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S 酸枣仁汤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81
声望
38
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炒,二升(15g)甘草一两(3g)知母二两(6g)茯苓二两(6g) 芎穷(即川芎)二两(6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方解]本方证皆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而致。肝藏血,血舍魂;心藏神,血养心。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心失所养,加之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故虚烦失眠、心悸不安。血虚无以荣润于上,每多伴见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乃血虚肝旺之征。治宜养血以安神,清热以除烦。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共为臣药。与君药相伍,以助安神除烦之功。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与大量之酸枣仁相伍,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标本兼治,养中兼清,补中有行,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
本方与天王补心丹均以滋阴补血,养心安神药物为主,配伍清虚热之品组方,以治阴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虚烦失眠。前者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行血之川芎,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之虚烦失眠伴头目眩晕、脉弦细等;后者重用生地黄,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为伍,更与大队养血安神之品相配,主治心肾阴亏血少,虚火内扰之虚烦失眠伴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心肝血虚而致虚烦失眠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虚烦失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血虚甚而头目眩晕重者,加当归;白芍、枸杞子增强养血补肝之功;虚火重而咽干口燥甚者,加麦冬、生地黄以养阴清热;若寐而易惊,加龙齿、珍珠母镇惊安神;兼见盗汗,加五味子、牡蛎安神敛汗。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心肝血虚,虚热内扰者。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1两(研,生用),腊茶2两(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

出处: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二引《简要济众方》,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主治: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睡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7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附注:生枣汤(《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二)。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酸枣仁散”。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炒)2两,芍药1两,防风(去叉)1两,柴胡(去苗)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犀角(镑)1两,五味子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槟榔(锉)1两。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烦懊虚闷,四肢疼痛,不睡。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生,研)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半,杜仲(去粗皮,酥炙)1两半,五加皮1两半,萆薢1两,桂(去粗皮)1两,茯神(去木)3两。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主治:肾风劳,两骽冷痛,腰脊不可俯仰,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竹沥1合,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去壳,取仁)、甘草(炙)、生地黄、栀子仁、麦门冬、人参、当归身各等分。

出处:《痘疹心法》卷十二。

主治:痘疹太密,血虚,烦躁不得眠者。心肺虚热,烦躁惊啼;痘疹血热血燥。

用法用量:加灯心,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锉碎。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炒)3两,榆皮(切)3两。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主治:大病后及虚劳不得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炒)2两,薏苡仁(炒)1两半,人参3分,茯神(去木)1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主治:风毒散攻,下焦冷注,四肢疼痛,脚膝(疒帬)痹;及风邪干脏,心神恍惚,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热服,日3次,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枣仁(微炒)1钱,人参1钱,麦冬3钱,竹茹2钱。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主治:病后气血俱虚,内亡津液,烦热,诸虚不眠者。

用法用量:加龙眼肉5枚,水煎服,不拘时候。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当归、白芍(炒)、生地、茯苓、酸枣仁(炒)、知母(炒)、黄柏(炒)、五味子、人参、黄耆(炙)。

出处:《金鉴》卷五十五。

主治:心虚,阴气不敛,盗汗,睡则多惊。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分。

出处:方出《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简便方》,名见《回春》卷四。

主治:睡中汗出,多睡及不睡。

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调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

附注:本方用法,《回春》作:水煎服。如不要睡,即热服;如要睡,即冷服。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2升,茯苓2两,白术2两,人参2两,甘草2两,生姜6两。

