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单方偏方精选

高脂血症

首乌汤
[药物] 制首乌 30 克。
[用法]每天1剂,加水 300 毫升,煎 20 分钟左右。取汁 150~200 毫 升,分 2 次温服。
[疗效] 此方治疗高脂血症(阴虚火旺型)32 例,其中显效 19 例,

有效 10 例,无效 3 例。
[来源]徐荷芳。浙江中医杂志 1991: (6) : 245

白僵蚕散

[药物] 白僵蚕。
[用法] 取白僵蚕适量,研细末,每次服 3 克,每天服 3 次,2 个月 为1疗程。
[疗效] 此方治疗高脂血症 21 例均有效。
[病例] 徐××男 , 53 岁。血脂增加已有 9 年,曾服中西药降低 血脂,均无明显疗效。后以白僵蚕末如法服用。服药前胆固醇 10.66mmol/L, 甘油三脂 3,08mmol/L。服药 4 个月后,胆固醇降至 4.81mmol/L、甘油三脂 降至 0.12mmol/L。嘱患者再服上药 2 个月,并采取低脂及适量的淀粉饮食,
随访 1 年半,血脂未回升。
[来源] 罗嗣尧,湖北中医杂志 1987; (3) : 43

山楂降脂饮

[药物] 山楂 15 克。
[用法] 每天1剂,水煎1次饮服,药渣泡茶饮用。
[疗效] 此方治疗高脂血症多例,疗效满意。
[病例] 童××,女,54 岁。患高脂血症 8 年,曾经多种降脂药物 治疗均未见效。查血清胆固醇 4.75mmol/L,甘油三脂 4.72mmol/L。停用其他 降脂药物,即用上方治疗。服药 1 个月后,胆固醇降至 4.27mmol/L、甘油三 脂降至 2.26mml/L。再服 1 个月,胆固醇 4.40mmol/L、甘油三脂降到
1.19mmol/L,己到正常水平,嘱继服 2 月以巩固疗效。
[来源]张赛璐,浙江中医杂志 1993; (9) : 402

山菊参饮

[药物]山楂、菊花、丹参各 1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代茶饮,1 个月力 1 疗程,连服 3 个月。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降脂药,可配合运动疗法(早晚自由运动 30 分钟)。
[疗效]此方治疗高脂血症 60 例,痊愈 45 例,显效 10 例,有效 4 例,
1 例因药后胃酸过多而停药。
[来源]丁士春。山东中医杂志 1993; (1):57 降脂煎剂
[药物]山楂、泽泻各 15~30 克,茵陈 15 克,大黄 3 ~5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 2 次服,连服 1 个月为 1 疗程,治疗期间停 服一切降脂药物。可服 2 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高脂血症 30 例,30 例胆固醇高者,23 例降至正常,
2 例有不同程度下降,5 例无效;兼有 25 例甘油三脂高者, 20 例降至正常,
5 例无效;兼有 23 例β脂蛋白升高者, 19 例降至正常,1 例有所下降,3 例无效。

[病例]李××,男, 58 岁。体形肥胖,常觉头晕目眩,胸闷不适, 上肢麻木伴颤动,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血压 22.7/13 千帕斯卡,胆固醇
8.294mmol/L , 甘 油 三 脂
2.98mmol/L,β脂蛋白 7.02 克/L。诊为高脂血症,药用降脂煎剂加石决明、 白菊花、制首乌各 15 克,服 1 个月后症状改善。复查血脂:胆固醇 4.
576mmol/L,甘油三脂 0.913mmol/L,β脂蛋白 2.27 克/l。血压 20.0/12.O 千帕斯卡。再以原方为丸巩固治疗 1 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血压稳定。1 年 后复查血脂,3 项均正常。
[来源] 许宏大。四川中医 1988; (1) : 35

首乌降脂汤


[药物] 何首乌,代赭石各 30 克,牛膝、泽泻、山楂各 15 克,丹参、 石决明各 20 克。
[用洁]每天 1 剂,水煎分早晚服。
[疗效]此方加味治疗高脂血症 45 例,有效 41 例,无效 4 例。
[病例] 张××,男, 62 岁。头晕目眩 8 年,加重并心慌、突然昏
倒 2 年,经某医院检查诊为高脂血症,常服烟酸肌醇片、丹参片。住院检查: 空腹血浆胆固醇 6.48mmOl/L,甘油三脂 3.16mmo1/L,血压 17.l/11.1 千帕斯 卡。脑电图提示:脑动脉硬化。证见头目眩晕,动则欲倒,心慌,少气,舌 淡紫、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为眩晕,证属气虚痰阻,首乌降脂汤加黄芪
30 克,黄精 20 克,薤白、炙甘草各 9 克。连服 7 剂,症状缓解。续服 6 剂,
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降至正常,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来源] 陈纯一,四川中医 1990;(11) :22
 
