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B 半枝莲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38
获得点赞
331
声望
113
年龄
46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全草。(英)Barbed Shullcap Herb

别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50cm。茎方形,无毛。叶对生,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0.7~3.2cm,宽0.4~1.5cm,基部截形或圆形,边缘具波状疏钝齿,下面有腺点;叶柄短或近无。花单生于茎或分枝上部叶腋,成偏侧总状花序;花萼紫色,长约2mm,上唇背部盾片高约1mm,果时增大;花冠蓝紫色,长约1.3cm,冠筒基部前方囊状,下唇中裂片梯形;雄蕊4,二强。小坚果扁球形,具瘤。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于田边、路旁。主产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云南、台湾。

采制: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收,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含野黄芩素(scutellarein)、野黄芩甙(scutellarin)、红花素(carthamidin)、异红花素(isocarthamidin)及生物碱。

性味: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出处】出自《江苏植药志》

【拼音名】Bàn Zhī Lián

【英文名】Barbed Skullcap Herb, Herb of Barbed Skullcap

【别名】狭叶韩信草、通经草、紫连草、并头草、牙刷草、水韩信、溪边黄芩、金挖耳、野夏枯草、言草儿、半向花、偏头草、四方草、耳挖草、小号向天盏、狭叶向天盏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ytekarua barbvata D. Don(S.riu-larias Wall.)
采收和储藏:种子繁殖的,从第2年起,每年的5月、7月、9月都可收获一次。分株繁殖的,在当年9月收获第1次,以后线年可收获3次。用刀齐地割取全株,拣除杂草,捆成小把,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50cm。茎四棱形,无毛或在花序轴上部疏被紧贴小毛,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叶对一;叶柄长1-3mm;叶片卵形、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3cm,宽0.4-1.5cm,先端急尖或稍钝,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具疏浅钝齿,上面橄榄绿色,下面带紫色,两面沿脉疏生贴伏短毛或近无毛,侧脉2-3对,与中脉在下面隆起。花对生,偏向一侧,排列成4-10的顶生或腑生的总状花序;下部苞叶叶状,较小,上部的逐渐变得更小,全缘;花梗长1-2mm,有微柔毛,中部有1对长约0.5mm的针状小苞片;花萼长2-2.5mm,果时达4mm,外面沿脉有微柔毛,裂片具短缘毛,盾片高约1mm,果时高约2mm;花冠蓝紫色,长1-1.4cm,外被短柔毛,花冠筒基部囊状增大,宽1.5mm向上渐宽,至喉部3.5mm,上唇盔太,长约2mm,下唇较宽,中裂片梯形,长约3mm,侧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4,前对较长,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花丝下部疏生短柔毛;花盘盘状,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花柱细长。小坚果褐色,扁球形,径约1mm,具小疣状突起。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溪沟边、田边或湿润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有河北、陕西南部、湖南、湖北、湖南。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繁殖:多采用直播,北方春季3-4月播种,南方以秋播10月上旬播种为好。条播或穴播,条播,按行距25cm开条沟,沟内先浅透水,将种子与草木灰拦成种子灰均匀播入,薄覆细土0.7-1cm,穴播者按行株距25cm×25cm开穴,播种。播种量每1hm2需种子4.5-6.0kg。分株繁殖:在春、秋季进行。先将老株挖起,选健壮无病者分成3-4根茎为一株丛,穴栽于整好的畦上,行株距为25cm×25cm。
田间管理 直播在苗高5-7cm时进行匀苗,补苗需带土移栽,以利成活。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可施用清淡人畜粪水。从第2年起,分别在3月和5,7,9月收获后进行追肥1次,可施人畜尿或硫酸铵等。久旱要浇水,多雨季节要清理墒沟。

【性状】
性门面鉴别 全草长15-30cm。根纤细。茎四棱形,直径2-5mm,表面黄绿色至暗紫色。叶对生,皱缩或卷栩,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长1.5-3cm,宽0.5-1cm,被疏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叶柄短或近无机柄。枝顶有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具残存的宿萼,有时内藏四个小坚果。茎质软,易折断。气微,味苦涩。
以色绿、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长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上表皮细胞较大,有的细胞含橙皮甙结晶,以气孔周围为多见;气孔直轴式。非腺毛1-4细胞,壁具疣状突起,基部细胞有入射状纹理。腺鳞较多,头部类圆形,4-10余细胞,直径25-47μm,形大者类圆形或椭圆形,有的边缘凹凸,由数十个细胞组成,直径140-266μ。另有小腺毛,头部类圆形,1-2细胞,直径约28μm,柄短,单细胞。

