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3
- 获得点赞
- 367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从外到内
筋膜与骨架结构同时也牵扯到内科深层的问题。内脏有病,气机发生阻碍的时候,周身会发生很多改变,例如皮下筋膜的张力,皮下经络皮膜间液体流通的状态都会改变;内脏因功能或实质病变而造成的周边阻滞,张力由内而外递减。因结构而造成的内脏功能问题,张力由外而内递减,但两者可互为因果,有时也难截然离清。比方说女生躺着膝盖弯曲,摸她的下腹应该可以知道这女孩会不会痛经,因为痛经本来就会阻滞,气流通不良,筋膜张力就会增加,腹诊按挪时,筋膜沿着手的动态也就一定不对。
详细的说,这筋膜张力来自腹直肌、骨盘耻骨韧带的牵扯,由此判断张力的大小、深度与紧松度。这些变项决定会不会痛经、怎么样的痛、甚至月经痛的时候乳房会不会跟着胀等,都可以摸出来。
要解开张力可以借着针灸、皮内针或是其它伤科的方式,但若是全身筋膜张力都很大,气液流通不良,此时当用药。药物运用端视患者的质-是不动的还是紧的、是气滞或是体液排出不良;用药当利湿、滋阴还是温阳,也都可以靠触诊得到方向。用眼看、手触以知大体,这是伤科知识在内科上的用途。
从触诊连结到治疗手法,有个很重要的观念叫做「随」。摸到骨头的棱角,慢慢找到动态引动关节,在左右两侧张力ㄧ直时平均,松解的状态下,使错缝的骨头棱角消失。手可以一直跟着关节、引着关节在左右对称最小张力的状态下牵动身体的结构时,这个感觉叫做随。
随上一个点以后,感觉才能扩展。借着这个对的关节面为立足点,随上一个系统的动态,才能调整一个首或缴的系统。该系统被引导依着这点逐渐回转、归位,这需要相对长时间的锻炼。这过程的好处是可以深刻细腻的知道人体内的结构变化与气机流动。
伤科的心法是「动中的定」的练习。调整关节时念执不能跑掉。若心中有定清明,手下筋就跑不掉。练习的过程当中让心静下来,念头定在要处理的点上面。熟练了后处理病人时,才可以跟病人聊天,否则保证一开口,手下的感觉全跑了。扎针时也是一样,定住以后,念才有办法深,感觉针下细微的状态。否则,就是在「戳猪肉」,能有效也算运气
运动
伤科重视复健运动,不动好不起来。可是常见病人反映运动完就痛。运动的精义与注意事项是什么?老祖宗的运动是让周身通透连贯,不时兴肌肉猛力收缩与偏用,因为会拉歪身体结构,影响内脏循环与气液流通,所以古法养生偏向和缓,像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各种内家拳,练习的目标在于通透。
人的力是从脚心涌泉发上来的。要体会力线的走向与气的流通是一致的。练功时,要自然的沉肩坠肘-肩沉肘松时,中轴才能够在中定的过程中从上到下松开脊柱两侧所有肌肉,接着周边筋膜跟着松开,这就是周身通透的基础,在伤科的操作中,医师也要保持这种状态才不会自己受伤。外国人不同,虽然积极的运动,但当不运动时,他们的腰酸背痛却一点都没有比我们少,因为过度强调屈肌的力量,忽略了伸肌的训练。尤其又喜欢将肌肉练得大大的代表健康,其时身体结构及内部是不平衡连贯的。,在动态的运动中,血液循环暂可平衡筋膜的张力,可是不动就痛。
