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易氏医按》十五:治痿补中加人参 不传之秘量为真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扬郡一少妇,年十九,禀赋怯弱。庚辰春,因患痿疾,卧榻年余,首不能举,形瘦如柴,发结若毡,起便皆赖人扶,一粒不尝者五月,日惟啖甘蔗汁而已。服滋阴降火药百贴不效,有用人参一二钱者,辄喘胀不安,莫能措手。

予诊其脉,六部俱软弱无力,知其脾困久矣。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而人参更加倍焉。服二剂,遂进粥二盏,鸡蛋二枚。后以强筋健体之药调理数月,饮食步履如常,痿证悉除。

或问曰:诸人皆用滋阴降火,公独用补中益气,何不同如此也?

予曰:痿因内脏不足,治在阳明。阳明者,胃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痿由阳明之虚而然。阳明胃土不能生金,则肺金热,不能荣养一身。脾虚则四肢不能为用,兹以人参为君,黄芪、白术等药为佐,皆健脾土之药也。土健则能生金,金坚而痿自愈矣。此东垣第一治法也。

又曰:向用人参一二钱,便作喘胀,今倍用一二钱,又加以诸补气药而不喘胀,何也?

予曰:五月不食,六脉弱甚,是邪气太盛,元气太衰,用些须参,犹一杯水救车薪之火,不惟不胜而反为其所制,其喘胀也宜矣。予倍加参,如以大军摧大敌,岂有不剿除哉!
 
辛苦了。传承经典医案,有益于后学。
 
药轻不受用!临床上当随证用药之量!学习了!
 
师曰:病与方皆相应者乃服之。
 
师曰:病与方皆相应者乃服之。



达到皆相应的程度,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了高、下之分,也许在毫厘之间

看过一些医案,前医用药不效,高手来了,只是原方上一两味药的调整,或者只是某药剂量的调整,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此案是加量取效,记得最经典的减量取效的医案就是李翰卿治疗心衰的这个

李翰卿妙治心力衰竭
https://www.tcmbe.com/threads/14848
 
这则医案,前医用参作喘胀,易氏用参反效。
除了他自己的解释是剂量大小有关外,整体处方配伍上也是值得推敲的
前面的医生为何要用服滋阴降火药?
滋阴降火药加人参跟补中益气汤加人参,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同,不同又在哪里呢?
 
痿因内脏不足,治在阳明

易氏的这句话实际也是大有出处的:源自《内经》里的‘治痿独取阳明’

“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
https://www.tcmbe.com/threads/11511
 
呵呵。三先生好
从一楼案例来看。后医并不高明。
若说高明。只是发挥正常
 
这则医案,前医用参作喘胀,易氏用参反效。
除了他自己的解释是剂量大小有关外,整体处方配伍上也是值得推


呵呵,这个其实很简单。

第一、【前面的医生为何要用服滋阴降火药?滋阴降火药加人参跟补中益气汤加人参,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同,不同又在哪里呢?】病案中的病者(日惟啖甘蔗汁而已),甘蔗甘凉,医者见此,以为内热。故用(滋阴降火药)。——这是前医“ 四 诊 ”不过的原因。宗源曰:此证是中焦之气陷下所致。在中焦,脾、肝之气皆以 升 为用。中焦气陷,而为郁热。经曰:郁者发之。发之者,复其常也。中焦之气的升,则郁热自解矣。用“ 补 中 ” 者,正是用升麻、柴胡等,举阳升陷。方证相应矣。

第二、【前医用参作喘胀,易氏用参反效。】前医用 人 参 而见 “ 喘 胀 ”,乃是但补,无升,更促其气壅滞矣。此证用 人 参 本无差。前医用 人 参 配“滋阴降火药”,气越往下矣。错不在 人参 量少,而是没有 升发 。若加升麻 柴胡,人参 量再小些,也不会壅滞的。

第三,在脉。我用药的分量,不是方中的分量。而是根据脉象反馈回来的结果 给量 的。脉理越细,用药就会越细。一方面在用药的数量上;一方面在用药的分量上。


老兄此案要学习人家的 人参 用法,就偏了。

窃以为,

此案重点,在 确诊。

用药看点,在 升柴。
 
呵呵,这个其实很简单。

第一、【前面的医生为何要用服滋阴降火药?滋阴降火药加人参跟补中益气汤

宗源老师分析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辛苦了,来杯
 
呵呵。三先生好
从一楼案例来看。后医并不高明。
若说高明。只是发挥正常

对于 痿证 调理数月而愈,确实是很正常。
或许能正常发挥的太少了,所以对比起来,正常的就成了高的了,呵呵

如果真正的高手应该如何来治疗这样的病呢?
 
