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910
- 获得点赞
- 975
- 声望
- 113
中国传统医学的学科划分,早在先秦时期的周朝已有记载。据《周礼·天官》云,当时主管医事的专业分科有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医师”为众医之长,“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后面四种专业分科中的“疾医”即大体相当于内科医生。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逐渐系统化而日臻完善,临床中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医学的分科也越来越繁多。
唐代太医署根据医药专业的不同分工下设四科一园,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药园。医科当中所涉及的专业分科又有医经理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和角法,其中的“体疗”属于现代临床中医学的内科和妇科。
宋代太医局将临床治病的医生分为九科,计有大方脉科、风科、小方脉科、眼科、疮肿折伤科、产科、口齿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
元代又在宋代九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为十三科,即大方脉科、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和禁科。其中的大方脉科、风科和杂医科都属于现代中医内科的范畴。在上述各种繁简不等的学科划分之中,中医内科都占居比较重要的位置,而明确使用“内科”这一概念则是明代以后的事情。
明朝万历年间,曾任宫廷御医的薛新甫将自己编著的一部主要记载内科杂病的医书,以《内科摘要》为名刊行于世。
电子书地址:历代中医名着文库--中医内科名着集成
https://www.tcmb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486
唐代太医署根据医药专业的不同分工下设四科一园,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药园。医科当中所涉及的专业分科又有医经理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和角法,其中的“体疗”属于现代临床中医学的内科和妇科。
宋代太医局将临床治病的医生分为九科,计有大方脉科、风科、小方脉科、眼科、疮肿折伤科、产科、口齿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
元代又在宋代九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为十三科,即大方脉科、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和禁科。其中的大方脉科、风科和杂医科都属于现代中医内科的范畴。在上述各种繁简不等的学科划分之中,中医内科都占居比较重要的位置,而明确使用“内科”这一概念则是明代以后的事情。
明朝万历年间,曾任宫廷御医的薛新甫将自己编著的一部主要记载内科杂病的医书,以《内科摘要》为名刊行于世。
电子书地址:历代中医名着文库--中医内科名着集成
https://www.tcmb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