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药刷牙散

恩康小儿推拿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7
帖子
2565
获得点赞
23
声望
48
年龄
55
中药刷牙散
我的牙痛记不清有多少年了,大约十几年了。每次吃饭,馒头都带血,刷牙血更多。牙齿松动,即便是吃馒头也要剔牙。一直没有当病来治。前年我的右侧上面有一颗牙,突然痛的很厉害,以前没有遇见这么痛,痛的我掉眼泪。以前看张锡纯的书介绍三七能治牙痛(张锡纯自己牙痛用过),赶紧买了三七伤片和元胡止痛片,吃了1包牙不痛了,可是没过多久我这个痛牙,自己掉了。后来牙齿越来越松动了,有几个牙里面一小块碎了,黑黑的,用手能碾碎,出血也多了,天天牙痛,不管吃什么食物都塞牙。看专家讲座,专家推荐用牙线剔牙。又买了好几本中医西医关于牙方面书籍看。开始自己研究刷牙药,开始用食用盐刷牙,不行。又不断尝试中药粉,刷牙。尝试了多半年,取得初步成功。现在我天天用中药粉刷牙,牙不痛了,也不出血了,除了后牙以前留下的很大缝隙,需要用牙线剔牙外,其它牙都不用剔牙。方子:补骨脂50克续断50克炮骨碎补50克旱莲草50克细辛30克,绿茶30克。用过一段时间,有效果。后来又加入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冰片10克白鲜皮10克蝉蜕10克(这些后加入药是因为我家里以前买过的药,担心坏了,加在一起刷牙,结果效果不错。不是出自原来想法。)以上药按照比例多买点,用中药打粉机,打粉。(我从网上买的,专门制药自己用)。每次刷牙时,把牙刷沾水再撒上药粉,最好刷牙10几分钟以上。(我没有那么多耐性,往往刷牙糊弄。)
 
这个方法好,
好像古书上记载有专门刷牙的方子,陈士铎的书。
 
能不能解释一下啊,貌似比较麻烦,我一天刷四次牙(用牙膏)也就不流血了
 
能不能解释一下啊,貌似比较麻烦,我一天刷四次牙(用牙膏)也就不流血了

牙齿松动和出血跟肾虚和虚火有关。还有口腔卫生(感染)。方子中有补肾药和清热杀虫的药。只是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谢谢董弟兄的分享!
我最近有几颗大牙隐隐作痛,有时是左边里面的一颗,有时候是右边里面的一颗,有时候是上面一颗,有时候是下面一颗。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还试了葱油熏耳,不知道是不是方法不对,没有啥效果!
 
我收集的
对于刷牙漱齿,已为今人卫生风尚,但有人主张早起刷牙,也有人认为晚上刷牙更好。正如古代《金丹全书》中记载:“今人漱齿,每以早晨,是倒置也。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几年前,才三十几岁的我,牙齿常有松浮之感,且有一二臼齿蛀为空洞,常患牙疼之苦,曾将针扎面上安眠一夜。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固齿神方”,如获至宝。此方缘于《修园七种*经验良方》一书,上面记载:“治牙之方甚多,苦无大效。昔有人四十后病齿,大牙已脱三个,遇德州鲁南石相国之弟传此方,用之动者复固,齿病遂除,既冬月食火锅并煎炒等物,牙缝里出疙瘩,用此末多擦一二次,旋既消减,真第一效方也。若于三四十岁既用之,无间断,可保至老不脱,永免牙患。有此神方,诸方可废也。”从98年开始用到现在照方配制,自行加工,以牙粉代牙膏,坚持现在,的确很好。
青盐15克 生石膏15克 补骨纸12克 花椒(去目)5克 白芷5克 防风8克 薄荷叶8克 旱莲草8克细辛5克
上药生嗮,研为细末。每早或晚上用此粉擦牙或刷牙,然后再用水频漱吐之。此外,固齿神方还对玩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独特功效。
 
我收集的
对于刷牙漱齿,已为今人卫生风尚,但有人主张早起刷牙,也有人认为晚上刷牙更好。正如古代《金丹

多谢您分享经验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治法不泻其火则不能取效。然火实不同,有虚火,有实火,大约虚火动于脏,实火起于腑。而实火之中,有心包之火,有胃火;虚火之中有肝火,有脾火,有肺火,有肾火。同一齿痛,何以别之?不知各经在齿牙之间,各有部位也。两门牙上下四齿,同属心包也,门牙旁上下四齿,属肝也,再上下四牙乃胃也,再上下四牙乃脾也,再上下四牙乃肺也,再上下之牙乃肾也。大牙亦属肾,肾经有三牙齿,多者贵。治病不论多寡,总以前数分治之多验。火既有如许之多,而治火之法,宜分经以治之矣。虽然,吾实有统治火之法,方用治牙仙丹︰



