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傅山妻子的死因——《傅青主女科》为傅山所著的一个旁证

渔翁转帖: 七百春秋话玉河(组图)2010-01-04 07:23:00来源: 北京日报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福祥寺


雨儿桥



玉河畔著名文物考古专家徐苹芳先生题“通惠河玉河遗址”石碑

今天位于什刹海东的万宁桥到地安门东大街路北的古河道玉河(御河)的一段,已从暗河变为明河,两岸也修建成美丽的公园。东城区政府从2006年开启“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恢复了七百年前的古玉河河道480多米,并在河道上修建了雨儿桥(东通雨儿胡同,西通拐棒胡同)和福祥桥(东通福祥胡同),因这两座桥是白玉石栏板,和清澈碧绿的河水相映相辉显得古香古色,使此处又呈现出元明时古都风貌。而河道两旁的建筑则主要以清代的古建四合院为主。在福祥桥西的平安大街上复修了福祥寺。在2007年,在复建挖掘玉河的过程中,发现了元代时通惠河的河堤遗址,玉河庵的山门和东西配殿的地基。我国著名的文物考古专家徐苹芳先生说,玉河是通惠河的一段,并在河畔的卧地巨石上亲题“通惠河玉河遗址”。

郭守敬引水入大都

玉河修建于元代,是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苦思,河北邢台人,精通数学、天文、地理、水利等。在元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利用什刹海的水系修建大都,并以什刹海的东岸为大都城的中轴线建城。为了解决大都城的水源问题,由郭守敬修建了从京北昌平县白浮泉到大都的引水工程。从昌平县的白浮村神仙泉引水,向西流再折向南,一路上汇集了一亩、榆河、玉泉等众泉,再截取沙河、清河的上游,共流入瓮山泊(颐和园昆明湖)。从瓮山泊经长河(高梁河)流入和义门(西直门)的水关到积水潭(又叫海子,以后明代叫什刹海)。从积水潭东的万宁桥(步粮桥、后门桥)经大都城皇城的东墙外流过沙滩、北河沿、南河沿,经御河桥南,出丽正门东水关,再转向东南流入文明门外的金闸河。再从金闸河往东40里流到通州张家湾西的高丽庄,入白河,全长约82公里。

鲜为人知的是,郭守敬还在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主持疏通了京杭大运河山东境内的会通河。这条河南从安山起北抵临清,全长250里。这段河道已淤塞多年,如不疏通,大运河则不能通运到京。郭守敬在会通河上修建了30余座石闸,每闸都是设计巧妙,雄伟壮观,而又科学实用,故人们称为“闸河”。会通河的疏通,使大运河的漕运能直达通州,给通惠河的疏通和漕运奠定了基础。

忽必烈命名通惠河

白浮泉的引水和通惠河的疏通工程从1292年动工,特别是玉河段,不但有民工挖河,朝廷的官员们也都要参加劳动。工程在第二年秋全部竣工。当时江南的粮船在积水潭的东北岸挤满,在玉河上也是浩浩荡荡排船驶行,大都城的人们争先观看,热烈欢呼,犹如过节。元世祖忽必烈正从上京和林回来,在万宁桥上看到水面全是粮船,“过积水潭,见舻舳蔽水,大悦”,亲自命名从万宁桥到通州的河道为“通惠河”,“通惠河”的河名是忽必烈起的。现在人们一般称大运河的北运河一段为潞河,从东便门至通州的一段为通惠河。但在元代前,现在的通惠河叫潞河,到金代时叫金闸河,因金代时也疏通过潞河,并修有闸坝。而从万宁桥到金闸河的一段因在都城内,并流经元代的皇城根,故称为“玉河”,又称为“御河”。

玉河宛如小秦淮

通惠河的疏通工程中,玉河一段是完全新开挖的。以后因玉河或变暗河,或消失,人们也就把玉河忘却了。通惠河疏通,因南方的粮食和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城,而积水潭的东北岸成了大运河的最终码头,所以积水潭十分繁华,特别是东北岸,现在的烟袋斜街一带。岸上是旅馆、酒楼、饭馆、茶肆、各种商店等遍布,成为大都城内最热闹的地方。积水潭又成为大都城里最美丽的风景区,尤以荷花著称,古人多有诗文。如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荷花最盛,六月间,仕女云集。凡花开时,北岸一带,风景最佳。绿柳低垂,红衣粉腻,花光人面。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有诗句:“十里藕香连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积水潭的“银锭观山”还成为京城里观西山的第一佳处。而在玉河上,也是货船来往,景观壮丽。两岸也是店铺彼邻,宛如江南秦淮。

