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第十九讲: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
咱们接着来学习小儿临床的疾病,还是用《四圣心源》的理论来指导我们临床的治疗。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小儿的手足口病。慢慢地,夏天到了,湿气也比较多。所以,小孩手足口病的患者慢慢也多起来。因为这个小孩手足口病也不是一年了,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以前也曾经讲过,今天算是与大家重新讲一下。
手足口病多见于小儿,大人得的不多,大部分都是五岁以下的小儿得的多一些。他主要的表现为:口腔、舌头上、口颊粘膜上长一些溃疡性的小疹子,包括手心、脚心有时候也会见到,厉害的,小屁股上也会长。因为他这个小疹子,分布的位置也比较有特点:主要是手脚和口腔。所以,可能根据这个特点,把这个病命名为手足口病。如果从西医的病毒学上来讲,手足口病也是法定的传染病。主要是肠道病毒(就是消化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有很多不同的肠道病毒都会引起这个病,不同的病毒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轻重也不太一样。这是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这个病它是这么一个原因。
但是我们也要想一想,病毒这个东西,它的适应性和适应环境生存能力都是比较强。一年四季为什么都是在夏天,就是天比较热的时候,或者说在春夏之交,这个时候,发病比较明显。它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天气越热,越闷热,相对来讲发病率明显高一些,这是一个特点。我们要去想想,为什么这个病毒在其它时间发作地不明显?天气闷热的时候,相当于桑拿天,湿气比较盛,天气容易发闷,气不容易流通时,这个病的发病率就高,这与病毒繁殖、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它可能就需要在一种比较湿热、比较闷的这么一种环境里,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很好地繁殖。其它的季节,人体可能没有它需要的环境,它可能就长不起来,也就不会引起发病。那么,另一个呢,主要是小孩发病,大人一般问题不大,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同样都是病毒,因为这个肠道病毒一般来讲都是接触传染,小儿这个口水呀、排泄物呀,小儿吃的东西呀,摸的东西呀,小儿之间玩的时候互相之间接触,都会有传染。家里家长,天天照顾孩子,也没有发病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也跟病毒的特性是有关的。
因为小孩子,一方面生气非常旺盛,另一方面他又是稚阴稚阳,就是非常幼稚的阴气和阳气。生气旺盛,也就是阳气旺。小孩的气很清透,阳气旺,实际上意味着阴精也会非常地旺。所以,我们看小儿,你摸摸小儿的脑袋,明显都比大人热许多,象个小炉子一样。同时,小孩,尤其是越小的孩子,正常情况下也会流口水,满嘴的津液,津液充盈,阴阳两旺,气阴两旺。这些情况是小孩生气旺盛的表现。正因为小孩这股阴精很充盛,所以孩子体内,这股阴液比较滋润,也比较容易产生湿气。你看,大人在夏天,即便是很胖的人,皮肤捂得有点发红、发痒,这都比较少见,而小孩就比较容易这样。小孩子比较胖,皮肤胖的有褶皱的地方,夏天很热的时候,你给他洗完澡,不给扑上爽身粉的话,他很容易就会产生一些红斑。实际上就是轻度的溃疡,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小儿阴阳两旺,阳气足,阴精也很充沛。皮肤肉多的地方,胖的地方,有褶皱的地方,你要是不注意,夏天要是出点汗,它就郁在那个地方,不能发散,就会郁而化热,郁而化火,产生一些轻度的红斑,厉害的甚至会溃疡。
这是小儿本身就有的特点,本身机体比较娇嫩,火气阴精比较旺,小孩整体一气的力量比较弱,稍微有一点郁滞,有一点外界的影响,他就可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病症。也就是说,小孩的身体,他对于手足口病的病毒来讲,是非常适合手足口病的生存与繁殖。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比较湿热的环境,阳气足,就是温度高呀;阴精足,就是湿气盛,湿热。说明这个病毒,喜欢在比较湿热,阴滞的环境中生存。小儿手足口病表现的病症,从这位置上来讲,主要是手足,还有口腔。我们知道,中医来讲,脾主四肢,脾为中土,中土容易生湿气。中土之气跟四肢,就是手脚是相通的。当中土之气壅滞时候,那么,中土之气不能正常地向四肢输送,或者说通达气血。就是中土这股气不能很顺利的通达到四末。有时候,小孩吃多了,积食了,有经验的妈妈,都不用问这孩子,摸摸孩子的小手,一摸手心比平时要热,就知道吃多了,有积食了,赶紧吃点帮助消化的,孩子就好了。你要是不管他,有可能就发起烧来。
所以,你看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是小孩积食的话,他也是中焦郁滞了,堵在那个地方,中气不能斡旋,不能外达。这样的话,由于手足心都是通于中焦的,那么它这股气也就堵那儿动不了,就会郁而化热,所以比平时要热,明显摸着要比平时热,热得厉害就会发烧。手足口病也有发烧,还会长疹子。这种郁结,郁结也是郁结在中焦的。手足口病的病毒都是肠道病毒,肠道在中医来讲,都属于土气,六腑都属于土气。手足口病的病毒壅滞在中土,主要是脾胃这一块。病毒之气比较浊,黏着,留而不去。它比食积引起的病症还要重一些,它阻滞中焦的程度比一般的食积还要严重,所以它引起的整个中焦之气的郁结也更严重一些。那么食积引起的中土之气的郁结,你可以认为,它只是堵着、走着不通畅,但是还不至于象窒息一样,一点都不透气,它还透点气。所以他虽然是发烧,或者首先发热,但是它的气在那边还能走一走,留了一点窄窄的地方,气还能通达一下。手足口病的病毒的浊气由于比较黏着一些,它相当于几乎把这个气完全壅滞上了,差不多完全堵上了,那么这样的话,气几乎一点都走不动了,完全堵在那个地方了。小孩这股阳气本身比较旺,就是阳气比较多,阴精也比较盛,病毒的这股黏着之气一下子占着中焦这个位置上,把整个中焦斡旋的位置给占上了,那么全身的气跟着都走不动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四肢、口腔这些跟中土关系最密切的地方,那么是受害最严重,受连累最明显。所以他这个气血不光是郁而化火了,直接是化得火,直接是火盛生疮了,壅盛而生疮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小孩长的疹子。他的疹子刚开始是小小的,还没有溃疡,慢慢地发展,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并且会溃疡,流水,痛。很快的,有的甚至一两天,它就会变得比较厉害,比较大一些。
为什么小孩一般舌头上、甚至口腔里也会有这个小疹子呢?因为舌头也是中土之气外现的一个通道,如果说整个消化道都是土气的通道的话,那么口腔是上口,而肛门是孩子消化道的下口。这个小疹子主要表现在口腔里,表现在上,而没有波及到下面,那么这说明他这个病毒,它影响的主要脏腑还是脾胃、中焦以上,中焦以下它影响地比较少一些。也就是说,中焦被病毒影响了之后,整个浊气就壅堵在中土这一块,这样的话,整个的中土以上的气机都难以通达,可以说肝气难以升,肺气难以降,阳明不降,从右路不降的角度来讲,气不能降就会壅滞在上面化火。因为这股浊气或者这个病毒本身的特点就是湿和热并重的这么一种郁结,而小孩口腔里阴液都比较多,这就成为这股郁滞的湿热之气、这股郁滞的病气表现比较重、向外发泄的地方,这股湿热之气、这股湿热的浊气,它壅滞郁堵在中焦,那么这股浊气它实际上也会影响到中土所有相关的这些器官或者部位。而这个人体自己有一个自我调整、也算是自我救治的这么一种功能,他自己也会要想着把这种郁滞发散出来。壅滞在内,病变的表现都是在外的,这就是内部的郁结向外发散、向外发越的表现。之所以表现的部位是手足,是因为他内部的壅滞本身就是在中土这一块,跟四肢息息相关,内外表里相对应的这么一个系统,这就是病在内,应在外;病因在内,症状在外相对应。
那么口腔内这一块的症状有时候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口腔跟外在的手足相比也相当于内部了,只不过口腔它正好也是个外口,外在的出口,也算是邪气的一个出路,所以它也有疮疡这种病变出现。而实际上中土,小孩脾胃内部的状况跟小孩口腔的状况应该是很类似的。那么这种小孩比较小,我也没查过这方面的资料,假设这种小孩能做胃镜的话,做一下胃镜看看小孩胃里面有没有疮疡呢,我也不知道,按说呢也有可能会有,实际上它是这种黏着之气,不仅是壅堵在胃里面,整个消化道可能都会受影响。口腔只是其中一个表现比较明显的地方,也可能里面没有溃疡,只是口腔有,那么就是因为病气从自身这个通道直接往外散,可能更直接一些。它为什么不从下面出疹子,从上面出呢,就是因为本身这个病气湿热并重,热性发散,火性炎上,所以病变的症状偏上,而不是偏下,应该是有这么一个原因。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成,中土脾胃这股灼热的湿浊之气,这股气无处发越,堵在里面,那它怎么办?它就向口腔,这个地方有个出口,向这个地方往外发,然后中土之气又通于四肢,它就从手心脚心,这也是气机通达的一个通路。那么它这股热气,这股郁浊之气,它也通过四末往外发散,因为它这股湿热之气热势比较重、郁结比较重,向外发散,有时候发散得不够及时,有时候想散又散不出来,它自然就会生成溃疡性的疹子,生成小疹子,长疹子就是邪气往外发越的一个象,发了半天发不出来那就溃疡了,就跟爆发了一样,就会生成溃疡。所以这个病从症状以及临床表现来看,主要的原因就是湿热浊气郁滞、壅滞中焦,堵在中土,整个中土之气几乎完全被堵上了,不得斡旋,不能升降。
所以这股湿热浊气发越于外,外现的话就会产生这些小疹子,而一身气机由于中土壅滞、不能升降,一身的气机也跟着郁上了,它就会引起发热,这种小孩也会有高烧不退。如果堵得时间长了,得不到合理的治疗,那么这股郁结就会慢慢地波及全身,厉害的可能会引起肺炎、心肌炎等等比较严重的一些后续症状。所以治疗这个病的关键就在于疏通中土的这股湿热壅滞的浊气,一定要尽快斡旋中土,让这股湿热浊气得到一个很好的化解,让气机得以流通,那么这个病实际上也很好治。因为这种小孩往往都比较小,所以我们用药的时候,除了要对症用药,解决问题之外,也要考虑小孩比较小小,不好好喝药,开药时候要考虑口感尽量要好一些,包括我们以前讲的小孩的用药,我基本上没有用太苦的或者太难喝的药,用的不多。
小孩手足口病,我们分析它的主要原因,是中土湿热,浊气壅滞中焦,那么清热、利湿、化浊、运中,这就是我们主要的治疗原则。它外在的症状,不管是疹子也好发烧也好,甚至有些会伴有肺炎咳嗽也好,这些都是兼症,根源还是中土的这股郁结。清热的话,因为它这股浊气,对中焦的壅滞比较重,就像我们刚才打的比方,几乎要窒息了,把这个气几乎都要堵上了,因为小孩本身火气旺啊,火郁的都开始长疮了,清热还是需要的,临时救急嘛。清热肯定是热者寒之,要用寒凉药,但是寒凉药又容易引起气机的停滞,寒则收引,你要用多了用重了,也会加重郁结,所以我们用清热药,就要选一个既能清热又不至于敛滞气机、加重郁结,要选一个这样的药。那么哪一个药比较合适呢?栀子是比较合适的。栀子是一个苦寒之性很明显,同时它这个气又比较清透,流通性比较好的一个药。所以这个时候,小孩的这种热,我们用栀子来清一下,相对比较好一些,既能清热又有比较好的流通性,不至于留邪,不至于加重郁结。这是清热,我们用栀子来清这个中焦之热。