【化学成份】全草含红花素(carthamidin),异红花素(iso-carthamidin),高山黄芩素(scutellarein),高山黄钤甙(scutel-la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raric acid),生物碱[1,2]多糖[3]等。另据报道,从地上部分分离得到汉黄芩素(wogo-nin),半枝莲素(scutervulin),半枝莲种素(rivularin),柚皮素(naringenin),芹菜素(apigenin),粗毛豚草素(hispedulin),圣草素(eriodictyol),木犀草素(suteolin),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烷酮(5,7,-trihydroxy-6-methoxyflavanone)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7-闳基-5,8-二甲氧基黄酮(7-hy-droxy-5,8-dimethoxy flavane),对-闳基苯甲西藏(p-hydroxyben-zaldehyde),对-闳基苄基丙酮(p-hydroxybenzylacetone),对-香豆酸(p-coumaric aic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能果酸(ut-solic acid)植物甾醇(phytosterol),植物甾醇β-D-葡萄糖甙(phy-tosteryl-β-D-glucoside)[4]等。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半枝莲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2.解痉祛痰作用:本品所含的红花素有较强的抗由组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作用,并有较好的祛痰作用。
3.抑瘤作用:用美蓝氏试管法筛选试验表明,本品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用细胞呼吸器法筛选实验表明,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细胞的抑制率大于75%。
4.免疫调节作用:本品所含的多糖在体外可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转化,其最适浓度为400r/ml。Sc给药1周后可明显提高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酯酶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促进DNCB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但大剂量给药(200mg/kg)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数,对脾指数无影响。
5.其它作用:5.1. 抑制ATP生成:本品所含的黄芩素具有抑制吲哚-3-乙酸氧化酶与ATP生成。
5.2. 抑制幼虫的生长:并能Heliothiszea幼虫的生长。
5.3.对血管作用:黄芩素甙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对抗由二磷酸腺工苷引起的血小板凝聚作用。

【毒性】半边莲煎剂小鼠iv的LD50为6.10±0.26g(生药)/kg。浸剂大鼠ig的LD50与75.1±13.1g(生药)/kg。大鼠每日ip0.1、0.3和1.0g(生药)/kg,连续3mo,体重、尿沉渣及尿蛋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病理检查,除部分大鼠肾脏有轻度浊肿外,未见显着器质性变化。黄芩素甙小鼠po最大耐受量为10g/kg,iv的LD50为1314mg/kg。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0g,加80%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0.5h,趁热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及浓盐酸数滴,渐显绯红色。(检查黄酮类)(2)取(1)项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试液1-2滴,溶液显墨绿色。(检查酚类)(3)取(1)项滤液4ml,置水浴上蒸干,残潭加5%盐酸5ml,搅拦溶解,滤过。滤液分置3支试管内分别加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硅钨酸试液各1-2滴,各试管均产生沉淀。(检查生物碱)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1.《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
2.《广西药植图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伤,血痢。
3.《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治跌打,刀伤,疮疡。
4.《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法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瘀,止痛。内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冶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癌见到改善症状的效果;阑尾炎,肝炎。
6.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

【摘录】《中华本草》
 
【出处】《江苏植药志》

【拼音名】Bàn Zhī Lián

【别名】通经草、紫连草、并头草(《南京民间药草》),牙刷草(《江苏植药志》),小韩信草、水韩信(《广西药植图志》),小耳挖草(《南宁市药物志》),溪边黄芩、金挖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野夏枯草、方草儿、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耳挖草(《广西中草药》),小号向天盏、虎咬红、再生草(《福建中草药》),赶山鞭(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狭叶向天盏(福建《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开花时采收,去根,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半枝莲,又名:狄叶韩信草。
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直立,四棱形,高15~50厘米。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7~32毫米,宽4~15毫米,基部截形或心脏形,先端钝形,边缘具疏锯齿;茎下部的叶有短柄,顶端的叶近于无柄。花轮有花2朵并生,集成顶生和腋生的偏侧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上面及边缘有毛,背面无毛;花柄长1~15毫米,密被粘液性的短柔毛;花萼钟形,顶端2唇裂,在花萼管一边的背部常附有盾片;花冠浅蓝紫色,管状,顶端2唇裂,上唇盔状、3裂,两侧裂片齿形,中间裂片圆形,下唇肾形;雄蕊4,2强,不伸出;子房4裂,花柱完全着生在子房底部,顶端2裂。小坚果球形,横生,有弯曲的柄。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池沼边、田边或路旁潮湿处。分布江苏、广西、广东、四川、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台湾、河南等地。产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叶片多已脱落,为带有花穗的茎与枝,长15~25厘米,四棱形,表面黄绿色或紫棕色,光滑,质柔软,折断面纤维状,中空;残留的叶片深黄绿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而易脱落;花穗着生在枝端,黄绿色。臭微弱,味微咸苦。

