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04/05
- 帖子
- 1584
- 获得点赞
- 20
- 声望
- 0
前些日子,看了古版《医林指月》丛书(繁体竖排本),颇为启发。其中精彩之处,就不细说了。自发表“医林指月:看古人是如何思考中医的”(https://www.tcmbe.com/threads/358530)以来,论坛里的三先生不遗余力,一字一句的敲击键盘,录出《医林指月》之“《易氏医按》一:产后吐水误为寒,三黄下肚脉回还”(https://www.tcmbe.com/threads/358605)等医案十八则。其奉献精神,颇为可嘉。由于这套书的价值巨大,不忍私藏。也效法三先生敲击键盘,逐字校对,把中医史上第一部注释《神农本草经》的本草作品,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
《本草崇原》是“侣山堂学派”(“钱塘医派”)的中坚人物张志聪与其弟子高士宗共同完成的一部全面注释《神农本草经》的作品。全书共分三卷,按《本经》分类法,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各一卷,每种药物大致先简录《本经》内容,如药名、性味、主治、应用等,次为注文,其中小字注主要为对药物的别名、产地、形态、品质、真伪等的考正和发挥,大字注主要为阐发药物的性味、功能主治。全书以《本草纲目》为佐证,注释《本经》中药物300余味。中医应该回归经典(请参考本坛难忘版主的“不妨回归经典”一文,https://www.tcmbe.com/threads/358848),原著作者也大力提倡“维旧尊古”,宗法《内》《难》《本经》,作者有感于《神农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窥测”,有加之“后人篡集药性,不明《本经》,但言某药治某病,某病须某药,不探其原,只言其治”的乱象丛生,遂作“崇原”之论。作者从药物性味、生成、阴阳五行属性、形色等入手,结合主治疾病之机理,阐明功效,崇本求原思想,崇古而不泥古,敢于纠正前人之偏见,阐发五运六气对用药的指导性,倡导格物的用药思想,详细辨别药物的相似与优劣,采撷百家学说却又立论中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后世叶天士、徐灵胎、陈修园等医学名家影响甚深。因此张氏此著对于后人研究《本经》原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后人读懂《本经》原文,掌握其原则精神的桥梁。
欲想读懂《神农本草经》,就得先看《本草崇原》。
热爱中医的请顶起,热爱中医经典的请顶起,热爱本草的请顶起。
《本草崇原》是“侣山堂学派”(“钱塘医派”)的中坚人物张志聪与其弟子高士宗共同完成的一部全面注释《神农本草经》的作品。全书共分三卷,按《本经》分类法,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各一卷,每种药物大致先简录《本经》内容,如药名、性味、主治、应用等,次为注文,其中小字注主要为对药物的别名、产地、形态、品质、真伪等的考正和发挥,大字注主要为阐发药物的性味、功能主治。全书以《本草纲目》为佐证,注释《本经》中药物300余味。中医应该回归经典(请参考本坛难忘版主的“不妨回归经典”一文,https://www.tcmbe.com/threads/358848),原著作者也大力提倡“维旧尊古”,宗法《内》《难》《本经》,作者有感于《神农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窥测”,有加之“后人篡集药性,不明《本经》,但言某药治某病,某病须某药,不探其原,只言其治”的乱象丛生,遂作“崇原”之论。作者从药物性味、生成、阴阳五行属性、形色等入手,结合主治疾病之机理,阐明功效,崇本求原思想,崇古而不泥古,敢于纠正前人之偏见,阐发五运六气对用药的指导性,倡导格物的用药思想,详细辨别药物的相似与优劣,采撷百家学说却又立论中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后世叶天士、徐灵胎、陈修园等医学名家影响甚深。因此张氏此著对于后人研究《本经》原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后人读懂《本经》原文,掌握其原则精神的桥梁。
欲想读懂《神农本草经》,就得先看《本草崇原》。
热爱中医的请顶起,热爱中医经典的请顶起,热爱本草的请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