那么利湿呢,它还有湿气啊,这种小孩的这种湿气呢,它比较浊一些,不容易祛。为什么知道有湿呢?因为它这种疹子,小疹子里面都会有一些浆液,小疹子小的时候可能没有,慢慢大了,在它破溃之前,可以发现在这个疹子里面有一些比较浑浊的液体,这就是内在的这种湿邪。那么这种湿邪,它气比较浊,但流通性还可以,还是可以流通的,所以我们可以用滑石这个药,来给它流通祛湿。滑石这个药它比较清凉滑利,它是通过很滑利的流通之气,把这种流而不去的湿气能够引出体外,既能利湿又能通气,是这么一个用处。利湿我们选用的是滑石,滑石相对来讲它在气机壅滞比较重的时候,整个一气不通,那么用滑石是比较好的,它这个流通性比较好。我们治病无非是恢复流通。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去浊,祛除浊气。如果是单纯的湿气,我们用些泽泻、茯苓,五苓散之类,就可以把病给治了。但是这个湿气,它里面是蕴含着一股浊气的,浊气往往是粘着之气,就跟黏痰一样,留而不去,粘着不去。所以这个小孩的手足口病,之所以症状比较严重,起病有时候也比较急,就是因为这个湿热之气,它里面内含着一股粘浊之气,这个才是这种病病症比较重的根本原因。假设只是一个单纯的湿热之气,那么六一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末,水调或加蜜,或葱豉汤调。)就治好了,它也不会有这么重的症状。因为这个病毒呢,都是一种浊气。只不过手足口病的这种病毒呢,它喜欢湿热的环境,在一个湿热的环境里它才能比较好的生存、繁殖,所以赶上夏天比较热,湿气比较重时候,小孩本身也是这种湿热的体质,这两个环境加在一块儿,内环境外环境加在一块,正好投其所好,正是这个病毒喜欢的环境,它就容易发病。所以我们治疗的时候就针对治疗,首先我们要清热利湿,改变环境,让它没有生存的基础,湿和热都去掉,既不热也不湿了,那病毒就没有生存的环境了。同时我们还要去病毒本身的这股浊气,那么这股浊气,我们就按治疗黏痰的这种原则去治就可以。去黏痰,我们最常用的就是皂角,还是要用皂角这个药来化黏痰。那么用皂角呢,因为它的药力比较峻猛,小孩土气比较弱,往往是用的不好容易伤了脾胃,所以皂角的量不能太大。
我们原先讲小儿湿疹的时候也讲过,小儿湿疹也是痰浊壅滞中土引起的湿疹,那里面也是用皂角来化中焦的痰浊。但是这个手足口病跟小儿湿疹还不太一样,小儿湿疹是单纯的痰浊,这种郁热少一些,而这个手足口病是郁热比较重,如果从程度上来讲,可能没有小儿湿疹的痰浊那么深,我们可以理解成这个小儿手足口病它中焦的这个浊气量比较大,量比较多,堵得比较重,但是这种痰浊之气其实容易去;小儿湿疹它这个痰浊之气,可能就更粘着一些,更不容易去,但是它浊气的量比较少,堵得没那么厉害,这是他们不太一样的地方。
所以对小儿手足口病中焦的这个浊气,我们还是可以用皂角去化解,但是用皂角的量可以小一些。当然用皂角,我的原则是都要配合大枣一块儿用,这样可以固护一下中土的脾胃,不至于伤到正气。因为小儿手足口病中土志气壅滞得比较厉害,所以这个大枣也不能用的太多,皂角、大枣的用量,都要比小儿湿疹里面用的量少一些,以流通为主。大枣用多了也会引起壅滞的。
那么我们刚才讲了,中焦的这个问题我们用了清热的,用了利湿的,用了化浊气的,那么还要用上一点运中的药,运转中土,扶助正气,那么这个该用什么呢?我们就用白蔻,用白蔻和茯苓。前面我们已经用上了滑石来利湿,那么这个地方用茯苓呢,相当于是健运中土,茯苓也是有比较好的利湿的效果的,但是它这个力量比较弱一些。滑石的利湿,相当于是流通去掉的是壅滞在中土引起阻滞的那些湿气,而茯苓呢,它是把这些剩余的一些比较少的,相对于比较清透的一些湿气,再清利一下,算是善后一样,跟白蔻一起,起到健运中焦的效果。
这种手足口病的小孩在临床上,大部分都会有脾胃方面的症状,因为它中土堵得比较重,所以这种孩子大部分都是胃口比较差,不喜欢吃饭,甚至是吃什么吐什么,所以我们还是要加一点通腑的药物,帮助胃气下行。白蔻、茯苓相当于运中土,就是稍微给它运一下,扶助一下中土的土气,扶助一下正气。而这个六腑以通降为和,它还是首先要能通降下去,下不去的话,不光中土的浊气郁在这儿出不去,它的气机也很难去流通斡旋,所以我们还是要稍微加一点通腑或者说泻下的药,那么这样就可以加快中焦之气的流通。那么这个药用什么呢,我们用苍术、槟榔就可以,用苍术、槟榔这两味药。苍术也是运中化湿的效果比较好,它这个气比较燥烈一些,槟榔下气的效果也是比较迅猛的,这两个药合在一起,它往下走的力量还是比较明显的。
由于这种小孩的手足口病,很多孩子,他往往是兼有外感,或者说是由外感引发。有的孩子刚开始时,家长以为就是一个感冒,刚开始可能是没有什么精神、有点发烧、有点咳嗽,以为就是一个发烧。即便没有外感的症状,这种中土的郁结,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肺气也会跟着郁结起来,肺气不能降,它也会郁结起来,也会引起发烧、引起咳嗽、甚至肺炎这些症状。因为它这个浊气主要影响在中上焦,所以我们也要稍微加一点宣达肺气的药,帮助上焦之气的疏通。宣达肺气最好的药,就是麻黄汤。麻黄汤,宣肺解表,力量是最强的,非常好用。那我们也可以用上少量的这种,如果没有特别重的肺炎,我们就可以用少量的麻黄、杏仁这两味药就可以了,就能起到很好的宣达肺气的效果。如果说孩子已经演变成一个比较重的肺炎了,那么麻黄、杏仁的量还要用得比较大一些,也是宣肺救急。如果没有的话,主要是起疹子,发烧啊,一般的胃口不好啊,麻黄、杏仁的量就不用太大,有一点就可以。这是我们治疗这个疾病,讲到的这些主要的药物。可以把它汇总一下,我们先把它打出来:主要是用的栀子、滑石、皂角 、大枣、白蔻、茯苓、苍术、槟榔、麻黄、杏仁,这个方子已经比较大了,是不是。
如果说这个小孩他没有用过抗生素、没有用过消炎药,还发着高烧,疹子比较红的话,这个方子应该就可以。如果这个孩子已经经过抗生素、抗病毒这些药物的治疗,那么他这个阳气可能比较弱,这个热象可能没有这么明显,这个栀子的量就要用到很小,甚至不用。而是要换成再加一些鲜生姜,来协助温运中间,顾护中土的阳气。我先说一下药量吧,一般的孩子都是比较小,都是五岁以下吧,五六岁以下的小孩,正常的情况下,他们的用量不超过大人的四分之一。栀子,用焦栀子就可以,不用生栀子,就是炒焦的栀子,它的寒凉之性会少很多,不至于对小孩这股柔弱的阳气产生太大不利的影响,能够达到我们清热的效果,又不至于伤了阳气。小孩这个焦栀子一般来讲0.5克就够了,假设他发烧比较历害,也可以用到1克,不需要太多。如果用生栀子的话,这个劲就有点太大了,生栀子太凉了。滑石呢,用的量可以稍微大一点,可以用到6克 ,皂角用0.1克就可以了。大枣呢,一般的枣,像大拇指指头肚大的大枣,一般用3个也就可以了,主要是固运中土,再就是调调整个药的口味,不需要超过3个,家里要是枣特别大肉特别厚的,用1个也可以。白蔻用3克,茯苓10克,茯苓为什么量用的比较大,因为茯苓药气不易煎出来,茯苓要想煎的药效比较好,需要煎一个小时以上。而我们像这种病一般都比较急,焦药也就是二三十分钟,不会煎出太多药气来,10克也就够了。苍术用3克,槟榔3克, 麻黄0.5克,杏仁1克,鲜生姜3片,这是一个量都很小的一个方子。
这是我们针对手足口病,提供的一个参考处方,如果有的孩子需要的话,可以试一下。实际上,由于国家把手足口病定为法定传染病,一旦发病的话,一般大夫其实是没有机会治疗的,都是到正规医院治疗去了,基本上都是西医的一些方法。但是因为有时候在在乡下,老百姓孩子病了,他也不知道是啥病,他就以为是感冒了,尤其是早期的一些孩子,他疹子还不是很明显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也能接触到这样的孩子,就按照一般的运中化湿的路子,一两副药就能治好,效果也都不错。因为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化热,或者有点发烧也不历害。这个病毒繁殖的还不是很多,中土壅滞的还不是很重,有时只用鲜姜,白蔻,茯苓、半夏、苍术、槟榔,就这么简单的运中化湿,简简单单的这么几味药就可以治好。一旦化热比较历害了,一旦生疮,长出疹子来了,化热比较历害了,就需要用上清热的栀子。一旦高烧不退的时候,说明浊气堵的比较重了,肺气可能也不开了,就需要用上这种化浊气的,皂角要用上,开肺气的麻黄、杏仁也要用上,包括利湿气的滑石也要用上,都是要把中土给它通开。这个药,大枣要把它掰开,枣肉比较多比较厚的把它掰开,掰成小块最好,容易煎出发药气来。滑石最好用布包一下,包煎,要不然滑石在药里,沫沫到处都是,也不好倒,包煎的话倒药时也好倒些。这个药煎药的时间最好半个小时以上比较好,煎的时间长一些,味道比较柔和,给小孩喂的时候比较好喂。因这这个药,尤其是用了麻黄之后,麻黄这个味不太好闻,所以有些孩子用了这个药之后,有可能要呕吐,就是恶心、吐。这个没关系,喂的时候,不要喂多了。这个药可以稍微也别太热了,因为中焦本身有热,温温的不凉就可以。一次喂上一小勺,别喂多了,慢慢喂。如果孩子吐的话,那就让他吐。吐出来歇一歇,歇一会,可以再喂一点儿,慢慢的他就不吐了。这个药,吐的话就是里面这个浊气,这个中土里面壅滞的这股湿热浊气,化开之后它就能动了,药进去之后,它就把它化开了,可以动了,一动的话,因为里面浊气太多,一下子没出去,就吐出来了。这是见效的一个好现象,吐出来没关系,给孩子擦干净,漱漱口,再歇一歇,再喝一点,接着把里面的浊气再化一化,慢慢的,他就会把里面的浊气化开流通开,慢慢的小孩就会排出大便来,小便也就痛快了。整个气机一流通开的话,那么发烧很快就可以退下去,疹子慢慢的也会好起来。至少不会引起严重的气机淤滞,就不会引起像一些很严重的肺炎啊,窒息啊,这样很严重的并发症,这种危险就会小得多,就不至于要了孩子的命。因为郁堵要是很历害的话,整个气郁滞不通,一旦引起肺炎、窒息的话,这个小孩很可能就会有危险。
所以,治疗这个病,这个病本身其实也比较简单,从病机来讲比较简单,但这个病还是比较重的病,也不是一个小病。那么病重的原因在于:这个浊气比较多,壅堵的比较厉害。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从源头上,从中焦把这股壅滞的郁浊之气给流通开,排出去。所以我们是从清热利湿、化浊运中、通腑、宣降肺气诸多方面吧,把中焦的浊气化解、排出,并且促进一身气机的流通,是这么一个思路。
虽然用的药有点繁杂,小孩子病有时候一般的病几味药就可以解决。这个病牵扯的方面比较多,所以我们这个方子有点大,有点繁杂。大家在临床上如果说碰到类似的患者,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灵活的化裁。高烧不退,比较厉害的有时,需要加强宣降肺气,宣通肺气的力量,麻黄、杏仁的力度可以适当加大一些。如果湿热比较重,没有明显的咳嗽,憋气,肺气不宣这种症状,只是单纯的发烧,疹子比较重,疹子比较红啊,中土壅堵得比较厉害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清热利湿的药加大力量,栀子、滑石的量都可以适当地加大。栀子用到1克,滑石用到12克都可以。所以我们处理这个手足口病这个疾病的主要核心就是要把壅堵中土的这种湿热浊气给化解流通掉,就是这么一个思路,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好了,手足口病相对来讲还是可以治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课后问题
具体的治疗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再交流一下。
好,我们来看看大家的问题,一个一个的来看。
1.小宇问:老师,治疗这病有没有什么中成药可以应用啊?
答:中成药的话,我还真没怎么用过。以前有个成方、成药叫“六一散”。“六一散”就是滑石、甘草,这个应该可以用一下,主要是利湿。那么清热这个用什么药,我还没有想好。按说,我们也可以找到合适的中成药,这个可能更方便一些,大家也不用煎药,拿过来就能用。藿香正气的话主要针对中土寒湿之气,中焦偏凉,阳气偏弱的时候用的一个药,这个时候手足口病中焦已经化热了,热气比较盛,用藿香正气的话,偏温了,也不太合适。我再想一想,我平时用中成药也少,大家也可以想一想,主要是按我们这个思路,如果有合适的中成药也是可以代替的。

