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11
- 帖子
- 2050
- 获得点赞
- 26
- 声望
- 0
- 年龄
- 47
品名:
黄芪
别名:
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等。
概述:
黄芪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材。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黄芪的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证类本草》、《本草备要》等医学专著中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陶弘景曰:"第一出陇西,(今甘肃东南部)洮阳(今甘肃临潭)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今四川黑水)宕昌(今甘肃岷县之南)者,色白文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又有蚕陵白水(今四川北部)者;色理胜蜀平者而冷补"。苏敬(恭)曰:"今出原州(今宁夏固原)及华原(今陕西耀县)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宜州(四川茂汶县)宁州(甘肃、陕西的东西边界)者亦佳。"《药物出产辨》载:"正芪产区分三处;一关东,二宁古塔,三卜奎,产东三省,现时山西大同、忻州地区,内蒙古及东北所产者为优。"《山西通志》记载"山西大同所产黄芪,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黄芪正品的产地有从甘肃、四川向宁夏、山西过度的情况。综合古今本草的产地和形态的考证,并参考《证类本草》中"宪州黄芪"的附图,可以认为古代正品黄芪是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
产地分布:
黄芪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甘肃;新疆、西藏、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河南、山东、江苏等亦有分布。
主产于山西浑源、应县、繁峙、代县、广灵、平顺、娄烦、岢岚、平陆、万荣、朔州市平鲁区;内蒙古库伦、武川、额尔古纳右、莫力达瓦、鄂伦春、牙克石、阿荣旗、阿巴嘎、多伦、扎兰屯、额尔古纳左、太仆寺、正兰旗、满州里、克什克滕、阿鲁科尔沁、锡林浩特、察哈尔右翼中、兴和、固阳、土默特右、达拉特、呼和浩特、赤峰;河北沽源、丰宁、围场、赞皇、崇礼、平山、定州、安国、安平、张北、完县、行唐、赵县、宣化、玉田、迁安、阜平、望都;黑龙江林口、穆棱、宁安、萝北、东宁;吉林和龙、汪清、伊通、东丰、龙井、东辽、梅河口、柳河、桦甸、敦化、珲春、安图、延吉;辽宁抚顺、新宾、清原;宁夏隆德、泾源、西吉;青海玉树、贵德、门源、兴海;山东青州、文登、寿光、昌乐、淄博亦产。黄芪商品中的山西浑源、应县的膜荚黄芪、内蒙古黄芪,以条粗直、粉质好,味清甜,具浓郁豆香气等优良性状驰名中外。
地方习用品:多序黄芪分布于甘肃、宁夏、四川西部。主产于岷县、西和、正宁、宕昌、武都,主要出口外销,国内用量亦大。金翼黄芪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多花黄芪分布于青海、四川、西藏;梭果黄芪分布于四川西北部。
形态特征:
1、膜荚黄芪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直而长,圆柱形,稍带木质,长20-50厘米,根头部直径1.5-3厘米,表面淡黄色至深棕色。茎直立,具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有白色长柔毛,无小叶柄。总状花序腋生,较叶稍长,有花10-15朵,小花根短被黑色硬毛,苞片窄生;花萼与浅裂筒状;蝶形花冠淡黄色,长约1.6厘米,旗瓣三角状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均有柄状长爪。
2、蒙古黄芪 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托叶三角形卵状;小叶片通常为椭圆形,也有卵圆形及长圆状倒卵形的,较上种为小,数目也较多,12-18对;花冠长18-20毫米;子房及荚果光滑无毛,荚果直径11-15毫米。
地方习用品:(1)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外皮红棕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12对,卵状长圆形圆披针形;托叶长披针形基部连合;总状花序腋生;花萼斜针形;花冠淡黄色,旗瓣窄倒卵形,翼瓣与旗瓣等长,龙骨瓣比旗瓣和翼瓣长,荚果。
(2)金翼黄芪(Astragalus chrysopterus Bge.)小叶5-9对,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先端钝圆;花黄色,3-13朵排列为稀疏的总状花序;萼钟状;旗瓣倒卵形,翼辨的耳与爪几等长,龙骨瓣比旗瓣和翼瓣为长;荚果倒卵形,扁平,下有比荚果长的子房柄,顶端有尖喙;种子1粒。
(3)多花黄芪(Astragalus floridus Benth.)植物全体被黑色或长白色柔毛;茎直立,高达1米;小叶7-21对,狭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近钝,有一细尖;花黄白色,14-40朵排成一侧的总状花序;旗瓣匙形,翼瓣微弯并具尖耳,龙骨瓣比翼瓣略长; 荚果纺锤形,长15毫米,两端急尖,被贴伏的黑色长毛。
(4)梭果黄芪(Astragalus ernestii Comb.)小叶3-7对,通常长圆形;总状花序具花10余朵;苞片匙形,先端圆凹形,较花梗长2倍;萼钟形,里面的萼齿部分被黑色硬花;花冠黄白色,旗瓣倒卵形,长约12毫米,翼瓣、龙骨瓣和旗瓣一样长;荚果棱状,膨胀,两端渐长,长20-22毫米,密被黑色绒。
