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3
- 获得点赞
- 387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佛教经典认为,养生之道在于适可而止。这就告诫众生,不要突破适度二字,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引病伤身。
要健康长寿不可过度逞强,过度逞强会伤害身体,所以药王孙思邈告诉我们要切记“六伤” 和“十二莫” 的道理:
一、六伤——
(1)久听伤神;(2)久视伤血;(3)久卧伤气;
(4)久立伤骨;(5)久坐伤肉;(6)久行伤筋。
二、十二莫——
(1)莫强食;(2)莫强酒;(3)莫强攀重;
(4)莫忧思;(5)莫大怒;(6)莫悲愁;
(7)莫大惧;(8)莫跳动;(9)莫多言;
(10)莫大笑;(11)莫贪欲;(12)莫怀恨。
(以上参见《备急千金药方》第27卷)
《备急千金药方》也启示我们,生活起居,一切动作都要柔和安详,不可仓促粗暴,甚至连吐口水都不可用猛力。
要修身养性必须做到“十二少”
(1)少思(因为多思则劳神);
(2) 少念(因为多念则志散);
(3)少欲(因为多欲则志昏);
(4)少事(因为多事则形劳);
(5)少语(因为多语则气乏);
(6)少笑(因为多笑则伤肾);
(7)少愁(因为多愁则心慑);
(8)少乐(因为多乐则意溢);
(9)少喜(因为多喜则记忆昏乱);
(10) 少怒(因为多怒则百脉不稳定调和);
(11) 少好(因为多好则专迷不理);
(12) 少恶行(因为多恶行则憔悴无欢) 。
养生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向外攀缘。不攀缘外境,内心才会宁静而不浮躁。常学习孔子说的“思无邪” ,或者黄帝的“内视法”。(详见《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七卷“道林养性篇”)
遇到一切境界要随遇而安,适可而止。经常轻微柔和地劳动身体,而不可运动到身心疲倦。更重要的是历事炼心要把握“身动心不动”、“ 事忙心不忙” 的原则。
不可勉强思想,不可极目远望,不可得意忘形喜乐过度,不可久谈言笑彻夜不眠,不可沉醉呕吐或者饱食即卧,不可极饥而食,不可极渴而饮,不可过饥过饱,或者强忍大小便。过饱会伤胃和脾,过饥会伤气。五味都不要吃得过分,尤其不要吃到冰牙齿,或者热到会烫嘴唇的食物或茶水。
夏天不可过度贪求凉快,冬天不可过度贪图温暖,睡觉最好不要吹电风扇。
六气治病法
六气治病法是一种观想治病法。我现在分三个方面来具体介绍:
一、运用音气治病的六气治病法
嘴里轻柔而且缓慢地念“吹、呼、嘻、呵、嘘、泗” 这六个字,念时只动嘴出气而不出身,耳朵当然就听不到嘴里所念的声音了。因为这六个音念得很轻,感觉就好像有很柔和的气缓慢地流过舌头和牙齿。所念的气虽然很轻柔,但心中却全神贯注,字字分明。而且心里要轻松,不可紧张。
念“嘘” 可以治肝脏的疾病;
念“呵” 可以治心脏的疾病;
念“泗” 可以治肺部的疾病;
念“吹” 可以治肾脏的疾病;
念“呼” 可以治脾脏的疾病;
念“嘻” 可以治三焦的疾病。
到底“三焦” 是什么呢?三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消化系统或消化的路线。“焦” 就是焦腑的意思,三焦包括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在嘴巴以下、胃部以上,主要的功能在于便利食物的输送。中焦的胃里主要的功能在使食物便于消化。下焦在膀胱上面,主要的功能在于排泄。
用死背的方式,不太好记。但如果我们用下面这一首偈背诵起来,就轻松多了: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泗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但言嘻。
这六个字奥妙无穷,不但可以治好五脏的疾病,而且也可以治疗身体机能的不调顺。例如,身体感觉到冷时,可以用“吹” 来治;身体感觉到热时,用“呼” 来治;百节疼痛和气邪用“嘻” 来治;烦胀上气用“呵” 来治;有痰用“嘘” 来治;疲劳厌倦则用“泗” 来治。简而言之,“吹” 可去寒,“呼” 可去热,“嘻” 可去痛,“呵” 可去烦,“嘘” 可散痰,“泗” 可补劳。
春天用“嘘” 来治肝脏的疾病;夏天用“呵” 来治心脏的疾病;秋天用“泗” 来治肺部的疾病;冬天用“吹” 来治肾脏的疾病。这样,效果会特别好。“呼” 治脾脏的疾病和“嘻” 治三焦的疾病则四季通用。