2.天使-西安:想问下老师最近国内小孩流行三线炎,是胆经不通吗?有人说喝些板蓝根预防,请问怎么处理?
答:这个是不是“腮腺炎”,这个字是不是打错了。板蓝根是单纯清热,这个效果可能会差一些。如果是腮腺炎的话,从位置上来讲,肯定是肝胆气郁,应该从疏肝解瘀、清热的角度去治疗。

3.大国医问:月经色黑迁延18天是血热气虚吗?
答:黑色的话,它应该是瘀血。月经延期的话,大部分都是属于以虚和瘀为主,估计说血热气虚可能不太合适,估计应该是血瘀或者是合并肝瘀、阳虚这种情况可能多一些。

3.道法自然问:请问李老师,您治疗手足口病的病例,平均多少天治愈?
答:我这最近一年多也没有治过手足口病了。那是前几年,大家还不知道这个病叫手足口病,那时手足口病也不是国家法定的传染病,大家都还不太熟悉的时候,接触过一部分手足口病的患儿。也没有太严重的,我治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发烧,长疹子,疹子有烂的,有不烂的。孩子都是发烧,有严重的成了肺炎的还没有,特别严重的病例我也还没有治过。就是这种普通的手上、嘴里长疹子,伴有发烧,有的烧得还比较高38~39度。退烧一般来讲,一付药就可以退烧。那么要好的话,大概一个星期左右,2~3天,2-3付药它这个症状比较平稳了。一个星期左右疹子能够长好,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4.云开日出问:请问老师:这个病与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答:它与湿疹症状上最大的区别呢,从症状上看,湿疹也长疹子,手足口病也长疹子。为什么还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湿疹一般不会伴有发热,再一个湿疹分布的位置比较广,一般不会在手心,脚心,嘴里长湿疹。大部分都是在脸面啊,四肢啊,肝胆经经过的位置,它长得比较多。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手足口病它这个湿浊之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它一下子堵在中土上了,这个气还没来得及从中土发到肝胆经上,它就已经生病了,就已经生成郁热,发起疹子来了。
而湿疹这种浊气,也是痰浊,它相对来讲缓和一些,堵得没这么重,没这么快。所以他一般没有发烧,而且,因为它堵得相对比较轻一些,所以它中土之气,还能够透气,还能够运转,所以它本身没有受到很明显的影响。相反,肝胆之气反而受郁结之气重一些。它会在外面表现出一些湿疹。都是病因在内,症状在外,相近似的一类病。区别就是手足口病这个病更急一些,郁滞更重一些,湿疹相对缓和一些,郁滞相对轻。

5.火凤问:这个病的治则 是不是可以用到脚气上呢?
答:脚气可能跟湿疹比较接近些,跟这个病还是差一些,主要是郁热,化热这个表现是比较明显一些。

6.俩伍庄问:可以用升降散加三仁汤吗?
答:升降散加三仁汤这个思路也可以,也算对。但是有一点:升降散本身宣达肺气的效果差一些,而三仁汤利湿的效果没有滑石的效果来得更快。并且升降散和三仁汤化浊气的效果差一些,路子是对的,可能用药呢还是不够精准。

7.一气孤行问:请问老师,这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结肠炎、痢疾在中医上如何辩证用药?
答:这个病我也没接触过,这是不是最近新闻上说的那个病,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因为这个病我还没有见过。

8.大国医问:白癜风是血热血虚吗?
答:这应该不能单纯的这么理解,白癜风也比较复杂,我们以后再讲吧。

9.yu13711481363问:请问老师,您看大人的皮肤病吗?
答:中医分科不算很细,一般的内科病应该都能看。

10.天使-西安问:腮腺炎跟这个手足口病类似不?怎么给孩子预防?
答:腮腺炎它主要表现为肝郁化火为主,中焦的问题可能不太明显,可能还是有差别的。实在要预防的话,那就喝点小柴胡吧。预防的话,还是要疏肝运中。

11.四不象问: 手足口病可以用三仁汤吗?
答:用三仁汤可以,三仁汤中薏米这个药是偏凉的,而且流通的效果没有滑石的好。实际上我给大家参考处方也有用三仁汤的意思。杏仁、白蔻都有了,只是没用薏米,用滑石来代替。它流通的效果就更好一些。

12.图图问:皂角是不是就是大皂角呢?肉厚厚的!
答:对,就是大皂角,实在没有大皂角,小小的猪牙皂也可以,就是效果稍差一点。

13.火凤问: 我觉得,这个病如果用针灸可能效果较快 也比较便捷。。
答:针灸用好了,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比较好的针灸大夫相对少一点。不是每个人都会扎针,所以普及起来困难一些。

14.四圣心得问:有些重病的手足口病出现脑膜炎或是心肺方面的情况还能用这些方法吗?医院也常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这个药是增强体抗力的药,老师以为这个药对这个病有用吗?如果有用那能不能用中药扶正气的药来增强病人的体抗力来治这个病,是不是也可以在老师的基础方上加扶正气的药,这个说法正确吗?
答:手足口病的重症患者,西医跟中医是完全的两个理论体系,也没法比较。西医我也不懂,我只知道中医怎么治。所以从咱们中医来讲,如果真出现了正气衰竭得比较厉害,因为我没有接触过非常重的,如出现心肺衰竭这样的患者,我确实没接触过。需不需要加辅助正气的药,中医辅助正气的药,那就是人参呀,附子呀,要看情况。也有可能真的出现正气衰得很厉害,那可能也要加上辅助正气的药。但这个病的根本,还是邪气郁滞在里面,影响的气机的流通。祛邪气,恢复气机的流通,这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如果因为邪气郁得比较厉害,引起了正气的衰竭,那么,你光去扶助正气,不祛邪的话,我估计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所以这个病的治疗关键在越早越好,不要拖。在郁结没有严重到很厉害的时候,尽快把问题解决了,把郁结化解,流通开就好了。

15.ABC-希望问: 老师你好,我家姐姐得了乳腺癌,他现在的中医师非让我姐吃活血化瘀的药,目前睡眠时好时坏,做过一周化疗,做了切片病理穿刺。我给他说让他去你那里治,行吧,能吃活血化瘀的药吗?。
答:这个不好说,要看具体的情况,我也没见人,也不知是什么情况。

16.无缺爱问: 我想问老师慢性的扁桃体肿大怎么办,有痰很难咳出,早晨壁后有透明的分泌物,现在身体是脾虚中湿。
答:慢性的扁桃体肿大,一般都有陈旧性的郁结。我一般治疗的原则是:温运中土,加上一些化痰疏通的药。具体的疾病,每个人都不大一样,还是要以临床直接四诊合掺来判断为准,网上咱们只能说个大概。

17.鹿慕溪水问:请问大人小孩长的脓包疮与手足口病类似吗?
答:应该类似吧。西医的一些病名,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在临床上,主要是根据中医的病症,是什么症,就用什么药。

18兰儿问:手足口病的疹子与湿疹有什么区别?
答:这个区别很明显。一个就是位置不同,手足口病主要就是手足和口;湿疹主要是脸上和四肢。再一个,湿疹是以痒为主,它流黄水,流的水相对比较清,比较干净。手足口病,主要以溃疡为主,流水相对少一些。一个火气重,一个痰湿重。

19.好学不倦问: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骨刺等,疼的很,是不是只有找西医才能治疗 中医有什么缓解和治疗的办法吗?
答:这个中医也有一些办法。中医、西医都有自己的办法吧,肯定都是有办法的。我是擅长用药,也有一些大夫擅长按摩,按摩、推拿也有一些很好的效果。

20.老安问:老师您好,我的小便多而清,鼻炎,不知用黄师的理论如何解释?
答:我估计就是上实下虚的一个症状。只能简单说一下具体的症状。还有几个问具体的病症,我就不说了,网上交流学述为主,主要不是看病。网上看病需要比较好的功夫,我现在还看不了。

21.净意问:请问老师 如何理解肾主欠主恐?
老师回答:这个多看看《内经》就知道了。

22.无缺爱问:多吃益生菌是不是能够调节脾虚的状况?。
老师回答:有一定的效果。

23.小宇问:腮腺炎用清瘟败毒饮可以吗?
老师回答:阳气足的时候,应该是可以的。

24.老安问:老师眼视物变形用中医讲是怎么回事?
答:中医讲,凡病皆瘀呀。视物变形,一定是肝气郁,万病不离其宗。
问题就这么多,晚上就到这儿吧。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第二十讲:小儿发烧的治疗

