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王兄赠书:精校本草新编,今日收到了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220
声望
68
论坛技术组管理员王景兄,中医爱好者,平素喜爱中医,有感于诸多中医古代书籍历经天灾人祸,文字遗失或编辑混乱。尤其是近代一些人纯粹是为了出书而写书,由于只是追求利益,所以所编书籍只是照抄照搬,没有足够的细心及耐心对书籍整理编制和补遗。导致诸多很多明显的错误,不便阅读。便萌生自己来整理一本中医书籍。
在该书整理过程中,王兄知道哪里有该书的不同版本,都会利用人脉关系,把不同的版本收集一起。尤其是现在网络技术的成熟,王兄在整理时,收集到了国内所出版的各种不同版本。避免了之前整理书籍时,因为手中版本的单一带来的错误及遗失问题;在遇到有疑问不通的句词时,也有把个别词句发到论坛工作交流群,由几位学术组的管理员进行帮助一起斟酌,历经诸多时间和精力确认无误后才正式交稿。
现在就如书中所述:该书改正了原稿和国内同类出版物的诸多错误,全书篇目完整,内容精准无讹,更使许多散佚数百年的条文重新面世。
这本书,如果你喜欢中医,那么你绝对值得拥有。
 
俺也刚收到,
 
王兄的字不错,文笔也好,更象中文系高才
 
呵呵,签名本啊。
开始拜读大作去了..
 
现在读到导读的第二页中有这么一句话:
至于陈士铎的主业是什么,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但也可以明确的是他是位业余医生。
哎,我们的著名仙医傅青主老前辈一辈子的心血都要靠业余的医生来发扬光大吗?王兄也是业余的。
但现在业余的做的竟然比专业的还要好,不知谁要脸红了。
 
现在读到导读的第二页中有这么一句话:

哎,我们的著名仙医傅青主老前辈一辈子的心血都要靠业余的医生来




兴辉这么一说,我也犹豫着我是脸红一伙的呢,还是不脸红一伙的



各有所长吧,感谢王兄为中医界提供一部高质量的本草著作
 
老师的新书那里可以买到,可以拜读
 
收到王景先生的赠书《精校本草新编》,感谢先生对《本草新编》的精校整理,功在千秋也!

拜读中!
 
兴辉这么一说,我也犹豫着我是脸红一伙的呢,还是不脸红一伙的

呵呵,老白过谦了。
王兄在导读里可提到这本书里也有你的功劳啊?
我上面主要是针对那些心里只是为了钱,而写书出书的人。
像这本书可是费了王兄的不少心血,他看到照片上的书有被快递公司搞皱了,就爆了粗口呢?
中医的书,和其他小说或其他的书籍不一样的:中医的书籍,一字舛错,动即杀人啊。是马虎不得的。
 
拜读中,发现书中确有阐发前人之未发之言:
气运日迁,人多柔弱,古方不可治今病者,非言补剂也,乃言攻剂耳,故铎所登诸品,补多于攻。
看来古方不可治今病,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是在古代亦有之。
但古人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和远古时期的人相比,区别在于杂念多,体质差。所以像古方中大剂量的攻伐药品的量要控制,不可过大。否则不是治病,而是杀人了。
现在很多人断章取义,也多用这句话来攻击中医的守旧。希望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们可以看看这本书。
 
拜读中,发现书中确有阐发前人之未发之言:

看来古方不可治今病,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是在古代亦有之。

这个话很对,我经常在思考,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很多时候麻黄用4两,折合成今天60克,这个是非常吓人的。我在临床上用麻黄也就5-15克,有些年轻人,10克即能大汗,相反上点年龄的,15克也只有润汗。年轻人应该是疏于锻炼,腠理疏松。
应该是气运日迁,人多柔弱了。15克以上麻黄是不敢用的。呵呵。。
另外伤寒论里麻黄的煎法都是先煎去上沫,不知是不是对发汗有影响。。
不过我最近看一本临床经验集,里面说到,麻黄煎的时间超过45分钟后,即无发汗功能,而只剩下温阳功能,以后试试。。
 
刚刚发现书中有一处令人遗憾的地方,有个错别字。
书中P11页:
锋劝学医幸尚虚怀。
这句话第一个字应该是:铎,不是锋啊?晕死
 
刚刚发现书中有一处令人遗憾的地方,有个错别字。
书中P11页:

百密一疏,估计有人又要抓狂了,呵呵..
 
欢迎各位读了此书的朋友,对其中可能存在的谬误进行指正,以便将来再版时修订。谢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