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62
声望
36
病证名。《素问·大奇论》:“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三阳急为瘕”。后世医家多有阐述。如《诸病源候论·瘕病候》:“瘕病者,由寒温不适,饮食不消,与藏气相搏,积在腹内,结块瘕痛,随气移动是也。言其虚假不牢,故谓之为瘕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瘕者假也,假血成形,腹中虽硬,其实聚散无常也,亦往往见于脐上。其原由寒暖失宜,饮食少节,脏腑之气先虚,又复多所劳伤,外而感受风寒,停蓄于内,是故正虚邪实,正不能胜邪,邪遂挟其力,反假游行之血,相聚相结,而成颗块,推之而动,按之而走。故名曰瘕。”《罗氏会约医镜》:“瘕者得之伤血,肋间有块如石,按之痛引少腹,去来无常,肚硬而胀,食减餐泥,假物成形,如血鳖之类。……治宜调养脾胃,磨积消疳,奏效迟缓。”古代瘕病名目繁多,有食瘕、鳖瘕、虫瘕、蛲瘕、虙瘕、血瘕、酒瘕、谷瘕、水瘕、青瘕、燥瘕、黄瘕、脂瘕、狐瘕、肠覃、石瘕等。详见各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