上消化道出血

赤白散
[药物] 赤石脂,白及。
[用法] 上药分别研末,按 1∶1 比例配制成散剂,每天服 3 次,每 次服 3 克,温水调成糊状空腹服用。
[疗效]此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40 例,其中痊愈 31 例,有效 7 例,无
效 2 例。
[来源]袁道生,等,浙江中医杂志 1991; (6) : 247

番泻叶散

[药物] 番泻叶 3 克,白及、乌贼骨各 9 克。
[用法] 上药研末,混匀,每天 1 剂,分 3 次冷开水送服,3~10 天 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病出血 69 例,其中痊愈 58 例,有效 7 例,无效 4 例。
[病例] 康××,男, 36 岁,工人。胃脘痛、泛酸、打呃 8 年,饥 饿及夜间疼痛易发作。进食或服胃舒平等药物疼痛暂时缓解,多次胃镜及钡

餐检查,均被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来诊前 5 小时突然感胃脘部胀痛、烧 灼感,恶心,呕出咖啡色液约 200 毫升,并解柏油样稀便 3 次;伴心慌、乏 力、眼花,血压 10.7/6. 67 干帕斯卡,胃皖部压痛,血红蛋白 92 克/L,大 便隐血(++++)。立即予输血、补液,并予上方口服。1 天后恶心呕吐 止、胃脘痛减,2 天后大便转为黄褐色,3 天后转为黄色。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临床痊愈。
[来源]达南,等,浙江中医杂志 1991; (1) :12

冰冻血愁汤


[药物]乌贼骨、大黄炭各 30 克,苎麻根 50 克,生地炭、黄岑炭各 20 克,黄连 15 克。
[用法]上药用文火浓煎 3 次,合取药液 1000 毫升,置于冰箱冷冻至 1~
4℃。经胃管快速注入 200 毫升,协助患者转动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接触,
每 4 小时 1 次。观察 48 小时,未继续出血者,即可拔出胃管,改为口服。
[疗效]此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85 例,痊愈 78 例,显效 5 例,有效 1 例, 无效 1 例。
[病例]刘××,男,52 岁。因吐血、黑便,伴汗出肢厥 6 小时,于
1986 年 10 月 14 日下午 4 时急诊入院。宿有胃痛病史,此次因疲劳饮酒后, 猝然吐鲜红血盈碗,泻下黑便如胶漆,胃脘灼热隐痛,龈肿,暖气吞酸,心 烦躁扰,头昏疲惫,面色苍白,急性失血重病容,神识惚恍,汗出如油,四 肢厥冷,舌红、苔黄腻,脉沉细数;体温 36.1℃,脉搏 132 次/分,呼吸 24 次/分,血压 10. 64/8.51 千帕斯卡。血红蛋白 42 克/1,红细胞 2×109/L, 白细胞 18×109/L 中性 0.8,酸性 0.2 大便隐血试验(++++),证属血 热迫血妄行,气随血脱。急宜益气固脱,泻火止血,以冰冻血愁汤灌胃,参 麦针 150 毫升,加 5%GNSI500 毫升静滴,翌日厥回血止,继以原方口服收功。
[来源]任明,四川中医 1989; (4)
 
消化性溃疡

大黄番泻叶散
[药物]生大黄 2 份,番泻叶 1 份。
[用法]将生大黄、番泻叶分别研成细末,过 120 目筛后混匀,每天服
4 次,每次 6 克,冷开水冲服。 服药期间一般不禁食,若出血量大可适当配合抗休克治疗。少数患者服
药后有短暂腹痛症状。
[疗效]此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山血 24 例,显效 9 例,有效 13 例,无效
2 例。
[病例]刘×,男, 58 岁。患者有溃疡病史 10 余年,1天前因饮酒突 然出现上腹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继则恶心呕吐,吐出夹有食物残渣的暗 红色血液约 400 毫升,口干不欲饮,面色黯黑,舌有紫斑,脉弦数;小便色 赤,大便干硬色黑如漆,体温 36℃,脉搏 108 次/分,血压 9.3/6.7 干帕斯 卡;心肺(—),肝脾(—),腹软;血常规血红蛋白 85 克/L,红细胞 3.O/109/L, 大便潜血试验(++++)。用上药 6 克,冷生理盐水冲服,每天 4 次。服

