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素问》中对肝的论述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天地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

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人体五脏并非孤立,小处着眼自身为一整体,大处与天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关系按古人思维依旧是阴阳、五行的消长、转化、生克、乘侮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呜,注泄鹜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痤痈,䗪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来必复也。


此处源于运气篇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

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肝移寒于心,狂隔中。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呜濯濯,如囊里浆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

肝移热于心,则死。

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
 
肝气盛则梦怒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诊脉部位与脏腑分属
 
肝主身之筋膜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肝热者色苍而爪枯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这几段出自《痿论篇第四十四》
 
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对这段文意,解释不同,有说‘喘’为‘惴’,意为又忧愁,又恐惧

全句:如果从高处坠下,出现的恐惧就出自肝,影响肝的功能,肝气太过(淫气)就损害到脾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脉象变化相应病变

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针刺禁忌,误伤肝,则五日死,主要表现为多语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这里是说针灸的位置吗?请孙版主赐教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


有诸内必形诸外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
 
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阴作接间至,是谓天虚也,此谓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阴司天虚也,有白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也。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淫气乏竭,痹聚在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