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奇谈怪论”之二十四:“胆气春升”之说,必须“清理”!(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9
声望
38
年龄
54
刘养元


“胆气春升”之说,始见于李东垣《脾胃论》。李氏说:“‘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很清楚,“胆气春升”是李氏用以说明胆气生发的作用,有如春天少阳生发之气,万物生长,是五脏六腑升降的根本,把胆的重要作用提到了五脏六腑之首。由于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此说一出,世多宗之,影响极大,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认为,李氏为凑合“凡十一脏取决于胆”,首先就犯了以四时阴阳与十二经阴阳相混的错误。所谓“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此“少阳”无疑是指足少阳胆经,以十二经太少阴阳立论也。但此处之少阳与四时之气相配,可知此“少阳”非十二经阴阳之“少阳”,乃四时阴阳之“少阳”也。以《汉书·律历志》说:“太阴者北方,于时为冬;太阳者南方,于时为夏;少阴者西方,于时为秋;少阳者东方,于时为春。”肝主春,属东方,故少阳者东方,于时为春,于脏为肝也。很明显,李氏之所谓“胆气春升”,实质是“肝气春升”。


二、李氏立升阳各方,不是升胆之阳,而是重在升肝之阳。《脾胃论》中之所谓“升阳”,是升“少阳胆气”之阳。但要升阳,必须除湿,只有湿化,阳气才不被郁阻而上升。李氏在除湿这个问题上,却非常注重风胜湿以治其标,健脾益气以治其本。其体现升阳益气的方剂,其中风药与益气药不可缺少。因风能胜湿,凡所用风药皆味辛,辛能散。经曰:肝欲散,以辛散之。“散”为肝性之所喜,能散肝郁使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木能疏土,以复脾胃之运化以除湿也。可见,李氏之所谓升阳,重在升肝之清阳也。李氏之所以重视益气,因人参、黄芪、炙甘草性甘温,不但为脾之所喜,亦肝之所喜。经曰:肝苦急,以甘缓之。“缓”亦顺肝之性。人皆曰肝无补法,此非见道之言也。可知李氏作药并无半点提升胆阳之意,其谓“胆气春升”,实为“肝气春升”之代用词也。
从以上两点可知,李氏不惜以四时阴阳与十二经阴阳相混,其目的是为了偷换概念,从“肝气春升”暗渡到“胆气春升”。


三、将胆置于五脏六腑之首,不符合《内经》旨意,根据《内经》脏象学说,人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而六腑是属于管腔器官,主要是“传化物”,对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而胆只不过是六腑之一,只配合肝脏谋虑主持决断而已。且其所贮藏之胆汁,需由肝脏分泌而来,其胆汁向小肠排泄,亦有赖于肝脏的疏泄作用。胆又何能凌驾于五脏六腑之首呢?


四、胆以通降为顺。六腑是以通降为用的,如果胆汁上逆,除了胸胁胀满疼痛外,还可见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胆汁淤滞外溢于肌肤,则可出现黄疸。所以,对于胆气郁结,湿热内蕴一类疾患,临床上一般采用清、疏、通、降的法则进行治疗。

李氏之所以有“胆气春升”之说,完全是没有弄懂“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真实含义,但是在经文面前,他又怕背“离经”
 
说得很对。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厥阴少阳 肝胆之气升降关系的认识个人觉得比较合理。而基于此的临床治疗也是有效的。
 
说得很对。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厥阴少阳 肝胆之气升降关系的认识个人觉得比较合理。而基于此的临床

彭氏如何说?
 
足少阳胆经甲木,足厥阴肝经乙木。肝为阴脏,胆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木气而生。甲乙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疏泄作用。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胆经自头走足,络肝,主降。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阳厥阴者,少阳相火厥阴风木。肝
经秉阴木之气,胆经秉阳木之气。兼秉相火之气。
 
人身是一个小宇宙。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易经》河图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运动,病理医理,都在其间矣。
肝气升,胆气降。脾气升,胃气降,四维如轮,运转不停。
 
版主整的这个“奇谈怪论”系列很给力!!有意思
 
中医学的很多精华其实都是得以保存了下来的,而且在不断地进步。只是由于很多原因,我们一般人无缘见到罢了!
黄元御的书这段时间抽空看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