药 2 天大便潜血转阴,连续 3 天复查大便潜血均为阴性,诸症消失。随访 3 个月未复发。
[来源]权晓理。陕西中医 1992;(1):31 溃疡散
[药物]三七 10 克,乌贼骨 60 克,甘草 30 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天早晚各服 5 克,温开水送服。
[疗效]此方治疗消化性溃疡 5 例,皆获较好效果。
[病例] 王××,女,52 岁。胃脘疼痛,反酸,纳差,反复发作 10 多年,曾作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服甲氰咪胍、普鲁苯 辛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刻诊:胃脘疼痛、反酸、纳差,形体消瘦,大便 色黑,微搪,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大便隐血试验(+)。投上方 1 剂后 胃脘疼痛减轻,再服 1 剂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来源] 李朝铭,四川中医 1991; (3) : 21 青石糖
[药物] 青石 500 克,延胡索 50 克,红糖 500 克。
[用法]青石研细末,过 120 目筛;延胡索研细末,过 100 目筛。先将 红糖放入锅中(铁、铝,砂锅均可),加水 100 毫升,文火溶化,再加青石 粉、延胡索粉,搅拌均匀如饴糖状,倒在木板上(上下撒青石粉,以免粘连), 用擀面杖轧成薄片(约 0.5~0.7 厘米厚),趁热用菜刀切成小方块(3 厘米
×3 厘米),待凉即成。每天服 3 次,每次服 2~3 块,饭前 1 小时含服。
[疗效]此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84 例,痊愈 70 例,有效 12 例, 无效 2 例。
[病例]张××,男,32 岁。胃脘隐约疼痛不适 5 年。每于春秋两季犯
病,屡服碳酸氢钠、胃舒平等收效甚微。近来疼痛加重,尤以上午 10 点,下
午 4 点为最,进食后缓解。经钡餐造影,在十二指肠球部发现龛影,诊为十 二指肠球部溃疡。用青石糖治疗,如法服药 1 个月,症状消失,复查龛影消 失,只有激惹现象。随访 2 年未复发。
[来源]田凤鸣,陕西中医 1984; (3) : 12
注:青石,指台阶、石碑、铺马路用的青色石子,能烧成石灰。主要含 钙、镁等。

灵香牡蛎散

[药物]煅牡蛎、炒香附各 60 克,炒五灵脂 30 克。
[用法]上药研末,早晚各服 5 克。服完后间隔 5 天再续服第 2 剂,2 个月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明显。
[病例]周××,男, 36 岁,工人。患胃病 5 年多,上腹正中至左胁 下经常烧的样疼痛,空腹和夜间尤甚,经胃肠钡餐检查,有龛影存在。服灵 香牡蛎散 1 剂后,胃脘疼痛及呕恶泛酸减轻,再服 2 剂,诸症若失,再行钡 餐检查未发现异常。随访 2 年未复发。
[来源]王心东,四川中医 1986; (2) : 22

海蛸牡蛎散


[药物]海螵蛸、煅牡蛎各 30 克,茯苓 15 克,黄柏、白术、玄胡、川
楝子各 10 克,黄连、木香,甘草各 6 克。
[用洁] 水煎服,每天 1 剂,早晚分服。 服药期间食宜清淡,忌辛辣凉。
[疗效] 此法治疗消化性溃疡 103 例,痊愈 68 例,显效 16 例,好转
15 例,无效 4 例。
[病例]张××,男,42 岁,干部。胃脘痛 3 年余,屡治乏效。现症: 胃脘胀痛,以进食后 2~3 小时尤甚,伴灼热感,嘈杂吞酸,腹胀纳差,口干 苦,胸闷善太息,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数。经胃肠钡餐透示,诊为十 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海蛸牡蛎散 3 天,胃脘痛明显减轻,服 50 天后症状消 失,继用 50 天以巩固疗效。5 个月后钡餐透示复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愈合。
[来源]张相智,等。四川中医 1987; (1): 29
 
胃下垂

猪肚丝瓜络
[药物]猪肚 1 具,干丝瓜络 120 克。
[用法]将猪肚洗净,加入干丝瓜络 60 克,煎煮 90 分钟令猪肚烂熟为 度,去丝瓜络。取余下的干丝瓜络 60 克炒黄研粉,与猪肚共分 3 天作 9 次, 每次饭前 30 分钟加热温服,6 天为 1 疗程,每疗程间隔 2 天。
[疗效]此方治疗胃下垂 16 例,均有明显疗效。
[病例]商×,女, 43 岁,农民。胃脘痞闷,饭后有胃脘重坠感,纳 差乏力,消瘦,胃口隐痛 2 年余,近年来症状加重,舌红、有齿印、苔薄白、 脉细无力。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小弯角切迹于髂脊线下 6 厘米。诊为胃下 垂(中度)。投猪肚丝瓜络,按法服用,10 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1982
年 4 月 5 日上消化道钡餐透复查,胃位置已恢复正常。
[来源]张中校.山东中医杂志 1993;(1):56

五倍子膏

[药物] 五倍子 5 克,蓖麻仁 10 粒。
[用洁] 上药共捣如泥,空腹敷贴百会穴,胶布固定,每天 3 次,每 次 7 分钟。
[疗效]此方治疗胃下垂 13 例,痊愈 12 例,无效 1 例。
[来源] 贾士,湖南中医杂志 1991; (4): 45

