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素问》中对肝的论述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9
声望
38
年龄
55
罗列《素问》中与肝相关的段落来学习,或有谬误处,还望知道者多加指教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脏真散于肝,肝脏筋膜之气也。

春天,脉象有胃气(流畅均匀和缓)并兼有细微的弦象的属于正常,如果弦象显露而胃气之象衰弱就说明肝脏有病了,再进一步弦象凸显而见不到胃气之象那就是真脏脉露的危险表现,多主死.春天肝为主脏,五脏精气散布在肝,与春天的生发特性相适应,肝主筋膜之气,脉见弦象。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为真脏见,皆死。

庚辛---金 肝---木
遇克己主政的时候,病情容易危重。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肝的正常脉象,象触摸长竿的末梢一样稍显弦象而柔和。春天虽是肝主气,但弦象过于显露就属于肝病了,死脉更是弦急如按拉满的弓弦一样而无胃气。


试图翻译成现在的文字,总有言不达意之感,个中深意还是希望多从原文体会吧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盛痹不仁肿病,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痹,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瘈。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五脏关系,还是依据五行生克,肝木主筋,荣在爪甲,在肺金的监督下,不使太过..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


此五味之所合也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括楼实。

绀:深青透红之色
见青如草兹者死.青如翠羽者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辛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碱。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五行归属,青--肝--酸---筋,属木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前面说到医生诊病,要先掌握五脏脉象变化,了解病从哪里开始,要向哪个方向发展。出现‘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这些症状,就说明邪气在足少阳胆、足厥阴肝这两经(病之始),厉害了就会由经传入脏到肝(病之变)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肢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色青,脉弦长有力。就证明邪气在心下(肝属)部位,表现的症状就会有胸胁胀满,这样的病叫肝痹,得病的原因跟疝的一样都是下部感受寒湿邪气,由经入脏引起的。症状上还可能有腰痛、足冷、头痛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补之。

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癎瘈筋挛;肝脉小急,癎瘈筋挛;肝脉惊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己。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肝肾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五味所入:酸入肝
五气所病,肝为语
五精所并,并于肝则忧
五脏所恶:肝恶风。
五脏化液:肝为泪
五味所禁: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肝藏魂
五脏所主:肝主筋
五劳所伤:久行伤筋
五脉应象:肝脉弦
 
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肝木系统基本都囊括在这里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