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游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23/03/22 帖子 490 获得点赞 2185 声望 93 年龄 37 所在地 强龙过江 星期一,21:02 #1 学习中医经年,不成体系,很是乱套。想看看大家记录笔记的方法、经验、文章等心得体会。最好是能分享一些笔记的实例图片、设备照片等。
澄 澄潭月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26 帖子 47 获得点赞 6 声望 8 星期二,09:41 #4 笔记: 药品补泻,或阴或阳,或氣或血,或燥或润,原自有别,遍绎诸书,无有实载。如 白术味苦性燥,是能入脾补氣; 山药味甘气平,是能入脾补阴; 人参黄芪味甘性温,是能入肺而补氣; 是能入肺而补阴; 龙眼甘温,是能入心而补氣; 当归、柏子仁辛甘温润,是能入心而补血; 山茱萸、杜仲辛温酸温,是能入肝而补氣; 首乌、阿胶甘平微温,是能入肝而补血; 至附、桂辛热,则能入肾以补阳; 熟地、枸杞甘润甘温,是能入肾以补阴。 补剂如斯,泻剂亦然。而书仅以补泻混指。是集论补论泻俱以阴阳氣血分辨,概不敢以影响浑混等语塞责,庶使开卷了了,无有错误。
笔记: 药品补泻,或阴或阳,或氣或血,或燥或润,原自有别,遍绎诸书,无有实载。如 白术味苦性燥,是能入脾补氣; 山药味甘气平,是能入脾补阴; 人参黄芪味甘性温,是能入肺而补氣; 是能入肺而补阴; 龙眼甘温,是能入心而补氣; 当归、柏子仁辛甘温润,是能入心而补血; 山茱萸、杜仲辛温酸温,是能入肝而补氣; 首乌、阿胶甘平微温,是能入肝而补血; 至附、桂辛热,则能入肾以补阳; 熟地、枸杞甘润甘温,是能入肾以补阴。 补剂如斯,泻剂亦然。而书仅以补泻混指。是集论补论泻俱以阴阳氣血分辨,概不敢以影响浑混等语塞责,庶使开卷了了,无有错误。
杏林游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23/03/22 帖子 490 获得点赞 2185 声望 93 年龄 37 所在地 强龙过江 星期二,10:12 #5 感谢分享!!能详细说说平时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吗?看到很多老一辈用卡片笔记法,记录中医学习笔记。想看看大家如何学习和记录的,以开阔眼界,毕竟实践出真知。
澄 澄潭月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26 帖子 47 获得点赞 6 声望 8 星期二,10:23 #6 杏林游 说: 感谢分享!!能详细说说平时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吗?看到很多老一辈用卡片笔记法,记录中医学习笔记。想看看大家如何学习和记录的,以开阔眼界,毕竟实践出真知。 点击展开... 看中医学图表解这套书
松 松山湖8088 惊鸿一瞥 杏叶会员 注册 2024/12/03 帖子 16 获得点赞 54 声望 13 年龄 39 所在地 佛山智慧新城 星期二,10:33 #7 这是比较困惑的问题,我自己做过一些探索。先是订本式,留出目录页面;后改为合页式;去年开始转电子格式,检索来得快,但是伤眼睛。发现各有利弊。 杏林游 说: 学习中医经年,不成体系,很是乱套。想看看大家记录笔记的方法、经验、文章等心得体会。最好是能分享一些笔记的实例图片、设备照片等。 点击展开...
这是比较困惑的问题,我自己做过一些探索。先是订本式,留出目录页面;后改为合页式;去年开始转电子格式,检索来得快,但是伤眼睛。发现各有利弊。 杏林游 说: 学习中医经年,不成体系,很是乱套。想看看大家记录笔记的方法、经验、文章等心得体会。最好是能分享一些笔记的实例图片、设备照片等。 点击展开...
平人求本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07/13 帖子 811 获得点赞 290 声望 63 所在地 上海 星期二,11:01 #8 看下圆运动,领会升降出入就能有个基本的体系,再看下张山雷的古今医案评议加深理解,最后要用的好还是在于对中医生理的认识。例如肝主升发,升发的什么东西,又升发到哪去了。朱进忠有个疑难病例,病人每房事后必感冒,所有医生都补肾,吃了200剂都没用,朱老也认为补肾沒错,但肾气发挥作用靠肝之升发,加上疏肝升发后很快见效 最后编辑: 星期二,11:13
看下圆运动,领会升降出入就能有个基本的体系,再看下张山雷的古今医案评议加深理解,最后要用的好还是在于对中医生理的认识。例如肝主升发,升发的什么东西,又升发到哪去了。朱进忠有个疑难病例,病人每房事后必感冒,所有医生都补肾,吃了200剂都没用,朱老也认为补肾沒错,但肾气发挥作用靠肝之升发,加上疏肝升发后很快见效
杏林游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23/03/22 帖子 490 获得点赞 2185 声望 93 年龄 37 所在地 强龙过江 星期二,14:13 #9 松山湖8088 说: 这是比较困惑的问题,我自己做过一些探索。先是订本式,留出目录页面;后改为合页式;去年开始转电子格式,检索来得快,但是伤眼睛。发现各有利弊。 点击展开... 是啊,我也多次进行尝试,我之前一直用OneNote记录学习笔记和家人健康情况,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越用越不方便,虽然电脑笔记整理和查找方便,但随着年龄增大,看电脑屏幕越来越刺眼。所以有了使用纸质笔记方式来整理笔记的想法。发帖的意思就是借鉴一下大家的经验。看看如何记中医笔记更科学、更好用、少走弯路,尤其现在方式这么多,没准能得到启发。
松山湖8088 说: 这是比较困惑的问题,我自己做过一些探索。先是订本式,留出目录页面;后改为合页式;去年开始转电子格式,检索来得快,但是伤眼睛。发现各有利弊。 点击展开... 是啊,我也多次进行尝试,我之前一直用OneNote记录学习笔记和家人健康情况,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越用越不方便,虽然电脑笔记整理和查找方便,但随着年龄增大,看电脑屏幕越来越刺眼。所以有了使用纸质笔记方式来整理笔记的想法。发帖的意思就是借鉴一下大家的经验。看看如何记中医笔记更科学、更好用、少走弯路,尤其现在方式这么多,没准能得到启发。
杏林游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23/03/22 帖子 490 获得点赞 2185 声望 93 年龄 37 所在地 强龙过江 星期二,14:13 #10 平人求本 说: 看下圆运动,领会升降出入就能有个基本的体系,再看下张山雷的古今医案评议加深理解,最后要用的好还是在于对中医生理的认识。例如肝主升发,升发的什么东西,又升发到哪去了。朱进忠有个疑难病例,病人每房事后必感冒,所有医生都补肾,吃了200剂都没用,朱老也认为补肾沒错,但肾气发挥作用靠肝之升发,加上疏肝升发后很快见效 点击展开... 谢谢分享经验!!
平人求本 说: 看下圆运动,领会升降出入就能有个基本的体系,再看下张山雷的古今医案评议加深理解,最后要用的好还是在于对中医生理的认识。例如肝主升发,升发的什么东西,又升发到哪去了。朱进忠有个疑难病例,病人每房事后必感冒,所有医生都补肾,吃了200剂都没用,朱老也认为补肾沒错,但肾气发挥作用靠肝之升发,加上疏肝升发后很快见效 点击展开... 谢谢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