胃下垂汤


[药物]党参、白术、陈皮、当归、山楂、枳实、郁金、莪木、云苓、 桃仁、炙黄芪各 10 克,柴胡、炙升麻、炙甘草各 5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温服。
[疗效] 此方治疗胃下垂 23 例,痊愈 15 例,有效 6 例,无效 2 例。
[来源] 易维祥,陕西中医 1991; (9):419
 
胃痛

海蛸散
[药物]海螵蛸、粉甘草各 100 克,延胡索 30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过筛,装瓶备用。每天服 3 次,每次 5 克,饭后 服。
[病例]王×,男, 42 岁。患溃疡病多年,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 日因过量饮酒,胃痛复发,即服上方,3 天后一切症状消失。无不适感。
[来源] 陈锋.四川中医 1984; (1):封 4

胃柿石

棱莪化积汤
[药物]三棱、莪术、枳实、青皮、陈皮、山楂、神曲、麦芽、砂仁、 木香、槟榔、鸡内金、瓦楞子各 9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分 2~3 次服。
[疗效] 此方治疗胃柿石 10 例,均获痊愈。
[来源] 张书明,等.陕西中医 1986; (7) : 320
 
慢性胃窦炎

蛇参枳澄丸
[药物] 蛇参 100 克,枳实、革澄各 50 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过 80~100 目筛,炼蜜制丸,入瓶置阴凉干 燥处。每天服 3 次,每次 6 克,饭前温开水送服。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之物。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胃窦炎,疗效颇佳。
[病例]张××,女, 38 岁。患胃脘部疼痛 12 年余,近 2 年疼痛加 剧,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先后经 3 家医院行钡餐、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 胃窦炎”。刻诊:胃脘疼痛,胀闷纳呆,食后加重,大便秘结,间有暖气泛 酸,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眼蛇参枳澄丸 1 个月后,胃脘部疼痛已瘥, 大便正常,偶有复发。继眼 1 月半,诸症皆除,其病痊愈。3 年后随访,身 体健康。
[来源] 廖洪平.四川中医 1987; (1) : 32 注:蛇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春秋两季可采。将其根洗净晒干。
其昧苦性温,归肝、脾、胃经,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蛇参主要产于 四川、陕西、湖南等地。
 
浅表性胃炎

理中良附煎
[药物]党参、白术、干姜各 10 克,香附、枳壳、麦芽、乌贼骨各 15 克,良姜、木香、砂仁各 6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饭前分 3 次服,连服 30 剂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 97 例,痊愈 58 例,好转 33 例,无 效 6 例。
[病例]王×,女, 38 岁,农民。心下胀满而痛,饥饿尤甚已 2 年。 曾经某医院胃镜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证见胃脘痛,暖气吞酸,饮食喜热, 大便搪薄(每天 3~4 次),消瘦,纳呆,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无力。 证属肝郁脾虚型,用理中良附煎化裁,服 28 剂,临床症状消失,继服 12 剂, 以固疗效。半年后胃镜复查正常,随访 3 年未见复发。
[来源]炊积科.陕西中医 1990; (1) : 12
 
萎缩性胃炎

萎胃百合汤
[药物]百合 30 克,山药、黄芪各 20 克,白芍、红花各 15 克,陈皮
10 克,乌药 9 克,黄连 3 克,甘草 5 克。
[用法] 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萎缩性胃炎 56 例,显效 22 例,好转 28 例,无效 6 例。
[病例]刘×,女,35 岁。1984 年经纤维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
胃炎。1986 年病理活检,诊断同上,并伴肠上皮化生,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 刻诊:脘胀的痛,食后尤甚,暖气频,口干苦,纳差,肢倦乏力,形体消瘦, 大便稀,日行 2~3 次,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上方加丹参 15 克,焦山楂、 半枝莲各 20 克。服上药 4 剂后诸症减轻,继服 3 个月后一切正常,内窥镜及 病理活检复查,萎缩病灶消失,转为浅表性胃炎。
[来源]周通池.辽宁中医杂志 1988; (4):18

润胃汤


[药物]麦冬、石斛各 30 克,生地、玉竹、天花粉各 20 克,白芍、山 楂、乌梅各 15 克,三七粉(冲服)2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 400 毫升,早晚分服。3 个月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萎缩性胃炎 156 例,痊愈 87 例,好转 66 例,无效 3 例。
[来源] 王富天,等,陕西中医 1990; (8) : 344

黄白金仙汤

[药物] 黄蔑、金钱草各 30~60 克,炒白术、白花蛇舌草、郁金各
15~30 克,黄连、白豆寇、鸡内金、仙灵脾、柴胡各 5~10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 此方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 75 例,痊愈 30 例,好转 42 例, 较差 3 例。
[来源] 王保林.陕西中医 1992; (8) : 343