在运动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必须是要屈、伸两侧肌肉张力对称,所有的肌肉且都能够轮流交替收缩放松。单向收缩运动不能做,徒然制造伤害。例如高尔夫球挥杆瞬间的爆发力,结构肢体无法轮流交替收缩,容易制造永久性伤害。第二糟糕的是棒球,属于竞技表演,不叫运动。你看哪个棒球投手的手是好的?结构拉歪了。羽毛球不佳,理由同前。足球不是很好,因为除非职业球员,很少可以练到两脚交替使用,大都偏用一脚。桌球比较好,因为杀球时用整个腰旋转,反拍时腰也会动开。
瑜珈的问题比较复杂,要 慎选 老师。因为每个人身体的结构不一样,要先做什么样的动作松身,或者哪些动作只能做到某种程度,都需要针对不同个体的计划与关注。肢体伸展到极限时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保护自己,肌膜跟肌肉于是产生轻微脱位,等到腱鞘囊肿形成回不去了,伤害于是形成。瑜珈老师如果没有办法关照每一位学员,我建议不要练。即便真要练时,请记得以下原则:在伸展接近极限时,就定住不要再下去,这时吸气,吸气时全身的筋膜会匀称的拉开,便可以再下去一点,然后吐气,重复这过程。牢记不能去压,一压那条肌肉就受伤了,长久累积就产生问题。瑜珈松解身体是在这个原则下,借着呼吸时肌膜气机流动的开合而行才不会受伤,切记不可硬压拉筋。
最好的运动是散步、慢跑、游泳。只要不是去「拼命」的话(推挤撞伤、跳跃扭伤),篮球也是好的,因为两侧肌肉可以均衡使用。运动中最好的是走路,因为走路的时候身体得以松解。重心放在踩出的脚时,另外一边是松的,重心左右转移,脊椎脊柱也会转动,真到走松时肋骨胸椎中的肌肉、腰部的肌肉事实上是会被松解开来的。可是一般人走路时都抬头挺胸,重心都还是在身体正中间,重心未在两脚转移,背也不动,会愈走愈硬,而周身气不动也容易累。千万不要快走,比较好的是像奥运竞走的走法-脚跟不能抬起来,身体摇来摇去,这样走法是健康的,脊柱重心有转移与移动,脊柱深层的肌肉也能动开,这样绝对不会腰酸。跑步也是一样,踩下去时要感觉力量传到脊柱,那才是放松,不要只是两只股骨动,腰上不动,筋膜的联机上不来时,也会造成伤害。要两侧均衡,让身体能够依着一个点一个动线,从头走到底,筋膜拉顺了肌肉是可以动开来的,不再有绷着锁住和筋结的累积。
日常保健的目标是让两侧张力均衡,伸肌收缩时,大脑会命令屈肌放松,反之亦然;日常生活偏向使用屈肌,所以最好的保健是把手指用力撑开,手臂用力往后张,让所有的伸肌收缩,成大字形。只要拉几下便可感觉脖子和腰因为屈肌动开而松了。计算机工作者没事拉几下,用处极大。
胎产
最后谈做月子,从伤科立场来看。当胎儿愈来愈大时,孕妇的脊柱的双S型曲线得愈来愈弯才够支撑身体重心,慢慢地筋膜韧带都轻微开始重组,关节位置随之改变。尤其接近生产的时候,韧带开始松开以利临盆,产妇的结构其实是垮掉的,所以生完小孩会容易腰酸背痛。对治之法,生完以后一定要好好躺着,而且要睡硬床,让结构慢慢松开长回去。通常第一胎还好,有很多时间可以躺;到第二胎因为旁边有大的在吵,不让好好做月子,很多腰酸背痛就是这样来的,因为没有让它长回来。
起居
