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欢迎多多发一些名医医案,当然,如果能告诉来源则更好。
下面,老姬分析一下,好吗?
萃翁公郎,-告知年龄
禀质向亏,-说明身体状况。
诵读烦劳,心神伤耗。--伤气耗血。
初病浮火上升,--浮火,即无根之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火。
继则阳强不密,精时自下。---出现的精液遗滑之证。
诊脉虚细无力,--虚细,说明阴血不足、阴精不足;无力,气虚所致。
方定六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地8山山4,苓丹泽泻3,。
除茯苓,泽泻,加麦冬,五味,远志,枣仁,牡蛎,芡实,期以功成。-什么是“期以功成”?就是想要取效的意思,这里,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百日服药数剂未应,-一天一付药,三个多月未见效果,呵呵,这个病人看来挺信这个大夫的。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不见效果?从前面的诊断可以知道,这个病人所患之证为阴虚火旺不假,但是,精液的遗滑却是气虚不固所致。虽然方中有五味子、芡实、牡蛎等固精之品,但没有补气以治本,所以,效不显。
更医病状依然,复召诊视。予曰;此水火失济象也,岂能速效。--遗精对身体的伤害是特别的大,老姬在临床上就遇见好多这样的病人,急则治其标,应该先把精固住。
仍用前方再加龙骨,蒺藜,桑螵蛸,莲蕊须,合乎滑者涩之之意。守服两旬,虚阳渐敛,精下日减。---还是固摄,但是滑精之证有所好转,怎么回事?因为这里用了蒺藜,散风除热,火热消除,热迫精出的情况自然减缓;更何况是在前方的基础上加用了更多的固精之品。不过,龙骨和桑螵蛸是不能用于阴虚火旺之证的,这点,可以看看焦树德老先生编写的《用药心得十讲》。
但病久形羸食少,究由脾胃有亏。-考虑到以前的气血不足。
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精藏于肾,非生于肾也。譬诸钱粮,虽贮库中,然非库中自出。须补脾胃化源,欲于前方内参入脾药,嫌其杂而不专,乃从脾肾分治之法,早用参苓白术散,晚间仍进前药。服之益效,续拟丸方,调养而瘳。--参苓白术散,补气固摄,加用之后,效果自然很好。
老姬不才,如果治疗,六味地黄汤加人参、牡蛎、乌梅、黄柏。不会把茯苓和泽泻去掉,因为小便利则精自留,这点可以看看陈士铎所写的《本草新编》里关于车前子的论述。
希望多提意见,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