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回复郝守玉先生关于未来中医医学模式的问题(一)

jinsongtingdr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5/04
帖子
61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68
人体生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黑箱,它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联系性和网络化的系统。以系统论为向导,用中医精气神学说对人体物质代谢谢、功能转换、信息结构等方面,来探索生命的现象与本质,是发展未来中医医学模式新的途径。人体生命是一个多层次的巨大全息系统,宏观整体层次是最高层次,微观层次则是较低的层次。从高层次到低层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控制论认为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与自繁殖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从量变到质变,是不可逆的规律。因此,中医的高层次整体观可以渗透到低层次微观领域,而西医的低层次微观不能指导高层次的整体观。由于中西医的层次、层面不同,由宏观到微观,由高层次到低层次,是可逆的,由微观到宏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是不可逆的,如果用西医的还原论来解释系统的中医,似乎是误入歧途,走错方向。随着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领域的兴起,复杂的人体生命全息系统与复杂中医气化理论体系非常吻合。未来中医学模式的发展,只要充分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学各种数据资源进行科学分析,提取生命运动的有关规律,逐步解释生命的本质,把人体这个极其复杂的黑箱打开不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建立中医医学模式,应先建立藏腑生理模型、中医的功能病理学模型、中医结构信息系统,其次建立未来中医的疾病模型。中医藏腑生理模型,是人体黑箱的构件模型,它们还不能代表这个黑箱模型构造的全部。首先,构成藏腑,营养藏腑,使各藏腑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抗病机能,都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藏腑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负载者来实现的。这些物质是什么?中医也是采用不打开黑箱的方法由象变量推导联系,建立了这些物质的模型。这就是精(先天之精、生殖之精、藏腑之精等),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血,津,液等等。所有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功能、运动,有关这些物质的藏变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物质所传递的信息,中医都作了大量研究,在此不加赘述。但必须指出,所有这些都是从人体的症状变量系统,即象变量中推导出来的,并不是用打开黑箱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因此,它们是物质模型,与西医在现代科学意义下讲的实质性物质有本质区别。其次,人体黑箱构件之间,藏腑以及整个人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是经过一些特殊的通道来传递的。什么是网络通道?中医也用推导联系方法建立了这些网络通道的模型,这就是经络。《素问▪调经纶》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灵枢▪经脉篇》更明确地指出了各经与藏腑的“络”“属”关系,如手太阴经属肺而络大肠,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而络肾等。人体黑箱内部构件与体表构件之间也是由经络作为信息通道来构通的,如足厥阴肝经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建立“肝开窍于目”的信息网络通道之一。我们认为,中医通过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和经络学说,从三个方面建立了人体黑箱的内部构件模型、信息负载者模型和信息通道模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比较完整的、总的人体生理模型。(人体藏象模型,见《中医与控制论》一书)中医病理学模型,是以功能为基础的功能病理学,这与西医以解剖为基础的病理学有着重大差别。中医的功能病理学在《内经》时代就已形成,其理论以气化学说为基础,从气的运化机制来说明人体功能的正常与否,从气形转化来说明形态结构的发生和维持,把认识疾病的基点放在气化过程的正常与否,提出的阴阳失调、气机失常、正邪交争三大病机,构成认识功能病理的基本框架。《伤寒论》及其以后,功能病理学进一步发展,证的概念走向成熟,对辨证统一医学的研究,将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统一为一体,建立中医全息辨证系统,对功能病理的认识更加深入。(见作者《从系统理论看六经辨证程序》一文)中医的辨证体系反映着人的功能性病变的基本内容,六经、八纲、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不同辨证方法,所辨的都是功能性病变。由于人的功能异常可发生在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发生在多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议程又可有多种不同的性质,每种性质的异常又可有不同的程度,因此,临床诊治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鉴别,这些不同的辩证方法,就是从功能异常的不同层次、方面,来判明发生了什么性质、什么程度的病变。例如,中医之“证”主要是功能性病变,西医之“病”主要是器质性病变。按照西医观点,功能性病变要从器质性病变找到根据。但是,行不通。中医之“证”不能与西医之“病”相对应,其病变内容和机制远远超出西医现有的认识范围。
 
回复jinsongtingdr先生;看到你的文章,我感到十分高兴,在网上难得遇到你这样一位知音。你在值班忙

碌之余,还给我回了这样长篇的论述,我感谢之至。你还在值班,我想你正当壮年有为,愿你为后中医学理

论做出贡献。我先发表商榷3与你讨论,今后还有许多话要说。
 
回复jinsongtingdr先生;我又发了一篇关于中医脾的文章,与你讨论,希望你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