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11
- 帖子
- 2050
- 获得点赞
- 26
- 声望
- 0
- 年龄
- 47
白前—别名品名:
白前
别名:
1、柳叶白前 别名:水杨柳、竹叶白前、草白前、鹅管白前、江杨柳、水豆粘、酒叶草。
2、芫花叶白前 别名:沙消、水竹消、溪瓢羹、消结草。
白前—概述
概述:
白前为我国的常用中药材。
本品为萝涌浦参锪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evl.]或芫花叶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的干燥根茎及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白前的药用在唐以前的本草中就有记载。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谓:"此药出近道,似细辛而大,色白易折,主治嗽方多用之"。《名医别录》将白前列为中品。称其微温,能疏散寒邪,其性质含温养之气也。指出了白前的性味及功能。唐苏敬谓:"叶似柳或似芫花,苗高尺许。 生洲渚沙碛之上。根白,长于细辛,味甘,俗以酒渍服,主上气"。按其形态、生态习性,与现今江南各省所产的柳叶白前及芫花叶白前极相吻合,功能也相近。《本草纲目》载:"白前,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所述其功能与现今一致。柳叶白前在长江中、下流各省一般称为水杨柳。清张琰《种痘新书》云:"水杨柳乃草本,生溪涧水旁,叶如柳,其茎春时青,至夏末秋初则赤矣,条条直上,不分枝桠,至秋略含赤花,凡痘焦紫干枯者,以此洗之,立见光亮,浆水即行,其效如神"。这一描述与柳叶白前很近似,在疗效方面,较历代本草又有新的发展。
白前—产地分布产地分布:
柳叶白前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芫花叶白前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白前商品产于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金华、衢州、丽水;江苏南京、盐城、南通、镇江、盱眙、宜兴、溧阳等地,安徽六安、安庆、芜湖、贵池;湖北孝感、汉阳、黄陂、鄂州、大悟、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新洲、黄冈、蕲春、武穴、黄梅、阳新、大冶、通城、通山、崇阳、蒲圻、咸宁、武昌、随州、广水、安陆、京山、荆门、钟祥;湖南长沙、湘潭、株州、衡阳、邵阳、益阳、涟源、常德、岳阳、郴州、零陵、湘西;江西各县(市);福建永春、德化、闽侯、霞蒲、永定、茏光、武平;广东韶关、茂名、梅县、云浮、怀集、连县、乐昌;广西昭平、南丹、恭城。
目前,野生白前已经多年无人采挖,家种品只有湖北新州保持规模种植。市场大部分白前药材都是由该地提供,是生产最为集中的品种之一。
白前—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1、柳叶白前 为多年生草本,高约20-50厘米。茎直立,灰绿色,无毛,多棱脊。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状如柳叶,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略草质,两面无毛,中脉明显。聚伞花序腋生,花放射相称,两性,紫色;花萼近全5裂,先端尖,背面中央绿色;花冠5深裂,基部连合,裂片广披针形,紫色,副冠5枚,基部连合成管状,与花瓣互生,与花蕊对生,且与其基部相连;雄蕊5,花丝相连成管状,包围雄蕊;子房上位,由2分离心皮组成,花柱2枚分离,但在顶部连合成一肥厚状5裂柱头。果实为 果,果外皮绿色,成熟后呈黄褐色,外表密具纵条纹。含种子8-12粒,种子披针形,黄棕色,顶端生白色丝状绢毛,根状茎横生或斜生,中空有节,节两侧有芽,节上生多数纤细的须根,苗茎着生根际处的支根较多,根状茎和根呈黄色或略带红棕色。
2、芫花叶白前 为多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茎直立,绿色,上部具毛茸,单叶对生,近于无柄,叶片椭圆形,状如芫花叶,全缘,两面均绿色,草质无毛。花序腋生,花放射相称,两性,白色;花萼近于全裂,黄绿色;花冠5深裂,基部相连,白色,副冠5枚,黄绿色,与花瓣互生,和雄蕊连生在基部,肉质,瘤状;雄蕊5个,着生在花冠的基部,花丝相连作管状,包围雄蕊;子房上位,由2分离心皮组成,花柱2枚分离,但在顶部连合成一肥厚盘状5裂柱头。果实为 果,果外皮绿色,且具多数细纵条纹,成熟时沿一侧开裂,内有多数种子,种子扁卵形,褐色,一端具有多数银白色光亮的绢毛,绒毛的基部呈淡黄色。根状茎黄白色,有节,中空。根多,亦呈黄白色。白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柳叶白前与芫花叶白前一般生于300米以下低海拔的河滩砂渍上。也生于溪旁、湖边、渠道、塘边、沟旁的潮湿地上。常与灌木、草丛等构成散生群落,很少集中成片形成单纯的群落。土壤一般为疏松的砂质土及壤土,pH5-6。白前—生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