坐姿很重要。坐正时骨头顶骨头,脊柱自然伸直,所有骨头韧带都是松的,这时体气自然流动,不通的地方自会通开,松弯坐,垮下半躺坐是靠肌肉韧带牵拉住脊柱,久了会造成问题。所以打坐盘腿的时候,屁股要稍微垫高,让命门不往后凸也不往前顶。腿松不开盘不上的不要硬盘,自然坐也很有效:椅子高度平小腿,让膝盖垂直为佳。真正放松时会微微摇晃,轻轻摇晃时肌肉会松开、筋膜会拉顺、气会流动。
日常生活的坐,椅子要用小一点的,可以贴着靠背的,将背靠直挺直,背顶着时身子自然就不弯不会耸肩,肩膀就可以放松沈下来。打坐盘腿时要两脚交替盘。睡觉时床要硬一点的,日常一天下来一定有些肌肉一直在使用,绷紧松不开,睡觉时照道理会松开,可是必须要先让中轴松开,才能到达周边。睡硬的床躺一段时间放松后,身体会就着床板伸展开来,伸展不开酸的会转另外一边;若是睡贴着身体曲线支撑的软床,刚睡是很舒服,可是睡醒反而比较疲倦,因为身体没有松解开。睡硬板床的身体通常比较好,多是因为松解,这是我自己体会来的。
放松有深度的差别。不要觉得坐在那里就是放松的,所有肌肉都有基础张力存在,可以睡觉时透过以下练习让身体张力完全消失。因为肌膜连贯通透全身,在吸气的时候肋骨若动,照理说筋膜全身牵扯脚指头要有微细皮拉动感,脚指头没动表示身体没有放松,筋膜连贯不通所以放不松。所以呼吸的时候拉得到手指头,手指头就会有微微引动,甚至气液流通的感受。真正松到底的时候,会发现贴着床的感觉不复相同,能贴得很实。还有,这样松下来,心脏跳动会有波动传遍全身的感觉,如波冷到所有的末稍,借着呼吸开路,可以把心气,要引到哪里就到哪里。慢慢练习松,就能发现层次;松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发现软床不能睡,因为床限制了身体的动态。除非年纪大结构已经坏掉摊不开的,这才让他睡软床。还有有些人睡觉习惯固定侧睡一边,例如夫妻,睡成固定的型不好,要常常换边睡,这是睡觉要注意的事。
问题讨论
问:扎皮内针引气的方向?
答:皮内针基本上要顺经,不能逆经。顺经气流动会顺,经络会慢慢饱满流通而动开;逆经的话会发现筋膜绷得比较紧,开始「干枯」,感觉气的流动的愈来愈少。横向会阻滞气,短时间扎可以,也可以用来聚气,因为把它堵起来,经络聚气比较快。这在一般人身上不明显,我的手摸得很清楚才得以知道。逆经会让患者不舒服,尤其是对气敏感的人,逆经扎了他会告诉你头晕,脖子、颈柱、头也拉住,周身痛。所以扎皮内针请顺经。
问:何谓顺经?
答:就是与经络的走向同向,三阴三阳的走向从起点往止点的方向为顺经,比方说手三阴要从上往下,手三阳就要从手指往头的方向扎。脚刚好相反。调整的时候有剂量的差别,皮内针有导气导不通时,可以用董事倒马的方法一针再加一针,针的数量不同,流通的状况也不同,跟用药一样,有加成的效果-扎一针只好一点的,再补一针效果便出来。扎皮内针要同一个方向,另外,扎了阳经,阴经也要补一针,流通更是顺畅。
进一步论,对我而言长针是依着筋膜张力流通的状态扎,不完全照着经络。主要因为三阴经、三阳经的走向相彷,只要结构能松解常没有细分的必要。
皮内针是救急用。若要让深层浅层的筋膜连通,还是用长针比较有效。皮内针只牵动表层的筋膜,表层筋膜的改变要到牵动内层筋膜,需要一点时间,所以有时候流通的范围广,时间就需要比较长,甚至深层不见得真能浸润,这也是皮内针有剂量差别的基本理由。皮内针使用的理由是有些病人不敢扎长针,或为了延长病人伤科处理的疗效,可是效果有一定限度。
问:扳机指的成因?
