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5/03
- 帖子
- 1212
- 获得点赞
- 37
- 声望
- 38
二鲜饮 外感热病,肺胃津伤,不能达热外出,烧热不退,烦渴,此时不能再用表剂,亦不可用下法,惟宜生津退热,轻宣之法引热外出。用二鲜饮,服后汗出热退,烦渴尽除。蒲老四,五十岁时从临床实践中,自拟此方,在农村行医时用之有效,简、便,验、廉,颇受欢迎。若热及血分,见鼻衄者加鲜茅根二两,酌加童便为引。鲜芦根三两鲜竹叶一两 水煎服。
走马通圣散 冬日伤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制麻绒(麻黄去粉)打下的扮研细,加入1/2量的甘草粉,和匀,成人每服二钱,开水送下。体弱者酌减。价低廉,蒲老祖父传此方,据防风通圣散,而命名走马通圣散,我在农村使用有效。
外用寒湿积聚方 治寒湿冷气,凝于四肢关节、或足背、或小腹两翻,腰部,自觉冷痛,或有块,照法用之能消散而愈。热证慎之,凡热证红肿热痛,寒湿皮色不变,喜暖怕凉。我拟此方,用之有效。乌头一两干姜 良姜 白胡椒 北细辛 肉桂丁香各五钱共为细末,每用一匙,加白面一匙,和匀,用生姜,葱白,煎取汁调成膏状,摊于布上,贴患处,固定一夜,晨起去之。有病人左脚肿块,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已经数月,治疗无效。我从气滞寒凝试治之。用胡椒,小茴香、荜拨,白芥子各五钱,肉桂二钱,共为末,加入面二两,和匀,分成五包,睡前用黄酒调药一包如面饼样,贴患处,用布包扎固定,用四包药,硬块就消散了。回忆十多年前,在成都亦治愈过一类似病人,用乌头,细辛,肉桂,荜拨、良姜为末,诸法同前,经两夜即消失。由此可见,足背硬块,多由寒湿引起。
三生祛痛方 某患偏风头痛,屡发已三十余年,痛不可忍,针灸服药皆难获效。拟此方,屡用获效,故笔之供参考。生乌头(草乌亦可),生南星,生白附子,等分,共为细末,每用一两,以葱白连须七茎,生姜五钱,切碎捣如泥,入药末和匀,用软布包好蒸热,包在痛处,其效颇速,痛可缓解。
头痛验方 偏正头风,三叉神经痛,痛不可忍。 全蝎二十一个 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 生南星一两 生半夏一两 白附手一两木香三钱为细末,加二分之一面粉,用酒调成饼,摊贴太阳穴,纱布包固定。
参连散 解放前,农村痢疾大流行,我祖父在香连丸的基础上,立此方,治痢病用之有效。苦参十两黄连五两 甘草兰两 木香二两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痢疾白多红糖水冲服,赤多白糖水冲服。
茺蔚老姜汤 经行腹痛,每月行经时服之,多年痛经往往亦愈。是我常用的验方。茺蔚子(益母草代亦可)一两煨老生姜一两 红糖二两煎取三碗,分三次热服。
当归艾叶汤 经行腹痛,下腹凉,手足不温,属血寒者。此方是我在农村用之有效的经验方,多年痛经,月经不调,服之经痛消失。当归一两 生艾叶五钱 红糖二两 煎熬取三碗,分三次温服,每月经期服。
艾附丸 妇科痛经,月经不调,属胞宫有寒,肝气不舒者,用之有效。此方简验便廉,是我在农村常用的效方。艾叶,四制香附,等分为细末,红糖熬膏为丸,每次服三钱,开水送下。
痛风验方 张东友老中医得之于本地一位中医的经验方,后口传于我,治疗关节痛,屡用有效。三角风二钱八角风二钱九节风二钱 鸡血藤二钱 白通草二钱黑马草二钱花椒根二钱(或用花椒一钱)好白酒半斤,浸七天可服,服完后加白酒半斤浸,每次服三钱至五钱,能饮酒者可服一两。
