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宗源闲话】(11)说脉,——手指下的“小魔方”

嘿嘿,老兄您也冒充 初学者 ?

其实还不都是《内经》上的东西,咱只是习惯把它们放在

坚定不移地来跟老师学脉诊来了!辛苦了,谢谢老师!
老师一定坚持下去啊,可千万别走到半山腰上就把我扔下不管了。连回去的路也找不着了。
 
坚定不移地来跟老师学脉诊来了!辛苦了,谢谢老师!
老师一定坚持下去啊,可千万别走到半

半山腰啊?俺还在山脚下,这可咋整啊
 
半山腰啊?俺还在山脚下,这可咋整啊 {:s

老师在前面流汗开山凿路,学生在后面溜达着跟着沾点儿光,不好意思啦
 
老师在前面流汗开山凿路,学生在后面溜达着跟着沾点儿光,不好意思啦

先生是高人不露相啊, 哼哼,要知道,怀才,也跟怀孕一样,是藏不住滴。
 
嘿嘿,老兄您也冒充 初学者 ?

其实还不都是《内经》上的东西,咱只是习惯把它们放在

我也希望是冒充的初学者

可惜我真的是最近2年才稍稍看到一点门道

最近在体会两段话:
1、《三部九候论篇》: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2、《伤寒论.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
 
我也希望是冒充的初学者

可惜我真的是最近2年才稍稍看到一点门道

这个琢磨通了,估计就能成为脉学大成者了吧?俺也不知道
老兄也聊聊自己的心得体会噻

**********************************************************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

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

这样回答,好像也不错哦
 
本帖最后由 三先生 于 2013-11-8 14:17 编辑


陈士铎一派 搞穿越?


前两天一妇来考脉,贫血貌,诊左脉濡弱,色脉相符,这是应该的。诊右脉是滑实之象,关上尤显,大感奇怪若是先生当如何考虑?

又看了下舌头,色淡,胖,苔白腻

开始没搞清楚什么情况,踌躇半天~~
 
这个琢磨通了,估计就能成为脉学大成者了吧?俺也不知道
老兄也聊聊自己的

在这篇里 还说到 独调者 也是病

这个就很好玩了 ,
 
陈士铎一派 搞穿越?

考虑到虚实夹杂,但右边脉的滑实究竟代表了什么呢?

因为患者是‘考脉’的,我只好含糊的说脾胃上郁滞的非常重,导致气血生化无源

之后商量患者,做了腹诊-触及脾脏肋下四五横指间,立刻心中豁然

说出‘脾大’的时候患者认为我脉看的很准 ,实际自己心里知道,这个‘脾大’是摸肚子摸来的,不是摸脉摸出来的,之后准许用药,现在也正在中药治疗中.如有效我后面再做汇报

这里主要说的是,通过对‘独’体察,确实可以知道病之所在的
 
陈士铎一派 搞穿越?


【开始没搞清楚什么情况,踌躇半天~~】老兄不地道呀,现在明白了就来欺负我呀

此证:
【诊左脉濡弱】、则三阴皆弱。

【舌头,色淡,胖,苔白腻】,脾气或脾阳不足。或感受风寒。

【诊右脉是滑实之象,关上尤显】,
右脉滑实,阳邪偏亢,多为风;

关上为胃,关上尤其滑实,则当是胃中有所羁留,或为痰浊、或为停食,又或有新食。如此皆可导致“滑实”。

再加上“右脉是滑实之象”一句,知右寸亦是滑实,上竟上,这是气逆与上的原因。

何以至“气逆于上”?左手关上弱,为肝气弱。肝阳升发不足。肝弱不足以克脾土,则脾胃之气无所制。脾气弱则不升,则胃气失降。故为胃气逆。

脾困则痰生,痰积肺胃。
脾虚则气弱,肺卫之气不足,则易受风邪、寒邪。

风痰扰于阳,故见【右脉滑实】。见寒,则脉略有紧。

故,窃以为,
此脉,责当在胃气逆。
此证,在本虚标实。所以,治,则当健脾、益气、扶肝、平胃为主。祛风、化痰、消积次之。按部就班,治不为逆。

呵呵,纸上谈兵,望文生义,不及亲手切脉贴切。瞎忽悠一二,搏一笑耳。
 
【开始没搞清楚什么情况,踌躇半天~~】老兄不地道呀,现在明白了就来欺负我呀

中医范围内,诊脉到这种程度足够指导处方用药了,

我敲上方子,多指证
枳实50 白术50 苍术20 厚朴20陈皮15 炙甘草6 香附10 三棱10 莪术10 鳖甲10 牡蛎10川芎6栀子6神曲10 仙鹤草40

每剂用一天半,11月5日复诊,左脉稍起,右脉有缓和,又四剂,用药中.
 
也听说过有的高手,可以通过脉诊判断出体内肿物的部位、大小。
常常不以为然,现在看或有可能
只是还是怀疑,精确到那种程度,除了可以让患者称奇外,对处方用药能有多大程度的帮助,是否值得?
 
中医范围内,诊脉到这种程度足够指导处方用药了,

我敲上方子,多指证{:soso_e183:

这个医案一定要整理出来大家分享啊!
 
也听说过有的高手,可以通过脉诊判断出体内肿物的部位、大小。
常常不以为然,现在看或有可能
只是还是

唉,学的再多,都有不够用的时候。哪有会嫌“多”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知道的越多,貌似苦恼、烦扰也会更多。无解
 
五十六难
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积之要法也。


现代的脾大应该如何对应五脏积的病名呢?
 
向前辈学习,希望您坚持,辛苦了。
 
五十六难
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老兄啊,脾大,未必就是脏积啊。

不能把经典上的东西,和今天的名称硬套起来的。真正从理法上去认识,很多东西就会明了于心了。

很多急性出现的肝脾肿大,中药几小时就能恢复的啊。脏积,就不可能的了。

从各自的导致原因上去区别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