还有,六气也可以治同一脏的疾病,五脏之中任何一个内脏,有冷就用“吹” 来治,有热就用“呼” 来治,有痛就用“嘻” 来治,有痰就用“嘘” 来治,虚劳无力用“泗” 来治。
要健康长寿不可过度逞强,过度逞强会伤害身体,所以药王孙思邈告诉我们要切记“六伤” 和“十二莫” 的道理:
一、六伤——
(1)久听伤神;(2)久视伤血;(3)久卧伤气;
(4)久立伤骨;(5)久坐伤肉;(6)久行伤筋。
二、十二莫——
(1)莫强食;(2)莫强酒;(3)莫强攀重;
(4)莫忧思;(5)莫大怒;(6)莫悲愁;
(7)莫大惧;(8)莫跳动;(9)莫多言;
(10)莫大笑;(11)莫贪欲;(12)莫怀恨。
(以上参见《备急千金药方》第27卷)
《备急千金药方》也启示我们,生活起居,一切动作都要柔和安详,不可仓促粗暴,甚至连吐口水都不可用猛力。
要修身养性必须做到“十二少”
(1)少思(因为多思则劳神);
(2) 少念(因为多念则志散);
(3)少欲(因为多欲则志昏);
(4)少事(因为多事则形劳);
(5)少语(因为多语则气乏);
(6)少笑(因为多笑则伤肾);
(7)少愁(因为多愁则心慑);
(8)少乐(因为多乐则意溢);
(9)少喜(因为多喜则记忆昏乱);
(10) 少怒(因为多怒则百脉不稳定调和);
(11) 少好(因为多好则专迷不理);
(12) 少恶行(因为多恶行则憔悴无欢) 。
养生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向外攀缘。不攀缘外境,内心才会宁静而不浮躁。常学习孔子说的“思无邪” ,或者黄帝的“内视法”。(详见《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七卷“道林养性篇”)
遇到一切境界要随遇而安,适可而止。经常轻微柔和地劳动身体,而不可运动到身心疲倦。更重要的是历事炼心要把握“身动心不动”、“ 事忙心不忙” 的原则。
不可勉强思想,不可极目远望,不可得意忘形喜乐过度,不可久谈言笑彻夜不眠,不可沉醉呕吐或者饱食即卧,不可极饥而食,不可极渴而饮,不可过饥过饱,或者强忍大小便。过饱会伤胃和脾,过饥会伤气。五味都不要吃得过分,尤其不要吃到冰牙齿,或者热到会烫嘴唇的食物或茶水。
夏天不可过度贪求凉快,冬天不可过度贪图温暖,睡觉最好不要吹电风扇。
六气治病法
六气治病法是一种观想治病法。我现在分三个方面来具体介绍:
一、运用音气治病的六气治病法
嘴里轻柔而且缓慢地念“吹、呼、嘻、呵、嘘、泗” 这六个字,念时只动嘴出气而不出身,耳朵当然就听不到嘴里所念的声音了。因为这六个音念得很轻,感觉就好像有很柔和的气缓慢地流过舌头和牙齿。所念的气虽然很轻柔,但心中却全神贯注,字字分明。而且心里要轻松,不可紧张。
念“嘘” 可以治肝脏的疾病;
念“呵” 可以治心脏的疾病;
念“泗” 可以治肺部的疾病;
念“吹” 可以治肾脏的疾病;
念“呼” 可以治脾脏的疾病;
念“嘻” 可以治三焦的疾病。
到底“三焦” 是什么呢?三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消化系统或消化的路线。“焦” 就是焦腑的意思,三焦包括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在嘴巴以下、胃部以上,主要的功能在于便利食物的输送。中焦的胃里主要的功能在使食物便于消化。下焦在膀胱上面,主要的功能在于排泄。
用死背的方式,不太好记。但如果我们用下面这一首偈背诵起来,就轻松多了: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泗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但言嘻。
这六个字奥妙无穷,不但可以治好五脏的疾病,而且也可以治疗身体机能的不调顺。例如,身体感觉到冷时,可以用“吹” 来治;身体感觉到热时,用“呼” 来治;百节疼痛和气邪用“嘻” 来治;烦胀上气用“呵” 来治;有痰用“嘘” 来治;疲劳厌倦则用“泗” 来治。简而言之,“吹” 可去寒,“呼” 可去热,“嘻” 可去痛,“呵” 可去烦,“嘘” 可散痰,“泗” 可补劳。
春天用“嘘” 来治肝脏的疾病;夏天用“呵” 来治心脏的疾病;秋天用“泗” 来治肺部的疾病;冬天用“吹” 来治肾脏的疾病。这样,效果会特别好。“呼” 治脾脏的疾病和“嘻” 治三焦的疾病则四季通用。
还有,六气也可以治同一脏的疾病,五脏之中任何一个内脏,有冷就用“吹” 来治,有热就用“呼” 来治,有痛就用“嘻” 来治,有痰就用“嘘” 来治,虚劳无力用“泗” 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