答:扳机指形成的原因是肌腱上的腱鞘肿起来,在固定它的横韧带上滑动,才会下去就上不了,上来就下不去,喀喀作响。这一定是同条肌肉处在某种程度的收缩状态,腱鞘才会多一截出来,扳机指跟腱鞘囊肿是一模一样的:腱鞘囊肿是一条肌肉收缩绷着没办法放松,多一截出来,涧滑液体积聚该处造成,所以腱鞘囊肿你可以挤破,但千万不要割除。腱鞘囊肿割掉,肌肉就没有办法完全放松了,筋膜虽会重长松开一些,可是张力就永远跟旁边的肌肉不同了。有列可证,有位江姓 医师,腰如果不对,脚背上面的腱鞘囊肿就长出来,腰调对了腱鞘囊肿次日就消掉。而且这种状况反复发生很多次。这表示腱鞘囊肿是可恢复的,是身体里面正常的一部份,不能去割掉它。扳机指也是一样,就是多出的那一截腱鞘卡住的。
绷住的肌肉一定是在整个肌群活动的状态下圆弧面最高的那一条。张力比较大,才会被迫过度收缩保护自己。处理时必须将结构打开让这条出槽的肌腱还原,腱鞘囊肿才会消退,自己吸收回去。麻烦的是当痛久了以后,原处会长起纤维化组织,沾黏旁边的横韧带或组织。有些妈妈的手到后来桡骨茎突上面会有小颗硬物,动的时候有小米粒状物轻微滑来滑去,或有些是黏住了不能动,很痛,就跟扳机指是一模一样的意思,要把结构松解开来,等发炎的组织溶解吸收掉。或可以用手法扯开,可是扯开的过程当中必须先改善大环境,让肌肉收缩对了以后,去扯它才有用;否则局部处理通常只会坏事,越弄越痛。即使当天比较松,第二天就又复萌,因为还是有结构的原因使得那条肌肉出槽。把骨头调开来,肌肉挪松,有时间耐心的弄,弄完以后会松些,须要时间,不是一次就会好。
问:西医建议板机指手术治疗,可行?
答:我去问过动手术的人,西医不是把囊割掉,只是把绷着的横韧带及肌腱中间的张力引拨划开,这样治疗比较快。可以划开但是不能割掉,这样的处理是才是有意义的。
问:腕隧道症候群要怎么处理?
答:说个故事,在我医科毕业时,对伤科的疼痛治疗很多是跟着西医的想法,效果不很好。后来我师父说网球肘是骨头走位,高尔夫球肘也是骨头走位了,伸肌肌腱炎、屈肌肌腱炎、手麻、都是骨头走位。我说:「师父啊!那是正中神经压迫呢!」师父还是说骨头走位了。后来明白了,原来真的是尺桡骨歪了腕骨排列变形,腕横韧带的张力改变,才去压到正中神经。把尺桡骨调开挪平,腕的弓度恢复以后,腕隧道症侯群就好了。就症状再向上追溯,其实都是肩膀胛骨肱骨的位置不对了绷者,把尺桡骨拉歪了以后才会压到。基本上还是要把结构调对,像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腕部隧道症候群、妈妈手这类问题对我而言是完全一样的病,只是结构歪斜偏斜的方向有些许不同而已。
问:五十肩到了极限以后就举不高了,治疗的方针是什么?
答:五十肩是我目前处理伤科的死角,滑囊肌腱是真的沾黏的,依我这样调整筋骨而不去撕裂的方式是处理不开的。患者日常活动的疼痛常都是预防伤害的警告式疼痛,所以没有办法抬胳膊。通常是肋骨胸椎卡死,有活动死角的那类人才会得五十肩;一般活动角度与可动性正常的人少见发病。
既然五十肩的疼痛是因为肌肉肌腱没有办法活动到极限而产生,而且牵拉到好的肌肉才产生疼痛,我治疗五十肩会把胸椎、肋骨整个松解开,让胛骨整个动开来,这时通常活动的角度会增加不少,疼痛就降低了(只是黏住不会痛)。不会碰到就痛,晚上睡觉压着不舒服,这样我就认定为痊愈。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情况下病人在三个月半年内,沾黏的部份在活动的过程中会慢慢撕开而恢复正常。我认为不该照着西医的办法爬墙拉毛巾伸展,因为预防式的疼痛会使得好的肌肉过度收缩,使结构更歪斜,制造更多问题,常见越爬越痛。