【化学成份】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甾体。

【药理作用】用美蓝试管法筛选试验,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细胞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于细胞呼吸器法筛选实验,对上述白血病血细胞的抑制率大于75%。

【性味】
辛,平。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辛微腥,性平,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辛微苦,无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
①《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
②《广西药植图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伤,血痢。
③《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治跌打,刀伤,疮疡。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祛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瘀,止痛。内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癌见到改善症状的效果;阑尾炎,肝炎。
⑥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附方】
①治吐血、咯血:鲜狭叶韩信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少许,炖热温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②治尿道炎,小便尿血疼痛:鲜狭叶韩信草一两,洗净,煎汤,调冰糖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③治热性血痢:小韩信草二两,煎服。(《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痢疾:鲜狭叶韩信草三至五两,捣烂绞汁服;或干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肝炎:鲜半枝莲五钱,红枣五个。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胃气痛:干狭叶韩信草一两,和猪肚或鸡一只(去头及脚尖,内脏),水、酒各半炖热,分二、三次服。(《泉州本草》)
⑦治咽喉肿痛:鲜狭叶韩信草八钱,鲜马鞭草八钱,食盐少许。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半枝莲、鹿茸草、一枝黄花各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肺脓疡:半枝莲、鱼腥草各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蛇头疔、淋巴腺炎:鲜狭叶韩信草-至二两,调食盐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⑾治淋巴结核:半枝莲二两,水煎服。或半枝莲、水龙骨各一两,加瘦猪肉适量,煮熟,吃肉和汤。
⑿治背痈:鲜半枝莲根捣烂外敷。要留出白头,一天敷二次。另取全草一两,水煎服,服四、五次即可排脓。排脓后,用根捣汁滴入孔内,并用纱布包扎,一天换二次。
⒀治癌症:半枝莲、蛇葡萄根各一两,藤梨根四两,水杨梅根二两,白茅根、凤尾草、半边莲各五钱。水煎服。(⑾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⒁治跌打损伤:小韩信草捣烂,同酒糟煮热敷。(《广西药植图志》)
⒂治一切毒蛇咬伤:鲜狭叶韩信草,洗净捣烂,绞汁,调黄酒少许温服,渣敷患处。(《泉州本草》)
⒃治毒蛇咬伤:鲜半枝莲、观音草各-至二两,鲜半边莲、鲜一包针各四至八两。水煎服。另取上述鲜草洗净后加食盐少许,捣烂取汁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用于癌瘤:取半枝莲1两,水煎两次,上、下午分服,或代茶。据36例食管癌、肺癌患者的观察,用药后部分患者有近期症状的改善,但尚未见有根治疗效。另有用半枝莲、白英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肺癌,对改善症状亦有一定效果。

【摘录】《*辞典》
 
【拼音名】Bàn Zhī Lián

【英文名】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

【别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on [S. rivularis Wall]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长15~35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0。5~1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长约1。2cm,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用法用量】15~30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本品原用于毒蛇咬伤及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癌肿及吐血损伤出血等症。用于肺癌,常与蜀羊泉、寻骨风、鱼腥草等配合应用;用于胃肠道癌症,常与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八月礼、半边莲等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t0110ba78bcb71c01c0.png
t01ecd125fc3a7e5ec8.jpg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开头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1. 用于热毒疮疡,毒蛇咬伤,以及肺痈等症。
半枝莲用治痈肿疮疡,有解毒、消肿作用;用治毒蛇咬伤也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单独应用,或配合清热解毒药同用,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用治肺痈,可配合鱼腥草、开金锁等同用。
2. 用于肺癌、以及肠胃道癌症。
本品用于肺癌,常与蜀羊泉、寻骨风、鱼腥草等配合应用;用于胃肠道癌症,常与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八月礼、半边莲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利尿、祛瘀止血,可用于腹水及损伤出血等症。
【处方用名】半枝莲(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 半枝莲一药,原名开头草,别名为狭叶韩信草,一般在开花时采全草入药。因它的小花交互对生,集成偏侧总状花序,形如牙刷,故俗称牙刷草。
2. 本品原用于毒蛇咬伤及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癌肿及吐血损伤出血等症。
 
