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3
- 获得点赞
- 379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扆志德
1 禀承岐黄,研制九针
师怀堂“新九针”的问世,填补了我国针具改革史上的一项空白,它不仅扩大了针灸的治病范围,而且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现经临床试验验证,“新九针”对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160种病症均有疗效,对30余种疑难病症有明显效果。此成果在1979年全国针灸大会上获“针具改革奖”。师怀堂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部和山西省授予的多项奖励。
在先生的不懈努力下,“新九针”已逐渐走向世界,使我国古老的针灸医学,受到了海内外同仁的关注。
2 辨证施治,活用九针
先生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中“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而提出了临证在运用“新九针”时要因证、因人、因地、因时,选用不同针具、不同手法、不同配针、不同配穴的“四不同”辨证观点而施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地发挥出“新九针”的作用,取得好的疗效。先生的“新九针”辨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针不同形,作用有别
先生认为不同的针具有不同的作用和主治,这就是“新九针”的特异性,临证前必须熟练掌握各种针具的用法与主治,才能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针具进行治疗。如针具有泄热解毒、祛瘀活血、调整肠胃作用,先生多用此针划割口腔粘膜、耳穴及耳背静脉,治疗外感表热证、胃肠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和某些皮肤病(如脓疱疮、黄褐斑、皮肤瘙痒等)等。
磁圆梅针综合圆针、梅花针与磁疗作用于一体,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气机、强身健体等作用,主治范围极其广泛。先生多用此针叩打相应经脉、腧穴及病变局部,治疗内科病症(如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脱肛、神经衰弱、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皮外科病症(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蚊虫叮咬,动、静脉炎,静脉曲张,鹅掌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内、外髁炎,神经性皮炎等),妇科病症(如子宫脱垂、不孕症等),儿科病症(如小儿腹泄、小儿遗尿等)及五官科病症(如眩晕、耳鸣、耳聋等),还可保健美容乌发。
镵针具有疏通气血、导引正气、祛邪外出的作用,共有4种型号,先生临证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使用,既可用于按压人体的一定腧穴、刺激点,主治小儿疳积、腹泄、急性扭伤等,也可加热烙烫病变局部,主治肌肤表面的小血管瘤、疣赘、浅表色素痣、老年斑、内痔、白癜风、久不愈合的疮面、瘘管、肛裂、宫颈糜烂、阴道炎、咽炎伴有滤泡、扁桃体炎等。
锋钩针具有泻热、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先生用此针做穴位点刺放血,或在病变局部皮下肌肉、筋脉中勾割,主治一些急慢性、痉挛性、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性病症,如神经血管性头痛、肩周炎、腱鞘炎、腰背肌劳损、中风后遗症、胃痉挛、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音哑、颈椎病等。
铍针主要用于皮外科的一些病症。先生将其改制成火铍针,经加热后烙割皮肤上的一些赘生物和切开排脓,主治较大的赘疣、肌肤痈疡脓肿、肛肠息肉、外痔、皮脂腺囊肿、陈旧性肛裂等。
火针是先生临床使用最广的一种针具,共有6种型号,适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科约近百种病症。他打破传统的寒热虚实之禁忌,只要病情需要,均可用之,此亦为“有是证用是药”之意。特别是对一些疑难顽症、急症,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格林—巴利氏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头痛、头晕、胃脘痛、慢性结肠炎、肩周炎、瘰疬、脊柱结核、腰痛、滑膜炎、骨质增生症、痛经、乳痈、鸡眼等都有较好的疗效。火针美容、火针治疗肛肠疾患是先生独创的一个新领域,很有发展前景。
