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当归汤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62
声望
36
当归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

【处方】当归 ,干姜, 芍药 ,阿胶各6克 ,黄芩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衄血,吐血。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

当归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处方】当归, 芍药, 厚朴, 半夏各6克 ,桂心, 甘草, 黄耆 ,人参各9克 ,干姜12克, 蜀椒3克。


【制法】上药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脾胃虚寒,湿阻气滞,心腹绞痛。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640毫升,分四服;体弱者分六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当归(切,焙),黄耆(细锉),人参各30克, 桂(去粗皮),赤芍药, 甘草(炙,锉),生干地黄(焙)各22.5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治痈疽发背,穿溃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当归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当归 ,干姜(炮),熟地黄, 柏皮, 小蓟 ,羚羊角(镑),阿胶(炒)各10克 ,白术, 芍药各15克 ,黄芩, 甘草(炙)各7.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治三焦虚损,吐血唾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竹茹3克,煎至240毫升,去滓;再入伏龙肝3克、头发灰3克、蒲黄3克,又煎至210毫升,不拘时候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当归汤--《百一选方》卷十五


【处方】淡竹叶 ,灯心, 当归(去芦),红枣, 竹猥绥(即海金沙草),麦门冬(去心),乌梅, 甘草, 木龙(即野葡萄藤)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治血淋及五淋。


【用法用量】煎汤代茶,频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二一五补。


【摘录】《百一选方》卷十五

当归汤--《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当归6克(酒洗),赤芍药(煨)4.5克, 独活, 防风, 赤茯苓, 黄芩, 秦艽各3克, 杏仁2.4克(去皮、尖),甘草1.8克, 桂心0.9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利湿蠲痹。主治风湿痹证。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处方】当归(切,焙)1两,黄连(去须,锉,炒)1两,黄柏(去粗皮)1两,地骨皮1两。


【功能主治】伤寒时气后,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上锉,如麻豆大。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下蜜1合,搅匀,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当归汤--《千金翼》卷六


【处方】当归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芎?3两,芍药3两,干地黄4两。


【功能主治】产后血留下焦不去。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5升,分为5服。


【摘录】《千金翼》卷六

当归汤--《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婴孺方》


【处方】当归1分,黄芩1分,甘草1分,芎?1分,黄连1分,细辛2分半,干姜2分半。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小儿吐(口见??)。


【用法用量】用水2升,煮8合,温服半合,日3次。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婴孺方》

当归汤--《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婴孺方》


【处方】当归1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黄芩1两,芍药1两,人参1两,干姜1两,大黄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发热,服解肌汤不除者。


【用法用量】用水3升,煮1升,去滓,下芒消1两,再煎2-3沸,300日儿服半合。量加减,利为度。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婴孺方》

当归汤--方出《经效产宝》卷上,名见《济阴纲目》卷八


【处方】甘草(炙)|<<
<<

>>
>>|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焙)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半,牡丹皮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芎?1两,土瓜根1两,赤芍药1两,朴消1两,桂(去粗皮)1两,虻虫(去翅足,糯米同炒米熟,去米)1分,水蛭(微炒)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主治: 妇人月候不调,或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或少,脐下(??)痛,面色萎黄,四体虚羸,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再夜1。

制备方法: 上为粉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炒)1两,红蓝花1两,延胡索1两,紫葳1两,琥珀半两(研),牡丹皮3两,姜黄3两,牡(??)3两,鬼箭羽3两,麒麟竭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菴闾子1两,藕节1两(切,焙),没药(研)1两,桂(去粗皮)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主治: 妇人经水不通,腰腹刺痛,拘倦少力,呕吐恶心,怠惰多睡,头旋眼涩,日渐羸瘦,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如无牡蒙亦得。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干姜(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木香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炒)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主治: 暴冷心腹痛,头面冷汗出,霍乱吐下,脉沉细;及伤寒冷毒,下清水;及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焙)1两,白芷1两,防风(去叉)1两,白鲜皮1两,白术1两,芎?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锉)1两,甘菊花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

主治: 中风手足偏枯,口面?斜疼痛,一目不能合。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2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1盏,去滓,与食相间温服,日3夜1。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锉,微炒)半两,干姜(炮裂,炒)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黄耆(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川椒(去目及闭口,微炒出汗)1两,半夏(汤洗7次,去滑)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桂心半两。

出处: 《普济方》卷二四八。

主治: 寒疝心痛,及诸虚冷气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焙)1两,黄耆(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芎?1两,羌活(去芦头)1两,人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芍药1两,木香1两,槟榔(锉)1两,桔梗(锉,炒)1两,牡丹(去心)1两,沉香(锉)1两,甘草(炙,锉)1两,地骨皮1两,半夏(生姜汁浸,炒)1两,桂(去粗皮)1两半,蓬莪(??)(煨,锉)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五○。