出处:《证类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

主治:惊悸不眠。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4服。

制备方法:上切。
 
名称: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炒)3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地骨皮(锉)1两。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主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睡,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出处】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藭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方解】
明·徐彬:虚劳虚矣,兼烦是挟火,不得眠是因火而气亦不顺也,其过当责心。然心火之盛,实由肝气郁而魂不安,则木能生火。故以酸枣仁之入肝安神最多为君;川芎以通肝气之郁为臣;知母凉肺胃之气,甘草泻心气之实,茯苓导气归下焦为佐。虽曰虚烦,实未尝补心也(《金匮要略论注》)。
清·喻嘉言:虚劳虚烦,为心肾不交之病,肾水不上交心火,心火无制,故烦而不得眠,不独夏月为然矣。方用酸枣仁为君,而兼知母之滋肾为佐,茯苓、甘草调和其间,芎藭入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烦也(《医门法律》)。
清·尤在泾: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荣,则魂不得藏,魂不藏,故不得眠。酸枣仁补肝膹气,宜以为君,而魂既不为客,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芎藭行气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金匮要略心典》)。
清·张石顽:虚劳不得眠者,肝虚而火气乘之也,故特取酸枣仁以安肝胆为主,略加芎藭调血以养肝,茯苓、甘草增土以荣木,知母降火以除烦,此平调土木之剂也(《张氏医通·卷二》)。
清·罗美:经曰: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又曰:肝者,罢极之本。又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故罢极必伤肝,烦劳则精绝,肝伤、精绝则虚劳虚烦不得卧明矣。枣仁酸平,应少阳木化,而治肝极者,宜收宜补,用枣仁至二升,以生心血,养肝血,所谓以酸收之,以酸补之是也。顾肝郁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辅枣仁通肝调营,所谓以辛补之。肝急欲缓,缓以甘草之甘缓,防川芎之疏肝泄气,所谓以土葆之。然终恐劳极,则火发于肾,上行至肺,则卫不合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茯苓通阴,将水壮、金清而魂自宁,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静矣。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古今名医方论》)。
清·王晋三:虚烦、胃不和、胆液不足,三者之不寐,是皆虚阳混扰中宫,心火炎而神不定也。故用补母泻子之法,以调平之。川芎补胆之用,甘草缓胆之体,补心之母气也;知母清胃热,茯苓泄胃阳,泻心之子气也。独用枣仁至二升者,取酸以入心,大逐其欲而收其缓,则神自凝而寐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夫肝藏魂,有相火内寄。烦自心生,心火动则相火随之,于是内火扰乱,则魂无所归。故凡有夜卧魂梦不安之证,无不皆以治肝为主。欲藏其魂,则必先去其邪。方中以知母之清相火,茯苓之渗湿邪,川芎独入肝家,行气走血,流而不滞,带引知、茯搜剔而无余。然后枣仁可敛其耗散之魂,甘草以缓其急悍之性也。虽曰虚劳,观其治法,较之一于呆补者不同也(《成方便读》)。
近代·曹颜甫:酸枣仁汤之治虚烦不寐,予既屡试而亲验之矣。特其所以然,正未易明也。胃不和者寐不安,故用甘草、知母以清胃热。藏血之脏不足,肝阴虚而浊气不能归心,心阳为之不敛,故用酸枣仁以为君。夫少年血气盛,则早眠可晏起;老年血气衰,则晚眠而晨兴。酸枣仁能养肝阴,即所以安神魂而使不外驰也。此其易知者也。惟茯苓、川芎二味,殊难解说。盖虚劳之证,每兼失精、亡血,失精者留湿,亡血者留瘀。湿不甚,故仅用茯苓;瘀不甚,故仅用川芎。此病后调摄之方治也(《金匮发微》)。
【应用】
例一
杨作梅治夜游案(选自《临证录》)
某男,27岁。1967年秋初诊。
其母代诉:十几年来,患者不断在夜晚入睡之后,突然起床,不论冬夏都穿好衣服鞋袜,不言不语,也不开灯,便下床活动。有时扫地,有时擦擦桌椅。别人叫他,他也不答。约10~20分钟,他又脱衣而睡。次日问他,他说未曾起床。日子久了,习以为常。曾诊为梦游症。住在二楼,他一人独居一室。半夜起床后,常常先生火炉,然后开门,拿上桶担,下楼挑水,回来又把门关好,将水倒入缸里,又把铁壶灌满,放在火上。有时随即复睡,有时把水烧开,灌热水瓶。从未发现他吃喝过。干起活来轻手轻脚,从木碰撞,所以别人很难发觉。有时问他,仍一无所知。
患者自诉,除感经常头晕,有时心烦外,别无不适。但察其神色似有萎靡,表情略呈淡漠,寡语少言,目光无神。从无癫痫发作及癔病史。历经治疗效果不著。舌边、舌尖红而少苔,脉细弦而稍数。
辨证:肝阴不足,肾气上逆,火扰心神,伤阴生痰,以致魂不随神而动。
治法:养血安神,清热祛痰。方药:以酸枣仁汤加减。
炒枣仁30克
柏子仁15克
合欢皮12克
夜交藤12克
川芎10克
知母12克
茯神 12克
生龙骨12克
生牡蛎12克
朱砂末1.5克
分二次冲水煎服,5剂。
药后复诊,症脉似无改变。原方再进5剂。嘱其家人细为观察。服药10剂后,自述头晕、心烦大减。其母说,夜仍起床活动,但不外出。仍以原方稍变用量,续给5剂。
服药后,据称已不每夜起床活动,但过二至三夜仍犯一次。不过时间似短、活动亦少。嘱将上方连服半月,再来复诊。
又诊称:经细观察,近一周来,再未犯病,精神较前亦佳,有时还主动找人说话。遂嘱可间口服药1剂,继服10余剂,以巩固疗效。翌年夏季,其母告知患者已10月有余,末再复犯。
例二 章次公治不寐案(选自《章次公医案》)
翁男
中年以后之人,脉忌大忌弦。弦大则火浮于上,现代所谓血管硬化、血压亢进。用药纯温、纯凉,皆有流弊。今就寝辗转不能酣睡,精神兴奋太过使然,以酸枣仁汤为主。
酸枣仁12克 川芎6克 茯神12克 知母9克 甘草3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牛膝12克 鸡子黄一枚
二诊:药二服稍能静卧片时,既觉依旧辗转反侧,两脉皆弦。古人以为肝阴不足,虚火上炎,故两足常发冷。引火归原,即平其上部兴奋充血之义。
炮附片12克 生熟地12克 当归12克 牛膝18克 丹皮9克 知母9克 女贞子9克 旱莲草9克 桑椹子18克 煅珍珠母30克
另:琥珀2.4克 川贝6克 黄连3克 肉桂3克
共研末,分10包,卧前服1剂。
【按语】《内经》有云:“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酸枣仁汤方,《金匮》以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盖血虚营热,血不归肝,故虚烦不得眠耳。方中酸枣仁味酸平,入足厥阴、手少阴经血分,滋营气而敛心液,补肝之体;川芎辛温,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则其舒肝达郁之用,不言自明矣,肝体得养,肝用得遂,则血能归于肝矣。知母苦寒,滋化源,泻肾火,止渴而除烦;茯苓甘淡,性上行而下降,通心气以交肾,则魂梦自安矣。肝苦急,急多甘以缓之,甘草缓肝急而补中虚。铢两悉称,此经方之法度,最须留意焉。
 
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15~30g 茯苓6g 知母6~9g 川芎6g 甘草3g

方歌: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烦不眠证。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细。

方解:本方证治皆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而起。方中重用酸枣仁,其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为君;茯苓(神)健脾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为臣;佐以川芎[1]调畅气机,疏达肝气;甘草生用,和中缓急,为使。诸药相伍,一则养肝血以宁心神,一则清内热以除虚烦。



[1] 方中以知母之苦寒之性制约川芎之辛温,使之保留活血行气之功而无辛温之性,“去性存用”之法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