吴仲再疏通惠河



在元代,通惠河疏通后,解决了大运河的最后结症,使漕运的粮食和各种货物直接运到大都城里的积水潭。漕运最多时,一年可运粮达二百万担。但到明初,因为战乱,还有大将徐达修建北京城时,北京城的南城墙向南移,从万宁桥到崇文门外的河道已不便漕运。漕运只能到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下,因此通惠河当时又叫大通河。明永乐年间修建的紫禁城、社稷坛、太庙、天坛等皇家古建,所用的大木、神木等,因只能运到崇文门外,故在崇文门外建立了“神木厂”(今花市大街处)。以后通惠河又遭淤塞,虽有几次疏通,但因各种原因,疏通失败。到嘉靖七年,因大量皇家坛庙古建等的需要,在巡仓御史吴仲的主持下,又一次疏通通惠河。吴仲是按照郭守敬的引水路线加以疏通,并取得成功。据《通惠河志》载:“寻元人故迹,以凿以疏,导神仙、马眼二泉,决榆、沙二河之脉,汇一亩众泉而为七里泊(瓮山泊),东贯都城。由大通桥下直至通州高丽庄与白河通。凡一百六十里,为闸二十有四。”因吴仲疏通通惠河有功,人们在通州为他建祠纪念。

到清光绪二十六年,通惠河的漕运停运,但通惠河的历史功绩却永存,尤其是北京的很多古建,木料大多是产自南方的云、贵、川、鄂等省,是通过大运河和通惠河运到京城的。在元明清三代,京城人民吃的粮食也大多来自南方。如在明嘉靖年间吴仲疏通通惠河后,一年从南方运粮可达四、五百万担。还如明正统年间,土木之变后,瓦刺部入侵北京。兵部尚书于谦为防止瓦刺部到通州抢粮,就从通州往北京运粮,用了五百辆大车,日夜抢运,一直运了半个月。后瓦刺部果然去通州抢粮,结果落空。从这一事件,可见大运河运粮之多。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王孟英谓:(傅山女科)“文理粗鄙,剿袭甚多,误刊误行,玷辱青主”,先生怎看?
 
渔翁转帖: 七百春秋话玉河(组图)2010-01-04 07:23:00来源: 北京日报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福祥寺

感谢你转发这个报道。
由此可确知:玉河(御河)在北京。
但“玉河之西”出自“岐伯”之口,难说是实名。




再摘引《传奇傅青主》中的一段:
傅眉联系上陈士铎之后,约定在土堂村见面。傅青主已经多年没有到这里来了。土堂村位于汾河之西。傅青主站在土堂村前,看着蜿蜒流过的汾河,回忆起当年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心中百感交集。
这时,傅眉领着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男子,迎面走来。
傅青主想,这就是陈士铎了。
陈士铎拱手施礼。傅青主看到,眼前的书生虽衣着寒酸,但一双眼睛深邃而睿智,心中不由平添了几分好感。陈士铎也看到,穿着朱红色道袍的傅青主,虽然已七十多岁,但腰板挺直,虚弱的身体里透出凛然的气度,不禁肃然起敬。
陈士铎说:“傅先生,您在看汾河啊。汾河真是一条美丽的河,波光粼粼,像晶莹无瑕的玉带一样。”
傅青主说:“你的比喻很恰当。如果在月色皎洁的夜晚来看汾河,透过斑驳的树枝,景色会更美。我写过一首诗,其中有‘树外明一河,寒月与逶迤’的句子。月夜之时看汾河,更像一条美玉结成的玉带呢。”
陈士铎笑着说:“那么,咱们不妨把汾河叫做玉河吧!”
傅青主也笑了起来。

 
王孟英谓:(傅山女科)“文理粗鄙,剿袭甚多,误刊误行,玷辱青主”,先生怎看?

这个问题,可不太好回答啊!
谈一些看法,供你参考:
(1)学术界对《傅青主女科》的学术价值,早已有公论。《女科》中的一些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应用。即使不承认《傅青主女科》为傅青主著作的人,也并不否认这部书的价值。
(2)何高民先生对《傅青主女科》的学术特色作过分析,探讨了该书“从证不从脉”的原因。由此可以推论,《傅青主女科》写作的初衷,是要写一部普及型的医著。王孟英谓其“文理粗鄙”,或许就起因于此。而王孟英的这段议论显然失之偏颇。“即擅高韵,又饶精思”,才是对傅青主及《傅青主女科》的恰当评价。
(3)拙著《传奇傅青主》中,对傅青主的生平和《傅青主女科》的写作与流传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演绎。对于围绕《傅青主女科》绵延百年之论争的进一步探讨,或许也有所裨益。
 
"剿袭"肯定存在,且不高明。如大段语言出一宋人之手。
 
顾炎武序,亦是伪作。


赵怀舟等人校订《大小诸证方论》,认定“顾炎武序”是伪作,同时确认《大小诸证方论》为傅青主著作。

“顾炎武序”的真伪之争,与傅青主无关,也不影响《大小诸证方论》的真实性。

 
呵呵,就是在怀舟他们整理的这本书里,附录有钱超尘先生的一篇较长的考据文章,结论是:《傅青主女科》不是傅山之作!
 
精彩
两位都是博学之士
 
一楼所论,穿凿过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