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不知道大家是都不读内经了, 还是读了不吭声?

老熊猫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20
帖子
1094
获得点赞
9
声望
38
年龄
46
本版现在都没人发帖了。 其实看书看多了, 多数医家的理论还是源自于内经。
最终多要回到内经上。

前两天在QQ群里说看“中医基础”的事,我上周日和昨天都到书店了,把中医基础仔细看了看, 感觉看不看真没啥必要。 我那本中医诊断学里面, 有大部分的基础东西。

其实中医基础里面的内容是什么呢, 不过是把一些概念罗列一下, 把一些东西归纳一下, 为初学者扫清一些学习的疑惑和障碍, 基础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源于古书。 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就像学习计算机某们技术一样, 看就看经典, 不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入门教程, 浪费金钱和时间。

所以有时间还是多看内经。
 
最近读书的一点感慨。 欢迎批评, 我准备过段时间继续看素问。
继续搞一些比较变态和弱智的问题, 活跃一下气氛。
 
感觉内经对于实际提高帮助不大,也许对临床熟悉了之后再读就好了吧
 
学中医先难后易的方法是先看伤寒,学中医先易后难的方法是先看四小经典.内经是需要随时翻阅的那种书.每个人治学的方法有差异,按自己感兴趣的来比较好.
 
先读伤寒,后读金匮。内经的病机论也要看看。
 
恭喜楼主.杏林之路岔道不再!
 
暂时还没看,有时间还是要看的。
 
楼主说的很对。要想学好中医。不懂内经是不行的。还是多看点老祖宗的东西吧。
 
中医基础还是要看, 内经还是要读。 还是要听取一下大家的意见比较好。
毕竟有些东西都是别人的经验之谈。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最笨地。
 
回复 1# 老熊猫


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只有最适合的,没有最好的。
 


这是什么话?没有内经就没有中医这个概念。至于学不学,有个直接与间接的关系。不读内经本身,读一些内经注之类也是行的,因为这涉及个人的文化水平问题。有些临床家什么医书也不会读,但他有好的师傅,也行!但要不犯错,又要推陈出新,那可不仅是要读,最好是边实践边研究内经才行。

顺便回应一下,那电磁场网友,如果不从内经出发,从电磁出发,这中医就不要叫传统中医了,可以叫电医,或电中医之类!
 


若是参照阴阳互根与五行生克来,歧途也不到那里去!中医最大的问题是信心。信心不足的原因,是中小学基础教学是定性又定量的,可中医药不定量,也难定性,只看赵本山广告词中那个“疗效”。中医的短处在这,如果中医要发展和普及,一辩证法要加强教育,二是中医要与数学结合,这就是阳光大道。但,这没有教育部长一级以上谋不来。所以,我等小辈,只有大声疾呼,呐喊:快救救中医吧!
 
我是做针灸的,感觉内经对我很重要。必须看的。
 
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理解!這是本終身必讀的書!
建議收入到小學課本里!
 
入门就读内经,难度很大,毕竟我们现在都是白话文,不怎么学古文了
 
内经10年前通读一遍,跟现在感觉很不同,有一定临床基础再读比较好.感觉注解有很多误解之处.一味看注释容易误导临床.
 
呵呵,研讀內經,其樂無窮。讀過幾遍?不記得了。抄過一遍,逐字注解過一遍,校對過一遍,訂補過一遍,拆分過一遍,最後在融入甲乙、太素、上古醫經一起,再拆分了一遍。雜七雜八估計看了四五十遍吧。呵呵,看得快、忘得快。回頭還是兩手空空,兩眼一抹黑。
 
呵呵,我也在抄。蛮好玩的,还在读杨上善的版本

多谢楼上仁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