今天,咱们接着讲《四圣心源》在临床上的运用。今天是夏至,北京这边的天气比较闷热,所以过来得晚了点。我们前期讲得都是小孩的疾病,今天再把小孩的发烧讲一下,小孩的疾病就讲这么多,后面就讲大人的疾病。小孩发烧呢,其实,实际上以前已经有很多老师都讲过了。所以,我这本来没打算讲,由于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担心。一见孩子发烧,往往就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我想呢,就再重复一次。其实,我书里面也讲过这个问题。今天,跟大家再沟通一下,把这个问题咱们一起再学习一下。
小孩一般来讲,疾病都比较简单,不会大复杂,小孩的疾病一般都比较好治的。 我们先讲一下发烧,为什么会发烧?发烧就是体温升高,摸着发烫,或发热。这都是阳气郁结,郁而不能散, 郁而化火,是这么一种象。所以,凡是发烧,必然是一气郁滞,不能流通,郁在体内,郁而化火,从而导致发烧。一般来讲凡病皆郁,所有的病的都是一种郁结,那为什么有的病不不发烧,有的发烧呢?发烧是郁结来得比较快,或来得比较重。它是把一气的大的通道给堵住了,整个一气没有地方去了,导致全身气机的一种郁结。普通疾病的郁结,可能只是堵在某一部分,堵在某一个环节,它的郁滞比较轻。你看大人,他很少发烧,而小儿却经常发烧。从发烧的概率上来讲,小孩要比大人多得多。这说明小孩这股的阳气或说小儿这股一气,比大人要来得更活泼,或者说,周流得更快一些,他这股气流通得越快。相对来讲,越容易受到阻碍,受到各种郁结的这种影响,他受到的影响就越大,最后形成受气的郁结就越重,越容易导致发烧,跟大人有这么一个区别。
有一些肝郁气滞老人或者大人,也会有这种忽冷忽热的感觉,一会觉得好像身上热,一会觉得身上冷,实际上是气机郁滞的轻重不同,这种情况一般也都是比较重的郁结。我们知道大人发烧最常见是感冒,感冒一般来讲就是受寒呀,一个是受寒,一个是流感。受凉感冒是最常见的,一受凉,人的表气就闭塞不通,整个机表之气都不能通达,那么这个郁结非常广,就相当于郁结非常重,所以整个气就闭在里面了。它走不动了,不能升达,所以气郁在里面,郁而化火,引起发烧了。所以感冒呢,虽然是一个小病,其实它的郁结,特别是对气的郁结是比较重的郁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感冒也不是个小病。感冒治疗不好,很容易引发很多其它的疾病,就是因它的这个郁结分布比较广。当然,从这个郁结的深浅,或者说结滞粘滞程度来讲,一般的风寒感冒还是比较轻,比较简单的。只要发发汗,把表气一解,阳气能够开达出来,它就好了,也很好治。
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感冒的症状,它的根源就在于体内有一个比较广泛的这么一种郁结,把人体整个气机全都影响到了,全都受到了阻滞。该升的升不上去;该降的也降不下来,中土可能也不运转,整个一气在里面都壅滞上了,都走不动了,这个时候容易产生发烧的症状。从这一点来讲,治疗发烧的根本策略是要流通气机,从全身的层面,去把这个气机流通开,让他能够重新周流,这时候郁结的热气自然就散开了,烧自然也就退了。我们治病,任何时候治病,都要从一个动态的,周流的角度去着眼,去看疾病,去研究治病的方案。你看那西医的退烧药,它退烧很快,吃了之后,马上出汗,马上退烧,效果非常好。但是呢,往往有很多孩子,吃了退烧药就退下来了,过了一会又烧了上来。再吃退烧药,烧又退下来,再过了一会又烧了上来。反反复复,很难把这个病彻底治好,有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个西药,它在退烧时,实际上是通过药物的强迫发汗,它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汗。通过发汗的方式,把体内这股多余的热气、郁而化火的热气、火气、郁结之气、郁在里面不能流通之气,以发汗的形式,人为的把它散出来。散出来,不就退烧了吗?没有郁结的东西了呀,但是,它并没有祛除一气郁结的根源,或者说,它并没有去流通一气,它只是把郁结的火气,给你祛掉了,但是呢,整个气机还是郁结在那边,并没有去流通。赶上孩子体质比较好,火气一去,郁结就小了呀,它如果有力量自己去流通,去恢复,可能这个孩子就好了。如果这个孩子的一气比较弱,引起一气郁结的病因比较粘着,孩子的一气自己没有力量去流通开,那他肯定还会反反复复发烧。你要是不停地给用退烧药,最后用得阳气非常弱,再也没有力量与邪气抗争,这烧可能是彻底退了,但这孩子的身体会变得非常差,好长时间可能都恢复不过来。所以这西药虽然退烧快,实际本质上并没有流通一气的作用,也就是说,从本质上来讲,它并没有去治病。所以,治疗发烧的关键是要把气机流通开,要恢复气机的流通,这是关键。发烧有好多种情况今天晚上,我们分不同情况给讲一讲。
最常见的就是外感,我们常讲的受寒,发烧,咳嗽,风寒感冒,这是第一种。这种是最好治的,你只要治疗及时,发汗就好了,出汗就退烧。有时候可能十分钟,出出汗就退下去了,几分钟的事就能治好。因为小孩大部分都比较贪吃,所以小孩感冒一般来讲都有伴中焦不运,脾胃运化也比较差,都会伴有这种情况,即便只是单纯受寒了,没吃什么东西,没有中焦食积,由于小孩可中土比较弱些,一旦表气不开,中土跟着也会壅滞起来,它的运转也会比较差。所以,治疗这种比较简单的风寒外感引起的感冒,一般来讲,你一定要解表与运中同时治疗,这样比较稳妥。
如果说这个孩子本身就是吃饭吃得不好,稍微吃了点凉东西然后呢,引起的感冒,这样冶疗起来就更对症一些,运中解表。解表呢,也就是这个孩子,还没有出汗,或者出汗出得不透,麻黄汤,力量就最透。小孩不用那么大的量,一般来讲,我只用麻黄、杏仁、甘草。桂枝我一般不用,因为,有时候,中焦郁滞重的话,桂枝容易加重郁结。麻黄一般用多少呢,一般用1克左右;杏仁用2克左右,这就是对比较小的小孩,一两岁,两三岁的小孩,可以用这么少的量。如果这个比较大的孩子,五六岁了,麻黄可以用2克,杏仁可以用到4克,不需要用太大的量,因为小孩子一气,即便是感冒,这个气还是比较弱的,但他本身阳气比较重,生动之气比较旺,稍微用麻黄带一带就可以出来了,表气就能解开。那么运中焦呢?就是我们常用的鲜姜、白蔻、甘草。鲜姜5克,白蔻1~3克都可以,甘草也是3克左右就可以了。甘草不要用太多,太多的话,麻黄的劲就一点都出不来了。
因为有些孩子属于比较瘦弱的,你摸的脉比较细,看上去偏虚的孩子,你还可以适当地用上辅助正气的药,可以用上点黄芪啊,几个大枣。生黄芪你12克,大枣也可以用上两三个,三个大枣。黄芪就是给他补补气,加强麻黄的发散之力。大枣养养脾胃,养养中土,不至于让麻黄伤了阴精,它是这么一个意思。如果这个孩子看着舌苔厚腻,舌苔比较粘腻的话,动中焦的力量可以加强一些,还可以加上几克苍术,如5克苍术,3克槟榔。加上苍术、槟榔,加强中焦运化的力量。如果感觉孩子舌苔比较黏的话,加上几克竹茹也是可以的。所以我给治疗小孩风寒外感引起的发烧,这种孩子往往不光是发烧,大部分也会伴有食欲不佳,甚至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的。这个方子如果把所有的药都算上:麻黄、杏仁、鲜姜、白蔻、竹茹、甘草、苍术、槟榔、黄芪、大枣。这味药已经不少了,有十味药了。这方子,基本上把临床上小孩子风寒感冒能碰到的问题都能考虑到了。
这个方子的核心一个是麻黄、杏仁解表;另一个是鲜姜、白蔻运中;其它的是辅佐的药。假设你如果把握的不是很准确的话,我也不知该加哪个药,该减哪个药?那你就把方子照搬上去,应该也会有一点效果。因为,小孩阴阳俱虚呀,整个一气力量比较弱的情况下,用药量一定要小,要尽量的柔和,不能太猛,所以小孩用药不要太大。我给小孩子用药的原则:宁小勿大。小了不够,你还可以再喝一点。所以,小孩喝药也一样,不要一副药熬了一次性喝完,可以分几次喝。喝得不足,可以再喝;喝过了头,喝多了,想吐出来,就不好吐了,给小孩儿用药要慢慢地来。我把这方子的最小的剂量再念一遍:生麻黄1克,杏仁2克, 鲜姜5片, 白蔻1克,竹茹6克,甘草3克,苍术5克,槟榔3克,生黄芪12克,大枣3个。
这个小方算是小孩风寒感冒的一个基本方。我们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化裁,这个方子,用它治疗小孩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至少它流通一气的效果是比较好的。那么这个药煎多少时间呢,治感冒的药不要煎的时间太长,煎上15分钟以上应该就可以。因为麻黄的味不太好,再加上苍术这个味比较冲一些,所以这个药,有些小孩子喝了以后,可能会吐,喝了以后反而把这个药都吐出来了,这个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这是感冒之后,中土可能壅滞比较重一些,药力一下子把中土这个浊气散布开了,它就自己一下子吐出来了。正常情况下,它应该是慢慢化解散开,让中焦运转开,能够散开,药劲比较冲的时候呢,它一下子没有散开,但又转动开,它开始动开,动的时候,他不是散开,它动的有点急,它没有去路,那怎么办?它就吐出来了。所以喝这个药会吐的话,不要惊慌,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正常情况,出现这个情况怎么办?就是让小孩子等他吐完了,歇一歇,喝上一口温水,稍微压一压,然后过一会,让他再接着喝这个药,再喝上两口,慢慢就不吐了。
这个药呢,有时候都不需要喝很多,因为它就是调气,有时候,甚至比较小的小孩子,治疗得早的话,喝个一两口,出一点汗,马上就好了,见效很快。如果说喝了之后,效果不明显,那么就可以再喝几次,甚至于一付药不行的话,你可以再煎二付、三付都行。可以连续,一天之内可以连续喝个二、三付都可以的,因为量都比较小。但是呢,这种情况指的是孩子正气还比较足,比较简单的风寒感冒,用这个方子比较合适的。其它症状你如果把这个症状都判断错误的话,治着就没有效果,你还不停的喝那也不行。这个药就是治比较简单的风寒感冒。一般来讲,像这种感冒一两付也就能好的,比较快。这是小孩最常见的风寒感冒,我们就是从解表、运中这两个方面来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呢,是小孩子好吃,属第二种情况。中焦郁滞,或者说是食积,吃多了,吃住了,这种情况引起的发烧,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种发烧有的是单纯、纯粹的吃,堵在中焦了引起的发烧,也有的是吃多了同时兼有一点外感,这种情况也有,我们主要是讲中焦都滞为的这种发烧,这种小孩子一般都只有很明显的诱因。你问一下,说“怎么回事啊?”家长会说“吃了些什么东西,可能吃多了,然后呢就发烧了。”一般来讲小孩子吃肉吃多了呀、吃炸糕吃多了呀,或者吃点什么东西后又吃了点凉的,可能吃得比较多,然后再吃根冰棍,有时候把脾胃凉着了,那么小孩子往往中焦就郁滞了,它就转不动了,那么就会引起发烧。大人一般你要说吃得不好,可能也就是胃炎啊、胃痛、闹肚子,很少引起发烧的。为什么小孩子一旦吃不好就引起发烧呢?就是因为小孩子他这股气,一方面是生动之性比较足,本身跟大人相比有一般很强的生发之气。另一方面,它整个一气的力量气势又比较弱,中焦是整个一气周流的核心。一但中焦郁滞不能走的话,整个一气都会受影响,所以往往一气全堵在这里。
这种吃多了小孩子引起的发烧呢,小孩子有这么一个特点,你如果从身上摸的话,一般来讲呢,热的度啊,手心、脚心还有肚子, 你摸小孩的肚子,手脚心,这几个地方要比其他地方更热一些,更明显,烫手。一般风寒感冒它后背比较热。再就是小孩的手脚心和肚子并没有比其他地方明显的热,相反后背像小孩大腿根肝经经过的地方可能会更热一些。 这是外感发烧和食积发烧容易区别的一些地方,就是你摸一摸也能摸出来。这些小孩往往他没有大便,不大便,他妈妈可能也知道多长时间没大便了,就明显的判断有吃的不合适的诱因。发烧的地方,手脚心肚子比较明显更热一些,大便可能没排,这就是可以断定很有可能食积发烧。食积发烧主要的原因,治疗方案就是运中、化食、消导。就是把气机从中焦的位置给它疏通开,转开。所以呢,这种情况我们从药物的角度来讲,我们怎么用呢?运中通腑,通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苍术、槟榔、这是常用的。