梅花针是以叩击方式浅刺皮肤、经脉、腧穴、病变局部而治疗疾病的一个方法,具有疏泄风热、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作用,主治范围也十分广泛,凡气滞血瘀,风、火、热邪所致临床各科病症,无论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患,以及血循环障碍、新陈代谢谢低下和皮肤疾患等,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三棱针是通过点刺人体某些部位(如静脉、腧穴等)使其少量出血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疏泄风热、化瘀解毒、接续经气、醒神开窍作用。主治急性热病、头痛、咽喉肿痛、中暑、昏迷、小儿惊风、疳积、急性淋巴管炎、结膜炎、痤疮、急性扭伤、无名肿毒等临床各科30余种病症。
圆利针较毫针稍粗而长,用于深刺人体一定部位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具有除顽痹作用,主治一些顽固性腰腿痛(如骨痹、筋痹等)。
2.2 同病异针,异病同针
同病异针和异病同针是指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病机时,可选用不同针具进行治疗,而不同疾病又可用同一种针具进行治疗,这是先生辨证用针的一大特点。如肩周炎初期若为风寒痹阻,经络不通,以疼痛为主症,可用毫针、磁圆梅针、火针为主治疗,温经散寒,通痹止痛;而后期由于筋脉挛缩,屈伸不利出现肩凝症时,则以锋钩针为主,配合功能锻炼舒筋通络,恢复关节功能。又如治疗头痛症时,若为实证热证、瘀血头痛则以锋钩针为主,配合梅花针、毫针疏泄风热、化瘀通络。若为虚寒证时,则以火针为主,配合磁圆梅针、毫针温经散寒。反之,异病则可同治,如由痰饮流注引起的眩晕、痹证、外阴白色病、瘰疬、脉管炎等不同病症,因其病机相同,则均可用火针治疗。在此需特别指出,先生辨证施治,善用火针,治疗范围十分广泛,凡寒湿痰瘀所致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临床运用火针的经验也十分丰富,他认为火针虽然温度极高,但新型火针非古之“九针”中粗笨之大针可比,对正常组织一般无损伤,也无伤阴化燥之弊。因为所选穴位均与病变有关,而且有的病症,仅在病变局部施术。如先生临床治疗淋巴结核、脊柱结核等病症时,虽然患者一般临床多表现有发热、盗汗等阴虚之象,但本症属于痰核流注,阴寒凝结于局部所致之阴疽,仍可大胆用火针治疗,实无可虑之处。此外,先生还用粗火针或火铍针加热点刺排脓,治疗热毒蕴结于肌肤所致之乳痈、痈疖等脓已成而未溃者,不仅无伤津耗液之弊,而且通过排脓解毒,还有促进愈合保护体液作用,此有“火郁发之”之义。笔者也曾用先生此法治疗臀部肌注感染所致深部脓肿,经用火针切开排脓,并加拔火罐吸出脓血后,留置油纱条,经此处理的病人其愈合期明显比传统的手术切开排脓引流时间短。
2.3 虚实寒热,九针调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先生认为“新九针”的形状不同,其作用也各异,临证时要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分别选用不同的针具而调之。先生在运用“新九针”调理寒热虚实证方面有自己的独特经验。
如梅花针与磁圆梅针,虽同为作用于肌肤而治病,但二者功效却大相径庭。梅花针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作用,主治表实热证,凡因风、热、瘀、火实邪所致之病症均可用之,是以泻邪为主。如先生治中风、偏瘫用梅花针叩刺头部及四肢诸经,配合毫针刺肩镵、曲池、外关、合谷、秩边、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祛风通络,其效果非常显着。笔者也曾用梅花针局部叩刺并加拔火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活血通络,共治疗13例,痊愈11例,好转2例。而磁圆梅针则具有调理气机、升提下陷、疏通经络作用,主治里虚寒证,一般用以治疗中气下陷和下焦固摄无权的病症,效果较好,是以补虚为主。笔者在援外期间曾以磁圆梅针叩打百会、气海、关元、八镵、肾俞、命门、三阴交等穴治疗小儿遗尿症75例,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先生还善用锋钩针与火针治疗不同性质的痛症,如锋钩针具有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疏泄风热作用,一般常用于治疗实证、热证、痉挛性疼痛。先生曾治一例40岁男性患者主因头痛3年,以两侧头痛为主,发作时疼痛剧烈难忍,常以拳击打头部,以锋钩针勾割大椎、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使出血少许,针后头痛即消,一次治愈,未再复发。而火针具有温经散寒、行痹止痛作用,先生多用于治疗虚寒性、劳损性的疑难顽痛病症。笔者治一男性患者,主因右肘患肱骨外上髁炎疼痛5年,经多次局部封闭,时轻时重,用火针局部点刺3次而告愈。总之,先生临证多以锋钩针、梅花针、三棱针、铍针、镵针治疗表实热证,以火针、磁圆梅针、镵针治疗里虚寒证。毫针则虚实病症皆可调之,但须依据病情之需要,来选择针具分别施治,以期达到寒热除、虚实调、阴平阳秘之目的。