摘《用药心得十讲》:
半枝莲味苦,性凉。功能清热解毒,活瘀消肿。近代多作为抗癌药使用。
近些年有的文献报导用半枝莲60克、山豆根30克、露蜂房30克、山慈菇30充,共为细末,水丸绿豆大,每服15丸,每日2~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可用于治疗各种肿瘤。还有的制成“复方半枝莲抗癌注射液”(由半枝莲、白花舌蛇草、半边莲、猪殃殃、白英、龙葵制成),每次2~4毫升,作肌肉或穴位注射,对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有一定疗效。
我治疗各种癌症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也常于应证的汤药方中,加用半枝莲15~30克。或再加半边莲、山慈菇等。
用量一般15~50克。
 
基本介绍
大花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grandiflora),别称半支莲(植物学大辞典)、松叶牡丹、龙须牡丹、金丝杜鹃、洋马齿苋、太阳花、午时花,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的植物。

形态特征
半枝莲属多年生草本,高15-50cm。茎四棱形,无毛或在花序轴上部疏被紧贴小毛,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叶对一;叶柄长1-3mm;叶片卵形、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3cm,宽0.4-1.5cm,先端急尖或稍钝,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具疏浅钝齿,上面橄榄绿色,下面带紫色,两面沿脉疏生贴伏短毛或近无毛,侧脉2-3对,与中脉在下面隆起。花对生,偏向一侧,排列成4-10的顶生或腑生的总状花序;下部苞叶叶状,较小,上部的逐渐变得更小,全缘;花梗长1-2mm,有微柔毛,中部有1对长约0.5mm的针状小苞片;花萼长2-2.5mm,果时达4mm,外面沿脉有微柔毛,裂片具短缘毛,盾片高约1mm,果时高约2mm;花冠蓝紫色,长1-1.4cm,外被短柔毛,花冠筒基部囊状增大,宽1.5mm向上渐宽,至喉部3.5mm,上唇盔太,长约2mm,下唇较宽,中裂片梯形,长约3mm,侧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4,前对较长,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花丝下部疏生短柔毛;花盘盘状,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花柱细长。小坚果褐色,扁球形,径约1mm,具小疣状突起。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根廷、巴西南部、乌拉圭以及中国大陆的公园等地,常生于逸生,原产于南美洲,可播种或扦插繁殖。

价值介绍
药品简述
【药名】
t01bfd8ef53dde105f5.jpg
:半枝莲

【汉语拼音】:banzhilian

【英文名】:BarbedSkullcapHerb,HerbofBarbedSkullcap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ytekaruabarbvataD.Don(S.riu-lariasWall.)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止血药。

【科属分类】:唇形科、黄芩属。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肺经;肝经;肾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

t01111bc7a9ea021f1e.jpg


【主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

【品名】:半枝莲。

【别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半枝莲,挖耳草,通经草,紫连草,小韩信草,小韩信,小耳挖草,金挖耳草,盒挖耳,耳挖草,溪边黄芩,野夏枯草,方儿草,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小号向天盏,虎咬红,再生草,赶山鞭,狭叶向天盏。

【商品名】:半支莲,半枝莲。以植株完整、肥壮、色绿、无混土者为佳。

【处方名】:半支莲,半枝莲,鲜半支莲。以植株完整、肥壮、色绿、无混土者为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长期服用对胃不好,连续服用5天,容易拉肚子。

【生态环境】:生于溪沟边、田边或湿润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有河北、陕西南部、河南、湖北、湖南。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

【采收储藏】:种子繁殖的,从第2年起,每年的5月、7月、9月都可收获一次。分株繁殖的,在当年9月收获第1次,以后每年可收获3次。用刀齐地割取全株,拣除杂草,捆成小把,晒干或阴干。

药物形状
该品长15-35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0.5-1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长约1.2cm,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t01c55c3f0b473f60b3.jpg
半枝莲形状Nouos