从小孩吃的东西来讲呢,吃肉的话用点山楂给他化一下。如果吃其他的东西,不太好些化的,像炸糕之类黏黏的东西,你要用一点化痰的东西。要佐上一点,竹茹也还是常用的。那么小孩他这个食积啊你还是要给他排出去的。往外排用什么呢?一般来讲我是喜欢用大黄甘草汤,就是酒大黄,用酒炮制过的大黄,药性柔和一点加上甘草。所以你看其实很简单,就这么几味药。苍术、山楂、槟榔、竹茹、酒大黄、甘草就这几味药。那么苍术用几克呢?因为他这个中焦运转的不是很好,主要问题是堵在中焦了,所以我们用的药量要稍微大一点。苍术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大小,特别小的孩子用5克。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10克。槟榔也是,你可以用到5到10克。苍术槟榔的量可以一样。小孩子用5克,大孩子都用到10克。山楂呢,也可以用到3到5克。竹茹呢,这个药,气比较清透,可以多用一点,用少了效果也不好,一般我小孩子都用到6克左右。那么大黄甘草汤呢,我都是不要用的量太大了。酒大黄一克就可以了。甘草呢,用到1到3克。不用太多。用甘草的目的就是佐大黄,防止大黄伤了中焦脾胃之气。所以这个方子就出来了。我按最小的量给大家念一下:苍术5克、槟榔(用生槟榔效果好一些,焦槟榔的话可能没什么效果)5克、山楂5克、竹茹6克、酒大黄1克、甘草1克。这个方子对于这种小孩食积,我们常见的小孩的食积,这个方子还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主要是用它来通腑的效果。槟榔本来就是下行有通腑的力度。苍术槟榔呢,它运中通腑,两种功效都有,效果比较好一些。
给小孩用药,还有一点就是,小孩不懂事,也不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不好喝都不愿意喝,给小孩喝尽量用味好一点的,尽量不要苦味一点。这些药呢,即便有一点味,也不会太苦。大黄有一点苦。大黄的苦味呢,如果你配上一点甘草的话可能就盖上了,就盖住了,感觉不是很明显。所以药味小孩都还可以接受。其他的药,药味都不大。那么这一个呢也是给小孩用的呢也是要慢慢的喝,因为本身他中焦就堵上了,你一下子喝很多他也受不了。慢慢的喝,喝了如果吐药的话也不要紧,吐了歇一歇接着再喝。慢慢喝,慢慢的小孩就把大便排出来,烧肯定就退了。只要中焦能转开,慢慢他就舒服了,他就能吃东西了。
那么风寒外感的感冒发烧啊,只要一出汗他就退烧了,这个比较快。因为出汗有时候这个气啊,一调它就能出汗,这个比较快。但是中焦淤滞食积引起发烧它的退烧比较慢,中焦这个东西,它要慢慢的运转开再排下去。也有个别孩子是吐出来的,这个会慢一些。有的孩子用药之后他会吐出好多东西来,也能很快的退烧。如果他吐不出,你只能慢慢的运转中焦,靠他拉出来的话,这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得几个小时,这个退烧就慢一些。所以呢,要快的话,那就用巴豆快,巴豆能快快的拉出来,但是巴豆一般人是不敢用的。有一个药叫郑州肥儿丸,现在改了个名叫健儿药片好像是,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巴豆霜,这个小药丸大概有半个绿豆那么大的蜡丸,它就专门治疗小孩食积发烧效果非常好。乡下的小孩用的比较多,你看小孩吃多了,不大便了发烧了,给小孩吃上几粒,喂上几粒之后过一会他就快快的拉下来了。巴豆通下的效果很快,比较厉害。腑气一通,邪气一去,小孩马上就退烧了。所以呢,如果能买到这个药的话,用这个药来通下,效果会更好、更快。如果买不到这个药,我们刚才讲的小方,也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这是讲的中焦不运引起的发烧,那么这两种情况的发烧是最常见的。还有两种不太常见的发烧也顺便给大家讲一下。一种发烧是肝郁引起的发烧。按说小孩很少有情志病。小孩也不知道好坏啊,一般小孩是不知道生气的,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比较有个性,因为小孩本身这股气升发之力比较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淤滞。所以一些孩子,他因为偏内向,或者偏比较有个性,他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有时候家长说两句想不开了,生了个闷气,小孩就发烧了,这种情况也有。因为现在独生子比较多,这种孩子有时候还不是一个两个的个案,有时候也是能碰见,所以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教育孩子这也是个问题。那么像这种情况怎么治疗呢,他这个木气郁结的比较重,木气郁到里面,郁而不发,它也引起发烧了,那么这个时候要用舒达木气的药。对孩子呢,家长也要做好思想沟通工作,好好跟孩子交流沟通一下,化解一下这个矛盾。另一方面用药的话要用比较多的疏肝的药,一般来讲,小孩的气比较柔弱,疏肝的药,我都喜欢用薄荷、生麦芽这两味药,舒达小孩的肝气,既柔和效果相对来讲又比较快,还是不错的。
肝气郁的话,肝是由阴出阳,走血分的一个系统,所以一旦肝气郁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还是要用一点活血化瘀的药,一般我喜欢用一点元胡、桃仁。给小孩用柴胡用的比较少,因为柴胡这个药偏燥一些。柴胡用多了,怕伤了小孩的阴气。如果说这个孩子脉象摸的比较涩的话,还要适当用一点滋养阴血的药。一般来讲如果这种孩子突然受了一点气发烧的话,这个好办,你就是单纯的用薄荷、麦芽散一下都能好。有一些孩子他可能时间比较长,他可能一直性格偏内向,或者说也有一些孩子属于生病之后治疗不太合适、用药不太合适引起这种木气郁结也有这种情况。总之这种孩子往往脾气比较急,尤其是到了晚上这种孩子发烧有时有一些长期发烧,一到晚上他就发烧,他这个发烧有时候有一些长期发烧,一到晚上就发烧,发烧一般来讲也不会太高, 属于低烧或者中度的发烧。这种情况呢,木气郁结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你要看这个小孩的舌苔的话,他的舌苔一般都比较偏暗一些。摸脉的话,脉都偏沉,或者说是偏紧一些。就像这种时间比较长的,我们还要适当用一些润养的药,可以用一点像玉竹啊山药啊这样的。如果说从流通肝气的效果来讲,如果想让它流通的效果更好一点,你可以再加一点丹皮、皂刺都可以。
所以像这个肝郁引起的发烧,我把这个药再说一遍,把这个方子可以打出来,然后把这个量给大家说一下:生麦芽15克、薄荷8克、元胡3克、桃仁3克、丹皮3克、皂刺3克、炒山药10克、玉竹10克,就这么多吧。为什么疏肝和血的药要配上比较滋养的药呢,就是因为疏肝气的过程就是一个升达的过程,是一个由阴出阳、由阴化阳的过程,它是需要消耗阴精的。本身木气郁滞的时候,木郁化火它也会消耗阴精,所以你要佐上养阴的药,佐上润养的药,是这个意思。这个方子是8味药,还不算太多,其中的炒山药比较柔和一些,就不那么凉了。这是讲的肝郁为主引起的发烧,尤其这个长期的低烧,晚上发烧为主的发烧,这种情况,这个小方子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这种情况,目前来看有可能会越来越多见,独生子女的孩子,比较常见的会出现这种问题。
还有一种发烧相对来讲就比较少见一些,那就是肾气虚引起的发烧。那么这个肾气虚引起的发烧一般见于什么情况呢?就是孩子体质本身比较差,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平时生病时治疗不当,长期的不合适的这种治疗也会引起这种肾气虚。你像有一些小孩,他一感冒就去用抗生素,就去打吊瓶,抗生素这种寒凉之性长期作用在孩子身上,慢慢的就把孩子这种阳气给消磨掉了,消磨的非常弱,慢慢他就会出现肾虚。当他肾气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肾主收藏,它不能收藏的时候,整个一气无力收藏,它就散开了,飘上去了。那么它就会出现这个阳浮于上,或者阳气浮于外的这种虚性的发烧,这种发烧有时候甚至会比较危险。那么这种发烧呢,也比较好判断,它有一个什么区别呢,你像这种一般这种正气比较足的发烧,这种小孩发烧,一般他的脸特别红,小孩气血比较足,一发烧它郁在里面了,很重,所以他的脸都很红。像这种肾气虚的孩子,他发烧的话,脸一般不红,或者红的话是有点浮红,淡淡的红色,这是一点,有的孩子甚至是发着烧脸也是偏白的。那么还有一个就是,这种小孩的发烧,你摸一下,它这个热气刚摸的时候会觉得很烫,稍微过一会儿就觉得不烫了,他这个热气是浮在体表的,里面其实是凉的。摸脉也是这样,摸出的脉都是虚的,没有劲儿,脉很快,但是呢是虚的,一摁就没有了,空的。这有很多症状你就知道,这个孩子他是肾虚发烧。
一旦出现这个肾虚发烧的情况就比较危险了,他属于体质比较差的那种。那么这个时候呢,千万不能用任何寒凉的药物。他本身就是阳气虚,这个阳气不能收藏了,全散出来了。所以他这种退烧的思路,就是往回收这个虚弱的阳气,把这个外散的阳气一定要收回来。所以像这种情况,我比较喜欢用的一个药,就是用这个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用的是小水丸,或者大蜜丸也可以,小水丸好吃一些。我们知道桂附地黄丸这个药呢,就是金匮八味肾气丸,它是一个收藏肾气的一个很好的药。同时它既能收藏肾气,又能鼓动肾阳,先收再发,先把气都收回来然后再往外鼓动而出,是这么一个药,它就正好适合这个情况。那么这个药呢,我用的时候,都是喜欢同时用童便,童便它也是一个润下收藏的一个药,用童便冲服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如果是小水丸的话,像绿豆那么大的小丸丸,那么一次吃六粒,用童便冲服。如果是大蜜丸的话,你可以给小孩搓成这种小小的丸丸,也是一次吃上6粒左右。太多了他也吃不了,一次吃六粒,频繁的吃,一个小时吃一次或者两个小时吃一次,这么小量频服,慢慢的就把这个肾气给收回去了。这种发烧,退烧也不容易,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最多的一次,我是给一个孩子连续吃了好像三天左右吧,三天三夜才把这个烧给退下去。一般像这种情况,连续用上一天左右,应该这个烧能控制住的。就是用桂附地黄丸,这个有成药,因为这个情况比较危险,用成药相对比较方便,你要是自己去现煎药有时候来不及,或者说汤药它这个收藏的效果,不如丸药这个收藏的效果好,所以这种情况用丸药更稳妥。
那么小孩的发烧,我们在临床上能够见到的情况,这四种情况比较多见。风寒外感是最多见的;小孩食积发烧也是比较常见;肝郁的发烧,偶尔能见到;那么这个肾虚的发烧就比较少见了,但是也有。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烧,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概括到,那么这几种已经算是相对来讲是比较常见的。如果说把这几种我们都知道有一种具体的处理办法的话,至少在碰到发烧的时候,作为家长就不至于心里没底儿,我该怎么办啊该怎么处理啊,是吧。
还有一个发烧是流感的发烧,这个流感的发烧,跟我们上次讲那个手足口病提过。流感的发烧,因为它这个流感病毒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所有的病毒都是一股浊气,所以流感的发烧不容易去,其实是因为里面的浊气比较多。就是那个黏痰啊,粘浊之气在里面把整个一气给郁滞住了引起的发烧,那么这个它治疗的时候呢,就要从化痰的角度去治疗。这种流感的发烧,我们可以参照手足口病,参照甲型流感这个方子来治疗就可以。那方子以前都讲过了,所以今天就不再重复。
刚才我见有朋友问,你讲的是风寒感冒,那么风热感冒怎么治?我在临床上治疗发烧,是不分风寒和风热的。当然临床上实际上风寒感冒比较多见一些,这样的比较多。所谓的风热感冒呢,我个人感觉,可能就是那种发烧但是又不怕冷,也有汗,但是烧也退不下去。那么这种情况呢,就跟风寒感冒的怕冷、不出汗、发烧可能不太一样。实际上风热感冒呢,大部分都见于流感,流感当中可能属于这种风热感冒的比较多。一般的风热感冒,大部分都有痰浊的因素,它属于没有外感受寒的因素,它也发烧了,实际上就是浊气郁在肺啊肠胃啊,一气降不下去引起的发烧,就是我讲的这个流感的发烧。这个风热感冒,并不是我用点这个寒凉的药物、辛凉解表的药物它就能够好,我的感觉是所有的风热感冒,都有内部痰浊的因素,你就按照那个流感的方子,按流感的思路去治疗,它就有效。单纯用清凉解表药,有时候不见得效果很好。
小孩的发烧,咱就讲这么多,简单地再给大家过一遍,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提一下,还有一点时间,咱们还可以再交流一下。