五十肩也是我伤科盲点,好像这类病人都有阳虚像,经给温阳药后症状会改善目前,我都是以一个伤科医生的立场,谈结构互为因果的关系,不涉内科的用药问题,这方面其实复杂许多,我有许多跟传统内科辨证不同的观点,包括把脉经络气血浮沉升降等,都有许多另类看法,只因体系未完整所以不论,一两年后可能会开始谈吧!(林两传)
筋膜与骨架结构同时也牵扯到内科深层的问题。内脏有病,气机发生阻碍的时候,周身会发生很多改变,例如皮下筋膜的张力,皮下经络皮膜间液体流通的状态都会改变;内脏因功能或实质病变而造成的周边阻滞,张力由内而外递减。因结构而造成的内脏功能问题,张力由外而内递减,但两者可互为因果,有时也难截然离清。比方说女生躺着膝盖弯曲,摸她的下腹应该可以知道这女孩会不会痛经,因为痛经本来就会阻滞,气流通不良,筋膜张力就会增加,腹诊按挪时,筋膜沿着手的动态也就一定不对。
详细的说,这筋膜张力来自腹直肌、骨盘耻骨韧带的牵扯,由此判断张力的大小、深度与紧松度。这些变项决定会不会痛经、怎么样的痛、甚至月经痛的时候乳房会不会跟着胀等,都可以摸出来。
要解开张力可以借着针灸、皮内针或是其它伤科的方式,但若是全身筋膜张力都很大,气液流通不良,此时当用药。药物运用端视患者的质-是不动的还是紧的、是气滞或是体液排出不良;用药当利湿、滋阴还是温阳,也都可以靠触诊得到方向。用眼看、手触以知大体,这是伤科知识在内科上的用途。
从触诊连结到治疗手法,有个很重要的观念叫做「随」。摸到骨头的棱角,慢慢找到动态引动关节,在左右两侧张力ㄧ直时平均,松解的状态下,使错缝的骨头棱角消失。手可以一直跟着关节、引着关节在左右对称最小张力的状态下牵动身体的结构时,这个感觉叫做随。
随上一个点以后,感觉才能扩展。借着这个对的关节面为立足点,随上一个系统的动态,才能调整一个首或缴的系统。该系统被引导依着这点逐渐回转、归位,这需要相对长时间的锻炼。这过程的好处是可以深刻细腻的知道人体内的结构变化与气机流动。
伤科的心法是「动中的定」的练习。调整关节时念执不能跑掉。若心中有定清明,手下筋就跑不掉。练习的过程当中让心静下来,念头定在要处理的点上面。熟练了后处理病人时,才可以跟病人聊天,否则保证一开口,手下的感觉全跑了。扎针时也是一样,定住以后,念才有办法深,感觉针下细微的状态。否则,就是在「戳猪肉」,能有效也算运气
运动
伤科重视复健运动,不动好不起来。可是常见病人反映运动完就痛。运动的精义与注意事项是什么?老祖宗的运动是让周身通透连贯,不时兴肌肉猛力收缩与偏用,因为会拉歪身体结构,影响内脏循环与气液流通,所以古法养生偏向和缓,像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各种内家拳,练习的目标在于通透。
人的力是从脚心涌泉发上来的。要体会力线的走向与气的流通是一致的。练功时,要自然的沉肩坠肘-肩沉肘松时,中轴才能够在中定的过程中从上到下松开脊柱两侧所有肌肉,接着周边筋膜跟着松开,这就是周身通透的基础,在伤科的操作中,医师也要保持这种状态才不会自己受伤。外国人不同,虽然积极的运动,但当不运动时,他们的腰酸背痛却一点都没有比我们少,因为过度强调屈肌的力量,忽略了伸肌的训练。尤其又喜欢将肌肉练得大大的代表健康,其时身体结构及内部是不平衡连贯的。,在动态的运动中,血液循环暂可平衡筋膜的张力,可是不动就痛。