萎胃乐

[药物]炙黄芪 13 克,白花蛇舌草 15 克,党参、白芍、玄胡、神曲各
10 克,干姜、乌梅各 8 克,莪术,佛手各 7 克,九香虫、炙甘草各 6 克,大
黄 5 克。
[用法] 上药共为散剂,每天服 3 次,每次 10 克。
[疗效] 此方治疗萎缩性胃炎 51 例,痊愈 31 例,显效 13 例,有效 5 例,无效 2 例。
[来源] 郝树文,等.陕西中医 1992; (1):5

养胃止痛汤


[药物] 当归、白芍各 12 克,石斜、玄参、玉竹、青皮、姜黄、苏 梗、乌药、郁金、威灵仙各 10 克,蒲公英 15 克,香附 6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分 2 次温服。
[疗效]此方治疗萎缩性胃炎 50 例,显效 43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
[来源]刘栾喜;河北中医 1992;(1):2 呃 逆
止呃逆方
[药物]新鲜生姜 50 克。
[用法]将生姜洗净脱皮,切细捣烂,挤出姜汁,再用消毒棉花团扎于 竹筷上(须固定,以防气管吸入),饱吸姜汁,然后令患者取半仰卧位,张 开口腔。术者左手用压舌板压住其舌体,暴露其咽后壁;右手持竹筷与舌根
成 45 度角,将姜汁棉团轻轻送入咽部,反复轻按咽后壁左右两侧。此时嘱患
者大口呼吸,以免恶心呕吐,约半分钟至 1 分钟,呃逆可止。抽出竹筷,静
卧 30 分钟。不可饮水进食。如有复发,多在重复上法后立即止呃。
[疗效]此方治疗呃逆(顽固性)5 例,均获止呃之效。其中 1 例为中 风后呃逆 14 天,治 2 次后痊愈;1 例为胃癌呃逆 50 天,治 5 次痊愈;1 例为 肺癌呃逆 18 天、1 例为施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呃逆 3 天,均治 3 次痊愈;1 例为责门癌术后呃逆 3 天,治 1 次痊愈。
[来源] 刘韶景.浙江中医杂志 1988; (9) : 415
止呃逆方
[药物]砂仁 2 克。
[用法]将上药慢慢细嚼,嚼碎的药末随唾液咽下,每天嚼 3 次,每次
2 克。
[疗效] 此方治疗呕逆 11 例,全部有效,病程短者一般 2 次即可获 效。
[病例]刘××,男,35 岁,因食凉粉后,晚间突然呃逆大作,持续 3 昼夜不解。呃时全身颤动,呃声响亮有力,伴脘腹脘满,纳食不佳,大便溏, 舌苔白腻,脉弦。曾服丁香柿蒂散 3 剂,无效。遂用上方,当晚呃止,随访
1 年未见复发。
[来源] 卓爱云.浙江中医杂志 1988; (3) : 100
 
止呃逆方


[药物] 生铁落 30~60 克。
[用法]将无锈生铁落置瓦片上烧红,倒入瓷碗中,旋即加入食醋 10~
15 毫升,待食醋蒸气升腾后,加入温开水 200 毫升,趁温 1 次顿服。 重病顺逆多为元气衰败,忌用本方。
[疗效] 此方治疗顽固性呃逆,屡验。
[病例] 李××,男。自诉患间断性顽固性呃逆 6 年,每次发作,常 数周不愈,每隔 3~4 个月发作 1 次,未查出明显诱因。此次发作已 1 周,迭 用阿托品、鲁米那、冬眠宁、654—2 及中药等无效。用上方治之,仅 1 剂, 呃逆顿止。随访未见复发。
[来源] 李晓湘,四川中医 1984; (1): 46

二石龙牡汤

[药物] 代赭石、磁石、生龙骨、生牡蛎各 30 克,陈皮 12 克,人参
10 克,木香 6 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天 1 剂,6 剂为 1 疗程。视病情停药 1~3 天服 第 2 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顽固性呃逆 300 例,痊愈 196 例,显效 72 例,好转
28 例,无效 4 例。
[病例]杜×,女, 32 岁,农民。患者 1 年前因劳累受冷,饮食后生 气发为呃逆。每遇心情不舒则加重,伴呕吐不食、胃脘疼痛,舌红、少苔, 脉细。检查胃区压痛,颅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X 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胃 窦炎;肝功能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胃窦炎、隔肌痉挛,中医诊断为呃逆。 用二石龙牡汤原方,每天 1 剂,水煎服。服药 1 剂呃逆即止,3 剂后症状消 失。随访 1 年,呃逆呕吐未复发。
[来源]温桂清,等.陕西中医 1992; (1): 11
益气止呃汤
[药物]人参、高良姜、干姜、柿蒂各 6~9 克,旋复花(包煎)、代 赭石、吴茱萸、丁香、炙甘草各 6~12 克,炒白术 9~2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早晚 2 次服。进食困难者,可分数次服。
[疗效]此方治疗癌症呃逆 11 例均有效。
[病例]郝×,男,52 岁。因饮食稍寒、情志不畅致呃逆 2 天,服西药 无效。患者 1 年前经某医院确诊为胃癌,并行手术切除,半年后逐渐消瘦, 四肢酸软,胃脘胀满,经医院复查,胃癌已转移至肝。证见呃声连连,呃声 无力,舌红、苔薄,脉沉细弦。治宜益气止呃,健脾温中。服益气止呃汤 1 剂,呃逆减轻,2 剂呃逆消失。
[来源] 袁云成,山东中医杂志 1993; (1) : 41 肝炎
 