课后提问
1.山上月:老师讲讲发烧伴有咳嗽时的用药?
咳嗽肯定就是肺气有了郁结,不能正常宣降。风寒外感里麻黄、杏仁本身也有止咳的作用,宣通肺气就可以止咳。其他情况咳嗽如果单纯也要看有痰没痰,如果痰比较多的咳嗽话,多加点化痰的药,比如加点桔梗、川贝;如果说没有这种痰的干咳,那可能肺气有点偏燥,你用上一点玉竹、麦冬润养一下就可以。
咳嗽它也有跟发烧根源是一样的,都是一气的郁结。你把一气流通开来,咳嗽自然会减轻。如果咳嗽比较重,可以适当加一点左路治疗咳嗽的药,普通的一般的咳嗽就直接流通一气自然烧就退了,咳嗽自然也会好。

2.云开日出:请老师讲讲有流涕,又有喉咙痛的用药。
如果伴有流鼻涕,喉咙痛的话。喉咙痛的话那就是肝经郁热郁结在,肝经肝木系统可能比较重一些。喉咙痛我都是喜欢用薄荷用得量大一些,12克左右,把郁热散一下,喉咙痛就会比较好的缓解。流鼻涕的话,一般来讲属于阳气偏弱,可以把生姜的量大一点,加倍,流鼻涕一般就会跟着好转。

3.虚灵明净:有的中医大夫说发烧不超过39.2度就不吃药,西医也说不超过38.5度不吃药。中医还有变蒸,与发烧有什么区别?
只要是发烧就是这个气有郁结,只要气有郁结,就要吃药,就需要治疗,需要流通。所以说发烧不超过38.5,不用吃药,这是西医的一个说法。为什么呢?西药本身有很多副作用,这也是从保护孩子的角度说的,尽量少吃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中医主要去流通一气,就不会对孩子有任何不良影响,所以只要有发烧都可以用。没有什么多少度以上可以用,只要有发烧就可以用药。

4.心灵的港湾:请问老师,如何区别引起小孩发烧是哪种原因:是外感还是中焦还是肝郁或者肾虚引起?
如何区分这几种发烧,我前面讲过了,他们症状表现得不太一样。

5.大国医 :老师讲一下小孩吃冷饮水果引起的咳。
小孩子吃冷饮水果引起的咳嗽,这个跟温运中土就可以

6.业余学中医:小孩子轻微的感冒,是自己抵抗好呢?还是吃中药好呢?
小孩子轻微的感冒,肯定是吃中药好得。。

7.网上邻居:提到肥儿丸 ,我用的是肥儿宝冲剂象糖块那种很甜,还有药店现在卖的肥儿颗粒 。等 发现成份和老师说的不太一样 配方:稻芽(炒),广山植,甘草,鸡内金,夜明砂,叶下珠,山药(炒),茯苓,海螵蛸,党参,莲子,使君子 好像没有巴豆 是不是改配方啦 这个方子思路是什么
网上邻居提的肥儿丸,肥儿丸可能有很多种,我说的是巴豆霜是郑州生产的,现在好像不叫肥儿丸的。大家去看下说明书,他的成份里肯定有巴豆霜。

8.岁寒三友问:小儿发烧往往体温较高,超过38.5度以上,甚至39~40度,出现热急生风,小儿惊厥时,家长都比较着急,这时该如何处理,是否要加用西药退烧,请老师简答?
小儿高烧惊厥,那么这个时候,他实际上是木郁生风的表现,所以从这样来讲,你就要紧急息风醒神。如果来不及用药,最简单的办法是掐人中,掐人中能够把郁滞的气散一部分出来,同时能刺激神志的恢复,这是一个简单的急救。那么这个时候是否要加用西药的退烧药,如果是高热急惊风,需要紧急退烧,你要来不及用中药,临时用西药的退烧药,先把药退下来,也可以。咱也不是说,完全排弃西医,要善于合理的利用西医,我们要知道西医的长处,也要知道弊端,合理运用就可以。惊风的话,用羚羊角粉。羚羊角粉我没有用过,这个可能比较贵,贵的药我一般都不用。

9.刚发病的时候手和脚是冰冷的,孩子说冷,后来才会慢慢热出来。这个怎么处理?
这个我估计就是那种风寒外感的发烧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多见些。其实这个孩子的四肢,发烧的四肢是凉的还是热的,这也是我们判断小孩什么类型发烧的一个依据。只要这个孩子发起烧来,你摸他的手脚是热的,也很烫,这说明他内脏的阳气还能通达四肢,这个问题不大,好治。如果孩子烧得很历害,你摸一摸,身上热,胳膊肘膝关节以下手脚都是凉的。他就是整个热气郁结在里面,四肢都不热,热气散不出来,这个就比较重一些,不好处理。你需要紧急疏通内部的郁结。

10.岁寒三友:用羚羊角滴丸效果优于羚羊粉。
用羚羊角滴丸效果优于粉,这个经验值得借鉴,因为我没有用过。这个大家可以记一下,小孩抽风,羚羊角也是息风的一个很好的药,用上应该是有效的,但是我没有用过,没有这个经验。

11.虚灵明净:我儿子烧了三天,光晚上烧,现在好了,但是昨天晚上光使劲咬牙、磨牙,不知道跟发烧有没有关系,平时夜磨牙,没有这么厉害,为什么?
磨牙应该还是土木不合的意思,应该再运中土、调调肝气就好了。
具体的用药,每一个孩子可能还是有些差别,我只是给大家将一些简单的思路,真正用时还需要灵活变通的。
孩子高热解表后胆子特别小,应该是有肾虚的因素,高热消耗比较大啊,具体的治疗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应该从疏肝、运中、补肾这些方面来着手。

12.感冒清鼻涕是受寒吗?
流清鼻涕不一定是受寒,有时候阳虚也会流清鼻涕。
行了,今晚就讲到这儿,好吧。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二十一讲:小儿鼻炎、尿床、便秘的治疗