在运动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必须是要屈、伸两侧肌肉张力对称,所有的肌肉且都能够轮流交替收缩放松。单向收缩运动不能做,徒然制造伤害。例如高尔夫球挥杆瞬间的爆发力,结构肢体无法轮流交替收缩,容易制造永久性伤害。第二糟糕的是棒球,属于竞技表演,不叫运动。你看哪个棒球投手的手是好的?结构拉歪了。羽毛球不佳,理由同前。足球不是很好,因为除非职业球员,很少可以练到两脚交替使用,大都偏用一脚。桌球比较好,因为杀球时用整个腰旋转,反拍时腰也会动开。
瑜珈的问题比较复杂,要 慎选 老师。因为每个人身体的结构不一样,要先做什么样的动作松身,或者哪些动作只能做到某种程度,都需要针对不同个体的计划与关注。肢体伸展到极限时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保护自己,肌膜跟肌肉于是产生轻微脱位,等到腱鞘囊肿形成回不去了,伤害于是形成。瑜珈老师如果没有办法关照每一位学员,我建议不要练。即便真要练时,请记得以下原则:在伸展接近极限时,就定住不要再下去,这时吸气,吸气时全身的筋膜会匀称的拉开,便可以再下去一点,然后吐气,重复这过程。牢记不能去压,一压那条肌肉就受伤了,长久累积就产生问题。瑜珈松解身体是在这个原则下,借着呼吸时肌膜气机流动的开合而行才不会受伤,切记不可硬压拉筋。
最好的运动是散步、慢跑、游泳。只要不是去「拼命」的话(推挤撞伤、跳跃扭伤),篮球也是好的,因为两侧肌肉可以均衡使用。运动中最好的是走路,因为走路的时候身体得以松解。重心放在踩出的脚时,另外一边是松的,重心左右转移,脊椎脊柱也会转动,真到走松时肋骨胸椎中的肌肉、腰部的肌肉事实上是会被松解开来的。可是一般人走路时都抬头挺胸,重心都还是在身体正中间,重心未在两脚转移,背也不动,会愈走愈硬,而周身气不动也容易累。千万不要快走,比较好的是像奥运竞走的走法-脚跟不能抬起来,身体摇来摇去,这样走法是健康的,脊柱重心有转移与移动,脊柱深层的肌肉也能动开,这样绝对不会腰酸。跑步也是一样,踩下去时要感觉力量传到脊柱,那才是放松,不要只是两只股骨动,腰上不动,筋膜的联机上不来时,也会造成伤害。要两侧均衡,让身体能够依着一个点一个动线,从头走到底,筋膜拉顺了肌肉是可以动开来的,不再有绷着锁住和筋结的累积。
日常保健的目标是让两侧张力均衡,伸肌收缩时,大脑会命令屈肌放松,反之亦然;日常生活偏向使用屈肌,所以最好的保健是把手指用力撑开,手臂用力往后张,让所有的伸肌收缩,成大字形。只要拉几下便可感觉脖子和腰因为屈肌动开而松了。计算机工作者没事拉几下,用处极大。
胎产
最后谈做月子,从伤科立场来看。当胎儿愈来愈大时,孕妇的脊柱的双S型曲线得愈来愈弯才够支撑身体重心,慢慢地筋膜韧带都轻微开始重组,关节位置随之改变。尤其接近生产的时候,韧带开始松开以利临盆,产妇的结构其实是垮掉的,所以生完小孩会容易腰酸背痛。对治之法,生完以后一定要好好躺着,而且要睡硬床,让结构慢慢松开长回去。通常第一胎还好,有很多时间可以躺;到第二胎因为旁边有大的在吵,不让好好做月子,很多腰酸背痛就是这样来的,因为没有让它长回来。
起居