肝炎

大黄茶

[药物] 生大黄 15 克。
[用法] 生大黄清水洗净后,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天 1 剂,对因发

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适当补液,症状缓解后即停止补液。 服本方若大便溏者,可减少大黄用量,并加眼米汤。凡服本剂症状基本
消失,检查肝功能基本正常时,仍继续服用本剂,而生大黄改为每天 3~5 克,以巩固疗效。
[疗效] 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57 例,痊愈 37 例,好转 18 例, 无效 2 例。
[来源] 董圣群,等,浙江中医杂志 1991; (4): 151

大黄麦芽汤

[药物] 酒蒸大黄 40 克,生麦芽 30 克。
[用法] 上药水煎服,儿童剂量酌减。
[疗效] 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11 例,一般服药后当天尿量即 增加,黄疸在 6~8 天内消退,肝功能在 3 周内恢复正常。
[病例] 王××,男, 13 岁。巩膜、皮肤明显黄染,体温 38.8℃, 脉弦数。肝大 1.5 厘米,触痛,舌干口苦,尿黄便燥。尿三胆均呈阳性,黄 疸指数达 260 单位,麝浊 60 单位,锌浊 18 单位,用上方后便溏 4 次,身热 即退,第 7 天黄疸消
退,第 18 天肝脏仅能们及,无触痛,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来源]黎镜,浙江中医杂志 1985; (5) : 224

红木香散

[药物]红木香。
[用法]红木香适量,研成细末,每天 9~18 克,分 3~4 次口服。
[疗效]此方治疗病毒性肝炎 100 例,其中无黄疸型 50 例,痊愈 42 例; 黄疸型 5 例(均先用马蹄金、一包针、过路
黄煎剂治疗,黄疸消退而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用本品治
疗),药后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迁延性 30 例,痊愈 24 例; 慢性 15 例,痊愈 10 例。血清转氨酶多数在 3 周内恢复正常。 对麝浊度明显升高者,降浊效果不显。治后有 6 例在 2 年内 复发,再次入院治疗。
[来源]徐昭仁,等.浙江中医杂志 1980; (9) : 405
注:红木香为盘柱南五味 Kadsura Long epedunculata Finet etGagnep 的干燥根。

鸭跖草汤

[药物]鸭跖草 30~6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 2 次服,15~20 天为 1 疗程,不加用其他药 品。食欲差者,可静滴葡萄糖液。
[疗效] 此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100 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来源]姜树檀,浙江中医杂志 1985; (2) : 61

大青叶合剂


[药物]大青叶 20 克,茵陈 30 克,板蓝根、龙胆草各 12 克,车前子 9 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至 300 毫升,成人 2 次分服,儿童酌减。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2 例,痊愈 28 例,显效 2 例,有效
1 例,无效 1 例。
[来源] 霍秀英,陕西中医 1985;(5): 222 清肝煎
[药物]茵陈 45~60 克,连翘、蒲公英各 30~40 克,郁金、丹参各 10~
25 克,青黛 6~1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物品;动静结合,忌 绝对卧床休息。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1 例,痊愈 30 例,有效 1 例。
[来源]张全恒,陕西中医 1985;(8):347

茵苓柴金汤


[药物]茵陈、白花蛇舌草各 30 克,云茯苓、猪苓、郁金、厚朴各 12 克,柴胡 9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 2 次,分早晚 2 次口服,不满 12 岁者,剂量
减半,进食不足 250 克者,输 10%葡萄糖 500~1000 毫升,不使用其他任何 对肝脏有影响的药物。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142 例,显效 123 例,有效 15 例,
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97.7%;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38 例,显效 32 例,有效
5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7%。
[来源]张双斌,陕西中医 1990;(5): 206

调肝降球合剂

[药物]柴胡 5~10 克,郁金、茯苓各 10~30 克,生黄芪、紫丹参各
15~30 克,炒白术 10~15 克,黄精、茵陈、秦艽各 15 克,炒赤芍,炒白芍、 山楂、神曲各 10 克,青皮、陈皮各 6~10 克,甘草 5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 2 次,于上午 9 点、下午 3 点各服 1 次,连
服 30 天为 1 疗程。待其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及白、球蛋白比例恢复正常, 改为 2 天服 1 剂,每天服 1 次,连服 15 剂为 1 个巩固疗程。每服药 1 个疗程, 复查 1 次肝功能及白、球蛋白比值。
[疗效]此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迁延性肝炎白、球蛋白倒置 20 例, 痊愈 5 例,显效 9 例,有效 6 例。
[来源] 陈卫平,辽宁中医杂志 1988; (2) : 19

