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21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生犀角尖(镑)1分,牛黄(研)1分,黄连(去须)1分,代赭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主治: 小儿胎风。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3丸,用乳汁研化服;3-4岁儿每服5丸,次服虎睛丸。 制备方法: 上为末,拌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生犀角尖(镑)1分,牛黄(研)1分,黄连(去须)1分,代赭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主治: 小儿胎风。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3丸,用乳汁研化服;3-4岁儿每服5丸,次服虎睛丸。 制备方法: 上为末,拌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22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生犀角末1分,人参(去芦头,切)、枳实(去瓤,炙),槟榔半两,黄连1两,大黄2两(酒浸,切片,以巴豆去皮100个贴在大黄上,纸裹,饭上蒸3次,切,炒令黄焦,去巴豆不用)。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主治: 大人、小儿风热痰实面赤,大小便秘涩,三焦邪热,腑脏蕴毒。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临卧熟水送下。未动加丸。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生犀角末1分,人参(去芦头,切)、枳实(去瓤,炙),槟榔半两,黄连1两,大黄2两(酒浸,切片,以巴豆去皮100个贴在大黄上,纸裹,饭上蒸3次,切,炒令黄焦,去巴豆不用)。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主治: 大人、小儿风热痰实面赤,大小便秘涩,三焦邪热,腑脏蕴毒。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临卧熟水送下。未动加丸。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23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生犀角屑2两,黄柏2两,黄连3两,苦参3两,当归。 出处: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注文)引《肘后》,名见《普济方》卷二○九。 主治: 苦下,无问冷热及脓血痢。 用法用量: 每服1方寸匕,空腹以糯米煮作饮调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犀角散”。方中当归用量原缺,《普济方》五物各等分。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生犀角屑2两,黄柏2两,黄连3两,苦参3两,当归。 出处: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注文)引《肘后》,名见《普济方》卷二○九。 主治: 苦下,无问冷热及脓血痢。 用法用量: 每服1方寸匕,空腹以糯米煮作饮调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犀角散”。方中当归用量原缺,《普济方》五物各等分。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24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2两,桑螵蛸2两,白菊花2两,赤芍2两,玄参2两,人参2两,山药2两,羌活2两。 出处: 《眼科全书》卷四。 主治: 两睑粘睛。脾胃虚弱,风冷邪气聚于睑,致胞睑风赤湿烂,肝膈虚热,眵粘四眦,夜睡上下胞睑胶凝粘紫,血滞不散,久则渐生翳膜。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滚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2两,桑螵蛸2两,白菊花2两,赤芍2两,玄参2两,人参2两,山药2两,羌活2两。 出处: 《眼科全书》卷四。 主治: 两睑粘睛。脾胃虚弱,风冷邪气聚于睑,致胞睑风赤湿烂,肝膈虚热,眵粘四眦,夜睡上下胞睑胶凝粘紫,血滞不散,久则渐生翳膜。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滚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25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1两,吴蓝1两,升麻1两半,黄耆(锉)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甘草(炙)1两半,大黄(锉,炒)3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三。 主治: 热毒风攻头面,咽嗌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早、晚食后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1两,吴蓝1两,升麻1两半,黄耆(锉)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甘草(炙)1两半,大黄(锉,炒)3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三。 主治: 热毒风攻头面,咽嗌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早、晚食后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26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4分,升麻3分,大黄6分,牛蒡子8分,乌蛇10分(炙,去头尾),玄参8分。 出处: 《外台》卷二十三引《经效方》。 主治: 瘰疬。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午后煎牛蒡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4分,升麻3分,大黄6分,牛蒡子8分,乌蛇10分(炙,去头尾),玄参8分。 出处: 《外台》卷二十三引《经效方》。 主治: 瘰疬。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午后煎牛蒡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27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屑)1两1分,黄连(去须)1两半,女蒌1两,白头翁(去芦头)1两半,茜根3分,枳壳(去瓤,麸炒黄)3分,甘草(炙)半两,赤石脂1两1分,黄芩(去黑心)1两,干蓝半两,榉皮(炙)3分,龙骨1两,黄柏(去粗皮,炙)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主治: 小儿赤痢,经时不止。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3丸,3-6岁儿每服4-5丸,空心、午后各1服,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屑)1两1分,黄连(去须)1两半,女蒌1两,白头翁(去芦头)1两半,茜根3分,枳壳(去瓤,麸炒黄)3分,甘草(炙)半两,赤石脂1两1分,黄芩(去黑心)1两,干蓝半两,榉皮(炙)3分,龙骨1两,黄柏(去粗皮,炙)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主治: 小儿赤痢,经时不止。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3丸,3-6岁儿每服4-5丸,空心、午后各1服,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28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玄参1两,牛黄1分(细研),天竹黄半两(细研),郁金半两,川芒消1两(去苗),柴胡1两。