主治: 妇人血风,身体百节疼痛,乍寒乍热,经脉不利,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锉,炒)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肉豆蔻(去壳)5个(炮),甘草(炙,锉)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 产后下痢赤白,腹痛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1两,甘草1两,赤芍药1两,葛根1两,细辛1两,黄柏1两,麻黄1两(去根节),苦参1两,白芷1两,肉桂1两,汉椒1两,防风1两(去芦头)。

出处: 《圣惠》卷六十一。

主治: 痈疽发背,先穿破,出脓水不住。伤外风,毒焮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度以水5升,煎取3升,温暖洗疮,汤冷即住,用热巾拭,宜用别膏贴之。

制备方法: 上锉细焙干,分为四度。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木香半两,草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术1两,熟干地黄(焙)1两,芎?3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 妊娠心腹引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大枣2个(去核),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2两,芎?2两,黄芩2两,芍药2两,甘草2两,生竹茹2升。

出处: 《千金》卷四。

主治: 崩中去血虚羸。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竹茹,取6升,去滓,纳诸药,煎取3升半,分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方下虽主崩中去血虚羸,必竟血虚火旺,火能消物,所以羸瘦。方用芎、归、芍药专行和血,甘、芩、竹茹专清胃热,然惟始病用之为宜。若久困虚羸,当非此方可治也。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炒)半两,干漆(炒烟透)半两,棕榈(烧灰)半两,红蓝花半两,甘草(炙)半两,鲤鱼皮(烧灰)半两,白芍药半两,牡丹(去心)半两,紫葳半两,芫花(醋浸半日,炒干焦色)1分,香墨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主治: 产后血气血块攻冲,心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葱白3寸,生姜3片,水、酒共1盏,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粉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陈皮1两,当归1两,熟地黄1两,白芍药1两,阿胶3分,桃胶3分,赤茯苓3分,人参半两,芒消半两,香附子半两,甘草1分。

出处: 《鸡峰》卷十八。

主治: 劳淋,小便淋沥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焙)1分,赤芍药1分,鳖甲(醋炙,去裙襕)1分,柴胡(去苗)1分,大黄(锉,炒)1分,甘草(炙)1分,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主治: 小儿疟疾。

用法用量: 5-6岁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焙)2两,防风(去叉)2两,黄耆(细锉)2两,柴胡(去苗)8两,细辛(去苗叶)1两,麻黄(去根节,煮1-2沸,掠去沫,控干)1两,人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50个,桂(去粗皮)3两,半夏(汤浸去滑7遍)5两,黄芩(去黑心)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九。

主治: 肺痹上气,闭塞胸中,胁下支满,乍作乍止,不得饮食,唇干口燥,手足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姜7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夜2,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淡竹叶、灯心、当归(去芦)、红枣、竹猥绥、麦门冬(并根苗用)、乌梅、甘草、木龙(又名野葡萄藤)各等分。

出处: 《百一》卷十五引郑媪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五。

主治: 血淋及五淋等疾。

用法用量: 上药或多少亦不妨,煎汤作熟水,患此疾者多渴,随意饮之。

附注: 方中竹猥绥,《普济方》引《百一》作竹葳蕤,《准绳·类方》作竹园荽。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身2钱,黄连(酒洗)2钱,黄芩2钱,生地黄3钱(酒洗,阴干),炙甘草3钱,柴胡1两,白芍药2钱。

出处: 《洁古家珍》。

功效:补益肾水。

主治: 肝肾阴虚,风热上攻,瞳子散大,眼黑,或生翳膜。

用法用量: 水煎,临卧服。

附注: 保命当归汤(《原机启微》附录)。《原机启微》附录生地黄作熟地黄。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焙)1两半,赤芍药(锉,炒)1两半,禹余粮(淬5-7次)1两,麒麟竭1两,黄柏(微炙,锉)1两,地榆(锉碎,炒)1两,生姜,生地黄(焙)1两(1方用熟干地黄)。

出处: 《普济方》卷三三四。

主治: 妇人经血不止,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于食前服1钱,粥饮调下,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当归(切,焙)1两,芍药(锉)1两,桂(去粗皮)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主治: 产后胞衣不下;妇人有孕伤寒,脉浮头重、自利,腹中切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附注: 桂枝加芍药当归汤(《云岐子保命集》卷下)、当归散(《普济方》卷三五七)、桂枝芍药当归汤(《准绳·伤寒》卷七)。
 
名称: 当归汤

别名:当归汤

组成: 川芎、当归、白芍、熟地、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麦冬、黄耆、川断、黄芩、陈皮、香附、砂仁。

出处: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功效:养气益脾。

主治: 妊娠五月胎不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