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14
- 帖子
- 366
- 获得点赞
- 17
- 声望
- 18
请您帮我分析一下这两则医案
族嫂程氏环跳穴边肿痛,憎寒发热,不能动止,寝食俱废,头重恶心,上身热下体冷,
天明 乃退,口干,舌上白苔甚浓。以柴胡、防风、桂枝解其寒热;以苍术、黄柏、五加皮、桃仁
、 赤芍药治其痛;木通利其湿热且引火下行;甘草调和诸药,使各得职一帖而痛止大半,再进
寒热除,三帖痛全减去,改以小柴胡汤加牡丹、枳壳、桔梗,二帖而舌苔脱然。
第一例:环跳穴边肿痛,憎寒发热,不能动止,寝食俱废,头重恶心,上身热下体冷,……。
这是要生“环跳痈”----(属于外科的病证.一种比较厉害的痈疖),如果用外科的治法,我的意思也可以用"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等方剂来加减治疗,但该医者在擅长内科的基础上,用“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方法,能使其于初期即消解于无形,这也正是该医生的高明之处.(我可能是作不到的)也可见中医无论各科,都要以内科为基础.
仆子得贵,春温头痛,体热,面赤,舌心焦燥。以石膏、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知母、天花粉、白芍药服之,而舌不焦黑矣。进粥太早,半夜后又复发热,中脘硬痛,与大柴胡汤一帖,汗出津津,大便行二次,腹痛不止。乃以小承气汤调下玄明粉一钱,大便又行二次,热不退,而痛全减,旋作鼻衄。改以石膏、牡丹皮、生地黄、山栀子、甘草、升麻、黄芩、赤芍药,一帖而热散衄止
第二例:是温热病,或说是广义的"伤寒","头痛,体热,面赤,舌心焦燥。"应该已属于阳明证,如果我治,可用"小白汤,(小柴胡汤+白虎汤),该医者用的是柴葛解肌汤加减,就方而论,也还算可以.
后面因"食粥太早"(恐怕不止是吃了粥?)发生了"食复"和食积腹痛,所用方虽不全对,也还算勉强可以.
再后面的"旋作鼻衄。"这在伤寒学中称之谓"红汗",并说:"衄乃愈".(现代医学认为是发热而致鼻粘膜干燥而致出血,但中医认为是人体通过"出血"来散发血分郁热的一种现象).
方用石膏、牡丹皮、生地黄、山栀子、甘草、升麻、黄芩、赤芍药,一帖而热散衄止 ",这是玉女煎的加减方,王孟英曾把此类方称之为白虎加地黄汤,这一类的方子我也常用治"阴虚血热"的鼻衄,真的可谓"效如桴鼓".
总体而论,面对病情的多变,医生的应对还算是可以的.
我不擅于分析医案,但既问了,我又不能不答,不知这样分析您能否满意?也恳请论坛上各位老师斧正.
族嫂程氏环跳穴边肿痛,憎寒发热,不能动止,寝食俱废,头重恶心,上身热下体冷,
天明 乃退,口干,舌上白苔甚浓。以柴胡、防风、桂枝解其寒热;以苍术、黄柏、五加皮、桃仁
、 赤芍药治其痛;木通利其湿热且引火下行;甘草调和诸药,使各得职一帖而痛止大半,再进
寒热除,三帖痛全减去,改以小柴胡汤加牡丹、枳壳、桔梗,二帖而舌苔脱然。
第一例:环跳穴边肿痛,憎寒发热,不能动止,寝食俱废,头重恶心,上身热下体冷,……。
这是要生“环跳痈”----(属于外科的病证.一种比较厉害的痈疖),如果用外科的治法,我的意思也可以用"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等方剂来加减治疗,但该医者在擅长内科的基础上,用“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方法,能使其于初期即消解于无形,这也正是该医生的高明之处.(我可能是作不到的)也可见中医无论各科,都要以内科为基础.
仆子得贵,春温头痛,体热,面赤,舌心焦燥。以石膏、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知母、天花粉、白芍药服之,而舌不焦黑矣。进粥太早,半夜后又复发热,中脘硬痛,与大柴胡汤一帖,汗出津津,大便行二次,腹痛不止。乃以小承气汤调下玄明粉一钱,大便又行二次,热不退,而痛全减,旋作鼻衄。改以石膏、牡丹皮、生地黄、山栀子、甘草、升麻、黄芩、赤芍药,一帖而热散衄止
第二例:是温热病,或说是广义的"伤寒","头痛,体热,面赤,舌心焦燥。"应该已属于阳明证,如果我治,可用"小白汤,(小柴胡汤+白虎汤),该医者用的是柴葛解肌汤加减,就方而论,也还算可以.
后面因"食粥太早"(恐怕不止是吃了粥?)发生了"食复"和食积腹痛,所用方虽不全对,也还算勉强可以.
再后面的"旋作鼻衄。"这在伤寒学中称之谓"红汗",并说:"衄乃愈".(现代医学认为是发热而致鼻粘膜干燥而致出血,但中医认为是人体通过"出血"来散发血分郁热的一种现象).
方用石膏、牡丹皮、生地黄、山栀子、甘草、升麻、黄芩、赤芍药,一帖而热散衄止 ",这是玉女煎的加减方,王孟英曾把此类方称之为白虎加地黄汤,这一类的方子我也常用治"阴虚血热"的鼻衄,真的可谓"效如桴鼓".
总体而论,面对病情的多变,医生的应对还算是可以的.
我不擅于分析医案,但既问了,我又不能不答,不知这样分析您能否满意?也恳请论坛上各位老师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