白前为阳性植物,在生育期要求全光,如在荫蔽处光照较弱的情况下生长不良,单蔸苗茎少,茎细长,发枝少,叶片小,不开花。
种子萌发:柳叶白前种子寿命较长,在室温袋藏条件下,可保持7-9月。当年10月采收成熟的种子,其寿命可保持到翌年6月。随后,发芽率降低,到9月则完全失去发芽力。种子在20℃发芽,15天左右即可出苗,发芽率一般在80-85%。
植株(群体结构)生长:种子萌发后,胚根伸入土壤,形成主根,当主根长到5厘米左右时就停止生长,生出许多不定根,最多达40条以上。根状茎在幼苗长出第3对叶时即开始延伸(播种后1个半月左右),出土即成幼苗。随后在根际处,生出须根20-25 条,而这节上的芽又萌发根状茎,茎梢出土,又成幼苗。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植丛。
柳叶白前的根状茎和苗茎(地上部分)萌发力强,如将带苗的根状茎切成一段(3-4节)移栽,便可成活,或仅将根状茎切成3-5节为一段埋土,也可出苗。若将未发枝的地上茎平卧覆土,其腋芽萌发便成根状茎,发枝的地上茎覆土也可萌发根状茎,但时间较长。
花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10月上旬果实成熟,生长期210-250天。白前—生长习性生长习性:
白前为阳性植物,在生育期要求全光,如在荫蔽处光照较弱的情况下生长不良,单蔸苗茎少,茎细长,发枝少,叶片小,不开花。白前—生长周期生长周期:
多年生直立半灌木。前—采收加工采收及加工:
1、采收 野生品一般于10月进行采收。家种的因植株体形大,生长期长,倒苗晚,于11月上旬当苗茎尚未枯死前进行,如提前采挖,会影响质量,降低药效。采挖时,先齐地面割下苗茎,然后挖起地下部分。
2、加工 采收根部后,用水洗净,拣除杂质,晒干。切忌将鲜品堆积,以免发热生霉,影响质量。白前—储藏养护储藏养护:
白前一般用麻袋包装。贮存于通风干燥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0-12%。
本品易虫蛀,环境潮湿可生霉。受潮品,从纤细的须根处开始生霉,严重时质体绵软,手握成团舒展缓慢。危害的仓虫有印度谷蛾、药材甲、黑皮蠹、澳洲蛛甲、烟草甲等,蛀蚀品间常见虫丝缠绕,有时可见活虫落下。
储藏期间,应保持环境整洁、干燥;定期检查,发现轻度霉变、虫蛀,及时晾晒或翻垛通风。严重时用磷化铝熏杀
白前
别名:
1、柳叶白前 别名:水杨柳、竹叶白前、草白前、鹅管白前、江杨柳、水豆粘、酒叶草。
2、芫花叶白前 别名:沙消、水竹消、溪瓢羹、消结草。
白前—概述
概述:
白前为我国的常用中药材。
本品为萝涌浦参锪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evl.]或芫花叶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的干燥根茎及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白前的药用在唐以前的本草中就有记载。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谓:"此药出近道,似细辛而大,色白易折,主治嗽方多用之"。《名医别录》将白前列为中品。称其微温,能疏散寒邪,其性质含温养之气也。指出了白前的性味及功能。唐苏敬谓:"叶似柳或似芫花,苗高尺许。 生洲渚沙碛之上。根白,长于细辛,味甘,俗以酒渍服,主上气"。按其形态、生态习性,与现今江南各省所产的柳叶白前及芫花叶白前极相吻合,功能也相近。《本草纲目》载:"白前,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所述其功能与现今一致。柳叶白前在长江中、下流各省一般称为水杨柳。清张琰《种痘新书》云:"水杨柳乃草本,生溪涧水旁,叶如柳,其茎春时青,至夏末秋初则赤矣,条条直上,不分枝桠,至秋略含赤花,凡痘焦紫干枯者,以此洗之,立见光亮,浆水即行,其效如神"。这一描述与柳叶白前很近似,在疗效方面,较历代本草又有新的发展。
白前—产地分布产地分布:
柳叶白前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芫花叶白前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白前商品产于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金华、衢州、丽水;江苏南京、盐城、南通、镇江、盱眙、宜兴、溧阳等地,安徽六安、安庆、芜湖、贵池;湖北孝感、汉阳、黄陂、鄂州、大悟、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新洲、黄冈、蕲春、武穴、黄梅、阳新、大冶、通城、通山、崇阳、蒲圻、咸宁、武昌、随州、广水、安陆、京山、荆门、钟祥;湖南长沙、湘潭、株州、衡阳、邵阳、益阳、涟源、常德、岳阳、郴州、零陵、湘西;江西各县(市);福建永春、德化、闽侯、霞蒲、永定、茏光、武平;广东韶关、茂名、梅县、云浮、怀集、连县、乐昌;广西昭平、南丹、恭城。