疟疾验方 治疟疾颇效,有表证或食滞者,先解表消食,后用此方。酒炒常山二钱至三钱知母贝母草果仁各一钱水煎,晨起空腹热服,服后若吐勿恐,此为病去。
痢疾验方 治疗休息痢效果很好,余患慢性痢疾八年,用补中益气汤如减无效,用此方而愈,继用于某些患者亦效。必须注意忌生冷。当归五钱薤白头五钱 甘草二钱 滑石五钱 白芍五钱 槟榔二钱莱菔子(炒)二钱枳壳一钱 广木香五分(磨汁冲) 水煎服。
雷击散 专治瘟疫,并治忽然腹痛吐泻,手足厥逆,面色青黑。猪牙皂,北细辛各三钱半,朱砂,雄黄各二钱半,另研细末,藿香三钱,枯矾,白芷各一钱,桔梗,防风,广木香,贯众,陈皮,薄荷、法夏,甘草各二钱,共研为细末,和匀,收贮瓶中勿泄气。凡遇急症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再用一,二钱,姜汤冲服,安睡片时,汗出而愈。此药治蛔虫痛亦效。我在农村遇有发痧腹痛,或肢厥吐泻,呻吟不已,若在田间,用冷水服药亦效。比方开闭豁痰,祛风杀虫,避恶除邪。
九子地黄丸 我在青年学医时,哦县有一位眼科名中医龚老,为了向他学习,我帮助他做了几年丸药。他对我说:九子地黄丸能治疗控制一些内眼病及白内障等眼病,在他去世的前几月,把方传予我。熟地黄二两山萸肉 山药 茯苓 泽泻 丹皮 五味子 枸杞子 沙苑子 决明子青葙子 茺蔚子菟丝子 复盆子车前子各五钱共研为细末,醋制龟板一两,另研细,灵磁石一两,火煅醋淬三次,另研细,沉香粉一钱,不见火。诸药和匀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淡盐汤下。忌辛辣,酒,大蒜,不过用目力。
石斛夜光丸 亦为眼科名方,我意方中杏仁改为桃仁为好,桃仁可以蓝肝活络消瘀。
黄纸膏药方 治跌打损伤有效。 三七六钱 没药一钱半乳香二钱白矾四钱 血竭六钱 龙骨五钱 赤石脂三钱 续断三钱鱼子硫黄四钱真象皮(香油酥)五钱研极细末,和牛胶熬制。熬制及贴用方法:
(1)每药末一剂量,可刷制黄金笺十大张,每大张须裁为三小张,以便刷药后易于揭移,纸质须选最韧厚者,免揭移多所破烂。
(2)每药末一剂量,须用最新鲜之牛皮胶六,七两,和净水熬之.水量则以胶溶解后,不牵引成丝为准,应先将水烧开。投胶其中,胶渣及泡沫滤净,俟溶后将于胶水正沸时,徐徐下药,不断搅之,俟搅匀后,始用清洁之棕刷,刷于黄金笺正面,但药汁浓淡必须适宜,便于刷制。
(3)刷制须在晴日,如气候较冷,须随时将药汁置锅火上,以防其冻,刷制时另用一盆盛水于旁,蘸布抹去纸边及桌案上之余胶,每刷一张,须抹一次,以免粘结。刷毕须择通风干燥之地,隔离晾之,晾至半干时,须注童略为移动,免致胶着撕破。
(4)刷制时如燃炭,抹桌及揭晾等事,须有人协助。
(5)贴用时可比照伤口大小,以免浪费,有血时就血粘贴,血干或无血者,用水湿润于有药之一面贴之,须令密合,切忌不洁之水渗入,自无溃脓之虑,如流血不止,可加贴一二层,用手按熨上,即可止血,外用净布包扎之尤妥,愈后可无疤痕。
肠痈验方 此方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所载,我用此方治阑尾炎颇有效,先用红藤一两,好黄酒两碗,煎取一碗,午前一次服。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好黄酒两碗,煎取一碗服之,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服末药除根,其方如下:当归五钱僵蚕二钱 蝉衣二钱 川大黄一钱蜈蚣一钱老蜘蛛两个(放瓦上,以酒杯盖住火焙存性) 石蝠圯五钱(又名映山红) 共为细末,空服一钱,温酒送下,肿消自愈。