鬼箭羽汤

[药物] 鬼箭羽 6 克,红花 10 克。
[用法] 水煎服,儿童用量减半。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 21 例,显效 14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
[病例] 江×,男,6 岁。肝功能持续异常半年,有低至中度发热,鼻 衄,食欲不振。肝肋下 2 厘米,剑突下 4 厘米,脾肋下 1.5 厘米。肝功能: 黄疸指数 10 单位,麝浊 17 单位,锌浊 17 单位,谷丙转氨酶 3334nmol·s-1/L, HBsAgl:64。用鬼箭羽 3 克,红花 5 克,水煎服。继服 15 天后体温正常,食 欲好转。共服 24 天,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失。
[来源] 缪正秋,浙江中医杂志 1985; (9): 397

补肝降酶汤


[药物] 柴胡、当归、泽泻、白芍各 9 克,黄精 32 克,丹参 15~32 克,郁金 10 克,焦山楂 15 克,五味子 10~15 克,田基黄 32~45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肝炎 50 例,痊愈 36 例,好转 14 例,对肝 脾肿大、胁肋胀闷不舒、肝功能 1~4 项不正常、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及絮状试 验阳性者,皆有满意疗效,特别是对转氨酶增高者疗效更佳。
[来源] 王英鹏,陕西中医 1985; (2) :63

健脾解郁汤


[药物]党参、白术、丹参、板蓝根各 15 克,柴胡、郁金、白芍、陈 皮、黄芪、茵陈各 10 克,半夏曲 12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早晚空腹分服,1 个月为 1 疗程。一般观察
2~3 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肝炎 106 例,痊愈 77 例,好转 21 例,无效 8 例, 总有效率为 92.5%。
[来源]赵新萍,陕西中医 1986; (7) : 302

新肝方


[药物]马鞭草 15 克,枸杞子、泽泻、赤芍、白芍各 9 克,木香 6 克, 龙胆草、生甘草各 4.5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 2 次服,每 2 周复查肝功能 1 次,连续观察 至少 4 个月。
在服药期间,除服用维生素及临时对症用药外,均不再加用其他方法治 疗。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谷丙转氨酶连续 3 月以上不降者 69 例,显效 41 例,好转 5 例,无效 23 例。
[来源] 屠光英,陕西中医 1986; (7) : 303

和肝胶囊

[药物]生三七 130 克,杭白芍、粉甘草各 100 克,青连翘 60 克,上

肉桂(去粗皮)30 克,薄荷、制斑蝥各 25 克,冰片 20 克,朱砂 10 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混匀,分装在 0 号胶囊内,每粒净重 0.5 克,共 分装 100 粒,每天服 2 次,每次 3~4 粒,饭后服。
[疗效]此方治疗慢迁肝、慢活肝及早期肝硬化共 42 例,疗效满意。
[来源] 黎镜,陕西中医 1986; (7): 321
 
乙型肝炎

乙肝煎
[药物] 黄芪、丹参、虎杖、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皂角刺各 25 克,露蜂房、甘草各 9 克,菌灵芝(研末冲服)5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 30 天为 1 疗程,总疗程为 3~4 个月。
[疗效] 此方治疗乙型肝炎 25 例,临床近期痊愈 15 例,好转 10 例。
[病例] 余××,男, 32 岁。3 年来常感乏力,肝区隐痛, 1985
年 5 月 9 日经某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HBsAg(+), 谷丙转氨酶 4167.5nmol·s-1/L。予乙肝煎治疗,J 疗程后 HBsAg 滴度由 1∶
126 降至 1 ∶ 150 ; 3 个疗程后 HBsAg (—),谷丙转氨酶下降到
2000.4nmol·s-1/L,自觉症状消失,服完总疗程后,检查肝功能 4 次, HBsAg
持续阴性,肝功各项正常。
[来源] 李玉银,四川中医 1987; (3) : 11

灭澳汤

[药物] 茵陈、鸡骨草、白花蛇舌草各 30 克,桑椹、山楂、丹参各
15 克,白芍 12 克,柴胡、枳实各 10 克,玄胡、郁金、炙甘草各 9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 2 次,分早晚各服 1 次, 13 岁以下用量 酌减, 30 天为 1 疗程。
每 1 疗程结束后复查 1 次肝功能和乙型肝炎抗原,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和
体征,一般不超过 4 个疗程。
[疗效] 此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53 例,临床治愈 21 例,显效 20 例,好转 9 例,无效 3 例。
[来源]罗日升,陕西中医 1992; (8) : 352
温肾活血解毒汤
[药物] 仙灵脾,陈皮各 6~9 克,丹参、黄芪、麦芽、山楂、神曲各
15~30 克,山豆根 9~15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同时配用酵母片 0.9 克,维生素 E 片 0.1 克,每天 2 次内服。3 个月为 1 疗程。
[疗效] 此方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25 例,显效 18 例,好转 5 例, 无效 2 例。有 6 例 HBsAg 转阴。
[来源] 李涤新,四川中医 1988; (7): 19
 