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二。 主治: 眼眉骨遍痛及头疼,心躁,小便赤黄,四肢烦热,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甘豆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牛黄、天竹黄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玄参1两,牛黄1分(细研),天竹黄半两(细研),郁金半两,川芒消1两(去苗),柴胡1两。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二。 主治: 眼眉骨遍痛及头疼,心躁,小便赤黄,四肢烦热,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甘豆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牛黄、天竹黄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29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分,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龙脑1分(细研),天南星1分,水银1分,天麻1分,天竹黄1分(细研),白附子1分(炮裂),桂心1分,蝉壳1分,干蝎1分,乌蛇肉1分,铅霜1分,硫黄1分(与水银结砂子,细研)。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急惊风,遍身壮热,心多惊悸,睡卧不安,手足跳掣,胸膈多涎。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分,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龙脑1分(细研),天南星1分,水银1分,天麻1分,天竹黄1分(细研),白附子1分(炮裂),桂心1分,蝉壳1分,干蝎1分,乌蛇肉1分,铅霜1分,硫黄1分(与水银结砂子,细研)。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急惊风,遍身壮热,心多惊悸,睡卧不安,手足跳掣,胸膈多涎。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0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1两,青皮1两,黑牵牛(半生,半炒)1两,陈皮1两,连翘(去心)5钱,新薄荷2斤(捣取汁),皂角2枚(去子皮弦,泡捶,以布绞取汁1碗)。 出处: 《金鉴》卷六十四。 主治: 诸般瘰疬,兼心火上攻,两目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滚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皂角汁,新薄荷汁同熬成膏,和入药末内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1两,青皮1两,黑牵牛(半生,半炒)1两,陈皮1两,连翘(去心)5钱,新薄荷2斤(捣取汁),皂角2枚(去子皮弦,泡捶,以布绞取汁1碗)。 出处: 《金鉴》卷六十四。 主治: 诸般瘰疬,兼心火上攻,两目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滚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皂角汁,新薄荷汁同熬成膏,和入药末内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1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1两,人参1两半,白茯(去黑皮)1两,芍药1两,羌活(去芦头)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玄参1两,山芋2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九。 主治: 胬肉粘睛,热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临卧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1两,人参1两半,白茯(去黑皮)1两,芍药1两,羌活(去芦头)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玄参1两,山芋2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九。 主治: 胬肉粘睛,热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临卧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2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分,栝楼根半两,蛇退皮(炙赤色)1分,钩藤钩子1分,麻黄(去节)1分,黄耆(蜜炙)半两,羌活半两,防风半两,白芍药半两,甘草1分。 出处: 《普济方》卷三八八引《汤氏宝书》。 主治: 小儿摇头下血。乃肝血液盛,外有风热乘之,肝属木,木盛而脾土为木所克,脾与肺是子母,俱为肝所胜,而血遂浸溃于大肠,故便血不止。 用法用量: 食后薄荷汤送下。只2服作效,头摇即止。便血次愈多,间服胃风汤,日减1日。 制备方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分,栝楼根半两,蛇退皮(炙赤色)1分,钩藤钩子1分,麻黄(去节)1分,黄耆(蜜炙)半两,羌活半两,防风半两,白芍药半两,甘草1分。 出处: 《普济方》卷三八八引《汤氏宝书》。 主治: 小儿摇头下血。乃肝血液盛,外有风热乘之,肝属木,木盛而脾土为木所克,脾与肺是子母,俱为肝所胜,而血遂浸溃于大肠,故便血不止。 用法用量: 食后薄荷汤送下。只2服作效,头摇即止。便血次愈多,间服胃风汤,日减1日。 制备方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3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两,乌梅肉3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秦艽2两(去苗),贝母3分(煨令微黄),柴胡1两半(去苗),川升麻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龙胆3分(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一。 主治: 热劳。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猪胆汁2合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两,乌梅肉3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秦艽2两(去苗),贝母3分(煨令微黄),柴胡1两半(去苗),川升麻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龙胆3分(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一。 主治: 热劳。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猪胆汁2合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4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两,川升麻3分,黄连3分(去须),赤茯苓3分,栀子仁半分,木通1两(锉),子芩3分,玄参3分,天门冬3分(去心,焙)。 出处: 《圣惠》卷六。 主治: 肺脏壅热,烦闷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及夜临卧时煎淡竹叶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两,川升麻3分,黄连3分(去须),赤茯苓3分,栀子仁半分,木通1两(锉),子芩3分,玄参3分,天门冬3分(去心,焙)。 出处: 《圣惠》卷六。 主治: 肺脏壅热,烦闷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及夜临卧时煎淡竹叶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5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天竺黄、防风、羚羊角、全蝎(酒洗)、白僵蚕、羌活、明天麻、京墨(煅微烟为度)、川黄连、犀角、胆南星、麻黄、西牛黄各等分。 