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名医一句话的思考

谢谢前辈肯定,学医很难,又没有明确的路可走,边学边看边想多些,中医的资料好多,只有找其中的精华部分

药理就在汤头中,但汤头好难记,但我也要坚持,在学习和实践中理解记忆!
 
卫生部何时出个中医部长看看,发资金大改革可能还有的希望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书上的东西,只是别人的经验,我们只可借鉴,不可照搬。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治病要根据实际情况
 
本人初学医时曾在中医教科书上下过狠功夫,二版、三版本科教材的《中医内科学》几乎能背下来,但用到临床上总感到“说理头头是道,用药丝丝入叩,就是没有疗效”。后来才改弦易辙,从《金匮》、《伤寒》及其他杂书和医案入手,尤其是近代医家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临床有较高的指导性。由此可见,中医教科书严重脱离临床实践,误导学生,极代改革。
 
其实很多编书的人本身就不是从事临床的人,或者是编书者的学生代著,夸夸其谈,务求讲理论讲得天花乱坠,而忽略处方之临床效用,无丝毫临床应用价值。剂量也是千篇一律,确实有误人子弟之嫌。
然而,现下中医批量大生产的时代,大多数从未接触过中医的人凭借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书籍确实能够较快入门,然而要想出几个继承国医大师之路的人,还需要将临床搞起来啊
 
刘军; 说:
刘军 发表于 2011-8-21 10:09
张锡纯带出多少名家来,为什么后来人不学样呢。

可能是保守的原因,中医的很多秘术都因为保守而失传了,让人很痛心。保守将会害死中医。
 
本人初学医时曾在中医教科书上下过狠功夫,二版、三版本科教材的《中医内科学》几乎能背下来,但用到临床上

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医生,会看病吗?能治病吗?最后导致学生弃中从西,还要说,中医的学习害了他,耽误了他年轻的时光,中医无用呢
 
主要还是临床的机会太少了。
 
周仲英教授主编的《中医内科学》很实用,比如使用乌贝散的使用,使好多胃病患者得到缓解或康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