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9/12
- 帖子
- 1770
- 获得点赞
- 67
- 声望
- 38
1.临证以夹杂之病多见,多以夹杂之药应之。
2.土得木则达,风药通肝。
3.花叶类等质轻之药,多具上浮发散之性,多用于上焦之病。上焦法天。
根类药物多具收敛下沉之性,多用于下焦之病。
此二点,实则与选药组方有较大的联系。
4.治病,当虑于各脏腑生理,调其体用,并考虑其脏腑之间的关系
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是调其用也。木郁达之。辛性发散与肝木喜条达之性相顺,故辛为补也。
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损其肝者,缓其中,是考虑肝与脾胃之间的关系也。
盖内经有言“食气入,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之精血,得靠脾胃之化生之精微所养,故常常治肝实脾。
5,方在平谈中见功夫,药味少,药量轻,亦能愈大疾。
一则减少病人经济负担,二则节约药材资源。
以上言论,仅个人所言,供参考。
2.土得木则达,风药通肝。
3.花叶类等质轻之药,多具上浮发散之性,多用于上焦之病。上焦法天。
根类药物多具收敛下沉之性,多用于下焦之病。
此二点,实则与选药组方有较大的联系。
4.治病,当虑于各脏腑生理,调其体用,并考虑其脏腑之间的关系
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是调其用也。木郁达之。辛性发散与肝木喜条达之性相顺,故辛为补也。
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损其肝者,缓其中,是考虑肝与脾胃之间的关系也。
盖内经有言“食气入,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之精血,得靠脾胃之化生之精微所养,故常常治肝实脾。
5,方在平谈中见功夫,药味少,药量轻,亦能愈大疾。
一则减少病人经济负担,二则节约药材资源。
以上言论,仅个人所言,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