玄参一两生地一两水煎服。



无论诸火,服之均效。察其为心包之火,加黄连五分;察其为肝经之火,加炒栀子二钱;察其为胃经之火,加石膏五钱;察其为脾经之火,加知母一钱;察其为肺经之火,加黄芩一钱;察其为肾经之火,加熟地一两。饮一剂而火轻,再剂而火散,四剂而平复如故矣。

夫火既有虚实不同,何以一方而均治?不知火之有余,无非水之不足也。我滋其阴,则阴阳之火,无不相戢矣。况玄参尤能泻浮游之火,生地亦能止无根之焰,二味又泻中有补,故虚实咸宜,实治法之巧,而得其要者也。况又能辨各经之火,而加入各经之药,有不取效如神乎?
或曰︰「火生于风,牙齿之疼,未有不兼风者,治火而不治风,恐非妙法。」不知火旺则生风,未闻风大而生火,人身苟感风邪,则身必发热,断无风止人牙而独痛之理。况火病而用风药,反增其火热之势,是止痛而愈添其痛矣。或疑:「膀胱有火,肝(胆?)经有火,心经有火,大小肠、三焦俱有火,何俱遗之而不言?」不知脏病则腑亦病,腑病则脏亦病,治脏不必治腑,泻腑不必又泻脏,况膀胱、心与三焦、大小肠俱不入于齿牙,故略而不谈也。



首先,是牙痛痛到涕泪俱出的时候,通常牙根都肿起来了,这样的牙痛呢,就用一个叫做治牙仙丹的方,这个方只有两味药,玄参跟生地,都是很凉润又滋阴的药,生地今天用干地黄也就可以了,用到真的生地恐怕还太凉。傅青主这一派提出的论点还蛮特别的,当然也有其它的牙科医生也有提出一样的论点,就是牙齿的上火有实火也有虚火,一般来说「脏」有火都是虚火,「腑」有火都是实火,因为脏是因为没有办法收摄能量聚成精,所以火才散出来,因此称它为虚火。他们提到上下各两颗门牙是属于心包火,再旁边一颗是肝、再旁边一颗是胃、再旁边一颗是脾、再旁边一颗是肺、再到最后面就是肾,所以要分经退火,那玄参、生地是凉肾火的药,如果要退心包火就加黄莲、要退肝火加炒栀子、退胃火加石膏、退脾火加知母、退肺火加黄芩、退肾火加熟地摄阳,这样加味,就可以把牙痛退掉。这个方子其实还算好用,但因为是寒凉药为主的方,所以喝了之后人会有比较累的这个问题,喝下去马上牙痛就好很多,但不是真的全好,因为再过一天就发现牙痛的地方长了一个小脓包,把这个脓包弄破挤干净之后才真的正式好──就是它已经让发炎停止了,但已经发炎烧坏烧死的组织还是会变成脓,要清干净才算真的全好──不过因为这个方还是一些阴寒的滋阴药,所以吃起来还是要看脾胃强不强,不然还是可能多少会有一些拉肚子的感觉的。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人有多食肥甘,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乃虫痛也。夫齿乃骨之余,其中最坚,何能藏虫乎?不知过食肥甘,则热气在胃,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气乘之,湿热相搏而不散,乃虫生于牙矣。初则止生一二虫,久则蕃衍而多,于是蚀损其齿,遂致堕落。一齿既朽,又蚀余齿,往往有终身之苦者。此等之痛,必须外治,若用内治之药,未必杀虫,而脏腑先受伤矣。方用五灵至圣散︰



五灵脂三钱,研绝细末白薇三钱细辛五分骨碎补五分各研为细末。先用滚水含漱齿至净,然后用前药末五分,滚水调如稀糊,含漱齿半日,至气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虫亦死矣,断不再发。