出处: 《疡医大全》卷三十。 主治: 胎毒蓐疮。小儿百日内生疮,从身渐延至头。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蒸饼打糊为丸,如芡实大,朱砂、金箔为衣。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天竺黄、防风、羚羊角、全蝎(酒洗)、白僵蚕、羌活、明天麻、京墨(煅微烟为度)、川黄连、犀角、胆南星、麻黄、西牛黄各等分。 出处: 《疡医大全》卷三十。 主治: 胎毒蓐疮。小儿百日内生疮,从身渐延至头。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蒸饼打糊为丸,如芡实大,朱砂、金箔为衣。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6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3分,川升麻半两,黄芩半两,玄参半两,黄耆半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皂荚1两(去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用),坐(如手)半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 出处: 《圣惠》卷九十。 主治: 小儿热毒气壅,外攻皮肤生疖,赤肿焮痛,或时烦热,少得睡卧。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生甘草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3分,川升麻半两,黄芩半两,玄参半两,黄耆半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皂荚1两(去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用),坐(如手)半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 出处: 《圣惠》卷九十。 主治: 小儿热毒气壅,外攻皮肤生疖,赤肿焮痛,或时烦热,少得睡卧。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生甘草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7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5分,防风5分,人参5分,升麻5分,防葵5分,槟榔仁5分,青木香8分,光明砂(研)8分,牛膝8分,龙齿(炙)6两,铁精6两,露蜂房(炙)3分,银箔(研)3分。 出处: 《外台》卷十五引《广济方》。 主治: 心虚,热风上冲头面,心系急,时时惊,四肢烦,腰膝冷,邪气发,神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20-25丸,酒送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5分,防风5分,人参5分,升麻5分,防葵5分,槟榔仁5分,青木香8分,光明砂(研)8分,牛膝8分,龙齿(炙)6两,铁精6两,露蜂房(炙)3分,银箔(研)3分。 出处: 《外台》卷十五引《广济方》。 主治: 心虚,热风上冲头面,心系急,时时惊,四肢烦,腰膝冷,邪气发,神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20-25丸,酒送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8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川大黄1两(锉,微炒),巴豆1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丹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出处: 《圣惠》卷九十二。 主治: 小儿脏腑壅滞,腹胁妨闷,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3岁儿每服3丸,以温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巴豆、丹砂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川大黄1两(锉,微炒),巴豆1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丹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出处: 《圣惠》卷九十二。 主治: 小儿脏腑壅滞,腹胁妨闷,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3岁儿每服3丸,以温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巴豆、丹砂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39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连翘3分,麦门冬3分(去心,焙),子芩半两,川升麻3分,地骨皮1分,防风3分(去芦头),秦艽1分(去苗),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漏芦1分,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牛蒡子3分(微炒),苦参1分(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蒺藜1分(微炒去刺)。 出处: 《圣惠》卷六。 主治: 肺脏风毒,皮肤遍生疮疱,头颔生结核。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以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连翘3分,麦门冬3分(去心,焙),子芩半两,川升麻3分,地骨皮1分,防风3分(去芦头),秦艽1分(去苗),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漏芦1分,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牛蒡子3分(微炒),苦参1分(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蒺藜1分(微炒去刺)。 出处: 《圣惠》卷六。 主治: 肺脏风毒,皮肤遍生疮疱,头颔生结核。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以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菟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13 声望 0 2012/03/20 #40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胡黄连半两,知母半两,赤芍药半两,贝母(煨令微黄)半两,地骨皮半两,黄芩半两,槟榔半两,紫苑(洗去苗土)半两,木香半两,款冬花半两,乌梅肉(微炒)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大熟黄瓜1枚(去瓤)。 出处: 《圣惠》卷二十七。 主治: 虚劳骨热,四肢烦疼,小便赤黄,眼涩少睡。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黄瓜内,蒸熟烂研,入蜜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胡黄连半两,知母半两,赤芍药半两,贝母(煨令微黄)半两,地骨皮半两,黄芩半两,槟榔半两,紫苑(洗去苗土)半两,木香半两,款冬花半两,乌梅肉(微炒)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大熟黄瓜1枚(去瓤)。 出处: 《圣惠》卷二十七。 主治: 虚劳骨热,四肢烦疼,小便赤黄,眼涩少睡。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黄瓜内,蒸熟烂研,入蜜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