目前,野生白前已经多年无人采挖,家种品只有湖北新州保持规模种植。市场大部分白前药材都是由该地提供,是生产最为集中的品种之一。
白前—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1、柳叶白前 为多年生草本,高约20-50厘米。茎直立,灰绿色,无毛,多棱脊。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状如柳叶,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略草质,两面无毛,中脉明显。聚伞花序腋生,花放射相称,两性,紫色;花萼近全5裂,先端尖,背面中央绿色;花冠5深裂,基部连合,裂片广披针形,紫色,副冠5枚,基部连合成管状,与花瓣互生,与花蕊对生,且与其基部相连;雄蕊5,花丝相连成管状,包围雄蕊;子房上位,由2分离心皮组成,花柱2枚分离,但在顶部连合成一肥厚状5裂柱头。果实为 果,果外皮绿色,成熟后呈黄褐色,外表密具纵条纹。含种子8-12粒,种子披针形,黄棕色,顶端生白色丝状绢毛,根状茎横生或斜生,中空有节,节两侧有芽,节上生多数纤细的须根,苗茎着生根际处的支根较多,根状茎和根呈黄色或略带红棕色。
2、芫花叶白前 为多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茎直立,绿色,上部具毛茸,单叶对生,近于无柄,叶片椭圆形,状如芫花叶,全缘,两面均绿色,草质无毛。花序腋生,花放射相称,两性,白色;花萼近于全裂,黄绿色;花冠5深裂,基部相连,白色,副冠5枚,黄绿色,与花瓣互生,和雄蕊连生在基部,肉质,瘤状;雄蕊5个,着生在花冠的基部,花丝相连作管状,包围雄蕊;子房上位,由2分离心皮组成,花柱2枚分离,但在顶部连合成一肥厚盘状5裂柱头。果实为 果,果外皮绿色,且具多数细纵条纹,成熟时沿一侧开裂,内有多数种子,种子扁卵形,褐色,一端具有多数银白色光亮的绢毛,绒毛的基部呈淡黄色。根状茎黄白色,有节,中空。根多,亦呈黄白色。白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柳叶白前与芫花叶白前一般生于300米以下低海拔的河滩砂渍上。也生于溪旁、湖边、渠道、塘边、沟旁的潮湿地上。常与灌木、草丛等构成散生群落,很少集中成片形成单纯的群落。土壤一般为疏松的砂质土及壤土,pH5-6。白前—生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
白前为阳性植物,在生育期要求全光,如在荫蔽处光照较弱的情况下生长不良,单蔸苗茎少,茎细长,发枝少,叶片小,不开花。
种子萌发:柳叶白前种子寿命较长,在室温袋藏条件下,可保持7-9月。当年10月采收成熟的种子,其寿命可保持到翌年6月。随后,发芽率降低,到9月则完全失去发芽力。种子在20℃发芽,15天左右即可出苗,发芽率一般在80-85%。
植株(群体结构)生长:种子萌发后,胚根伸入土壤,形成主根,当主根长到5厘米左右时就停止生长,生出许多不定根,最多达40条以上。根状茎在幼苗长出第3对叶时即开始延伸(播种后1个半月左右),出土即成幼苗。随后在根际处,生出须根20-25 条,而这节上的芽又萌发根状茎,茎梢出土,又成幼苗。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植丛。
柳叶白前的根状茎和苗茎(地上部分)萌发力强,如将带苗的根状茎切成一段(3-4节)移栽,便可成活,或仅将根状茎切成3-5节为一段埋土,也可出苗。若将未发枝的地上茎平卧覆土,其腋芽萌发便成根状茎,发枝的地上茎覆土也可萌发根状茎,但时间较长。
花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10月上旬果实成熟,生长期210-250天。白前—生长习性生长习性:
白前为阳性植物,在生育期要求全光,如在荫蔽处光照较弱的情况下生长不良,单蔸苗茎少,茎细长,发枝少,叶片小,不开花。白前—生长周期生长周期:
多年生直立半灌木。前—采收加工采收及加工:
1、采收 野生品一般于10月进行采收。家种的因植株体形大,生长期长,倒苗晚,于11月上旬当苗茎尚未枯死前进行,如提前采挖,会影响质量,降低药效。采挖时,先齐地面割下苗茎,然后挖起地下部分。
2、加工 采收根部后,用水洗净,拣除杂质,晒干。切忌将鲜品堆积,以免发热生霉,影响质量。白前—储藏养护储藏养护:
白前一般用麻袋包装。贮存于通风干燥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0-12%。
本品易虫蛀,环境潮湿可生霉。受潮品,从纤细的须根处开始生霉,严重时质体绵软,手握成团舒展缓慢。危害的仓虫有印度谷蛾、药材甲、黑皮蠹、澳洲蛛甲、烟草甲等,蛀蚀品间常见虫丝缠绕,有时可见活虫落下。
储藏期间,应保持环境整洁、干燥;定期检查,发现轻度霉变、虫蛀,及时晾晒或翻垛通风。严重时用磷化铝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