前几次咱们讲的是小孩的疾病,本来今天想讲大人的疾病,结果有一些朋友,又提了一些问题。今天再讲几个小孩的疾病,算是作个总结。小孩的鼻炎呀、尿床呀、便秘呀,一些小问题再顺便讲一下。下一次就开始讲大人的疾病。
先说一下小孩的鼻炎,小孩鼻炎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很多小孩的妈妈也为这个事很着急,问我有什么好办法,能快快地治好。咱们先把这个小孩鼻炎来分析一下。
小孩鼻炎主要症状是鼻子不太透气,老是“空、空、空”,或者是老是流鼻涕,只是喘气,不大通畅。从这个症状来讲,小孩鼻炎主要表现为鼻腔通气不畅,是这么一个主要症状。这个症状,是在面部鼻子这个地方,就是这个病的症状在上面。我们学《四圣心源》,黄元御有一句话:方见上热,当知下寒。意思就是你看见这个病人,上面热的时候,你要考虑他下面是寒呀。这是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讲,就是有一个整体观,鼻炎也是类似这种情况。那鼻炎这种通气不畅的症状,我们可以理解成上部的一种郁结。我们知道,肺开窍于鼻,肺气主降。所以凡是鼻炎,必然都是肺气出了问题,就是肺气不降,不能正常宣降,所以才导致鼻炎这个症状,这是从五官与内脏相表里的这个角度来讲。肺气不降,相当于黄元御讲的相火不降是类似的,只不过它没有表现为郁火,它表现为鼻炎。体质不同,它表现症状不一样,实际上是类似的。所以,凡是鼻炎,必然是肺气不降,肺气不能正常的宣降,也就相当于类似相火不降的情况。那我们就应该想到,相火不降,就是上热呀。鼻炎,炎是两个火,从西医是角度,发炎了,就是上面有火呀。我们要考虑到下面肯定是有寒呀,那是肾阳虚,肾气不足。
从我个人在临床上接触鼻炎的孩子来看,所有鼻炎的孩子,都有肾气不足的因素。有的孩子可能轻一些,有的孩子可能重一些,都有。肾气不足往往容易导致中焦不运,中土不运,容易产生痰湿瘀滞中焦。那么这样的话,右路往下能降的道路就不通畅了,这也会加重肺气不降的症状。另外,肾气虚,左路升发无力。而左路升发无力的时候,左路容易产生郁滞。左路郁滞,就是木气不达,肝气不能顺畅地升发。肝气不升,肺气就不降,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如果我们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一个小小的鼻炎,已经把身体的一气周流的一圈都牵涉到了,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鼻炎。发现鼻炎,必然是肾气有问题,往往都伴有中焦不运的问题。如果时间久了,可能也会出现明显的左路郁滞。
当然,它最终的症状,表现在肺气上,表现在鼻炎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小孩本身升发之气比较旺盛。小孩的阳气,也就是肾阳还比较足,他这个升发有力,升发旺盛。所以相对来讲,虽然他也有肾虚,肾气不足的一面,但从疾病的表现来看,更多表现在远端,就是远离肾气的一端,那就是肺气,在上的肺气。离的它越远,它这股气就越弱,所以就表现出问题来了,其它的还相对好一些。小儿鼻炎单纯治鼻,如果是急性期,感冒了,出现的鼻炎,可能是单纯的肺气问题,这好办。按感冒来治,它很快就好了。凡是鼻炎,这小孩子的鼻炎基本上都是慢性鼻炎,都好长时间了,甚至都不是一年两年了,都好几年了。实际上,也没有太严重的症状,老是“空、空、叽、叽”,老是气不顺,总是容易感冒,体质比较弱,这种情况比较多。赶上这小孩是肾气虚的特别重的那种,有可能会伴一些肾气虚的症状:如有的孩子会特别胆小呀,甚至容易尿床呀,这种情况。如果赶上这个小孩中土不运比较明显,这些孩子往往会表现食欲比较差,舌苔比较厚一些。也有个别孩子,性子比较急的,他会伴有比较明显的肝郁的情况,脾气感觉比较韧性,容易着急,容易发脾气,好动啊,这些情况。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这些孩子,其它症状都是兼症,他们主要表现症状都是鼻炎,鼻炎是相对明显持久的一个共同症状。
小孩父母一般的也是以鼻炎作为一个主诉来求治,去治疗。 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去处理?因为这种鼻炎,大部分都是时间比较长的慢性鼻炎。有时候,也有急性发作的时候,赶上感冒了,可能比较厉害一些,如鼻涕比较多呀。感冒时急性发作,我们就按感冒去治疗就行了,这个就不讲了。我讲一下平时怎么治?平时,鼻子没有太明显症状,就是稍微有一点鼻子不透气。这种情况,我们按补肾气、运中焦、疏肝气、通达肺气,这五个方面,其实一气周流这一圈我们都兼顾着。你根据临床的情况,看这小孩,偏于哪方面?可以适当把哪一方面的药加重些。这个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在上,主要是在鼻窍上,它的病根实际上是在下焦肾气。它的主要兼证,在中土不运和肝气郁结,可能会有这些兼症。而鼻炎,肺气不降,鼻窍不利,是它的主要的明显的表现出来的症状,这个我们也要兼顾去舒达肺气,通降肺气。
首先,还是先运转中土,中土为枢,这个病中土还是要顾一下。运转中土呢,还是我们以前那个小方:鲜姜、白蔻、甘草,这就可以。另外,补肾是用哪个呢?小孩补肾气,我喜欢用益智仁和枸杞子。益智仁气相对比较清透,枸杞子既有补肾的作用,相对来讲还偏滋润一些。用这两个药,味道也比较好,小孩也比较愿意喝。如果小孩肾气虚得不是很厉害,可以把益智仁改成芦巴子也可以,或者小孩肝郁得比较明显的话,就把益智仁改成芦巴子。芦巴子既能补肾,升发之气相对也比较好,又有一股比较好的升发之气。益智仁是纯粹的偏补,芦巴子补中有发,稍微有一点区别。一般情况下,用益智仁就可以了。
那么疏肝的话,小儿的气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清透柔弱。所以疏肝的话不要用太利害的药,用点丹皮、薄荷就可以啦。我们对于这个小孩主要的临床症状,鼻炎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去治。首先鼻炎鼻窍位于面部啊,它在上,属于清气居上的一个部位。所以用药呢,要用一些比较清透疏达能够疏通鼻窍之气的,我个人喜欢用紫菀和小蓟。紫菀是疏达肺气很好的一个药,比较柔和,能入于血分,而小蓟呢,就是咱们止血那个小蓟啊。有的地方叫什么,长了很多刺那个叫刺菜,有的地方就叫这么个名字。那小蓟这个药呢它是一个传统上认为它是一个止血的药,实际上小蓟是个很好的疏通气分的这么的一个药,它这个气比较锐利。因为小蓟用的是全草,主要是用它的叶子,叶子入肺气;另一方面叶子比较清轻,偏入上焦;这个东西长得一身刺,整个药气比较锐利,疏通效果很好。用这个小蓟来止血,实际上是用小蓟这般气来把疏通出血局部地方的瘀滞之气,通过这么一个效果来达到止血,也就是说通过它行气来止血,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之所以这个,象这个外伤出血,手指头划了一下,划破了出血啦,你用一棵鲜的小蓟揉把揉把将它按到出血伤口的地方,过一会血就止住了。实际就是它通过疏通局部这个一气,因为凡是出血必然有瘀血,它这种锐利疏通之力就可以将局部瘀滞打开。打开之后气血就可以正常流通啦,它就不会因为瘀血阻住,这气整个血液都流不过去它就不停往外流,通过疏通作用让血液回归正道就不会再出血,应该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小蓟这味药是个很好疏通气分这样的一味药,它可以入于上焦入于肺气,同时它能止血嘛,又能入于血分。那紫菀疏通效果比较缓和,而小蓟疏通效果相对比较犀利一些。一缓一急,一轻一重。因为小蓟这个呢,鲜的小蓟它药气比较犀利的。我们一般用的是药房晒干的小蓟,那个药气就比较弱啦,它实际上也不会太利害。那么,这两个药呢,主要是疏通鼻窍,我用它流通肺气,用它来疏通鼻窍。因为凡是鼻炎啊,它必然鼻窍局部会有明显的瘀结,甚至是有形的瘀结,有的鼻夹增生变厚,那么这种瘀结呢,是天长日久已经比较重啦,你不可能用这个麻黄附子这样的药快刀砍乱麻马上就疏通,马上就好!很难,只能用一些相对比较柔和,药势柔和,但药气比较犀利,能够作用比较持久,能够将瘀结通开,我感觉这两个药是相对不错的。这样我们这个治疗小儿鼻炎方子就出来啦!
我把这个药量给大家念一下,小儿他这个鼻炎呢,它这个不在于说一天二天的把它治好而是在于慢慢地养,把肾气养足了,把脾胃调好啦,把整个鼻窍瘀结给它疏通好啦,它自然慢慢就好啦,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共九味药,九是乾卦,乾属金,合于金气这也不错,呵呵!这个量呢?因小孩呢,这种小孩一般都是不会太大,大部分都是这个十岁以下的孩子,五六岁的孩子多见可能,所以量不需要太大。鲜姜15克,白蔻3克,甘草3克,益智仁12克,枸杞子6克,丹皮6克,薄荷6克,紫菀6克,小蓟15克,这个量就可以了,小孩的量,大人在这量的基础上可以加倍。那这个方子治疗小孩鼻炎,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这小孩他吃这个方子呢,没有太明显的不适,你就可以吃上它一个月左右,应该就会一个明显的效果啦!
当然我们讲这个这些孩子呢,不同的孩子他可能这个症状表现还是有区别的。有的可能偏于肾虚,有的可能偏于中土不运,有的可能偏于肝气郁,鼻炎本身的症状也可能有的偏寒有的偏热啊,有的偏急,有的偏缓也不太一样,就是根据症状可以在这方子的基础上灵活把药量调整一下,也可以随症加味。比如说赶上感冒啦,加上一点治感冒的宣通肺气,解表的可以用一点。如果这孩子肝郁得比较利害,左路疏达木气的药可以多用一些。肾气虚比较利害,补肾的药可以多用一些,或量加重一些。中焦这个郁滞比较重的话,那么运中焦化痰的可以多用一些。这个基础方供大家化裁用的,主要跟大家讲一个思路。那么这是讲小儿的鼻炎,这个治疗小儿鼻炎这个方子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不敢说有奇效,只要是慢慢养慢慢治会应该慢慢好转的。因为鼻炎这个药很难说一天就治好,所以这个跟小孩治鼻炎呢,也要把握一个心态,因为它不是,实际这种慢性鼻炎,它并不是单纯的就像感冒一样三天二天就能好。一个单纯的鼻炎问题,它实际上是孩子全身问题的一个集中体现,它主要体现在鼻炎上,所以如果从这个疗床来讲或者从这个整个肾气恢复周期来讲,我估计最快也得三个月左右,大人恢复身体要六个月,小孩快一点估计要三个月。这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体质改变,那么所有的病都会改变,我们就是根据他的症状,在某一方面加强疏通,治病就是这么一个思路。
那么我们把这个小孩鼻炎讲完了呢, 再讲一下这个小孩的尿床的问题。因为三岁以下的小孩,他这个本身的肾气偏动,长得快嘛,这木气升发得比较旺一些,相对来讲他这个肾气收藏就差一些,偏于升发。所以三岁以下的小孩,这个尿床的话,也一般来讲不算是一个病态,正常情况下小孩一岁以上慢慢就不尿床啦,但是有些孩子可能体质偏弱一些,他二三岁啦,可能还是偶而尿尿床不算是个病。如果他三岁以上啦,还是经常尿床,那就应明显有问题啦。一般来讲都偏于肾虚,肾虚的居多,所以这个就需要跟他运中补肾。我们知道以前这个补肾的有一个治疗尿床的一个补肾的方子叫缩泉丸,那他用的是叫什么?益智仁 和桑螵蛸是这两味药吧!好像是我记得不太清,缩泉丸好像益智仁桑螵蛸这两味药。那么这个益智仁,我们刚才讲这个鼻炎的时候已经用过补肾的。那么桑螵蛸这个东西呢,它是一个螳螂的那个卵,螳螂产卵的卵壳,外面包着一层黏黏就跟那个一个网一样。卵壳,那么那东西很黏,你用它煎药的话,煎成那个水都是有点发黏的,黏黏的它有一个很好的收藏作用。但是呢,因为这个现代的孩子呢,相对来讲大部分都是吃得比较好的,所谓肾虚的孩子往往吃得可能过于好。也有可能吃的东西太滋腻啦,他脾胃消化不了,所以他整个一气往下走,右路降的不太好,那么他这个肾气收的不是很好,时间长了可能就慢慢成了肾虚,有这么一种情况。所以给这个小孩补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滋腻,阻碍中土运转,这一点要注意。所以给小孩补肾,桑螵蛸这个药要慎用,这个药挺好的,效果是用上了马上就见效,因为它收的力量很强。但是本身如果这个孩子中土比较滋腻的话,你一旦用上桑螵蛸,就把整个这个痰湿都给收在里面了,那就不利于小孩整个一气的通达。所以我的个人的意见,给小孩补肾,一定要用比较清透、种子类的药,平补,就是用益智仁、芦巴子、枸杞子、肉苁蓉啊,就用这些。那么它是比较清透、比较缓和,用这些来补肾,然后再加上一点运中焦的,运中焦的时候我一直用鲜姜、白蔻、甘草作为一个基本方来运中焦。所以小孩尿床,实际上也比较简单,就这几位药就可以了,就是这个益智仁、枸杞子、芦巴子、肉苁蓉、鲜姜、白蔻、甘草,那么这几位药就应该有一个对大部分这种肾气偏虚的孩子,对它这种尿床是有一定不错的效果的。
那么还有一点,小孩为什么会尿床,就是因为小孩他本身肾气虚,收不住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小孩他睡着了之后,他睡的比较沉,心神自己也不知道控制。所以一些有经验的老中医他治疗小孩这个尿床的时候,他会在这个药方里稍微加一点儿麻黄,麻黄它是通达阳气的,偏于宣散,药气比较急的这么一种药。那么在这个药方里加上一点儿麻黄之后,这个小孩因为这个阳气在里面,麻黄推着它比较着急的在通行宣散,这个小孩晚上睡觉就睡的不那么沉了,小孩睡觉就相对比较灵气一些了,睡的就稍微浅一些。这样你在把他肾气那么一补,他也有自己收敛的力量了,他一憋着尿的时候,他自己有一点感觉,他就知道自己起来尿,就会避免尿在床上,他就会自己起来尿。刚开始肾气还没有补好的时候,如果想让小孩见效快一些,那么有这么一个诀窍,就是在这个方子里面再加上0.5克麻黄。我把这个方子的量说一下:益智仁12克、枸杞子12克、芦巴子12克、肉苁蓉12克、鲜姜15克、白蔻6克、甘草6克、生麻黄0.5克,这么一个思路来用药。为什么都用12克或6克,12和6都是6的倍数,6为水之成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取它收藏之气,是这么个意思。那么这个方子就是治疗小孩尿床,单纯的肾虚导致的小孩的尿床,用这个方子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这个麻黄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用上一段时间,比方说用上一个星期左右,到后面你可以慢慢的他肾气比较足了,就不需要用,可以去掉。就是刚开始用一点点麻黄,会提高小孩的感知能力,他晚上即便还起来尿的话,他不至于尿到床上,他自己会起来尿,起这么一个作用。慢慢的他肾气补上了,自己能控制自己了,麻黄就可以去掉了。这是讲小孩尿床,当然小孩尿床也还有其它原因,比方说有的小孩可能吃饭没吃好,中焦淤滞比较重,引起的临时尿床,这种就需要用运中焦的办法通腑的办法去给他治疗,这都是临时出现的尿床。还有的小孩是这种肝气郁的比较重,肝气郁引起的尿床,你就要用疏肝的方法去治疗,这个都比较少见。大部分小孩都是长期尿床,身体体质偏弱,那么这样的孩子可以用药物通过补肾运中焦的办法来治疗。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这都很简单,可能一些朋友有比我这个更好的方法,我这个方子只是供大家参考。