坐姿很重要。坐正时骨头顶骨头,脊柱自然伸直,所有骨头韧带都是松的,这时体气自然流动,不通的地方自会通开,松弯坐,垮下半躺坐是靠肌肉韧带牵拉住脊柱,久了会造成问题。所以打坐盘腿的时候,屁股要稍微垫高,让命门不往后凸也不往前顶。腿松不开盘不上的不要硬盘,自然坐也很有效:椅子高度平小腿,让膝盖垂直为佳。真正放松时会微微摇晃,轻轻摇晃时肌肉会松开、筋膜会拉顺、气会流动。
日常生活的坐,椅子要用小一点的,可以贴着靠背的,将背靠直挺直,背顶着时身子自然就不弯不会耸肩,肩膀就可以放松沈下来。打坐盘腿时要两脚交替盘。睡觉时床要硬一点的,日常一天下来一定有些肌肉一直在使用,绷紧松不开,睡觉时照道理会松开,可是必须要先让中轴松开,才能到达周边。睡硬的床躺一段时间放松后,身体会就着床板伸展开来,伸展不开酸的会转另外一边;若是睡贴着身体曲线支撑的软床,刚睡是很舒服,可是睡醒反而比较疲倦,因为身体没有松解开。睡硬板床的身体通常比较好,多是因为松解,这是我自己体会来的。
放松有深度的差别。不要觉得坐在那里就是放松的,所有肌肉都有基础张力存在,可以睡觉时透过以下练习让身体张力完全消失。因为肌膜连贯通透全身,在吸气的时候肋骨若动,照理说筋膜全身牵扯脚指头要有微细皮拉动感,脚指头没动表示身体没有放松,筋膜连贯不通所以放不松。所以呼吸的时候拉得到手指头,手指头就会有微微引动,甚至气液流通的感受。真正松到底的时候,会发现贴着床的感觉不复相同,能贴得很实。还有,这样松下来,心脏跳动会有波动传遍全身的感觉,如波冷到所有的末稍,借着呼吸开路,可以把心气,要引到哪里就到哪里。慢慢练习松,就能发现层次;松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发现软床不能睡,因为床限制了身体的动态。除非年纪大结构已经坏掉摊不开的,这才让他睡软床。还有有些人睡觉习惯固定侧睡一边,例如夫妻,睡成固定的型不好,要常常换边睡,这是睡觉要注意的事。
问题讨论
问:扎皮内针引气的方向?
答:皮内针基本上要顺经,不能逆经。顺经气流动会顺,经络会慢慢饱满流通而动开;逆经的话会发现筋膜绷得比较紧,开始「干枯」,感觉气的流动的愈来愈少。横向会阻滞气,短时间扎可以,也可以用来聚气,因为把它堵起来,经络聚气比较快。这在一般人身上不明显,我的手摸得很清楚才得以知道。逆经会让患者不舒服,尤其是对气敏感的人,逆经扎了他会告诉你头晕,脖子、颈柱、头也拉住,周身痛。所以扎皮内针请顺经。
问:何谓顺经?
答:就是与经络的走向同向,三阴三阳的走向从起点往止点的方向为顺经,比方说手三阴要从上往下,手三阳就要从手指往头的方向扎。脚刚好相反。调整的时候有剂量的差别,皮内针有导气导不通时,可以用董事倒马的方法一针再加一针,针的数量不同,流通的状况也不同,跟用药一样,有加成的效果-扎一针只好一点的,再补一针效果便出来。扎皮内针要同一个方向,另外,扎了阳经,阴经也要补一针,流通更是顺畅。
进一步论,对我而言长针是依着筋膜张力流通的状态扎,不完全照着经络。主要因为三阴经、三阳经的走向相彷,只要结构能松解常没有细分的必要。
皮内针是救急用。若要让深层浅层的筋膜连通,还是用长针比较有效。皮内针只牵动表层的筋膜,表层筋膜的改变要到牵动内层筋膜,需要一点时间,所以有时候流通的范围广,时间就需要比较长,甚至深层不见得真能浸润,这也是皮内针有剂量差别的基本理由。皮内针使用的理由是有些病人不敢扎长针,或为了延长病人伤科处理的疗效,可是效果有一定限度。
问:扳机指的成因?
