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11
- 帖子
- 2050
- 获得点赞
- 26
- 声望
- 0
- 年龄
- 47
品名:
防己
别名:
石蟾蜍、粉防己、倒地拱、解离,载君行,石解。
概述: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产地分布:
分布于安徽、江西等地。主产地区:主产于江西的中北部和与其接壤的皖南地区及与湖北交界处。如:江西中北部,永丰(为老产区,目前资源已少)、吉安、新余、安福、景德镇(浮梁,是目前产量最大的地区)及乐平、鹰潭、九江等,受高价刺激产区延伸至江西福建交界处的武夷山区及与湖南交界的老山区;湖北与江西接壤的咸宁、黄石等地;安徽与江西接壤的皖南池州市(东至、石台、贵池、青阳、九华山)及周边县市。
粉防己在市场上又称江西粉防己,也就是说粉防己的主产地就是江西,为道地药材。由于历史上曾经主要集散于湖北汉口,所以又称为汉防己。汉中防己及广防己的质量、用法及市场价格与粉防己有很大的差别,应注意鉴别。广防己市场又称木防己,2004年市场禁止销售,从此退出中药舞台。
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商品主要来源于江西的中北部和与其接壤的皖南地区及与湖北交界处。如:江西吉安、新余、景德镇、乐平、鹰潭、九江等。湖北咸宁、黄石等地。安徽主要分布于皖南的池州市(东至、石台、贵池、青阳、九华山)及周边县市。
资源:
江西赣州地区:宁都、兴国,抚州地区:乐宏县、广昌县等尚有资源,据宁都县东山坝镇溪边村的收购商介绍,他从事收购近5年的时间,因采挖后很难恢复,所以一年减少一个产区。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木。主根圆柱形。茎下部具开裂增厚的木栓层,嫩枝有褐色茸毛。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2cm,宽3-4cm,全缘,下面密被褐色短柔毛;叶柄常扭曲,被茸毛。总状花序有花1-3朵,被毛;花被下部呈弯曲的筒状,上部扩大,三浅裂,紫色带黄色小斑纹;雄蕊6枚;子房下位。蒴果长圆形,具6棱,长5-10cm,直径3-5cm;种子多数。花期3-5月,果期7-9月。生态环境:
生长习性:
野生于山野丘陵地、河堤、草丛或矮林边缘下,生长环境特殊:根系较为发达,生长在一米深以下的地层中,耐干、耐旱,但由于深层的土壤养分不足,所以生长周期较长。 生于生长周期:
多年生。丘陵、山坡、路边、灌丛及疏林中。
采收时间:
花期4-5月。果期5-6月。全年均可采收,但习惯于秋季产新。秋季采挖,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纵剖为2-4瓣,晒干。但据产地采收人员介绍,冬季(阴历11月-次年正月)采挖质量较好,约2.6市斤能加工出1市斤干货,且粉性足。
炮制:
防己片 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类圆形或破碎的厚片,周边色较深,切面灰白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储藏养护: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状规格:
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cm。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防己
别名:
石蟾蜍、粉防己、倒地拱、解离,载君行,石解。
概述: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产地分布:
分布于安徽、江西等地。主产地区:主产于江西的中北部和与其接壤的皖南地区及与湖北交界处。如:江西中北部,永丰(为老产区,目前资源已少)、吉安、新余、安福、景德镇(浮梁,是目前产量最大的地区)及乐平、鹰潭、九江等,受高价刺激产区延伸至江西福建交界处的武夷山区及与湖南交界的老山区;湖北与江西接壤的咸宁、黄石等地;安徽与江西接壤的皖南池州市(东至、石台、贵池、青阳、九华山)及周边县市。
粉防己在市场上又称江西粉防己,也就是说粉防己的主产地就是江西,为道地药材。由于历史上曾经主要集散于湖北汉口,所以又称为汉防己。汉中防己及广防己的质量、用法及市场价格与粉防己有很大的差别,应注意鉴别。广防己市场又称木防己,2004年市场禁止销售,从此退出中药舞台。
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商品主要来源于江西的中北部和与其接壤的皖南地区及与湖北交界处。如:江西吉安、新余、景德镇、乐平、鹰潭、九江等。湖北咸宁、黄石等地。安徽主要分布于皖南的池州市(东至、石台、贵池、青阳、九华山)及周边县市。
资源:
江西赣州地区:宁都、兴国,抚州地区:乐宏县、广昌县等尚有资源,据宁都县东山坝镇溪边村的收购商介绍,他从事收购近5年的时间,因采挖后很难恢复,所以一年减少一个产区。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木。主根圆柱形。茎下部具开裂增厚的木栓层,嫩枝有褐色茸毛。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2cm,宽3-4cm,全缘,下面密被褐色短柔毛;叶柄常扭曲,被茸毛。总状花序有花1-3朵,被毛;花被下部呈弯曲的筒状,上部扩大,三浅裂,紫色带黄色小斑纹;雄蕊6枚;子房下位。蒴果长圆形,具6棱,长5-10cm,直径3-5cm;种子多数。花期3-5月,果期7-9月。生态环境:
生长习性:
野生于山野丘陵地、河堤、草丛或矮林边缘下,生长环境特殊:根系较为发达,生长在一米深以下的地层中,耐干、耐旱,但由于深层的土壤养分不足,所以生长周期较长。 生于生长周期:
多年生。丘陵、山坡、路边、灌丛及疏林中。
采收时间:
花期4-5月。果期5-6月。全年均可采收,但习惯于秋季产新。秋季采挖,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纵剖为2-4瓣,晒干。但据产地采收人员介绍,冬季(阴历11月-次年正月)采挖质量较好,约2.6市斤能加工出1市斤干货,且粉性足。
炮制:
防己片 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类圆形或破碎的厚片,周边色较深,切面灰白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储藏养护: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状规格:
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cm。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