百损丸 此方为老中医口授方,我得此方已六十余年,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外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并肝肾,强壮筋骨,通经络,活血消瘀,续断伤,补骨髓。纯属以通为补,而无滞补之弊。但是内有数种药物价贵,可用廉价功同之药物代替之。破故纸(羊油炒微黄)二两半骨碎补(甜酒洗)二两司杜仲(盐水炒断丝勿令焦)一两川牛膝(甜酒炒勿令焦)一两川续断(甜酒炒勿令焦)一两 肉苁蓉(酒洗)一两黑橹豆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鸡血藤膏(甜酒化开)五钱 三七(另研)五钱血琥珀(另研)三钱麒麟竭(另研)五钱沉香(另研)五钱前八味共为细末,连同后五味和匀入鸡血藤膏,再入炼蜜,每丸重三钱,早晚空服一丸,开水送下。
鸡血藤膏可用鸡血藤三两代,三七可用竹根三七代,琥珀可用乳香五钱代,沉香可用降香五钱代,降香不但行气,且能止血消痰。
加味香苏饮 伤风感冒常用方。苏叶一钱 陈皮八分 香附一钱 甘草三分防风一钱 葛根八分 羌活五分荆芥五分 僵蚕一钱 桔梗五分 枳壳五分豆豉二钱葱白三寸头痛甚,加川芎五分,白芷一钱,咽痛甚,加射干一钱五分,冬日感寒重者,可合三拗汤。
苏陈九宝汤加减法 风寒人肺而致喘嗽的通用方。 苏陈九宝汤:桑白皮大腹皮 陈皮 苏叶 薄荷麻黄 杏仁 桂枝 甘草各二钱 乌梅一个生姜二钱咳而呕,加半夏,竹茹,口渴心烦,加生石膏,天花粉;水饮喘甚,加葶苈子,大枣,痰盛胸满,加白芥子,莱菔子,口苦,加黄芩。
黄连香薷饮加减法 暑湿外感的效方。 黄连香薷饮:香薷 厚朴黄连无汗者,加鲜藿香,郁热,加豆豉,夹风者,加僵蚕、荆芥、薄荷,热重小便不利,加六一散,湿重,加苡仁,泽泻。
三拗汤与麻黄汤三拗汤比麻黄汤温开之力小,麻黄桂枝同用,宣通卫阳,发汗之力就猛了。走营血要桂枝才行,但舌质红要慎用桂枝,若舌稍红,用三拗汤加葱白宣通阳气,较麻黄汤稳当。内热已起,可加生石膏。葱白通阳宣通肺气,功能很好。
越婢汤与防己黄芪汤同治风水脉浮恶风,但一身肿,一身重,则有风重,湿重之别,并有表里虚实之异,故治有不同,临床须加分析。越婢汤方;麻黄石膏 生姜 甘草 大枣。防己黄芪汤方:防己 甘草 白术 黄芪 生姜 大枣。
清咽利膈散 治风热喉痹。薄荷 防风 玄参 甘草各五分 苦桔梗连翘各一钱 酒大黄 芒硝 牛蒡子荆芥各七分 黄芩(酒炒) 栀子各五分如加僵蚕、射干,蝉衣,郁金其效更佳。
雄黄解毒丸 治急喉闭,缠喉风。 明雄黄(水飞)一两郁金(研细)一两巴豆(去皮油研)五钱醋煮面糊为丸,绿豆大,热茶下五至七丸。
七宝散 治喉闭,缠喉风。白僵蚕十个 全蝎十个 硼砂 雄黄 明矾 胆矾猪牙皂各一钱共为极细末,用少许吹入喉中。本方与雄黄解毒丸均治急喉闭,我在农村行医用之有效。喉症初起,切勿过用苦寒凉药,总宜开泄宣通为治。
加减金豆解毒汤 瘟疫流行,服之可以预防,已感染者亦可用。银花三钱绿豆皮二钱 甘草二钱 明矾二钱 陈皮一钱 蝉衣一钱僵蚕一钱。
避疫诸方,首重绿豆饮。以绿豆熬汤,加白糖亦可。
泻白散 治表邪已解,肺热尚盛,舌红苔黄燥,口渴,脉细数,可加象贝母,麦冬,芦根,枇杷叶,百部。若痰多而稀,苔白腻就不用泻白散,呛咳无痰才可用麦冬,花粉润肺。桑白皮地骨皮各三钱 甘草一钱 粳米三钱 水煎服。
越鞠丸 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惟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郁证主要抓气郁,肝胃不和。川芎苍术香附 栀子 神曲。
