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9
- 声望
- 38
- 年龄
- 55
很多時我們看中醫的書,會講「望診為四診之首」,又說「切診為四診之末」,這樣說來比較四診的重要性,似乎只是從「望聞問切」的四個字上面著手,有望文生義之嫌。
假如問,為甚麼「望、聞、問、切」這四個字,是要按這一個順序呢?既然很多人都說「切診」重要,為甚麼不應該是「望、切、問、聞」呢?
就這一個問題,思考了好多年,最近有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答案,我認為「望聞問切」這一個順序,指的不是指重要性,而是指臨床看病時所用診法的先後。
這就好像一個病人來到診室,抑或我們走到病人床邊看病,無論如何,我們從遠處最先是「看到」病人,這就是四診的第一步——「望診」。從遠而近的看到病人的氣色,這是四診最先能夠做到的,所以放在四診之首。高明的大夫,在這一個階段,就已經能夠把握病情大部份,對病機有一個初步判斷。
接著病人來到了大夫的跟前,剛坐下來,他一張口說話,我們首先聽到的,不但是患者訴說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他說話的聲音,這就叫「聞診」,就是「聽聞五音,以辨臟腑」。這是給我們望診的另一個輔助診斷,就好像君、臣關係那樣。
當然,患者總是要告訴我們他的病情,或者醫師也想知道他現在的主訴是甚麼,所以也就要進行「問診」了。其實問診不用太多,因為有了前兩部,望診與問診,就已經大概有了梗概,問的時候應該是「有的放矢」的了。
如何判斷診斷是否準確?那麼就要最後的一個診法——「切診」。切診是我們最後一道資料,給我們前面的初步判斷得以再三敲定。當我們前面已經得了不少「望聞問」的資料時,病人得的是甚麼脈象,在我們還未摸得到之前,其實就已經能夠推敲這脈象是什麽了,假如最後摸上去的脈真能如我們所料,那麼醫師就能非常肯定的說「確診」了。
假如問,為甚麼「望、聞、問、切」這四個字,是要按這一個順序呢?既然很多人都說「切診」重要,為甚麼不應該是「望、切、問、聞」呢?
就這一個問題,思考了好多年,最近有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答案,我認為「望聞問切」這一個順序,指的不是指重要性,而是指臨床看病時所用診法的先後。
這就好像一個病人來到診室,抑或我們走到病人床邊看病,無論如何,我們從遠處最先是「看到」病人,這就是四診的第一步——「望診」。從遠而近的看到病人的氣色,這是四診最先能夠做到的,所以放在四診之首。高明的大夫,在這一個階段,就已經能夠把握病情大部份,對病機有一個初步判斷。
接著病人來到了大夫的跟前,剛坐下來,他一張口說話,我們首先聽到的,不但是患者訴說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他說話的聲音,這就叫「聞診」,就是「聽聞五音,以辨臟腑」。這是給我們望診的另一個輔助診斷,就好像君、臣關係那樣。
當然,患者總是要告訴我們他的病情,或者醫師也想知道他現在的主訴是甚麼,所以也就要進行「問診」了。其實問診不用太多,因為有了前兩部,望診與問診,就已經大概有了梗概,問的時候應該是「有的放矢」的了。
如何判斷診斷是否準確?那麼就要最後的一個診法——「切診」。切診是我們最後一道資料,給我們前面的初步判斷得以再三敲定。當我們前面已經得了不少「望聞問」的資料時,病人得的是甚麼脈象,在我們還未摸得到之前,其實就已經能夠推敲這脈象是什麽了,假如最後摸上去的脈真能如我們所料,那麼醫師就能非常肯定的說「確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