答:扳机指形成的原因是肌腱上的腱鞘肿起来,在固定它的横韧带上滑动,才会下去就上不了,上来就下不去,喀喀作响。这一定是同条肌肉处在某种程度的收缩状态,腱鞘才会多一截出来,扳机指跟腱鞘囊肿是一模一样的:腱鞘囊肿是一条肌肉收缩绷着没办法放松,多一截出来,涧滑液体积聚该处造成,所以腱鞘囊肿你可以挤破,但千万不要割除。腱鞘囊肿割掉,肌肉就没有办法完全放松了,筋膜虽会重长松开一些,可是张力就永远跟旁边的肌肉不同了。有列可证,有位江姓 医师,腰如果不对,脚背上面的腱鞘囊肿就长出来,腰调对了腱鞘囊肿次日就消掉。而且这种状况反复发生很多次。这表示腱鞘囊肿是可恢复的,是身体里面正常的一部份,不能去割掉它。扳机指也是一样,就是多出的那一截腱鞘卡住的。
绷住的肌肉一定是在整个肌群活动的状态下圆弧面最高的那一条。张力比较大,才会被迫过度收缩保护自己。处理时必须将结构打开让这条出槽的肌腱还原,腱鞘囊肿才会消退,自己吸收回去。麻烦的是当痛久了以后,原处会长起纤维化组织,沾黏旁边的横韧带或组织。有些妈妈的手到后来桡骨茎突上面会有小颗硬物,动的时候有小米粒状物轻微滑来滑去,或有些是黏住了不能动,很痛,就跟扳机指是一模一样的意思,要把结构松解开来,等发炎的组织溶解吸收掉。或可以用手法扯开,可是扯开的过程当中必须先改善大环境,让肌肉收缩对了以后,去扯它才有用;否则局部处理通常只会坏事,越弄越痛。即使当天比较松,第二天就又复萌,因为还是有结构的原因使得那条肌肉出槽。把骨头调开来,肌肉挪松,有时间耐心的弄,弄完以后会松些,须要时间,不是一次就会好。
问:西医建议板机指手术治疗,可行?
答:我去问过动手术的人,西医不是把囊割掉,只是把绷着的横韧带及肌腱中间的张力引拨划开,这样治疗比较快。可以划开但是不能割掉,这样的处理是才是有意义的。
问:腕隧道症候群要怎么处理?
答:说个故事,在我医科毕业时,对伤科的疼痛治疗很多是跟着西医的想法,效果不很好。后来我师父说网球肘是骨头走位,高尔夫球肘也是骨头走位了,伸肌肌腱炎、屈肌肌腱炎、手麻、都是骨头走位。我说:「师父啊!那是正中神经压迫呢!」师父还是说骨头走位了。后来明白了,原来真的是尺桡骨歪了腕骨排列变形,腕横韧带的张力改变,才去压到正中神经。把尺桡骨调开挪平,腕的弓度恢复以后,腕隧道症侯群就好了。就症状再向上追溯,其实都是肩膀胛骨肱骨的位置不对了绷者,把尺桡骨拉歪了以后才会压到。基本上还是要把结构调对,像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腕部隧道症候群、妈妈手这类问题对我而言是完全一样的病,只是结构歪斜偏斜的方向有些许不同而已。
问:五十肩到了极限以后就举不高了,治疗的方针是什么?
答:五十肩是我目前处理伤科的死角,滑囊肌腱是真的沾黏的,依我这样调整筋骨而不去撕裂的方式是处理不开的。患者日常活动的疼痛常都是预防伤害的警告式疼痛,所以没有办法抬胳膊。通常是肋骨胸椎卡死,有活动死角的那类人才会得五十肩;一般活动角度与可动性正常的人少见发病。
既然五十肩的疼痛是因为肌肉肌腱没有办法活动到极限而产生,而且牵拉到好的肌肉才产生疼痛,我治疗五十肩会把胸椎、肋骨整个松解开,让胛骨整个动开来,这时通常活动的角度会增加不少,疼痛就降低了(只是黏住不会痛)。不会碰到就痛,晚上睡觉压着不舒服,这样我就认定为痊愈。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情况下病人在三个月半年内,沾黏的部份在活动的过程中会慢慢撕开而恢复正常。我认为不该照着西医的办法爬墙拉毛巾伸展,因为预防式的疼痛会使得好的肌肉过度收缩,使结构更歪斜,制造更多问题,常见越爬越痛。
五十肩也是我伤科盲点,好像这类病人都有阳虚像,经给温阳药后症状会改善目前,我都是以一个伤科医生的立场,谈结构互为因果的关系,不涉内科的用药问题,这方面其实复杂许多,我有许多跟传统内科辨证不同的观点,包括把脉经络气血浮沉升降等,都有许多另类看法,只因体系未完整所以不论,一两年后可能会开始谈吧!(林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