柴胡疏肝散加减法 胁痛。柴胡 芍药 枳壳 陈皮 川芎 香附 甘草此方宜加青皮、片姜黄、木瓜各一钱更良,若口苦便闭,加桃仁,酒吵大黄各一钱;若不思食,加苍术、厚朴、砂仁,木香,泛酸加吴茱萸,黄连。
走马通圣散 冬日伤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制麻绒(麻黄去粉)打下的扮研细,加入1/2量的甘草粉,和匀,成人每服二钱,开水送下。体弱者酌减。价低廉,蒲老祖父传此方,据防风通圣散,而命名走马通圣散,我在农村使用有效。
外用寒湿积聚方 治寒湿冷气,凝于四肢关节、或足背、或小腹两翻,腰部,自觉冷痛,或有块,照法用之能消散而愈。热证慎之,凡热证红肿热痛,寒湿皮色不变,喜暖怕凉。我拟此方,用之有效。乌头一两干姜 良姜 白胡椒 北细辛 肉桂丁香各五钱共为细末,每用一匙,加白面一匙,和匀,用生姜,葱白,煎取汁调成膏状,摊于布上,贴患处,固定一夜,晨起去之。有病人左脚肿块,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已经数月,治疗无效。我从气滞寒凝试治之。用胡椒,小茴香、荜拨,白芥子各五钱,肉桂二钱,共为末,加入面二两,和匀,分成五包,睡前用黄酒调药一包如面饼样,贴患处,用布包扎固定,用四包药,硬块就消散了。回忆十多年前,在成都亦治愈过一类似病人,用乌头,细辛,肉桂,荜拨、良姜为末,诸法同前,经两夜即消失。由此可见,足背硬块,多由寒湿引起。
三生祛痛方 某患偏风头痛,屡发已三十余年,痛不可忍,针灸服药皆难获效。拟此方,屡用获效,故笔之供参考。生乌头(草乌亦可),生南星,生白附子,等分,共为细末,每用一两,以葱白连须七茎,生姜五钱,切碎捣如泥,入药末和匀,用软布包好蒸热,包在痛处,其效颇速,痛可缓解。
头痛验方 偏正头风,三叉神经痛,痛不可忍。 全蝎二十一个 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 生南星一两 生半夏一两 白附手一两木香三钱为细末,加二分之一面粉,用酒调成饼,摊贴太阳穴,纱布包固定。
参连散 解放前,农村痢疾大流行,我祖父在香连丸的基础上,立此方,治痢病用之有效。苦参十两黄连五两 甘草兰两 木香二两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痢疾白多红糖水冲服,赤多白糖水冲服。
茺蔚老姜汤 经行腹痛,每月行经时服之,多年痛经往往亦愈。是我常用的验方。茺蔚子(益母草代亦可)一两煨老生姜一两 红糖二两煎取三碗,分三次热服。
当归艾叶汤 经行腹痛,下腹凉,手足不温,属血寒者。此方是我在农村用之有效的经验方,多年痛经,月经不调,服之经痛消失。当归一两 生艾叶五钱 红糖二两 煎熬取三碗,分三次温服,每月经期服。
艾附丸 妇科痛经,月经不调,属胞宫有寒,肝气不舒者,用之有效。此方简验便廉,是我在农村常用的效方。艾叶,四制香附,等分为细末,红糖熬膏为丸,每次服三钱,开水送下。
痛风验方 张东友老中医得之于本地一位中医的经验方,后口传于我,治疗关节痛,屡用有效。三角风二钱八角风二钱九节风二钱 鸡血藤二钱 白通草二钱黑马草二钱花椒根二钱(或用花椒一钱)好白酒半斤,浸七天可服,服完后加白酒半斤浸,每次服三钱至五钱,能饮酒者可服一两。
疟疾验方 治疟疾颇效,有表证或食滞者,先解表消食,后用此方。酒炒常山二钱至三钱知母贝母草果仁各一钱水煎,晨起空腹热服,服后若吐勿恐,此为病去。
痢疾验方 治疗休息痢效果很好,余患慢性痢疾八年,用补中益气汤如减无效,用此方而愈,继用于某些患者亦效。必须注意忌生冷。当归五钱薤白头五钱 甘草二钱 滑石五钱 白芍五钱 槟榔二钱莱菔子(炒)二钱枳壳一钱 广木香五分(磨汁冲) 水煎服。