2.4 多针配合,以求实效
先生临证善于多针配合以求取得速效、实效。他认为用针如用兵,不同的针有各自的特异性,同时又有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的整体性特点,因此首先要熟悉各种针具的性能与用途,然后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取不同针具,使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以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经先生50余年的实践验证,多针配合使用确实较原来单一针具治病范围广、治疗效果快,明显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特别是对一些急症患者,具有力挽狂澜、立杆见影之效,对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先生在治疗癔病、一氧化碳中毒、脑震荡(颅内血肿除外)所致的昏迷、昏厥等急症时,先用梅花针叩打头部诸经及四肢井穴,并配合毫针刺水沟、内关,调理气血、醒神开窍,可使患者立即复苏。又如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之外感风热证,首先以锋钩针或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大椎、太阳、率谷等穴放血,配以毫针分别针刺合谷、曲池、风池等穴,再以梅花针叩刺足太阳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等背俞穴,并加拔火罐后,患者当即汗出热退,疼痛顿消,身轻体爽,确有如汤泼雪之效。先生还曾治一急性格林巴利氏综合征患者,在某院住院1周病情未得到控制,已出现呼吸肌麻痹征象,特邀先生会诊后,即用梅花针叩刺督脉、夹脊、四肢井穴、原穴、络穴,再配以火针点刺上述各穴,患者即刻恢复自主呼吸,2小时后双手可以握拳,3日后能下地行走。当时笔者曾跟随先生在病房收治过数例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经用梅花针、火针、毫针治疗后均告痊愈。
总之,“新九针”在临床运用时,大多数病症都需要多针配合,但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配针也不同,临证须认真审视,灵活选用,不可拘泥,或单一使用,或多针配合,但也并非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要适可而止,切忌盲从,以防伤及正气,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2.5 刺法独特,因病而施
师老先生认为,不同疾病应选用不同针具,不同针具有不同刺法,临证需胸中有数,灵活选用,因病而施。手法熟练与否是取得理想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梅花针、磁圆梅针在叩打时,需用腕力,轻重缓急,迎随补泻,叩之有序,得心应手。火针点刺要求将针烧至通红发亮,快速刺入,如蜻蜒点水,毫无阻力,或留或去游刃有余。
先生在毫针运用方面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治面肌痉挛,常采用轻浅刺,一穴多针的吊针法。治疗面瘫时则多以透穴法,如颊车透地仓、阳白透鱼腰、攒竹、丝竹空、迎香透四白等。治疗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可运用围刺法。此外为了加强针感,提高疗效,先生还把滞针作为一种手法,应用于临床。滞针既根据疾病虚实补泻有意识地将针朝一定方向捻转,直至针下产生一种沉紧感后,将针留住,以达到补虚泻实之目的。如治疗胃下垂时,取中脘、足三里用滞针手法,以补为主,针后配合磁圆梅针重点叩打脾胃经和任脉,补益中气,升举下陷。治疗术后肠粘连,腹痛腹胀时先生则取天枢或阿是穴,配上巨虚,用滞针手法以泻之,活血通腑,松解粘连,每能收效。而治疗急性腕踝关节扭伤等症时先生采用对应穴刺法。治疗急性淋巴管炎时则用截刺法。笔者曾用三棱针截刺治疗急性淋巴管炎均一次治愈。方法为沿红线最顶端每隔1~2 cm至其根部分别点刺使出少量血即可。在治疗面瘫、肌肤赘疣、痔疮时采用铍针割治法。而治疗肛漏、肛周湿疹、肛裂时则用针熨烫法。治疗浅表性静脉炎时,用梅花针叩刺。而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时则用磁圆梅针叩打。
此外,先生在针刺秩边穴方面也有自己特殊刺法,不同的针刺方向,会使针感传导到不同部位:如治疗尿闭、尿失禁,要求针感传至前面小腹会阴部;治疗肛肠疾患时,要求针感传至肛周部;而治疗坐骨神经痛时,要求针感向下肢传导。笔者近年来把这些特殊刺法用之临床确有效验。如笔者曾治一女性患者,因与家人生气而投井自杀,被救后出现小便不通10余天,经治无效,每天需导尿,笔者当即针刺秩边穴,使针感传至会阴部,留针30分钟,起针后小便即通,但却又不能自控,继续针刺秩边、三阴交、关元、气海,3日后小便恢复正常。
