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一本关于中医的书

wangdaifu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23
帖子
55
获得点赞
0
声望
6
年龄
52
想出本书,但目前还没定性出哪方面的,请各位同仁指点,讨论!
1.假如是关于病案方面,自觉阅历浅薄,虽行医20余载,治人无数,但典型医案不多。
2.假如关于中医常识,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方面,感觉现在漫天乱飞,皆是中医养生、保健之本。
3.假如是自己学习中医经验,过程、经历,但我的过程后人可复制不多。
4.假如我要是不出书,感觉自己身上背负着两大名老中医的经验,到我这里停滞,对不起祖先、对不起中医。
5.目前我虽然还是医生,但几乎用中医中药甚少,荒废中医可能是引发我出书的主要原因。
 
支持楼主出书。
 
每个人的学医经历都是不同的,不可复制的
但二十年的行医经验和二位前辈高人的心得一定会给后学以启迪
支持楼主出书
 
-
让我说,你还是不要写书了。
行医20余年却“典型医案不多”,“身上背负着两大名老中医的经验”又身为“医生”却“几乎用中医中药甚少”,你还有脸写书?
 
回复 1# wangdaifu

出吧,一出为快吗。出好书,大家支持。
 
回复 2# 茯神


谢谢,我会努力写好这部书,你的支持让我更加有信心!
 
回复 4# laofeiyu


谢谢批评,你的话语确实让我感觉惭愧,但为了弘扬中医,我还是想把我的经验总结!
再次感谢,这是一个很普通中医医生的职责。
 
回复 3# 孙洪彪


感谢朋友,共同学习进步!
 


我也行医20余年,说来是更惭愧,怕连写书的想法都不敢,,

所以先生也不必苛求,能有一分心得分享也是好事
 
回复 7# wangdaifu


倒是希望能看到你所背负的“两大名老中医的经验”。批评也谈不上,只是觉得你凭很少使用中医中药的20年行医经验,还不足以写出好的中医书来,现在写书的太多了,书也写得太烂了,所以想劝你不要写中医方面的书,自己浪费生命,也遗害他人。不过,也许你对现代医学用得更多,经验也会更多,想写一写倒是可以理解。
 
回复 9# 孙洪彪


中医只所以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可能正是因为人多嘴杂,致使后学无所适从。这一点看一看众多脉学书籍就可知道,本是简单的东西让他们写得分不清东南西北,本是深奥的东西,却让他们写得没人看得上眼,甚至很多初学者连个“脉位”都搞不清楚,还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这样的书也实在可笑,难道脉仅仅是脉么?单独学脉与西医解剖尸体本质上也没多大区别,永远也弄不明白病是怎么回事。很多人是“自以为得之矣”,其实是“盲人摸象”,所以,若非通达还是不要随便写书的好。
 
回复 12# laofeiyu


还好你看出中医发展的退步的原因,也知你也是个有志之士。

吾习用中医药18年治病之久,医治人数近10万次,成果没有,经验还是有的,出书的基础是有的,近两年工作变换,脱离临床,这是我悲哀之处,想出书的宗旨“希望活人之术流传,不敢窥窃功名,如能纠世人中医之识,也得心中安慰”。

谢谢指正,望你好之为医。
 
回复 12# laofeiyu


确实有道理
但是真的到了,都不开口的时候,那就更糟
 
可能是我误会楼主了。
当我看到“目前我虽然还是医生,但几乎用中医中药甚少”时,心中就不平起来,自己都不用的东西写它干嘛。看来楼主不是不用,而是不能用了,这当然另当别论。不过,楼主真的有什么好工作能够让你放下你手中所握着东西么,果真如此,可太对不住“两大名老中医”了,你就不怕他俩泉下有知,来找你的事么?
能不能说一下这“两大名老中医”是谁?
 
回复 11# laofeiyu


刚去拜读了先生的帖子,确实有高明之处,先生对中医的理解和剖析确实在我之上,有过人之处,望先生继续研究,弘扬中医。
 
回复 15# laofeiyu


我是中文系毕业的,教了9年语文,后来又从宣传、编辑、网站制作、摄影、摄像、多媒体制作到现在的计算机服务器维护。另一方面,从早期就对武术、气功有兴趣,上大学后因接触书籍多而慢慢的有所体会,特别是教学时,因平均每周只有6节课,闲来无事就开始依自己的兴趣看书、练功。其间,周易八卦、阴阳五行、气功、中医(包括气功探病与治疗、针灸、点穴、按摸、用药、祝由)、算命、风水、看相等等皆习之,连西医的解剖学也仔细的学了。


你到和我的师叔蛮像的,他42岁之前是教语文的乡村老师,因父病而拜师学中医,7年后自考出中医资格(20年前),现在家乡悬壶,患者门庭如市。看来学中医,语文是基础,中国古典教育是基础,《易经》是基础之基础。
 
回复 15# laofeiyu


我刚学习中医约三年的时候,认为天下没有不可以治好的病,行医到第七年的时候,感觉什么病都不会治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学习中医时常见的“通病”。所好有老师带,后来见到自学中医的更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就是中医师承的要点之一。
如果先生所言是自学中医到如此地步,真的让我佩服,你对周易、阴阳等的学习,更会增加这种自信,这也是我想、所需要学习的,感谢有缘可以一同探讨,我在自学《周易》,收益颇丰,但遇到很多困惑,希望先生也指点迷津。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还是多看看《内经》吧!
 
回复 18# wangdaifu


你说学习中遇到很多困惑,这正是有所收获的开始。但学易经不是读那些书就行的,甚至可以说越是读得多你离“懂”字就越远。必须能静下心来去感觉、去体会,感觉自然的变化,体会自身的律动,从中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自然对人自身规律的影响)。达到这个境界后就好办了,再读什么书都可以了,因为你一眼就可看出对错,只会得到对的,不会跟着错的走了。这就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了,但少有人会相信和力行。
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入手,先画一个八卦图,对着它看啊看、看啊看……直到它随时都会浮现出来,甚至转动起来。易的本质是以象解天地,偶理于象,连个象都看不出来,还学什么易?
说到语文,若是你感兴趣,就把《劝学》背熟了,看看是不是会有所收获?只背中学课本节选的部分就行。背熟了再看通篇文章。要把过去老师讲得那些解释都忘掉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