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8/06
- 帖子
- 2826
- 获得点赞
- 145
- 声望
- 48
六 脉 横 真
袁德培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院长,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脉诊自古有“神乎其技”的美誉。历代医家对之穷究几千年而未见冰释。脉学内部潜存的丰富信息对我们来说并非一目了然的,而是“含情脉脉”!她是一门具有高深学术思想和应用价值的科学,脉学所蕴含的精深哲理和诊病的玄机,一直是人们努力揭示、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古往今来之贤哲神医(秦越人、华元化、张仲景、李时珍等),都是熟读古籍、深谙医理、兼通数经、勤求古训、融汇新知的集大成者。他们长期坚持、锲而不舍地“读经典做临床”,练就了非凡的、具有“先见之明”的诊脉断病之本领,取得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立论著书,从而不断完善,更加丰富了传统中医的科学理论。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说:“近百余年西学东渐,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做陪衬,不论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药加西药。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辨证,凡遇炎症均以解毒消炎处理,如此失去了中医理论对诊疗实践的指导,则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对此,中医学界许多有识之士颇感忧虑和痛心疾首”。又加上脉学自古就有“不言传论”,初学者的确难窥其奥,大多半途而废。然而培养中医名医,脉诊是不能丢的,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依托,深谙中医经典理论,灵活运用,以实现中医应有的价值。
鄂西巴东邹君运国,出生中医世家,自幼酷爱中医。他熟读经典古籍,结合祖传、师授的实践经验,续贤余绪,发遑古义,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在“中医中药中国行”和“中医名医培养战略”蓬勃开展的大好时机和背景下,他撰写了《六脉玄机》一书。该书采撷众说,专主辨驳、考同伐异,阐述脉学的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笔者以工练的笔法,精深的造诣,熔裁平实之内容,使本来文意深奥的脉学理论,变得简单而通俗易懂。因此,本书对于中医院校学生和年轻的中医临床医生来说都是很有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作用的。
我被作者 “追求真理不服输,虽为执策亦欣慕”的创作激情和勤于学习精神而感动,因而欣然为之作序。希望我们中医院校的学子乃至医学界都能履行“博学、审慎、明辨、笃行”的学术精神,只有这样才会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进、学有所成。向广大读者推荐本书,旨在让同仁们互相勉励,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为中医在世界医学界上的又一次复兴和辉煌而奋斗!
袁德培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院长,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脉诊自古有“神乎其技”的美誉。历代医家对之穷究几千年而未见冰释。脉学内部潜存的丰富信息对我们来说并非一目了然的,而是“含情脉脉”!她是一门具有高深学术思想和应用价值的科学,脉学所蕴含的精深哲理和诊病的玄机,一直是人们努力揭示、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古往今来之贤哲神医(秦越人、华元化、张仲景、李时珍等),都是熟读古籍、深谙医理、兼通数经、勤求古训、融汇新知的集大成者。他们长期坚持、锲而不舍地“读经典做临床”,练就了非凡的、具有“先见之明”的诊脉断病之本领,取得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立论著书,从而不断完善,更加丰富了传统中医的科学理论。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说:“近百余年西学东渐,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做陪衬,不论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药加西药。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辨证,凡遇炎症均以解毒消炎处理,如此失去了中医理论对诊疗实践的指导,则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对此,中医学界许多有识之士颇感忧虑和痛心疾首”。又加上脉学自古就有“不言传论”,初学者的确难窥其奥,大多半途而废。然而培养中医名医,脉诊是不能丢的,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依托,深谙中医经典理论,灵活运用,以实现中医应有的价值。
鄂西巴东邹君运国,出生中医世家,自幼酷爱中医。他熟读经典古籍,结合祖传、师授的实践经验,续贤余绪,发遑古义,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在“中医中药中国行”和“中医名医培养战略”蓬勃开展的大好时机和背景下,他撰写了《六脉玄机》一书。该书采撷众说,专主辨驳、考同伐异,阐述脉学的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笔者以工练的笔法,精深的造诣,熔裁平实之内容,使本来文意深奥的脉学理论,变得简单而通俗易懂。因此,本书对于中医院校学生和年轻的中医临床医生来说都是很有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作用的。
我被作者 “追求真理不服输,虽为执策亦欣慕”的创作激情和勤于学习精神而感动,因而欣然为之作序。希望我们中医院校的学子乃至医学界都能履行“博学、审慎、明辨、笃行”的学术精神,只有这样才会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进、学有所成。向广大读者推荐本书,旨在让同仁们互相勉励,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为中医在世界医学界上的又一次复兴和辉煌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