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9
- 声望
- 38
- 年龄
- 55
某女士,外籍华人,周总理多次礼待的著名社会活动家。
初诊时,患者由一女士陪同,说一口标准的官话。她举止文雅,待人友善,以胃口不好和失眠就诊。由于她用的是化名,当时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与背景。
诊脉。胃脉勾弦,一道细细的凹痕,胃炎常有的脉象,但不严重;督脉平直略弦,缺少睡眠的征象。其右尺的脉管形态引起了我的注意。血管在挺直之中略显粗窿,脉壁张力略大,稍有结节感。脉管内血流充实而稳定,无明显振动杂波。奇怪的是脉管周围组织振动觉异常清冷,与脉壁毫无交融之态,显示了内心心理的闭塞状态,心理上不能达到和周围环境很好的交流。
患者说她刚从×国归来,还要有其它活动,希望检查和调整一下身体。
我给她作了如下分析:“你一般身体情况还好。从脉象上看,有点胃寒的征兆,要少吃冷食。目前主要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依我看,你到国外很多年,取得相当的社会地位,可能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但有一点,你的内心始终未能加入融汇到那个社会之中去。你的心理框架实际上还游荡于那个社会之外,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造成你目前身体上的某些症状。”
患者坦然表示同意。她说到欧洲居住多年,与外国人结婚并有两个孩子,生活富足而稳定。但心理上始终未能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对于当地的人际关系、人文背景、家庭结构、社会观念、处事哲学等等,总感到有某种心理上的不适应。虽然和爱人友好相处,但都忙于各自的事业与成功,感情上总有点“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感觉,缺少更多的心理上的通融。孩子都已长大自主,另立门户,家中难免有些孤单。虽然事业上的成功,有众多的祟拜者(因为是社会活动家),但在说教之中,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很难达到心心相通。……
处方,开药。
归国后她来信,真诚地说:“月前在北京成了您的病人,无意中相识,甚觉欣慰。回××后,我十分认真按时吃药,感到身体在好转。……真是谢谢您,说的十分正确而恳切。不过象我这种作了一辈子书的人,除了提笔为文好像对别的全外行。当然,我生活里一些根本的矛盾没法子解决,心境就难以真正得到疏解。如今我正在修炼自己,把俗事看淡,好好保养身体,希望渐渐能好转。…”
按语:
名人也是人。名人也有她的家庭、亲情、事业,甚至包括他们心理上的优点和弱点。正确认识名人,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万众崇拜的精神领袖,在鲜花、集会、讲演、崇拜和荣耀的簇拥中,这是领军人物和崇拜者必然的心心相通。但我们的主人公,由一个侨居者到当地精神领袖,在数十年的交融之中,揪心的烦恼竟是与当地生活环境及拥戴者心理上不能充分沟通。
我们在开始时虽然不知道患者背景、家庭及工作情况,但从心理脉象,尤其是尺脉形态上入手,分析出其辗转的经历,尤其与当地人际及环境缺乏充分沟通的心理障碍。
这种缺乏沟通实际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未能得到周围环境及亲情的充分关怀,作为家庭来说,缺少更多的温馨气氛,这是跨国婚姻在民族、生活背景、文化、信仰、性格特征等种种差异造成的,而不是源自情感的背叛。这从她后来介绍的家庭背景情况可以得到印证。
但主人公是个自强奋斗的人,环境可以造成心理压力,并未能形成更大的心理伤害。二是作为精神领袖,而由于种族、文化、信仰等多方面原因,使其不能完全从心理上融入当地社会,形成某种心理上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如此以往,造成身体上的不适也就理所当然了。
之后我上调工作,离开了医院。其后数年间,她派人专程来京寻找我,阴差阳错,终而无缘相见。
初诊时,患者由一女士陪同,说一口标准的官话。她举止文雅,待人友善,以胃口不好和失眠就诊。由于她用的是化名,当时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与背景。
诊脉。胃脉勾弦,一道细细的凹痕,胃炎常有的脉象,但不严重;督脉平直略弦,缺少睡眠的征象。其右尺的脉管形态引起了我的注意。血管在挺直之中略显粗窿,脉壁张力略大,稍有结节感。脉管内血流充实而稳定,无明显振动杂波。奇怪的是脉管周围组织振动觉异常清冷,与脉壁毫无交融之态,显示了内心心理的闭塞状态,心理上不能达到和周围环境很好的交流。
患者说她刚从×国归来,还要有其它活动,希望检查和调整一下身体。
我给她作了如下分析:“你一般身体情况还好。从脉象上看,有点胃寒的征兆,要少吃冷食。目前主要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依我看,你到国外很多年,取得相当的社会地位,可能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但有一点,你的内心始终未能加入融汇到那个社会之中去。你的心理框架实际上还游荡于那个社会之外,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造成你目前身体上的某些症状。”
患者坦然表示同意。她说到欧洲居住多年,与外国人结婚并有两个孩子,生活富足而稳定。但心理上始终未能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对于当地的人际关系、人文背景、家庭结构、社会观念、处事哲学等等,总感到有某种心理上的不适应。虽然和爱人友好相处,但都忙于各自的事业与成功,感情上总有点“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感觉,缺少更多的心理上的通融。孩子都已长大自主,另立门户,家中难免有些孤单。虽然事业上的成功,有众多的祟拜者(因为是社会活动家),但在说教之中,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很难达到心心相通。……
处方,开药。
归国后她来信,真诚地说:“月前在北京成了您的病人,无意中相识,甚觉欣慰。回××后,我十分认真按时吃药,感到身体在好转。……真是谢谢您,说的十分正确而恳切。不过象我这种作了一辈子书的人,除了提笔为文好像对别的全外行。当然,我生活里一些根本的矛盾没法子解决,心境就难以真正得到疏解。如今我正在修炼自己,把俗事看淡,好好保养身体,希望渐渐能好转。…”
按语:
名人也是人。名人也有她的家庭、亲情、事业,甚至包括他们心理上的优点和弱点。正确认识名人,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万众崇拜的精神领袖,在鲜花、集会、讲演、崇拜和荣耀的簇拥中,这是领军人物和崇拜者必然的心心相通。但我们的主人公,由一个侨居者到当地精神领袖,在数十年的交融之中,揪心的烦恼竟是与当地生活环境及拥戴者心理上不能充分沟通。
我们在开始时虽然不知道患者背景、家庭及工作情况,但从心理脉象,尤其是尺脉形态上入手,分析出其辗转的经历,尤其与当地人际及环境缺乏充分沟通的心理障碍。
这种缺乏沟通实际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未能得到周围环境及亲情的充分关怀,作为家庭来说,缺少更多的温馨气氛,这是跨国婚姻在民族、生活背景、文化、信仰、性格特征等种种差异造成的,而不是源自情感的背叛。这从她后来介绍的家庭背景情况可以得到印证。
但主人公是个自强奋斗的人,环境可以造成心理压力,并未能形成更大的心理伤害。二是作为精神领袖,而由于种族、文化、信仰等多方面原因,使其不能完全从心理上融入当地社会,形成某种心理上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如此以往,造成身体上的不适也就理所当然了。
之后我上调工作,离开了医院。其后数年间,她派人专程来京寻找我,阴差阳错,终而无缘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