肝硬化

芪茜汤

[药物] 黄芪、红花各 20 克,茜草、炒白术各 15 克,莪术 30 克, 姜黄 6 克,白矾 2 克,生甘草 12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早期肝硬化 78 例,显效 37 例,好转 23 例,改善 10 例,无效 8 例。
[来源] 高荣慧,辽宁中医杂志 1989; (12) :13 龙虎消膨散
[药物]石龙子、壁虎、茯苓、大枣各 120 克,白芍 100 克,蝼蛄 60 克。
[用法]将石龙子、壁虎、蝼蛄、大枣焙黄,与茯苓、白芍共研细末, 每次服 10 克,每天服 3 次, 15 大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肝硬化腹水 18 例,临床治愈 5 例,显效 7 例,好转 5 例,无效 1 例。
[来源]姚传瑜,山东中医杂志 1993:(6): 25 注:石龙子为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 Eumeces chinensis (Gray)的全
体,有破结行水之功。

复方术甲散


[药物]白术、泽泻各 200 克,鳖甲、龟版、三棱、莪术、穿山甲各 100 克,鸡内金 50 克。
[用法]将上药按常规分别炮制,共研末,过 120 目筛,分装于瓶内备
用,每瓶 100 克。每天服 3 次,每次 10 克,饭前 30 分钟温开水冲服,20~
30 天为 1 疗程。间隔 3 天服下一疗程,服药期间进低盐或无盐饮食。
[疗效]此方治疗肝硬化腹水 50 例,显效 26 例,有效 21 例,无效 3 例。
[来源]王国田,等.浙江中医杂志 1993; (11) : 512

消膨软肝散


[药物]黄芪 40 克,炙鳖甲、茯苓皮、虎杖、丹参、牡蛎各 30 克,车 前子、广木香、五灵脂、鸡内金各 20 克,?虫、全蝎各 15 克,三七、甘遂
(面粉包烧去油)各 12 克,芫花 6 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每次服 5 克。每天 3 次,用蜂糖、桂圆肉、大枣 煎水冲服。
[疗效]此方治疗肝硬化腹水 40 例,疗效甚佳。
[病例]孙XX,女, 57 岁。腹胀、纳少、大便干结、尿少 2 月余。 证见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巩膜皮肤中度黄染,下肢浮肿,腹围 112 厘米, 有移动性浊音,舌淡红、苔黄,脉沉细数而涩。B 超提示肝硬化腹水,消臌 软肝散如法服用,7 天后腹胀减轻,大便通畅,腹围 94 厘米。续服 50 天, 腹围 72 厘米,症状消失。
[来源] 范述方,四川中医 1990;(11):27

软坚化瘀散


[药物]大黄,赤芍、葫芦、虫笋、五味子、半边莲、马鞭草各 60 克,
杏仁、虻虫、?虫、黄岑、蛴螬各 40 克,牛膝、桃仁、生地、甘草各 50 克, 水蛭 30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天 3 次,每次 10 克,温开水冲服。
[疗效]此方治疗肝硬变腹水 34 例,痊愈 10 例,显效 12 例,有效 10 例,无效 2 例。
[病例]王X,男,55 岁。1978 年以来多次以乙型肝炎、肝硬变住院 治疗,无明显效果。近 2 个月来腹胀、恶心、下肢浮肿,来我院求治。检查: 神清,巩膜无黄染,胸部可见蜘蛛痣,心肺(一),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 肝右肋下 2.5 厘米、质硬,脾左肋下刚拍及、质硬。腹水征阳性,膝关节以 下凹陷性水肿。肝功能:锌浊 20 单位,谷丙转氨酶 2500.5nmoL·S 一’/L, 血清总蛋白 50 克/L,白蛋白 21 克/L,球蛋白 29 克/L,HBsAgl:64。诊为肝 硬变合并腹水。每天服软坚化瘀散 3 次,每次 10 克。6 周后腹水消失,身体 逐渐恢复。但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检查血小板正常。给茜草黑糖煎剂后 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再以该药每次 5 克,每天 2 次,口服 半年,病情稳定,可以上班,随访未见复发。
[来源] 王志一.陕西中医 1992;(1):30
注:虫笋为禾本科植物淡竹 PhylL 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 的笋被虫蛀枯萎后的带虫笋于, 有利水消肿之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