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彭子益的《圆运动》与黄元御的《四圣》略论

扁鹊书童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30
帖子
117
获得点赞
0
声望
16
由李可老先生强力推荐的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一经面市,引来了一片喝彩,拜读者趋之若鹜,一时洛阳纸贵。我先前一直在读黄元御的《四圣》《素灵》,一时好奇,也就找来读了一读。
彭氏《圆运动》用四字略表:简、浅、实用。先说简吧,《圆运动》之简,是不论气化之理、生克之原,直以一个“圆”就论,这对于初学来说,是件好事,如果想深入下去,只怕得重寻门径,另访明师。很多朋友读医书有个错处,既是:天干逢合必论化,殊不知天干之合本于《河图》,化论源于《内经》,概念不同,意义完全不一样。正确理解是:天干之合本于自然节律,而化是有条件的,且条件极为苛刻,半点不得孟浪。如丁癸之合,本出于六十花甲之周流,此合是自然节律演进的结果。如果非要论到丁壬合化木,则是由《内经》原文引申而出,据于星相使然。由医而论,丁为手少阴心,壬为足太阳膀胱,少阴丁火入肺,降而为阴,此时卦象为坎,中阳为相火,入于膀胱之壬,膀胱气化而入戊已,温而荣滋肝木左升。转了一大圈,其中条件很多,不是见合必化吧。
至于浅,彭先生的《圆运动》著于民国,其时西学东进影响颇巨,但中学之成理受之过浅。所以《圆运动》只将黄氏《四圣》之浅表之理加以引用,而论述未为详备,这也应该缘于彭先生中学底功稍欠吧。中医之学,不明阴阳五行、八卦《河洛》,寻根溯源,恐怕难登堂奥,只能按图索骥、依成而制,未能临证加减、出神入化了。
说到实用,彭先生本是中医出身,有相当临床经验,有圆运动之理,自然医技有升,至于得到多少受用,此处不便明言,言之失恭矣。
《圆运动》易学易知,而黄氏医法艰深。黄氏医书融五运六气,河洛数理于一身,颇为完备。故而两者之分,虽非霄壤之别,实有精浅之分。我本游走杏林边际的圈外人,一个爱好者,兴趣使然,学问粗浅,孤妄言之,希望朋友们孤妄听之,唯当一别论耳。
 
挺好的,园运动可以把人初步领进中医大堂,四圣心源是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领会!
 
……当你明了彭先生讲乌梅用的出神入化,你就不会说“彭先生中学底功稍欠”。政治也参与了一部分。具体的我就不讲了,防止和谐。
彭先生将圆运动很好的南方化了。细细品读先生文章就能明了,黄先生在伤寒说意,得意弃言之意。
 
论文采,黄更胜一筹,论理也更圆滑

论实用,正因彭之‘简’,更多人喜用
 
我就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了,那本书没看过
 
我最近发现好像不懂这个运气很多东西搞不清。看来楼主对古文化有所研究。想请教一下有没有简易的算日子的方法,比如说甲子日,是从新年开始算,60天一个甲子吗?那以后就比较难办,有没有什么公式?比如说今天是什么日,我就只能上网去查。
 
我最近发现好像不懂这个运气很多东西搞不清。看来楼主对古文化有所研究。想请教一下有没有简易的算日子的方

运气去看《素问悬解·七篇大论》那里都是基础的运气知识。
具体的推算方法,第一个可以参考五版教材·针灸学·附录·子午流注·其中有个干支的简易推算。
系统点的可以看下杨力的《周易与中医学》但是其中暗桩比较多,可以同时参考《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相信对于运气的基础了解应该是够了。
看运气的同时最好把天文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很清楚太过不及的原理是什么,太过不及都是源自于星象的观察。
北极星和北斗七星魁衡权的位置关系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当下节的太过不及。
 
……当你明了彭先生讲乌梅用的出神入化,你就不会说“彭先生中学底功稍欠”。政治也参与了一部分。具体的我

彭先生临床经验丰富,但并不代表他在理论储备上的得天独厚。《圆运动》通篇,都未涉及气合气化,很多朋友都以为这不重要,其实相反,这才是中医临证出神入化的精妙之所在。而黄元御的医书,无论涉及《内经》《难经》《伤寒》,起手就是以易为表征,以气化气合为枢轴,画龙点睛、信手拈来,看到妙处不禁令人拍案称奇。
 
论文采,黄更胜一筹,论理也更圆滑

论实用,正因彭之‘简’,更多人喜用

黄氏医书,文采出众,即不失先秦诸子之庄穆,更具六朝骈文之端丽,每每读来,见文而忘意,此却为金元四家、明清诸前辈所未能。反观彭氏医书,总觉言词粗鄙、文法不通、不中不西,很别扭,但临证处方,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我最近发现好像不懂这个运气很多东西搞不清。看来楼主对古文化有所研究。想请教一下有没有简易的算日子的方

中医运气学说的基础是建立在五运(五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上。六十花甲的排列,所透露出的信息量非常之大。包括干支化合、天干藏支与透出、地支刑冲合害穿等等,在中医临床诊断和处方上,都有相当运用。
日子推算以出生阴历的年月日时起算, 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网上下个排四柱的软件,就一切搞掂。
 
“在中医临床诊断和处方上,都有相当运用”,可否略说一二?
 
土枢四象.把大部分根源归结于中土是二人的核心.然用于临证如何呢?再好的理论若不能指导实践都是空话.还是多读内经吧
 
“在中医临床诊断和处方上,都有相当运用”,可否略说一二?

自古医卜不分,中医本出道门,而八卦起占与四柱判命都与中医异曲同工,相互参补。四柱可断病,八卦知往复,医家也有据脉观相而知命之论,《内经》充斥这些内容的篇幅还真不少。
 
土枢四象.把大部分根源归结于中土是二人的核心.然用于临证如何呢?再好的理论若不能指导实践都是空话.还是多

《内经》是医家经典,但不是医家之宗。光读《内经》会事倍功半、收获甚微。张仲景通方术、明易理,所以他读《内经》和我们读的感觉不一样。另外《伤寒杂病论》所宗不是《神农本草经》和《内经》,而是《桐君采药录》与《尹伊汤液经》,现在这两本书都已迭失,无可考据,所以研究起来就非常困难。
 
扁鹊书童; 说:
扁鹊书童 发表于 2012-12-24 13:49
《内经》是医家经典,但不是医家之宗。光读《内经》会事倍功半、收获甚微。张仲景通方术、

内经是理.伤寒是方药.内经之所以难解是因为现今的理论已经走偏.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错误的理论
 
中医也算卦?

这个很稀奇吗?现在安微有些世传中医不仅以起卦断病,还以四柱八字判病呢?在韩国看中医,必须提供个人八字材料,日本也有类似。
 
内经是理.伤寒是方药.内经之所以难解是因为现今的理论已经走偏.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错误的理论

道家内部传行的《黄帝内经》与我们至今读到的版本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读到的《内经》是汉代收集整理的医家著述汇编,道家版的可能更接近真实。而《伤寒论》是依据盖天说理论,与后代的浑天说差别很大,所以我们解六经时就遇到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伤寒》不仅是方药,其中隐含的还有治病原理与方法。《伤寒》以六经钤百病,是为百病立法,怎么能仅仅是方药呢?
 
中医运气学说的基础是建立在五运(五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上。六十花甲的排列,所透露出的信息量非

太多的内容,好像算命的用处多些,和医关系大吗?
 
道家内部传行的《黄帝内经》与我们至今读到的版本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读到的《内经》是汉代收集整理的医

到哪里可以看到道家的版本?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