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疑难杂症咨询

aguizaihxzylt6769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25/07/20
帖子
5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年龄
50
所在地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昌河村
1,妈妈睡不着觉。失眠。 2,妈妈非常难受,不能坐不能睡,无论是坐或者躺都不行,坐一两分钟就很难受坐不住。坐不住那就躺着吧,那也不行,躺一两分钟就很难受,躺不住,只能坐起来,就这样反复 3,肚子胀痛,排便困难。 4,尿频尿黄,浑浊, 5,妈妈说清口水不停的往外冒。6,浑身酸软没劲。去了县中医院,里面没有老医生,都是刚出校的医学生。所以住了二十天院。没用。请教各位大师。我妈妈这是怎么啦。要怎么治疗?能不能给个方子。请帮帮忙,不胜感激。
 
这是我用手机照的舌头图。请大师们帮忙看看。
 

附件

  • 5.6 MB 查看: 7
deepseek,豆包之类的都行,描述症状后加一句“六经辨证,开方子”或者“温病辩证,开方子”
 
提供的症状3和5看起来像是上寒下热
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寒症,下部表现为热性的证候。可见于病因上的寒热错杂而致。如热邪发于下,而见腹胀,便秘、小便赤涩等症;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白等症。也可由于上、下各有不同的疾病所致,如上有痰饮喘咳的寒证,下有小便淋沥疼痛的热证。

“上寒下热”证治初探 湖南中医杂志
4治疗方法
4.1升阳入阴
“上寒下热”病在上下,因此升降阴阳是此证最常用的治法。其中又有升法和升降并用二法。升法如《灵枢》所述以针刺熨灸推导阳气上行之法,是上寒下热证中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方法之一。此外,《张氏医通·寒热门》介绍上寒下热证之治疗,提出运用栀子豉汤“吐以升之”,以药性令患者呕吐,一方面可透散郁邪,另一方面也可引导阳气上行,以达到阴阳正常交通之效,这也是侧重于从药物方面对升法的运用。
4.2升降并用
升降并用法亦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虽未明确指出“上寒下热”一证的治疗,但经方黄连汤通常被后世医家认为是治疗此证的代表方剂。正如喻嘉言在《医门法律·关格门》中直接点明:“至于丹田胸中之邪,则在于上下而不为表里,即变柴胡汤为黄连汤,和其上下……故不问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皆可治之也。”另如任赞在《保赤新编·卷下》中也认为黄连汤为“升降阴阳,和解上下,统治上寒下热、上热下寒之剂”。分析黄连汤的组成,方中桂枝升而通阳,黄连降而清热,为辛开苦降之配伍,又有干姜辛开上中下三焦,半夏降逆散结,共助气机之通畅,故此方可治上下寒热错杂证。喻嘉言在黄连汤之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名“进”“退”二法,“进”法仍以黄连汤之配伍与煎服法,而用于有吐逆一证之上寒下热证;“退”法则去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一味,用于有小便不利之上寒下热证,分析其配伍,桂枝一去升上之性减弱,又入肉桂,引下之用大于升上,因此更适用于兼小便不利一证。
4.3寒热分治
《谷荪医话》中记载治上寒下热有两法,一为升降寒热法,一为寒热分治法。其寒热分治一案中,患者素患肠风,已有邪热在下,大便干燥难解,后因过食生冷遂致上寒,症见胃脘拘急疼痛,温之则便血,寒之则心痛,后医选择以沉香包裹药丸,姜汤送服法,以缓和寒凉药性的影响。因大小便不通,以通大小便为急,其有大便干燥一症,故先以此法送服润肠丸以通下,后以此法送服脏连丸清下之肠热,以饴糖拌附子理中散剂温上之胃寒,分头医治上下寒热之邪,可用于寒热偏盛、无饮停聚之上寒下热证。
4.4分消水热
此法可用于水湿停聚上焦、火热郁结下焦之上寒下热证。症状常见喘满、吐水、带下黄浊、里急后重、脉沉紧或沉弦等。《经方例释》中以木防己汤为治,方中桂枝、石膏宣肺,清理上焦之水饮;木防己入肾经,清下焦肾中不结之热;人参顾护中焦,令上下之气通行正常,故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另有《通俗伤寒论》提出的先以甘遂、大戟、芫花、生姜等药驱逐水饮,方用蠲饮万灵汤,继而以黄连、黄柏、秦皮等药清泻热邪,方用加味白头翁汤,其提出了分步治疗的方法,用于水湿停聚兼火热下郁之证。

你这种偏向用4.4分消水热的方法
蠲饮万灵汤就是十枣汤,有卖药丸,吃1-2次后能拉稀就代表有效,解决了后就是少阳病和少阴病?了,好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