体是承受着阴阳二气而生存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意思是说,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也是一切事物的纲领,各种事物的产生与消亡,都是由阴阳的变化所致。
其次“, 多利”是阴阳相互作用转化的产物。阴阳所代表的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间相互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最终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因此《, 黄帝内经》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说。意思是指阴精是通过阳气的活动而产生的,而阳气又有阴精化生而来。
再次“, 多利”自始至终没有脱离阴(母)为体,阳为用的观点。第一只母羊为体,第二只母羊为用,第三只母羊则是体和用的统一。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存在着一种“阴为体,阳为用”的相互依存关系。体即指本体,是指结构或物质基础;用指功用,是指功能或机能活动;体是用的物质基础,用又是体的功能表现,阴阳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从阴阳学说的理论可看出,“多利”的诞生是禀阴阳二气所致。
科学家预言,21 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多利”的诞生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科学突破。它能用动物体细胞核发育成一个动物,这的确是生命科学的一次飞跃,其在生产实践上的重大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不言而喻。我国的阴阳学说具有其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我们写此文的目的是: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结合点。当然,这个结合点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至少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借鉴、一种研究问题的全新角度。这方面的探索我们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继续下去。
1997 年2 月22 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维尔穆特等人宣布用体细胞克隆绵羊获得成功。一只看上去普普通通名叫“多利”(Dolly) 的羊震撼了全世界。一时间,克隆绵羊“多利”成为动物界最耀眼的“明星”,其“咩咩”的叫声迅速响遍全球。它给全世界带来争论、惊恐、愤怒,以至于科学家、政治家、法学家、学者、商人,乃至每一个普通人,都想说几句,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本文从我国阴阳学说的角度浅谈一下克隆技术,以飨读者。
1 我国的阴阳学说我国古代,阴阳是个哲学概念,用来表示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阳的含义。最初,阴阳只是作为太阳日光向背的意义出现的,向日的称阳,背日的称阴。后来引伸为气候的寒与暖。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最终把阴阳作为一种哲学概念,用来广泛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的动态平衡势力。如日月、昼夜、明暗、动静、内外、寒热、雌雄、男女、刚柔、迟速等,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它们协调统一,相反相承。所以《易传》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这个道,指的就是天地自然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正因为阴阳广泛包涵着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从另一方面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也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这说明阴阳这种现象是无所不在的。同时,阴阳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转化而转化,所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当然,如果再深入一层,天地万物的阴面可以包涵着阳,天地万物的阳面同样也可包涵着阴。《黄帝内经》有言:“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黄昏至合夜,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这种阴阳的概念早先是朴素的、质朴无华的、唯物的,从战国末期开始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2 克隆技术“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我国以前译为“无性繁殖”或“无性生殖”。意思是指不经过阴阳交合过程,由同一个细胞通过分裂方式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中每一个细胞的基因彼此是相同的,性状也是彼此相同的,上一代与下一代的遗传信息是一致的。所以,也可以说,克隆就是生命的全息复制。事实上,我国古代传说的雌雄剑、哪吒的三头六臂、孙悟空拔下猴毛吹口气变成另一个孙悟空等都包含着克隆的思想。我们生活中杨柳、玫瑰的扦插,土豆的生产等都属于克隆。早在20世纪50 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1986 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用胚胎细朐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鼠、兔、猴等动物。这些克隆动物的诞生,均是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目前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 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克隆绵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 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突破了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使克隆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整个克隆过程如下:
首先,科学家从一只产自芬兰的6 岁成年多塞特母绵羊A(“多利”的亲生母亲) 的乳腺中取出一个本身并没有繁殖能力的普通细胞,将这个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备用。然后,科学家在取出另一只母绵羊B(“多利”的借卵母亲) 的未受精的细胞,将这个卵细胞中的基因取出,换上母绵羊A 的乳腺细胞的基因,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再将这个基因巳被“调包”的卵细胞放电激活,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最后,当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绵羊C(“多利”的代孕母亲) 的子宫中,经过正常的妊娠产下“多利”.
“多利”完全继承了其亲生母亲塞特母绵羊的全部DNA 基因特征,是多塞特母绵羊百分之百的“复制品”。在英国克隆绵羊成功之后,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国的克隆技术也捷报频传。
3 克隆技术与阴阳学说
众所周知,无性繁殖现象在低等植物中是存在的,而按照哺乳动物界的规律,动物的繁衍要由两性生殖细胞来完成,由于父体和母体的遗传物质在后代体内各占一半,因此后代绝对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哺乳动物及人类的繁殖,首先是卵细胞由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发育而来。卵原细胞与机体其它细胞一样具有双倍的遗传物质,这种遗传物质即为二倍体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最终成为只含体细胞的一半的染色体,又称单倍染色体的成熟卵细胞。而这种卵细胞是不能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它必须与含有同样只有单倍体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即受精,重新成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即合子,才能继续发育下去,从而形成一个新生命。从以上所述不难看出,这个新生命已分别接受母方(卵细胞) 与父方(精子) 各一半的遗传特性了,人们称这种繁殖为有性繁殖。即阴阳结合的过程. 内经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生命生”的论述。
按照发育生物学的观点,成年体细胞是一种定向了的,一定程度上分化了的细胞,不可能重新获得全能性,而“多利”的成功出生说明,即使方向巳明的体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仍然具有全能性,人类可以利用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大量生产出完全相同的生命体,这对传统的学说提出了新挑战,完全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式。
但是“, 克隆技术与阴阳学说不仅不相矛盾,而且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阴阳学说的正确性。
首先“, 多利”仍然是阴阳结合的产物。《元亨疗马集》中说:“马⋯⋯禀阴阳二气而生。”认为畜体是承受着阴阳二气而生存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意思是说,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也是一切事物的纲领,各种事物的产生与消亡,都是由阴阳的变化所致。
其次“, 多利”是阴阳相互作用转化的产物。阴阳所代表的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间相互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最终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因此《, 黄帝内经》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说。意思是指阴精是通过阳气的活动而产生的,而阳气又有阴精化生而来。
再次“, 多利”自始至终没有脱离阴(母)为体,阳为用的观点。第一只母羊为体,第二只母羊为用,第三只母羊则是体和用的统一。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存在着一种“阴为体,阳为用”的相互依存关系。体即指本体,是指结构或物质基础;用指功用,是指功能或机能活动;体是用的物质基础,用又是体的功能表现,阴阳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从阴阳学说的理论可看出,“多利”的诞生是禀阴阳二气所致。
科学家预言,21 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多利”的诞生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科学突破。它能用动物体细胞核发育成一个动物,这的确是生命科学的一次飞跃,其在生产实践上的重大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不言而喻。我国的阴阳学说具有其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我们写此文的目的是: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结合点。当然,这个结合点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至少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借鉴、一种研究问题的全新角度。这方面的探索我们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