黄芪
别名:
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等。
概述:
黄芪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材。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黄芪的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证类本草》、《本草备要》等医学专著中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陶弘景曰:"第一出陇西,(今甘肃东南部)洮阳(今甘肃临潭)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今四川黑水)宕昌(今甘肃岷县之南)者,色白文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又有蚕陵白水(今四川北部)者;色理胜蜀平者而冷补"。苏敬(恭)曰:"今出原州(今宁夏固原)及华原(今陕西耀县)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宜州(四川茂汶县)宁州(甘肃、陕西的东西边界)者亦佳。"《药物出产辨》载:"正芪产区分三处;一关东,二宁古塔,三卜奎,产东三省,现时山西大同、忻州地区,内蒙古及东北所产者为优。"《山西通志》记载"山西大同所产黄芪,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黄芪正品的产地有从甘肃、四川向宁夏、山西过度的情况。综合古今本草的产地和形态的考证,并参考《证类本草》中"宪州黄芪"的附图,可以认为古代正品黄芪是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
产地分布:
黄芪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甘肃;新疆、西藏、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河南、山东、江苏等亦有分布。
主产于山西浑源、应县、繁峙、代县、广灵、平顺、娄烦、岢岚、平陆、万荣、朔州市平鲁区;内蒙古库伦、武川、额尔古纳右、莫力达瓦、鄂伦春、牙克石、阿荣旗、阿巴嘎、多伦、扎兰屯、额尔古纳左、太仆寺、正兰旗、满州里、克什克滕、阿鲁科尔沁、锡林浩特、察哈尔右翼中、兴和、固阳、土默特右、达拉特、呼和浩特、赤峰;河北沽源、丰宁、围场、赞皇、崇礼、平山、定州、安国、安平、张北、完县、行唐、赵县、宣化、玉田、迁安、阜平、望都;黑龙江林口、穆棱、宁安、萝北、东宁;吉林和龙、汪清、伊通、东丰、龙井、东辽、梅河口、柳河、桦甸、敦化、珲春、安图、延吉;辽宁抚顺、新宾、清原;宁夏隆德、泾源、西吉;青海玉树、贵德、门源、兴海;山东青州、文登、寿光、昌乐、淄博亦产。黄芪商品中的山西浑源、应县的膜荚黄芪、内蒙古黄芪,以条粗直、粉质好,味清甜,具浓郁豆香气等优良性状驰名中外。
地方习用品:多序黄芪分布于甘肃、宁夏、四川西部。主产于岷县、西和、正宁、宕昌、武都,主要出口外销,国内用量亦大。金翼黄芪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多花黄芪分布于青海、四川、西藏;梭果黄芪分布于四川西北部。
形态特征:
1、膜荚黄芪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直而长,圆柱形,稍带木质,长20-50厘米,根头部直径1.5-3厘米,表面淡黄色至深棕色。茎直立,具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有白色长柔毛,无小叶柄。总状花序腋生,较叶稍长,有花10-15朵,小花根短被黑色硬毛,苞片窄生;花萼与浅裂筒状;蝶形花冠淡黄色,长约1.6厘米,旗瓣三角状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均有柄状长爪。
2、蒙古黄芪 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托叶三角形卵状;小叶片通常为椭圆形,也有卵圆形及长圆状倒卵形的,较上种为小,数目也较多,12-18对;花冠长18-20毫米;子房及荚果光滑无毛,荚果直径11-15毫米。
地方习用品:(1)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外皮红棕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12对,卵状长圆形圆披针形;托叶长披针形基部连合;总状花序腋生;花萼斜针形;花冠淡黄色,旗瓣窄倒卵形,翼瓣与旗瓣等长,龙骨瓣比旗瓣和翼瓣长,荚果。
(2)金翼黄芪(Astragalus chrysopterus Bge.)小叶5-9对,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先端钝圆;花黄色,3-13朵排列为稀疏的总状花序;萼钟状;旗瓣倒卵形,翼辨的耳与爪几等长,龙骨瓣比旗瓣和翼瓣为长;荚果倒卵形,扁平,下有比荚果长的子房柄,顶端有尖喙;种子1粒。
(3)多花黄芪(Astragalus floridus Benth.)植物全体被黑色或长白色柔毛;茎直立,高达1米;小叶7-21对,狭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近钝,有一细尖;花黄白色,14-40朵排成一侧的总状花序;旗瓣匙形,翼瓣微弯并具尖耳,龙骨瓣比翼瓣略长; 荚果纺锤形,长15毫米,两端急尖,被贴伏的黑色长毛。
(4)梭果黄芪(Astragalus ernestii Comb.)小叶3-7对,通常长圆形;总状花序具花10余朵;苞片匙形,先端圆凹形,较花梗长2倍;萼钟形,里面的萼齿部分被黑色硬花;花冠黄白色,旗瓣倒卵形,长约12毫米,翼瓣、龙骨瓣和旗瓣一样长;荚果棱状,膨胀,两端渐长,长20-22毫米,密被黑色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