雷击散 专治瘟疫,并治忽然腹痛吐泻,手足厥逆,面色青黑。猪牙皂,北细辛各三钱半,朱砂,雄黄各二钱半,另研细末,藿香三钱,枯矾,白芷各一钱,桔梗,防风,广木香,贯众,陈皮,薄荷、法夏,甘草各二钱,共研为细末,和匀,收贮瓶中勿泄气。凡遇急症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再用一,二钱,姜汤冲服,安睡片时,汗出而愈。此药治蛔虫痛亦效。我在农村遇有发痧腹痛,或肢厥吐泻,呻吟不已,若在田间,用冷水服药亦效。比方开闭豁痰,祛风杀虫,避恶除邪。
九子地黄丸 我在青年学医时,哦县有一位眼科名中医龚老,为了向他学习,我帮助他做了几年丸药。他对我说:九子地黄丸能治疗控制一些内眼病及白内障等眼病,在他去世的前几月,把方传予我。熟地黄二两山萸肉 山药 茯苓 泽泻 丹皮 五味子 枸杞子 沙苑子 决明子青葙子 茺蔚子菟丝子 复盆子车前子各五钱共研为细末,醋制龟板一两,另研细,灵磁石一两,火煅醋淬三次,另研细,沉香粉一钱,不见火。诸药和匀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淡盐汤下。忌辛辣,酒,大蒜,不过用目力。
石斛夜光丸 亦为眼科名方,我意方中杏仁改为桃仁为好,桃仁可以蓝肝活络消瘀。
黄纸膏药方 治跌打损伤有效。 三七六钱 没药一钱半乳香二钱白矾四钱 血竭六钱 龙骨五钱 赤石脂三钱 续断三钱鱼子硫黄四钱真象皮(香油酥)五钱研极细末,和牛胶熬制。熬制及贴用方法:
(1)每药末一剂量,可刷制黄金笺十大张,每大张须裁为三小张,以便刷药后易于揭移,纸质须选最韧厚者,免揭移多所破烂。
(2)每药末一剂量,须用最新鲜之牛皮胶六,七两,和净水熬之.水量则以胶溶解后,不牵引成丝为准,应先将水烧开。投胶其中,胶渣及泡沫滤净,俟溶后将于胶水正沸时,徐徐下药,不断搅之,俟搅匀后,始用清洁之棕刷,刷于黄金笺正面,但药汁浓淡必须适宜,便于刷制。
(3)刷制须在晴日,如气候较冷,须随时将药汁置锅火上,以防其冻,刷制时另用一盆盛水于旁,蘸布抹去纸边及桌案上之余胶,每刷一张,须抹一次,以免粘结。刷毕须择通风干燥之地,隔离晾之,晾至半干时,须注童略为移动,免致胶着撕破。
(4)刷制时如燃炭,抹桌及揭晾等事,须有人协助。
(5)贴用时可比照伤口大小,以免浪费,有血时就血粘贴,血干或无血者,用水湿润于有药之一面贴之,须令密合,切忌不洁之水渗入,自无溃脓之虑,如流血不止,可加贴一二层,用手按熨上,即可止血,外用净布包扎之尤妥,愈后可无疤痕。
肠痈验方 此方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所载,我用此方治阑尾炎颇有效,先用红藤一两,好黄酒两碗,煎取一碗,午前一次服。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好黄酒两碗,煎取一碗服之,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服末药除根,其方如下:当归五钱僵蚕二钱 蝉衣二钱 川大黄一钱蜈蚣一钱老蜘蛛两个(放瓦上,以酒杯盖住火焙存性) 石蝠圯五钱(又名映山红) 共为细末,空服一钱,温酒送下,肿消自愈。
