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9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4/29 #1 黄埔** 男 5岁 发热(t:38℃),恶寒,咳嗽,咽喉红肿,面白手冷,舌尖红,白腻苔,脉沉紧数。 麻黄6 杏仁6 甘草10 白茅根30 芦根30 姜黄6 蝉蜕3 僵蚕8 生姜3片 水煎,药成乘热频饮(间隔半小时左右一次),覆被发汗,汗出药减。 回家服药二次,汗出热退。后间隔2小时又服一次。 今早复诊,寒热除,体温正常,咽喉红肿减轻,咳嗽少痰,苔白腻,脉浮小数。 苏叶10 杏仁6 甘草8 桔梗6 芦根20 半夏6 陈皮6 茯苓6 生姜3片,一剂,一日分次服。
黄埔** 男 5岁 发热(t:38℃),恶寒,咳嗽,咽喉红肿,面白手冷,舌尖红,白腻苔,脉沉紧数。 麻黄6 杏仁6 甘草10 白茅根30 芦根30 姜黄6 蝉蜕3 僵蚕8 生姜3片 水煎,药成乘热频饮(间隔半小时左右一次),覆被发汗,汗出药减。 回家服药二次,汗出热退。后间隔2小时又服一次。 今早复诊,寒热除,体温正常,咽喉红肿减轻,咳嗽少痰,苔白腻,脉浮小数。 苏叶10 杏仁6 甘草8 桔梗6 芦根20 半夏6 陈皮6 茯苓6 生姜3片,一剂,一日分次服。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9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5/03 #3 与临证用药还做不到丝丝入扣,还望多指教 幸好,此例,又服2诊方两剂,已愈。
xgx_ren_ren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0/24 帖子 101 获得点赞 2 声望 16 2011/06/23 #4 孙洪彪 说: 与临证用药还做不到丝丝入扣,还望多指教 幸好,此例,又服2诊方两剂,已愈。 点击展开... 孙版看来也是喜欢赵老学说的人啊,用的是三拗汤+升降散化裁而来,宣阳开郁,佐以清热,与赵老说的是一样一样的,呵呵! 我觉得用葱豉桔梗汤是否更好?学了赵老的学说,再看俞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会有很多收获。
孙洪彪 说: 与临证用药还做不到丝丝入扣,还望多指教 幸好,此例,又服2诊方两剂,已愈。 点击展开... 孙版看来也是喜欢赵老学说的人啊,用的是三拗汤+升降散化裁而来,宣阳开郁,佐以清热,与赵老说的是一样一样的,呵呵! 我觉得用葱豉桔梗汤是否更好?学了赵老的学说,再看俞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会有很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