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论经典的地位

人的经验一个来自实践,一个来自学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中医的学习,历代著述汗牛充栋,穷极一生也未必能全部读完,更不要说深入,这样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入口就很重要了,说入口就是要先要找到很好的读本,经典,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终归经典是经过千百年的大浪淘沙后被更多人公认的
 
趁着现在年轻,不管是不是经典,能学就学,能记就记,做到“厚积”,等到临床上工作的时候,能用上的,就变成自己的经验,用不上的,弃之。这是我当年上大学时的经验。
 
趁着现在年轻,不管是不是经典,能学就学,能记就记,做到“厚积”,等到临床上工作的时候,能用上的,就变

谢谢。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东垣、坤载这一路的。左手内难,右手伤寒,嘴里叼着玉楸子
 
经典是指路明灯,而老师(师傅)是扶你上路的人。
 
经典是指路明灯,而老师(师傅)是扶你上路的人。

的确,这些是无可否认的。然而在目前的学习者和爱好者中,有一股隐隐约约的迷信风气在弥漫,不知您对此持什么看法?
 
人人都可以做学术,只要态度端正。要讨论要交流要学习,就要心胸宽广,百家争鸣才能不断发展长盛不衰做中医人就要海纳百川,楼主有大家风范。
盲人需不需要摸象,当然需要。盲人看不到,听别人说是什么便是什么,这是不妥的。
 
人人都可以做学术,只要态度端正。要讨论要交流要学习,就要心胸宽广,百家争鸣才能不断发展长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对某种东西或思想的狂热与迷信是学好这种学问的最好动力。只有狂热到无所舍弃地全盘迷信接受后才能在更深的层次上去理解她,迷信与狂热是个好东西啊。即使狂热过后有所发现但也一定不是后悔而是更进一步的探索让你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如果开始的时候就抱有怀疑那么你就不会勇猛精进而是一步一停。当今对经典缺少的不是怀疑而是狂热与迷信。
 
对某种东西或思想的狂热与迷信是学好这种学问的最好动力。只有狂热到无所舍弃地全盘迷信接受后才能在更深的

热情是不可多得,但迷信着实可怕。
 
热情是不可多得,但迷信着实可怕。

我觉得只有深陷其中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苦与乐,遇到与现代不符,或者理解不了的就绕开很难深入。深入就是绝对相信那地方有宝藏才会拼了命的去闯,否则谁肯花无比珍贵的一生时间去探索某个未知的东西,只有对这个东西或信念的迷信才能让他不顾对错(别人认为的)与付出。
 
我觉得只有深陷其中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苦与乐,遇到与现代不符,或者理解不了的就绕开很难深入。深入就是

您的说法我认同,必须醉心于中。但是您对迷信的理解似乎与我不同。我指的迷信是,非常明显的虚假的没有道理的谎言,却在狂热的推动下,丝毫不加以思考和辨别。
 
您的说法我认同,必须醉心于中。但是您对迷信的理解似乎与我不同。我指的迷信是,非常明显的虚假的没有道

这点我也承认,但能使你狂热与执着的东西肯定是你认为对的或着合理的,而不是别人的看法。真理只会被某些对信念狂热的人所发现而不是大家,历史也是在少数的天才突破中前行,而不是大家共同推动的,多数人只是在尽力维护原有的东西来等待天才或者狂热者的出现。
 
古今无数大医都素养不凡!李东垣,朱丹溪都是正统儒家,各自在专业上也造诣不凡。(李治春秋,朱更是理学家)许叔微也是所谓“儒医”!王肯堂,徐灵胎,尤怡都是诗文俱佳的杂家……近现代的更多,秦伯未,曹颖甫,裘沛然,都是诗书画俱佳,曹爱画梅花,裘诗词堪称大家……
 
大鹏独向南冥止,不甘蛰处长安市。
长风为御云为骝,吴山明月千里秋。
仰天浩歌发孤愤,惊起龙子寒江隐。
烟光晦螟极茫茫,一夜鬓丝下银霜。
壮岁早怀齐物意,阮郎未归空含泪。
愿将沧海化酒池,掀髯鲸钦醉不辞。
归来丁令非故昔,女墙蜗篆土花碧。

上面这首就是秦伯未赠曹颖甫的一首七古!而且他们时常举行诗文聚会——你如果不知道谁写的能知道是一位医生的手笔吗?如果现在一些太浮躁的就会说这不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吗?这实在太浅薄和急功近利了……
 
宁爱本乡一捻土,不恋他国万两金。
 
大鹏独向南冥止,不甘蛰处长安市。
长风为御云为骝,吴山明月千里秋。
仰天浩歌发孤愤,惊起龙子寒江隐。

不知您要表达何意?您的话我非常赞同,我主要想讨论在中医学习中的态度问题,尤其是部分人的盲目态度。
 
宁爱本乡一捻土,不恋他国万两金。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心地为体,巧技为用。当代人缺失的便是爱国情怀,公正客观的爱国情怀。
 
不知您要表达何意?您的话我非常赞同,我主要想讨论在中医学习中的态度问题,尤其是部分人的盲目态度。

因为你在前面讲哲学的重要,阿炳先生也讲“我认为学中医要学者化。呵呵。学诸家百科,而不是单单的只学医学。”所以就勾起了我的想法,呵呵。其实与你学经典的主题并不矛盾!专是一个方面,而博也有助于更好理解经典的。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心地为体,巧技为用。当代人缺失的便是爱国情怀,公正客观的爱国情怀。

这句话在爱国论上或许不客观但其实我不是想说什么爱国不爱国,那与中医没什么关系。我想说的是不管某个人他在其他方面多么的优秀但那不是我所需要的,我要学的是他在中医历史上有过什么作用,对我深入体会自己的医学体系时有什么借鉴。即使他能拉钱出来那也不是我要学的。博览是可以但要有自己的核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人的一生能真正做好做足一件事就够了,其他都是捎带。天才也要吃饭,上厕所,打扑克的,但主要看你的精力放在什么地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