盖齿痛原因虫也,五灵脂、白薇最杀虫于无形,加入细辛以散火,骨碎补以透骨,引五灵脂、白薇直进于骨内,则虫无可藏,尽行剿杀,虫死而痛自止也。



第二种牙痛就确实是蛀牙蛀穿的的牙痛,其实我们牙痛不一定每次都是蛀牙蛀烂进去的,但若确实是蛀烂进去的,就用这个五灵脂、白薇、细辛、骨碎补这些药去漱口,把这个蛀烂的洞慢慢调补回来,这种蛀牙蛀到烂穿进去的牙痛的特征就是「如行来行去」那种一阵一阵抽痛的牙痛,用这个方。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人有牙痛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牙,而齿牙非藏火之地,于是焚烧于两颊,而牙床红肿,久则腐烂矣。似乎亦可用治牙仙丹加石膏以治之,然而其火蕴结,可用前方,以消弭于无形,今既已溃破腐烂,则前方又不可用,以其有形难于补救也。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石膏五钱知母二钱半夏二钱茯苓三钱麦冬三钱竹叶二百片葛根三钱青蒿五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而火退肿消矣。然后再用治牙仙丹以收功也。



石膏汤以泻胃火,用之足矣,何加入葛根、青蒿也?不知石膏但能降而不能升,增入二味,则能引石膏至于齿牙以逐其火。而葛根、青蒿尤能退胃中之阴火,所以同用之以出奇,阴阳之火尽散,齿牙之痛顿除,何腐烂之不渐消哉?



第三种牙痛是有人牙痛久了,上下牙床都腐烂了,变成没办法吃饭、日夜呼号,这种主要病在「牙龈」的牙痛,就是胃火太盛了,要治阳明火,可以用仲景方的竹叶石膏汤,再加上一些其它清热散火的药,竹叶石膏汤本来就是白虎汤再加上来的一个汤剂,我们可以知道这是要退阳明热为主,所以牙龈腐烂的状况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开药。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此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乃虚火,非实火也,若作火盛治之,多不能胜,即作虚火治之,亦时而效时而不效。盖火盛当作火衰,有余当认作不足,乃下虚寒,而上现假热也。人身肾中不寒,则龙雷之火下安于肾宫,惟其下寒之甚,而水又无多,于是上冲于咽喉,而齿牙受之。正如龙雷之火,至冬则地下温暖而龙雷皆蛰,春气发动,则地底寒冷而不可蛰,乃随阳气上升矣。至于夜分,尤肾水主事,水不能养火,而火自游行于外,仍至齿而作祟。譬如家寒难以栖处,必居子舍而作威,而子又贫乏,自然触动其怒气矣。治法急大补其肾中之水,而益以补火之味,引火归源,则火有水以养之,自然快乐,而不至于上越矣。方用八味地黄汤加骨碎补治之,一剂而痛止,再剂而痛不发也。



盖六味地黄汤补其肾水,桂、附引火以归于命门,但补水引火之药,不先入齿中,则痛之根不能除,所以必用骨碎补以透入齿骨之中,而后直达于命门之内,此拔本塞源之妙法耳。



第四种牙痛是「到了晚上特别痛」的,这代表什么意义呢?这表示肾脏不能收纳阳气,所以肾火浮越上来了,这样的牙痛就要用傅青主医派非常有名的「引火归源法」,基本的方法就是一大锅的八味地黄汤放凉了喝,八味地黄汤里的六味药:熟地黄跟泽泻可以把药引入肾经;山药跟茯苓可以把药引入脾经;山茱萸跟牡丹皮可以把药引入肝经──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糙的讲法──但基本上一般喝肾气汤的时候,如果是比较敏感的人,就会感觉到大腿内侧的三阴经会有一种有东西钻下去的感觉。这六味之外加上桂、附,就可以把桂、附的能量拉到三阴经里去保存起来,当然,药量地黄独大,还是以补肾经为主。因为中医相信「同气相求」的原理,所以在把肉桂、附子的药性拉进三阴经的这个过程,身体里面如果有一些火是从内脏浮出来的,那这些火就会顺便跟着肉桂、附子的热性,一起被引回去,这是一种收摄浮越之火的方法。那么傅青主这个方,就多加了一味骨碎补,让骨碎补把药气拉过去经过牙齿,所以本来是全身的浮游之火都要收进去的,把这个药性拉得经过牙齿以后,这个引火归源的药性就会把牙齿的火给收掉了,当然需要引火归源的人,是有一些身体特征的,晚上特别严重是一个特征,另一个特征就是会觉得上半身很热,但膝盖冷冷冰冰的。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人有上下齿牙疼痛难忍,闭口少轻,开口更重,人以为阳明之胃火也,谁知是风闭于阳明、太阳二经之间乎。此病得之饮酒之后,开口向风而卧,风入于齿牙之中,留而不出,初小疼而后大痛也。论理去其风宜愈,而风药必耗人元气,因虚以入风,又耗其气,则气愈虚,风邪即欺正气之怯而不肯出,疼终难止也。古人有用灸法甚神:灸其肩尖微近骨后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即瘥。但灸后,项必大痛,良久乃定,而齿疼永不发也。然而人往往有畏灸者,可用散风定痛汤治之:



白芷三分石膏二钱升麻三分胡桐泪一钱当归三钱生地五钱麦冬五钱干葛一钱天花粉二钱细辛一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即愈,不必三剂也。



此方补药重于风药,正以风得补而易散也。




人有上下齿痛甚,口吸凉风则暂止,闭口则复作,人以为阳明之火盛也,谁知是湿热壅于上下之齿而不散乎。夫湿在下易散,而湿在上难祛,盖治湿不外利小便也。水湿下行其势顺,水湿上散其势逆,且湿从下受易于行,湿从上感难于散,故湿热感于齿牙之间,散之尤难。以饮食之水,皆从口入,必经齿牙,不已湿而重湿乎。湿重不散,而火且更重矣,所以经年累月而痛,不能止也。治法必须上祛其湿热,又不可单利小便,当佐之以风药,则湿得风而燥,热得风而凉,湿热一解,而齿痛自愈矣。方用上下两疏汤︰



茯苓五钱白朮三钱泽泻二钱薏仁五钱防风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三分荆芥二钱 胡桐泪五分甘草一钱水煎服。四剂而湿热尽解,而风亦尽散也。



盖茯苓、白朮、泽泻、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药,又得防风、白芷、升麻、荆芥风药以祛风。夫风能散湿,兼能散火,风火既散,则湿邪无党,安能独留于牙齿之间耶?仍恐邪难竟去,故加入甘草、胡桐泪引入齿缝之中,使湿无些须之留,又何痛之不止耶?况甘草缓以和之,自不至相杂而相犯也。
 
第五种跟第六种牙痛很好玩:

前一种牙痛是一开口吹风就觉得痛得受不了,但一闭起嘴巴就觉得好一点,这是什么?这是「牙齿的桂枝汤、麻黄汤症」证不对?这是牙齿受风邪、被束住了所以发热,所以要用发这个牙齿风邪的药来开通它,用升麻、白芷再加一些细辛跟补药。他说这个症,也可以来灸肩膀后面的穴道,这一类穴道,一般来讲指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穴或是列缺穴,但我也没灸过,不知道效果好不好。

因为牙齿也会恶风恶寒,所以就用这样的药来散它的风寒。



第六种牙痛呢,就是上下牙都痛,开口吹凉风就不痛,闭起嘴巴就很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牙齿会怕闷、想要透气,这表示牙齿不是受风寒所伤,是被闷住了,什么会闷住牙齿呢?是湿气,这表示身体的湿气太重,牙齿被闷得受不了想要出来透气,所以这样的话,就要用去湿清热的方法来治牙痛。
 
清.陈士铎《石室秘录》:

长齿法︰

方用雄鼠脊骨全副,余骨不用,尾亦不用,头亦不用,骨碎补三钱,炒为末,麝香一分,熟地身怀之令干,为末,三钱,但熟地必须自制,切不可经铁器,一犯则前药俱不效矣,生地亦须看一做过,经铁针穿孔者即不效,细辛三分,榆树皮三分,总之,群药俱不可经铁器,当归一钱,青盐二钱,杜仲一钱足矣,各为绝细末。鼠骨去肉不用,新瓦上焙干为末,不可烧焦,乘其生气也,用一瓷瓶盛之。每日五更时,不可出声,将此药轻擦在无牙之处。三十六擦,药任其自然咽下,不可用水漱口,一月如是。日间午间擦之更佳,亦如前数。



固齿方︰

用雄鼠脊骨一副,当归一钱,熟地三钱,细辛一钱,榆树皮三钱,骨碎补三钱,青盐一钱,杜仲二钱,各为末。裹在绵纸成条,咬在牙床上,以味尽为度。一条永不齿落矣。然亦不可经铁器,经则不效。此药可救数百人。大约一人须用三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