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三伏灸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4
获得点赞
89
声望
38
年龄
44
http://home.qihuang99.com/member.php?u=13535&do=blog&id=934

三伏贴药方: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1×1立方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的胶布贴于穴位上。
取穴:
哮证病位在肺,发病与外邪侵袭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选用膀胱经背俞穴及任脉穴。
第一组穴位:肺俞、胃俞、志室、膻中。
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志室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膻中为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第二组穴位:风门、膏肓、脾俞、天突。
风门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脾俞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突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第三组穴位: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定喘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心俞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3组穴位相配均有补益肺脾肾、理气平喘的功用。背部俞穴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
(3)贴药
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1个小时,10天贴1次,治疗3个月,共九次。
5.技术要领
(1)药粉予以姜汁调配应干湿适度,每8g药粉加入九ml姜汁;
(2)药物大小、形态应一致,制成1×1×1cm3大小的药饼;
(3)选穴要准确;
(4)每次贴药时间应该保证1小时。
 
最近很多医生病人将三伏灸作为冬病夏治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普遍运用与各种病症,包括:胃病,风湿等。对于此类夸大治疗范围及治疗效果的,不知道对于病人能有多大的好处,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真实的面对和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病人的治疗方法,不要一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想安,三里常不干’其实是属于保健灸的一种,对于运用灸法治疗疾病,我们需要有个常规的认识,不要简单的强求时间的局限性,顺便也给了他人有可乘之机!
 
对于哮喘,特别是冷哮,还是有作用的。
对于风湿等,可能是我寡闻,还是从李兄这里得知
 
3# 花香丁
最早听说三伏灸治疗哮喘在湖南当属于常德慈利中医院,治疗冷哮有一定治疗效果,有的甚至能痊愈,但也不是逢人能愈!
回花版:我也是最近才听说的,并且同时有医生和病人谈到这个问题,某医生说“三伏灸的时候到了就要忙一阵子”。“效果呢?”我问。没了下文。病人说“你得赶快帮我把经络打通下,我好准备去做三伏灸”。“什么病,效果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做了两年啦!”
我对后者仍然持怀疑态度,所以才有上面的一面之词!
 
现在好流行三伏贴和三九贴啊!
经济驱动的力量真是大呀
 
是的,现在三伏灸已被滥用了。不是好现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