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773
- 获得点赞
- 97
- 声望
- 38
- 年龄
- 45
作者: 王叔文
“小儿秋季腹泻”多在入秋后发生,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为“水泻”。其临床症多表现为:腹泻水样便,或伴蛋花样不化之食,每日腹泻次数多在6~10次,最多可达30次以上,伴有呕吐、尿少、发热烦躁等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严重脱水,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西医多采用补液及支持疗法,费用高且疗效差。1985年秋,我们采用张仲景的五苓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一 方药配制: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按《伤寒论》原方药物剂量的比例配制。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二 用法用量:每日2~3次,六个月以内的患儿每次0.2克;一周岁~二周岁的患儿服0.5~0.8克;三岁以上的服1~2克。用米汤或面汤加糖和服。泻止为度,不可过服。
三 治疗效果:一般服药2~3次即可痊愈,不少病儿用药一次即告痊愈。
四 病例介绍:
1王某某,男,14个月,1985年10月17日初诊。因着凉于四天前发热、呕吐、腹泻,经用西药后发热已退。腹泻、呕吐反重。每日腹泻7~8次,始为绿色,后呈水样便伴蛋花样不化之食,烦躁哭闹、渴而喜饮、饮入即吐、不欲饮食、小便量少,证属小儿秋泻。予五苓散一克,用米汤或面食分二次频频送下。
10月18日二诊:昨日11点服药后小便增多,下午4点再服药一次,到今天中午共计小便十余次,没有发生呕吐和腹泻,哭闹停止,精神恢复,傍晚大便一次已成形,质硬如常。
2 . 马某某,女,12个月,1985年11月30日初诊。呕吐、腹泻六七天,曾注射抗菌素无效,因患儿精神萎靡,倦怠昏睡,医生建议到县医院住院治疗。经友人介绍到我处就诊,因危情严重,即予五苓散1克,分二次频服,并嘱其且在亲戚处逗留,三小时后,若病不见轻,应从速送医院抢救。几天后,家人来告,患儿服药后,小便增多,腹泻渐止。返回家中后,腹泻、呕吐全止。今族中又有小儿腹泻,特来求治云。
五.体会:
1.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泻,经济,安全,速效,无副作用。值得提倡。
2.病经治愈后,如调养不慎而复发者,继续适用本法,效果仍很满意。
3.本法对其他挟有湿邪的腹泻也有一定效果,但里热明显者不宜应用。(本文由田贵良医师协助完成,特此致谢谢!)
“小儿秋季腹泻”多在入秋后发生,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为“水泻”。其临床症多表现为:腹泻水样便,或伴蛋花样不化之食,每日腹泻次数多在6~10次,最多可达30次以上,伴有呕吐、尿少、发热烦躁等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严重脱水,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西医多采用补液及支持疗法,费用高且疗效差。1985年秋,我们采用张仲景的五苓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一 方药配制: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按《伤寒论》原方药物剂量的比例配制。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二 用法用量:每日2~3次,六个月以内的患儿每次0.2克;一周岁~二周岁的患儿服0.5~0.8克;三岁以上的服1~2克。用米汤或面汤加糖和服。泻止为度,不可过服。
三 治疗效果:一般服药2~3次即可痊愈,不少病儿用药一次即告痊愈。
四 病例介绍:
1王某某,男,14个月,1985年10月17日初诊。因着凉于四天前发热、呕吐、腹泻,经用西药后发热已退。腹泻、呕吐反重。每日腹泻7~8次,始为绿色,后呈水样便伴蛋花样不化之食,烦躁哭闹、渴而喜饮、饮入即吐、不欲饮食、小便量少,证属小儿秋泻。予五苓散一克,用米汤或面食分二次频频送下。
10月18日二诊:昨日11点服药后小便增多,下午4点再服药一次,到今天中午共计小便十余次,没有发生呕吐和腹泻,哭闹停止,精神恢复,傍晚大便一次已成形,质硬如常。
2 . 马某某,女,12个月,1985年11月30日初诊。呕吐、腹泻六七天,曾注射抗菌素无效,因患儿精神萎靡,倦怠昏睡,医生建议到县医院住院治疗。经友人介绍到我处就诊,因危情严重,即予五苓散1克,分二次频服,并嘱其且在亲戚处逗留,三小时后,若病不见轻,应从速送医院抢救。几天后,家人来告,患儿服药后,小便增多,腹泻渐止。返回家中后,腹泻、呕吐全止。今族中又有小儿腹泻,特来求治云。
五.体会:
1.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泻,经济,安全,速效,无副作用。值得提倡。
2.病经治愈后,如调养不慎而复发者,继续适用本法,效果仍很满意。
3.本法对其他挟有湿邪的腹泻也有一定效果,但里热明显者不宜应用。(本文由田贵良医师协助完成,特此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