呵呵,这个其实很简单。

第一、【前面的医生为何要用服滋阴降火药?滋阴降火药加人参跟补中益气汤



果然高人一筹

升降的道理,好像做中医的人都知道,只是能真正运用的如此精细的并不多

向先生学习
 
本帖最后由 摩托车 于 2013-12-4 00:27 编辑

正常的就成了高的了,


三先生好。
一楼案例。除了症状之外,而六部俱软弱无力。不知前医在治疗之时已出现的脉象?还是前医误治之后出现的?

若前医治疗之时已有“六部俱软弱无力”。而诊断为阴虚火旺之证。应打100大板的。误诊无疑
就是气阴两虚之证加人参。连进百贴之药也断断不可的,

后医见症状之外。又候的“六部俱软弱无力。知其脾困久矣”。使用独取阳明之法。予补中益气汤加人参。病情逐渐痊愈。

其实。除症状之外。见“六部俱软弱无力”。在临床来说是不难诊断为不足之证的。故说后医并没有高明之处。若说高明之处就是发挥正常而以。至于用人参也是在情在理的。

中气不足,渐及阳气。补气补到极点就是补阳。也是合拍
明知气血不足,中气亦虚。多用人参何惧?况有当归所佐之。气有所附。而不妄走。阳生阴长。气生血复。

治病求本。抓住主证。何须中病即止。守常者一般之道。守意者非常道也。
气血不足。中气已虚。肢体升降失用。阳气也渐波及。此时重人参。气复阳固。阴与血也渐复。又已是治未病{阳气虚}之前奏。真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要者流散无穷“。

治疗阳明萎症。我独针补合谷补气5分钟。以寓人参之义。

话又说回来。此案例重用人参有妙处?若补阳还五汤对症治疗中风后遗症,四两北芪为主药。岂不吓瘫众医?
 
三先生好。
一楼案例。除了症状之外,而六部俱软弱无力。不知前医在治疗之时已出现的脉象?还是前医


1、《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蹵”,前医或囿于此说,且见‘形瘦如柴,发结若毡’也确实是真阴亏极的表现,而用滋阴降火。

正如先生所说‘六部俱软弱无力’是阳气不能升达之象,用滋阴或为勉强,用降火肯定是大误。

脾胃后天之本,运化无力,水谷之精尚不能输布,再多滋阴之剂又有何用?更加降火,正如醫道宗源 先生所说:配“滋阴降火药”,气越往下矣

总之,前医之误的重点还是在错用‘降火’,所以百贴不效,而不是错在人参


2、问个针灸方面的外行话
先生说:针补合谷补气5分钟,
为何要特别补合谷?足三里不行吗?
 
这个医案的后期调理是:以强筋健体之药调理数月

也不是一个补中益气一用到底,期间肯定是随机应对来调治的
 
穴位有其特异性。可在一个穴位上进行一定手法操作。使穴位变成多向性。可补可泻性。虽然变的治疗作用广泛,但仍是有一定的惯性和倾向性

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在补气来说偏于阳明性质。故补之。又多重于中下焦作用。寓有补中益气汤之妙。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穴位在上部。虽与足阳明胃经是同名经连系。但与肺经是表里关系。与肺更为密切。肺主一身之气。补之。偏全身之气。

补合谷久捻5分钟。有重补寓重人参之意。
合谷。足三里合用。又称为益中补气方。
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主治:脱证。带下,崩漏。胃下垂。泄泻便秘。肢体痿废。中风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气虚发热等属中气不足所导致的疾病。

楼主一楼案例也是可以用此方化裁治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