1 禀承岐黄,研制九针
师怀堂“新九针”的问世,填补了我国针具改革史上的一项空白,它不仅扩大了针灸的治病范围,而且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现经临床试验验证,“新九针”对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160种病症均有疗效,对30余种疑难病症有明显效果。此成果在1979年全国针灸大会上获“针具改革奖”。师怀堂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部和山西省授予的多项奖励。
在先生的不懈努力下,“新九针”已逐渐走向世界,使我国古老的针灸医学,受到了海内外同仁的关注。
2 辨证施治,活用九针
先生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中“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而提出了临证在运用“新九针”时要因证、因人、因地、因时,选用不同针具、不同手法、不同配针、不同配穴的“四不同”辨证观点而施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地发挥出“新九针”的作用,取得好的疗效。先生的“新九针”辨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针不同形,作用有别
先生认为不同的针具有不同的作用和主治,这就是“新九针”的特异性,临证前必须熟练掌握各种针具的用法与主治,才能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针具进行治疗。如针具有泄热解毒、祛瘀活血、调整肠胃作用,先生多用此针划割口腔粘膜、耳穴及耳背静脉,治疗外感表热证、胃肠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和某些皮肤病(如脓疱疮、黄褐斑、皮肤瘙痒等)等。
磁圆梅针综合圆针、梅花针与磁疗作用于一体,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气机、强身健体等作用,主治范围极其广泛。先生多用此针叩打相应经脉、腧穴及病变局部,治疗内科病症(如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脱肛、神经衰弱、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皮外科病症(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蚊虫叮咬,动、静脉炎,静脉曲张,鹅掌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内、外髁炎,神经性皮炎等),妇科病症(如子宫脱垂、不孕症等),儿科病症(如小儿腹泄、小儿遗尿等)及五官科病症(如眩晕、耳鸣、耳聋等),还可保健美容乌发。
镵针具有疏通气血、导引正气、祛邪外出的作用,共有4种型号,先生临证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使用,既可用于按压人体的一定腧穴、刺激点,主治小儿疳积、腹泄、急性扭伤等,也可加热烙烫病变局部,主治肌肤表面的小血管瘤、疣赘、浅表色素痣、老年斑、内痔、白癜风、久不愈合的疮面、瘘管、肛裂、宫颈糜烂、阴道炎、咽炎伴有滤泡、扁桃体炎等。
锋钩针具有泻热、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先生用此针做穴位点刺放血,或在病变局部皮下肌肉、筋脉中勾割,主治一些急慢性、痉挛性、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性病症,如神经血管性头痛、肩周炎、腱鞘炎、腰背肌劳损、中风后遗症、胃痉挛、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音哑、颈椎病等。
铍针主要用于皮外科的一些病症。先生将其改制成火铍针,经加热后烙割皮肤上的一些赘生物和切开排脓,主治较大的赘疣、肌肤痈疡脓肿、肛肠息肉、外痔、皮脂腺囊肿、陈旧性肛裂等。
火针是先生临床使用最广的一种针具,共有6种型号,适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科约近百种病症。他打破传统的寒热虚实之禁忌,只要病情需要,均可用之,此亦为“有是证用是药”之意。特别是对一些疑难顽症、急症,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格林—巴利氏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头痛、头晕、胃脘痛、慢性结肠炎、肩周炎、瘰疬、脊柱结核、腰痛、滑膜炎、骨质增生症、痛经、乳痈、鸡眼等都有较好的疗效。火针美容、火针治疗肛肠疾患是先生独创的一个新领域,很有发展前景。
