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2/27
- 帖子
- 726
- 获得点赞
- 11
- 声望
- 18
- 年龄
- 63
《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学习心得(七)
重点谈谈刘老先生方剂命名的实用性。
笔者二十四天来,重点铺开处方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背诵。共背诵43首方,其中主方24首。
所谓熟能生巧啊。背会了,能用了,也就发现了一些特点。其中方剂的命名就颇为实用。
以调神汤为例:
调神汤,源自伤寒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龙骨、铅丹,加生石膏),主脉是聚关脉或上鱼际脉,主治阳亢气滞类疾病。
初用本方,还要细审脉证,颇费思索。然稍微熟悉之后就会发现,方名对选方用药有较强的引导、提示作用。
有一天一中年女性就诊,称因长期生气,引起头晕、食道一线有堵塞感,且时时烦躁。当时未及思索,脑子里就冒出了“宜调其
神”的想法,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调神汤。脉之,果有聚关脉。三剂,症状大减。继服七剂病愈。
当然了,不是说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名就不会选方了,笔者只是强调如此命名在临床上较为实用,便于理解、应用和推广。
一己之见,诸位达人指正。
重点谈谈刘老先生方剂命名的实用性。
笔者二十四天来,重点铺开处方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背诵。共背诵43首方,其中主方24首。
所谓熟能生巧啊。背会了,能用了,也就发现了一些特点。其中方剂的命名就颇为实用。
以调神汤为例:
调神汤,源自伤寒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龙骨、铅丹,加生石膏),主脉是聚关脉或上鱼际脉,主治阳亢气滞类疾病。
初用本方,还要细审脉证,颇费思索。然稍微熟悉之后就会发现,方名对选方用药有较强的引导、提示作用。
有一天一中年女性就诊,称因长期生气,引起头晕、食道一线有堵塞感,且时时烦躁。当时未及思索,脑子里就冒出了“宜调其
神”的想法,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调神汤。脉之,果有聚关脉。三剂,症状大减。继服七剂病愈。
当然了,不是说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名就不会选方了,笔者只是强调如此命名在临床上较为实用,便于理解、应用和推广。
一己之见,诸位达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