百损丸 此方为老中医口授方,我得此方已六十余年,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外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并肝肾,强壮筋骨,通经络,活血消瘀,续断伤,补骨髓。纯属以通为补,而无滞补之弊。但是内有数种药物价贵,可用廉价功同之药物代替之。破故纸(羊油炒微黄)二两半骨碎补(甜酒洗)二两司杜仲(盐水炒断丝勿令焦)一两川牛膝(甜酒炒勿令焦)一两川续断(甜酒炒勿令焦)一两 肉苁蓉(酒洗)一两黑橹豆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鸡血藤膏(甜酒化开)五钱 三七(另研)五钱血琥珀(另研)三钱麒麟竭(另研)五钱沉香(另研)五钱前八味共为细末,连同后五味和匀入鸡血藤膏,再入炼蜜,每丸重三钱,早晚空服一丸,开水送下。
鸡血藤膏可用鸡血藤三两代,三七可用竹根三七代,琥珀可用乳香五钱代,沉香可用降香五钱代,降香不但行气,且能止血消痰。
加味香苏饮 伤风感冒常用方。苏叶一钱 陈皮八分 香附一钱 甘草三分防风一钱 葛根八分 羌活五分荆芥五分 僵蚕一钱 桔梗五分 枳壳五分豆豉二钱葱白三寸头痛甚,加川芎五分,白芷一钱,咽痛甚,加射干一钱五分,冬日感寒重者,可合三拗汤。
苏陈九宝汤加减法 风寒人肺而致喘嗽的通用方。 苏陈九宝汤:桑白皮大腹皮 陈皮 苏叶 薄荷麻黄 杏仁 桂枝 甘草各二钱 乌梅一个生姜二钱咳而呕,加半夏,竹茹,口渴心烦,加生石膏,天花粉;水饮喘甚,加葶苈子,大枣,痰盛胸满,加白芥子,莱菔子,口苦,加黄芩。
黄连香薷饮加减法 暑湿外感的效方。 黄连香薷饮:香薷 厚朴黄连无汗者,加鲜藿香,郁热,加豆豉,夹风者,加僵蚕、荆芥、薄荷,热重小便不利,加六一散,湿重,加苡仁,泽泻。
三拗汤与麻黄汤三拗汤比麻黄汤温开之力小,麻黄桂枝同用,宣通卫阳,发汗之力就猛了。走营血要桂枝才行,但舌质红要慎用桂枝,若舌稍红,用三拗汤加葱白宣通阳气,较麻黄汤稳当。内热已起,可加生石膏。葱白通阳宣通肺气,功能很好。
越婢汤与防己黄芪汤同治风水脉浮恶风,但一身肿,一身重,则有风重,湿重之别,并有表里虚实之异,故治有不同,临床须加分析。越婢汤方;麻黄石膏 生姜 甘草 大枣。防己黄芪汤方:防己 甘草 白术 黄芪 生姜 大枣。
清咽利膈散 治风热喉痹。薄荷 防风 玄参 甘草各五分 苦桔梗连翘各一钱 酒大黄 芒硝 牛蒡子荆芥各七分 黄芩(酒炒) 栀子各五分如加僵蚕、射干,蝉衣,郁金其效更佳。
雄黄解毒丸 治急喉闭,缠喉风。 明雄黄(水飞)一两郁金(研细)一两巴豆(去皮油研)五钱醋煮面糊为丸,绿豆大,热茶下五至七丸。
七宝散 治喉闭,缠喉风。白僵蚕十个 全蝎十个 硼砂 雄黄 明矾 胆矾猪牙皂各一钱共为极细末,用少许吹入喉中。本方与雄黄解毒丸均治急喉闭,我在农村行医用之有效。喉症初起,切勿过用苦寒凉药,总宜开泄宣通为治。
加减金豆解毒汤 瘟疫流行,服之可以预防,已感染者亦可用。银花三钱绿豆皮二钱 甘草二钱 明矾二钱 陈皮一钱 蝉衣一钱僵蚕一钱。
避疫诸方,首重绿豆饮。以绿豆熬汤,加白糖亦可。
泻白散 治表邪已解,肺热尚盛,舌红苔黄燥,口渴,脉细数,可加象贝母,麦冬,芦根,枇杷叶,百部。若痰多而稀,苔白腻就不用泻白散,呛咳无痰才可用麦冬,花粉润肺。桑白皮地骨皮各三钱 甘草一钱 粳米三钱 水煎服。
越鞠丸 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惟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郁证主要抓气郁,肝胃不和。川芎苍术香附 栀子 神曲。
柴胡疏肝散加减法 胁痛。柴胡 芍药 枳壳 陈皮 川芎 香附 甘草此方宜加青皮、片姜黄、木瓜各一钱更良,若口苦便闭,加桃仁,酒吵大黄各一钱;若不思食,加苍术、厚朴、砂仁,木香,泛酸加吴茱萸,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