梅花针是以叩击方式浅刺皮肤、经脉、腧穴、病变局部而治疗疾病的一个方法,具有疏泄风热、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作用,主治范围也十分广泛,凡气滞血瘀,风、火、热邪所致临床各科病症,无论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患,以及血循环障碍、新陈代谢谢低下和皮肤疾患等,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三棱针是通过点刺人体某些部位(如静脉、腧穴等)使其少量出血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疏泄风热、化瘀解毒、接续经气、醒神开窍作用。主治急性热病、头痛、咽喉肿痛、中暑、昏迷、小儿惊风、疳积、急性淋巴管炎、结膜炎、痤疮、急性扭伤、无名肿毒等临床各科30余种病症。
圆利针较毫针稍粗而长,用于深刺人体一定部位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具有除顽痹作用,主治一些顽固性腰腿痛(如骨痹、筋痹等)。
2.2 同病异针,异病同针
同病异针和异病同针是指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病机时,可选用不同针具进行治疗,而不同疾病又可用同一种针具进行治疗,这是先生辨证用针的一大特点。如肩周炎初期若为风寒痹阻,经络不通,以疼痛为主症,可用毫针、磁圆梅针、火针为主治疗,温经散寒,通痹止痛;而后期由于筋脉挛缩,屈伸不利出现肩凝症时,则以锋钩针为主,配合功能锻炼舒筋通络,恢复关节功能。又如治疗头痛症时,若为实证热证、瘀血头痛则以锋钩针为主,配合梅花针、毫针疏泄风热、化瘀通络。若为虚寒证时,则以火针为主,配合磁圆梅针、毫针温经散寒。反之,异病则可同治,如由痰饮流注引起的眩晕、痹证、外阴白色病、瘰疬、脉管炎等不同病症,因其病机相同,则均可用火针治疗。在此需特别指出,先生辨证施治,善用火针,治疗范围十分广泛,凡寒湿痰瘀所致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临床运用火针的经验也十分丰富,他认为火针虽然温度极高,但新型火针非古之“九针”中粗笨之大针可比,对正常组织一般无损伤,也无伤阴化燥之弊。因为所选穴位均与病变有关,而且有的病症,仅在病变局部施术。如先生临床治疗淋巴结核、脊柱结核等病症时,虽然患者一般临床多表现有发热、盗汗等阴虚之象,但本症属于痰核流注,阴寒凝结于局部所致之阴疽,仍可大胆用火针治疗,实无可虑之处。此外,先生还用粗火针或火铍针加热点刺排脓,治疗热毒蕴结于肌肤所致之乳痈、痈疖等脓已成而未溃者,不仅无伤津耗液之弊,而且通过排脓解毒,还有促进愈合保护体液作用,此有“火郁发之”之义。笔者也曾用先生此法治疗臀部肌注感染所致深部脓肿,经用火针切开排脓,并加拔火罐吸出脓血后,留置油纱条,经此处理的病人其愈合期明显比传统的手术切开排脓引流时间短。
2.3 虚实寒热,九针调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先生认为“新九针”的形状不同,其作用也各异,临证时要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分别选用不同的针具而调之。先生在运用“新九针”调理寒热虚实证方面有自己的独特经验。
如梅花针与磁圆梅针,虽同为作用于肌肤而治病,但二者功效却大相径庭。梅花针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作用,主治表实热证,凡因风、热、瘀、火实邪所致之病症均可用之,是以泻邪为主。如先生治中风、偏瘫用梅花针叩刺头部及四肢诸经,配合毫针刺肩镵、曲池、外关、合谷、秩边、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祛风通络,其效果非常显着。笔者也曾用梅花针局部叩刺并加拔火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活血通络,共治疗13例,痊愈11例,好转2例。而磁圆梅针则具有调理气机、升提下陷、疏通经络作用,主治里虚寒证,一般用以治疗中气下陷和下焦固摄无权的病症,效果较好,是以补虚为主。笔者在援外期间曾以磁圆梅针叩打百会、气海、关元、八镵、肾俞、命门、三阴交等穴治疗小儿遗尿症75例,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先生还善用锋钩针与火针治疗不同性质的痛症,如锋钩针具有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疏泄风热作用,一般常用于治疗实证、热证、痉挛性疼痛。先生曾治一例40岁男性患者主因头痛3年,以两侧头痛为主,发作时疼痛剧烈难忍,常以拳击打头部,以锋钩针勾割大椎、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使出血少许,针后头痛即消,一次治愈,未再复发。而火针具有温经散寒、行痹止痛作用,先生多用于治疗虚寒性、劳损性的疑难顽痛病症。笔者治一男性患者,主因右肘患肱骨外上髁炎疼痛5年,经多次局部封闭,时轻时重,用火针局部点刺3次而告愈。总之,先生临证多以锋钩针、梅花针、三棱针、铍针、镵针治疗表实热证,以火针、磁圆梅针、镵针治疗里虚寒证。毫针则虚实病症皆可调之,但须依据病情之需要,来选择针具分别施治,以期达到寒热除、虚实调、阴平阳秘之目的。
