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素问学习笔记

22-31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泻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
气口:寸口 徐疾:进出针的速度 实之:补法虚之:泄法
 
内经摘要 1.肾风之状,多汗恶风,其色(火台)。(火台):黑色之意,可以流黑汗。见熊继柏医案
 
刘军; 说:
刘军 发表于 2014-3-5 22:24
内经摘要 1.肾风之状,多汗恶风,其色(火台)。(火台):黑色之意,可以流黑汗。见熊继柏医案

内经摘要 1.肾风之状,多汗恶风,其色(火台)。(火台):黑色之意,可以流黑汗。见熊继柏医案
风论篇第四十二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眥,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
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荣气热府,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帝曰: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白并)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
在眉上,其色白。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疒龍)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火台),隐曲不利,
诊在肌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帝曰:善。
 
2.帝曰: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支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
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熊继柏:四肢灼热麻木案 四肢为手三阳脚三阳的主要循行地,故为褚阳之本。 阴虚阳热盛,故灼热 用当归六黄汤养阴清热,加上知母,因为逢风而热,又加上防风。
 
3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太阳经与督脉连于风府,故为诸经主阳气。见熊继柏脑漏案
热论篇第三十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
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
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3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见熊继柏少腹痞块刺痛案
黄帝曰:其成积奈何?
岐伯曰:厥气生足,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
胃则胀,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
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
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外中于
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
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4-3-31 20:30 编辑

4.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
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鼓鼓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见熊继柏案:硬皮病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
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
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
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帝曰:善。/`




5 熊继柏:一身筋膜孪急痿软案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
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
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 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
发为骨痿。
 
内经摘要 1.肾风之状,多汗恶风,其色(火台)。(火台):黑色之意,可以流黑汗。见熊继柏医案

没见过流黑汗的,其色可以包括脸色肤色吧。
 
炲音tai 是古时候油灯的灯芯熄灭后残余的黑灰,黑灰色。用它来比喻肾风之色,黑中发灰没有生气。
 
6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熊氏腰痛吐水案


黄帝曰:愿闻胀形。
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支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六府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
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之所败,谓之天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金匮: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4-1 00:44
没见过流黑汗的,其色可以包括脸色肤色吧。

熊继柏医案上有
 
今盛昔; 说:
今盛昔 发表于 2014-4-1 11:38
炲音tai 是古时候油灯的灯芯熄灭后残余的黑灰,黑灰色。用它来比喻肾风之色,黑中发灰没有生气。

谢谢指教,这个形容太恰了,古人就是会表达。既准确又形象。
 
医案在临床。古案或皆可参考。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4-4-4 09:38
医案在临床。古案或皆可参考。

 
7,久风为飧泄(风气通于肝,久则克脾土,当祛风,升阳益胃汤中的羌独防风都是祛风胜湿之品)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或脾阳虚或脾虚阳气不伸,清气不升反降则泻,可用升阳益胃汤去黄连加干姜)
见熊继柏久泻并脱发案
帝曰:病成而变何谓?
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8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手掌上的问题要考虑到心脉,不一定只是热痛)
熊继柏忍小便则手掌心胀痛案,肾者主水,与心相关,用五苓散重加通心络止痛的丹参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
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
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
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9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三月,凡有触冒。宜微汗之。以平为期。邪退乃已。急当衣暖衣。居密室。服实表补卫气之剂。虽有寒邪。弗能为害。此从权之治也。见卫生宝鉴汗多亡阳致死案)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
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10.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痒疮与皮肤病要考虑心与肺,运用四诊考查阴阳虚实,不一定只是痿躄)
熊氏:全身疱疹脱皮案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乾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