最后说一下小孩便秘、大便不通、大便不痛快的问题。有一部分小孩,尤其是还在吃奶的孩子,特别小,几个月的,一两岁的孩子,也有发生便秘的情况。他自己就不会拉,或者拉不出来,痛得哭,年轻的妈妈往往也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便秘、大便干,这种情况它必然是肠道的燥结,肠道有一股燥结之气,所以一定要用润养疏通的办法,那么这个润养有内润之法,有外润之法。我可以用内服药来润养肠道,也可以用外用药来润养这个肛门直肠这一块,都是用润养疏通这个办法。那么内服润养的这个药,润养的一般来讲偏润的药都偏凉,而实际上小孩凡是肠道燥结不运的话,他往往也都是中焦不运的一个结果,中焦是要温运的。既然中焦不运,往往中焦偏凉,所以我们用润养药的时候,不能单纯用凉药,要用上温运中焦的药一块来配合着。那么这个润养肠道、润养中焦这样的药,我们用什么药呢,我个人是喜欢用干姜、当归、山药这几个药。
那么小孩便秘需不需要用通下的药呢,因为小孩这个一气非常的弱,大人便秘的话,因为大人整体上一气它这个力量还是比较相对强一些,所以大人便秘你往往要配合通下的药。小孩太弱了,你要用上通下的药,往往容易通下过度,所以给小孩治疗便秘的时候,他本身中焦已经出现问题了,所以一般以润养为主。我个人尽量避免用这个像大黄、槟榔这样通下的药,它容易耗伤中焦气血,就是用润养之药,让它慢慢自己往下通。当然也可以稍微从气分,加强下降的力量,加一点白蔻,加一点杏仁都可以,少量。主要是温运、润养,让它自己有力量去动,那么这是内服的润养这个疏通的思路。这个量呢,因为小孩大部分都是比较小的,甚至都是一岁以内的孩子可能居多,这种孩子大部分可能是吃奶粉,喂养不当引起这种便秘,用药的话,也不适合给他用的药量太大,我以一岁左右的小孩为标准,我说一下量,干姜5克左右就可以了,当归6克左右,山药10克左右,白蔻1克,杏仁1克,大概这么一个量就可以。
那么这个是给小孩子用的,如果大一点的孩子,熬药之后可以稍微兑上一点糖水什么的,调的味道好喝一点,给这个小孩可以都喝完。如果是几个月的小孩,特别小的,他可能喝不了那么多,你给他喝上两口就可以了,喝上几勺就可以了,不用都喝完,能喝多少喝多少。慢慢的它主要是,因为小孩的气很好调,就是取它这个药气,把中焦这股土气,给它温养、润通一下,让它能动起来,让它有力量自己动,慢慢的它可能就大便就可能排出来,是这么个意思。这是从内部调内部脏腑的气血,来润养疏通,来通大便,主要还是从养中焦这个角度来治疗。那么这个养中焦,有的小孩他这个气,脾胃之气虚的不是一两天了,才导致便秘这个情况,用了这个药,也不见得马上就会好啊。那怎么办,有没有能够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快一点的,那就可以用外用药物来疏通,润养疏通,这就是用张仲景的蜜煎导。那就是用蜂蜜直接涂肛门,外用,就是把蜂蜜稍微熬一下,熬的比较稠的时候,熬得不要糊了,把里面的水分熬的一些,熬的比较粘的时候,稍微凉一下,趁着热劲没有散开依然比较软的时候,可以用手把它搓成小孩子手指头那么大的栓剂,一条条的,一头尖一头大一点。等它凉一点不烫,能成形的时候,就可以慢慢的把它塞到小孩子的肛门里,稍微润一下慢慢的塞进去。蜂蜜对肠道润养的作用非常好,蜂蜜有点像开塞露但比开塞露要好得多,偏于滑利,像开塞露一样能够刺激直肠的蠕动,肠道本身是偏于滑润的,再得到蜂蜜润养之后,就能够很快很好的把大便给排出来。因为小孩子这个便秘,一方面是中焦虚弱,运化较差,无力排出大便,有的时候大便都在肠道里面干结了;另一方面是本身直肠比较干,不润,大便走到这个地方堵在这里粘在这里难以下行,所以可以用润养的药物比如蜂蜜,像润滑剂一样把堵得最厉害的地方润养疏通开。前面的疏通开了,后面的自然就下来了。所以蜜煎导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对老人小孩都有效,见效快,比开塞露要好。急得话,治标的方法可以用蜜煎导,之后慢慢用药物进行调养,中焦调理好了以后就不会再便秘。有的一两个月大的小孩子,不敢给他喝药的时候也可以用蛋黄油,把鸡蛋的蛋黄稍微炒一炒,给炒出蛋黄油来。蛋黄油的炒法网上可以查到,炒的时候注意火候,炒出来的蛋黄油可以给小孩子吃。蛋黄油一方面可以直入中土,另一方面可以润养肠道。如果蛋黄油炒不出来,也可以用维生素e、鱼肝油胶囊临时给小孩子吃一些,多吃一些,吃上个三四个,也比较好,也有比较好的通达的效果,这个比较方便。不过如果能够把蛋黄油炒出来炒好了,比鱼肝油更好,补养土气、润养的效果更好。讲了这么多,常见的小孩子的疾病差不多都说到了。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经验,也不见得是最好的,提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能对有所帮助更好,如果有更好的办法,欢迎提出来互相学习进步。讲课就讲到这里,时间还早,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课后交流
1.山上月问: 请老师讲一下小孩口腔溃疡的问题?
答:口腔溃疡我碰到的不多,但肯定有这个问题。口腔溃疡是典型的右路相火不降,可以用运转中焦的药物再加上一点点清散上焦瘀滞相火的药物,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小方子。这个方子给大人治疗还不错,薄荷,干姜,清半夏, 白寇, 甘草五味药。量我说一下:薄荷8克,干姜5 克,清半夏6克, 白寇3克, 甘草3克。薄荷疏散上焦郁火,可以快速止痛;干姜半夏有泻心汤的意思,能够运中、通降。白寇、甘草也是加强中土运转,甘草也能缓急止痛。
2. 尘埃落定老师问:小孩子便秘加减桔梗也不错。
答:这个经验非常好。实际上便秘属于大肠的问题,肺与大肠相表里,开肺气通大肠,桔梗这个药既能开肺气,本身也比较缓润滑利,也能加强大肠的滑润之气,大家可以借鉴一下。以前讲老人便秘用紫菀,其实这也是宣通肺气加强大肠的通降,这样来治便秘,下病治上。桔梗药效跟紫菀有些类似之处。
3.医和医缓问:小孩长痱子怎么治疗?
答:长痱子是小孩湿热郁结引起的皮肤轻度的郁热不散。一般来讲,保持通风,用痱子粉扑一扑,保持凉爽、干燥就行了,比较好处理。长痱子一般是年纪比较小几个月的小孩,大孩子肉不会那么胖了,小孩子洗干净了用痱子粉多扑一扑慢慢就好了。我是没用药处理过,用药的话无非是清利湿热。用点茯苓、茅根这样把湿热通一通,是不是能有效呢?这是个思路,具体我也没用过。
一一说小孩长痱子用十滴水外用效果非常好,非常感谢一一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一个经验。
4.虚灵明静问:我儿子便秘了,老人把肥皂做成小儿手指粗细润一下水,塞到肛门里效果怎么样?
答:肥皂的通便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张仲景的蜜煎导不仅仅有通便的作用,还有养润的作用,但肥皂只有通的作用,没有养的作用。从疏通的效果说,都挺好。如果嫌麻烦的话,用肥皂也行 ,只不过不要用香皂,用最普通的、发黄的那种肥皂,香皂加了好多添加剂。单纯的肥皂,黄润润的,在热水里面一泡,稍微有点软的时候用刀切下一块,稍微一捏,捏得没有锋利的边了,比较光滑一些,捏好了塞到小孩子肛门里也行。但小孩子体质比较弱的话,用蜜煎导更加稳妥。从方便的话来说,肥皂更方便。记住用普通的肥皂,不能用香皂。
5.杏林小学徒问:小孩便秘若大便干硬也要用干姜吗?
答:便秘肯定是大便干硬了,大便软的话也就不便秘了。大部分情况便秘都属于脾胃、中焦阳虚不运才引起的这种便秘。如果是个别的小孩子,临时吃了上火的东西,吃多了,上火了,引起的大便干燥,火气比较旺的那种便秘,可能也有,这种情况可以不用干姜,用上点麦冬润养他,甚至用少量的大黄都可以。一般小孩火气特别大的便秘都是临时出现的,突然吃什么东西不合适,凡是小孩经常的便秘都是中焦阳虚,都是需要干姜的。
6.问:《四圣心源》对实火虚火是如何认识的?用《四圣心源》的理论治疗实火和虚火有什么不同?
答:《四圣心源》中也没有明确的讲实火和虚火,我个人这么理解,什么是火呀?气郁而化火,气郁不行,郁得久了多了也就化火了。为何有实火虚或之分呢?实火是肾气不虚,只是火气不降,中土不运引起的火气不降,这叫实火。如果肾虚得比较厉害,本身一气无力下降,虚得厉害,整个气都飘在外面面,这个火叫虚火。实火与虚火的区分重点在于肾气虚不虚,肾气不虚,郁结不降的火气叫实火,肾气虚引起的一气不降导致上面的火气不降,叫虚火。治疗时,实火可以泄,虚火只能藏,只能收,这是他们的不同。
7.怀素子问:最近很多人手脚上长水泡,很痒,那个水泡隐在皮肤里面,很难抓破,密密麻麻的。请老师讲讲这个怎么治疗?
答:这个疾病是由于湿热内蕴不能外达,一般讲,一是中焦不运;二是表气不开的因素。治疗的话,是麻黄汤与三仁汤的合方,是这么一个思路,大家可以自己去化裁。
8.洁问老师,小孩一热头上就很容易出汗,夏天小屁屁上容易长痱子,什么原因啊。
答:我没有用药物治疗过痱子,我用热痱粉抹一下倒也见效,不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9.牡蛎问:说说小儿流鼻血
答:小孩子流鼻血是小孩阳气盛,流鼻血其实是肺气不降。这种小孩我估计要么有肝郁的情况,要么有脾胃不降,可以根据情况治疗。如果肝郁的厉害,用丹皮、薄荷应该可以改善;如果是中焦不运引起的流鼻血,可以用通降中焦的药物,半夏呀、白寇呀、甘草呀,类似这个,与刚才讲的刚刚所讲小儿口疮类似,都是上焦郁热,肺气不宣。没有说那个小孩流鼻血过来找我看病,没有这方面的治疗经验,只能给大家说一说。
10.源头活水问:喉咙的痰咳不出来咽不下去。
答:喉咙的痰咳不出来咽不下去。中医讲这叫梅核气,加减桔梗、厚朴、半夏,化痰降气就可以了。
11.圆运动的烟问:《四圣心源》对外伤的治疗没讲,例如烫伤,割伤。
这个确实是《四圣心源》的疏漏之处,虽有疮疡解但讲得不够全,人无完人,书无完书,原则上讲道理都是一样的,但是用药上还是有一些区别。内伤病与外伤病还是有一些不同,我个人主要在内科病还有一定的治疗经验, 但对外伤病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没什么可给大家治疗的,很抱歉。好学不倦给大家提了他孩子的具体治病,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疾病并非都在中医的范畴之内,我们眼界要开阔一些,知道有些疾病不是单纯的医药可以治疗的,这种情况也有。
12.心灵的港湾问:小儿多动症,皂角、大枣要用多久。
答:只要有痰浊就可以用,用多久每个人时间不一定,有的可能会用好长时间,用一两个月的也有,但是也不是一直持续用,中间要看情况要调方的,也要灵活辩证,我讲的只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大家不要按我讲的直接套用,还是要灵活一点。
成人急慢性湿疹治疗方法与小孩子是一样的,把量调一下就可以了。
14.天使-西安问:小孩子高烧,嗓子发炎舌头有白色溃烂点
答:用小孩子口腔溃疡的思路,小孩高烧之后的溃疡,会伤阴,加上一点滋阴的药物更好。一般的口腔溃疡伤阴情况很少,但高烧之后往往伤阴。因此,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适当加一点麦冬、山药。
15.问:梅核气是不是就是慢性咽炎?
答:中医的梅核气可能就是西医的慢性咽炎。
16问 :看《四圣心源》感觉很多病是肝脾不升肺胃不降,很多时候用药都是转了一圈,为什么不能用到一点上?
答:也有用到一点上的时候,只是大部分情况有所侧重,主要的药是用在一点上,其他辅助的药调理一圈。
17好学不倦说,感冒没有寒象。
答:好了就不用治疗了,从这个感冒也不发烧,也不一定是流感,有可能是体质偏虚,可能是肾虚,平时注意补补肾。
18问:黄柏破开涂抹小孩子痱子有效
答:这是苦寒收敛的一个方法,也可以。
19. 询老师及同仁一个病例:男性,60岁,患者一年前因面部、眼睑肿胀,曾服越婢汤加味散服而愈,后因劳累汗后受风,面部及全身出现皮肤僵硬,皮色不变,面部稍红,眼睛憋胀,甚者影响呼吸,偶伴有关节疼痛,平素偶有烧心,大便不利,去年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诊治,除几项免疫功能指标稍微偏低外,其余正常,后在北京同仁医院服中药治疗,大约半年时间,方中多是活血化瘀,祛风为主,但未见明显改善。后又在省城权威医院诊治,但西医专家以未见过该病为由,要求住院详细检查。后因患者是乡下,经济不宽裕,故选择在我这里治疗,当时还是以“风邪入经,致经舒不利”治疗,前后选择桂枝加葛根汤、麻黄各半汤加味交替治疗,前期反应效果还比较理想。但有反复,现在来电仍诉皮肤还硬,较前稍微改善。恳请老师及同仁今晚在讲小儿病后,能给予一些思路及建议,谢谢!
回答:看看岁寒三友提的这个病例:这个案例,越婢汤加味是一味发散的药物。
越婢汤主要成分是麻黄,是发散的一个药,等于是用麻黄疏通发散把面目肿胀给治好了。60岁的老人肾气已经虚,麻黄发散肯定会伤到肾气。后来劳累,汗后受风,全身出现皮肤的僵硬,皮肤的僵硬,我的理解应该是气虚不荣,阳气虚不能润养肌肤。皮色不变,面部稍红,面部稍红应该就是是相火虚火。眼睛憋胀:应该是汗后收风,表气不开,眼镜憋胀,木气郁滞的一个象。
这个疾病,我建议,肯定用表气不开的症状,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皮肤的僵硬,也也不要一味发散,建议岁寒三友重计补肾,并附带着解表,我也没见过病人,仅供参考。
 
前人的著作凝聚了智慧,更凝聚了心血,后人不认真开发就暴殄天物啦!
 
黄元御把医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看了《四圣》真佩服!!!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后面还有吧,哪位有发上来,谢谢了!
 
黄元御提到的一气周流,郑钦安提到的一点真阳,有没有相似相通之处?都力求在“一”的层次认识人和疾病?
 
谢谢,受益很多
 
正在学习这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