2.4 多针配合,以求实效
先生临证善于多针配合以求取得速效、实效。他认为用针如用兵,不同的针有各自的特异性,同时又有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的整体性特点,因此首先要熟悉各种针具的性能与用途,然后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取不同针具,使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以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经先生50余年的实践验证,多针配合使用确实较原来单一针具治病范围广、治疗效果快,明显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特别是对一些急症患者,具有力挽狂澜、立杆见影之效,对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先生在治疗癔病、一氧化碳中毒、脑震荡(颅内血肿除外)所致的昏迷、昏厥等急症时,先用梅花针叩打头部诸经及四肢井穴,并配合毫针刺水沟、内关,调理气血、醒神开窍,可使患者立即复苏。又如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之外感风热证,首先以锋钩针或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大椎、太阳、率谷等穴放血,配以毫针分别针刺合谷、曲池、风池等穴,再以梅花针叩刺足太阳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等背俞穴,并加拔火罐后,患者当即汗出热退,疼痛顿消,身轻体爽,确有如汤泼雪之效。先生还曾治一急性格林巴利氏综合征患者,在某院住院1周病情未得到控制,已出现呼吸肌麻痹征象,特邀先生会诊后,即用梅花针叩刺督脉、夹脊、四肢井穴、原穴、络穴,再配以火针点刺上述各穴,患者即刻恢复自主呼吸,2小时后双手可以握拳,3日后能下地行走。当时笔者曾跟随先生在病房收治过数例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经用梅花针、火针、毫针治疗后均告痊愈。
总之,“新九针”在临床运用时,大多数病症都需要多针配合,但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配针也不同,临证须认真审视,灵活选用,不可拘泥,或单一使用,或多针配合,但也并非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要适可而止,切忌盲从,以防伤及正气,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2.5 刺法独特,因病而施
师老先生认为,不同疾病应选用不同针具,不同针具有不同刺法,临证需胸中有数,灵活选用,因病而施。手法熟练与否是取得理想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梅花针、磁圆梅针在叩打时,需用腕力,轻重缓急,迎随补泻,叩之有序,得心应手。火针点刺要求将针烧至通红发亮,快速刺入,如蜻蜒点水,毫无阻力,或留或去游刃有余。
先生在毫针运用方面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治面肌痉挛,常采用轻浅刺,一穴多针的吊针法。治疗面瘫时则多以透穴法,如颊车透地仓、阳白透鱼腰、攒竹、丝竹空、迎香透四白等。治疗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可运用围刺法。此外为了加强针感,提高疗效,先生还把滞针作为一种手法,应用于临床。滞针既根据疾病虚实补泻有意识地将针朝一定方向捻转,直至针下产生一种沉紧感后,将针留住,以达到补虚泻实之目的。如治疗胃下垂时,取中脘、足三里用滞针手法,以补为主,针后配合磁圆梅针重点叩打脾胃经和任脉,补益中气,升举下陷。治疗术后肠粘连,腹痛腹胀时先生则取天枢或阿是穴,配上巨虚,用滞针手法以泻之,活血通腑,松解粘连,每能收效。而治疗急性腕踝关节扭伤等症时先生采用对应穴刺法。治疗急性淋巴管炎时则用截刺法。笔者曾用三棱针截刺治疗急性淋巴管炎均一次治愈。方法为沿红线最顶端每隔1~2 cm至其根部分别点刺使出少量血即可。在治疗面瘫、肌肤赘疣、痔疮时采用铍针割治法。而治疗肛漏、肛周湿疹、肛裂时则用针熨烫法。治疗浅表性静脉炎时,用梅花针叩刺。而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时则用磁圆梅针叩打。
此外,先生在针刺秩边穴方面也有自己特殊刺法,不同的针刺方向,会使针感传导到不同部位:如治疗尿闭、尿失禁,要求针感传至前面小腹会阴部;治疗肛肠疾患时,要求针感传至肛周部;而治疗坐骨神经痛时,要求针感向下肢传导。笔者近年来把这些特殊刺法用之临床确有效验。如笔者曾治一女性患者,因与家人生气而投井自杀,被救后出现小便不通10余天,经治无效,每天需导尿,笔者当即针刺秩边穴,使针感传至会阴部,留针30分钟,起针后小便即通,但却又不能自控,继续针刺秩边、三阴交、关元、气海,3日后小便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