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柴胡”的运用说起
30年的医历,临床用药有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现从“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说说咱的临床在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
毕业之后,临床之初,见父亲治病,特别是治感冒,每每要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咱自恃学习还不错,认为自己基础理论还比较扎实,心想感冒有风寒、风热、暑湿、燥热的不同,各人体质有别,岂能皆用“小柴胡”呢?难道这不是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特色相悖吗?
一天, 一个老患者来诊,父亲没在,患者都是老朋友了,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咱说:“来,考考你,看你学的如何”。
初临床,也是一种好奇,欣然从之。
经过一番的察颜测色,舌脉辨证,咱认为是风寒感冒,就开了荆防败毒散,当然也不会太多的加减。咱那时候可以说,初涉临床,辨证认证,不敢有怠慢懈堕。风寒感冒就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用银翘散,虚人就用参苏饮,秋燥之时用桑菊,夏季感冒有藿香正气散。老患者服药后说:“你的荆防败毒散不如你父亲的小柴胡呀”。
怎么了?小柴胡用于半表半里的少阳证,这感冒初只是在表,怎么就效果不佳呢?
过来不知多长的时间,我慢慢也改变了自己的用药特点。不能说凡是感冒或其他与感冒有关的疾病都是柴胡汤吧,一般也都是用“小柴胡”作为基础方,奉承“但见一证便是”的原则,风寒感冒加荆芥、防风、细辛、桂枝等,风热感冒加大青叶、杏仁等,暑湿感冒加藿香、茵陈、佩兰、苍术等,虚人感冒离不开人参、当归等,总之就是在“小柴胡”的基础上随外邪的不同,机体阴阳虚实的变化,随症加减。
随着阅历的增加,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咱现在“小柴胡”又用的少了。认为用“小柴胡”加减治疗只是见病治病,辨证施药,还不能得到中医所说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治疗,还不能做到“治未病”的效果。咱现在用药就是“宣上、畅中、夯下”同时进行,不以某方来加减,而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患者体质的不同特点,随机整体辨证遣方选药,以“通”为手段,以“通”为目的,做到使机体各处“通、顺、畅”,使机体气机不郁滞,邪无可留之所,治本次的疾病,也为预防下次疾病的发生打基础。
嘻嘻,想得到的目的就是“天人合一”治病,也“治未病”。
30年的医历,临床用药有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现从“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说说咱的临床在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
毕业之后,临床之初,见父亲治病,特别是治感冒,每每要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咱自恃学习还不错,认为自己基础理论还比较扎实,心想感冒有风寒、风热、暑湿、燥热的不同,各人体质有别,岂能皆用“小柴胡”呢?难道这不是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特色相悖吗?
一天, 一个老患者来诊,父亲没在,患者都是老朋友了,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咱说:“来,考考你,看你学的如何”。
初临床,也是一种好奇,欣然从之。
经过一番的察颜测色,舌脉辨证,咱认为是风寒感冒,就开了荆防败毒散,当然也不会太多的加减。咱那时候可以说,初涉临床,辨证认证,不敢有怠慢懈堕。风寒感冒就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用银翘散,虚人就用参苏饮,秋燥之时用桑菊,夏季感冒有藿香正气散。老患者服药后说:“你的荆防败毒散不如你父亲的小柴胡呀”。
怎么了?小柴胡用于半表半里的少阳证,这感冒初只是在表,怎么就效果不佳呢?
过来不知多长的时间,我慢慢也改变了自己的用药特点。不能说凡是感冒或其他与感冒有关的疾病都是柴胡汤吧,一般也都是用“小柴胡”作为基础方,奉承“但见一证便是”的原则,风寒感冒加荆芥、防风、细辛、桂枝等,风热感冒加大青叶、杏仁等,暑湿感冒加藿香、茵陈、佩兰、苍术等,虚人感冒离不开人参、当归等,总之就是在“小柴胡”的基础上随外邪的不同,机体阴阳虚实的变化,随症加减。
随着阅历的增加,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咱现在“小柴胡”又用的少了。认为用“小柴胡”加减治疗只是见病治病,辨证施药,还不能得到中医所说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治疗,还不能做到“治未病”的效果。咱现在用药就是“宣上、畅中、夯下”同时进行,不以某方来加减,而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患者体质的不同特点,随机整体辨证遣方选药,以“通”为手段,以“通”为目的,做到使机体各处“通、顺、畅”,使机体气机不郁滞,邪无可留之所,治本次的疾病,也为预防下次疾病的发生打基础。
嘻嘻,想得到的目的就是“天人合一”治病,也“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