药用价值
1.半枝莲的药理作用  

该品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甙、甾体以及酚类、鞣质等。其所含的半枝莲素,系一种黄酮类化合物(2,5-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此外,还有另两种黄酮类化合物汉黄苓素(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和5-羟基-7, 8-二甲氧基黄酮。动物实验证实,半枝莲对肉瘤180、艾氏腹水癌、脑瘤22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日本学者在通过体外实验对800种中药作抗肿瘤活性筛选时发现有88种中药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在 90%以上,其中半枝莲对JTc-26瘤细胞体外抑制率达100%,其对正常细胞的抑制率则仅为50%。在观察这些中药的临床抗肿瘤疗效时发现,即使是对治疗乏术的晚期肿瘤,亦有改善症状、抑制肿瘤增殖和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实验还证实,用美蓝试管法,半技莲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有轻度抑制作用;用细胞呼吸法,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细胞和抑制率大于75%。半枝莲制剂还对W256.U14.S186.EAC、ESC等动物肿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5]除抗癌作用外,该品还有抑
t0185834df955336c46.jpg
菌、利尿、止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

2.半枝莲在临床治疗癌症的应用  

半枝莲在临床治疗癌症中,应用十分广泛,多与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组成复方配伍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临床有大量报道。

a、胃癌  

有报道,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制成复方丸剂三宝功德丹,治疗中晚期胃癌182例。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并用地骨皮、枸杞子各10g煎汤冲服,患者用药1个月~10年。结果:基本治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癌变消失,存活3年以上)46例,显效52例,好转45例,无效39例。

临床证实,服药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另有人用抗癌注射液(半技莲、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猪殃殃)治疗胃癌4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2.4%。

b、食道癌  

有报道,以半枝莲复方莲蛇饮(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刘寄奴、郁金等)内服,每日1剂,并同时加用开道散3克,分3次冲服,治疗食道癌。证实能缓解症状,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期。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顺利进食,恢复体力,生活自理,生存期超过5年。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用复方半枝莲汤(半枝莲60克,公英、黄药子各30克,黄连6克,半夏9克,全瓜萎1枚)为主治疗食道癌25例。

结果显效6例(自觉症状消失,细胞学检查癌细胞消失,基底层细胞重度增高或重度增生,癌细胞萎缩或破坏,X线则见局部病灶消失),好转9例,无效7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60%。

张氏报道,治疗食管癌31例。辨证分型,对气滞血瘀及痰湿凝结型均用半枝莲复方,60剂为1疗程。疗效好的改汤剂为散剂,每服10克,每日2次;疗程差的坚持用汤剂2个疗程。治疗结果存活5年以上6例,3年以上9例,1年以上10例,不足1年死亡者6例。肝炎、肿瘤等病证。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t01f5e89294e31b733f.jpg
全长15-40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四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或卷摺,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0.5-1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有明显的钝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质脆易碎。花序生于枝端,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深蓝紫色,长约1.2cm,被毛,但商品中花冠常已脱落,留有匙形的下萼和具盔状盾形的上萼,内藏4个扁球形小坚果,浅棕色。全草质柔软,易折断。气微,味苦涩。

以色绿、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制片:表皮细胞呈长多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上表皮细胞较大,长55-93μm,宽14-40μm,下表皮细胞长25-48μm,宽11-25μm。非腺毛1-2个细胞组成,圆锥形,壁具疣状突起,基部细胞具放射状角质层纹理;近叶缘处非腺毛较大,由1-3个细胞组成,长48-141μm。腺鳞上表面较少,下表面较多,腺头圆球形、扁圆球形,由7-8个细胞组成,直径50-75μm,腺柄单细胞;腺毛存在于下表皮,由4个细胞组成的腺头,直径约28μm,腺柄单细胞。气孔存在于下表皮,直轴式。

理化鉴别

⒈取该品粉末10克,加80%乙醇50毫升,置水浴上回流半小时,趁热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

⒈取滤液1毫升,加镁粉少许及浓盐酸4滴,溶液渐呈绯红色。(检查黄酮类)

⒉取滤液1毫升,加1%三氯化铁试液1-2滴,溶液呈墨绿色。(检查酚类)

⒊取以上剩下的滤液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5%盐酸5毫升溶解,滤过。于三支试管中各加滤液约1毫升,再分别加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及钨酸试液各1-2滴,均产生沉淀。(检查生物碱)

⒉薄层层析样品制备:该品粉末(20目)2克,加乙醚10毫升,回流半小时,倾去乙醚,残渣加甲醇15毫升,回流半小时后冷却,滤过,滤液供点样用。点样量10毫升。吸附剂:硅胶H(黄岩荧光化学厂),加0.5%CMC铺板,110℃活化半小时。展开剂:甲苯-甲酸乙酯-甲酸(3:3:1)。展距12cm。于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斑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