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犀角丸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3分,天麻3分,防风3分(去芦头),远志3分(去心),羌活3分,沙参3分(去芦头),茯神3分,龙齿1两,川升麻3分,天门冬3分(去心焙),葳蕤3分,羚羊角3分,铁粉1两(细研),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玄参3分,牛黄1分(细研),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麝香1分(细研)。

出处: 《圣惠》卷四。

主治: 心脏中风。言语颠倒,神思错乱,头面心胸烦热,或时舌强语涩,忪悸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3两,黄连3两,黄芩3两,橘皮3两,滑石3两,大黄3两,牵牛头末4两,槟榔1两,木香1两,薄荷1两,青皮1两,川芎1两。

出处: 《普济方》卷一一九。

主治: 积热,胸膈有停滞。

用法用量: 量人虚实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半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京三棱(炮,锉)半两,木香半两,巴豆(去心膜,出油尽,取霜)半钱,皂荚3挺(不蚛大者,锉,炭火内烧烟绝为度,净水内蘸去火毒),黑牵牛(炒)2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功效:止痰逆,利胸膈,进乳食。

主治: 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食后生姜、橘皮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与巴豆研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1分,木香1分,硇砂(研,水飞)1钱,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皂荚(去皮子,酥炙)1两,干白薄荷1两,大黄(锉,炒)1两,原蚕蛾2两,何首乌2两,天麻2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主治: 恶核。

用法用量: 每服7丸,茶清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生羊肉精者,细切研成膏,为丸如黍米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羚羊角屑半两,川升麻半两,生干地黄半两,黄耆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马兜铃根半两,马牙消1两。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五。

主治: 咽喉闭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次1丸,以薄棉裹,含咽津,1日4-5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楝实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羌活1分,胡黄连1分,龙齿1分。

出处: 《圣惠》卷八十三。

主治: 小儿惊啼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研破,煎金银汤送下,1日3-4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茯神(半两),川升麻(半两),槟榔半两,龙齿半两,朱砂半两(细研),金箔3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

出处: 《圣惠》卷二十。

主治: 风惊。心神惊恐,睡卧不安,四肢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人参、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玄参3分,苦参3分,丹参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甘菊花3分,旋覆花半两,车前子1两,槟榔3分,牵牛子1两半(微炒),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前胡3分(去芦头),黄柏根皮1两(微炒),知母半两,白鲜皮3分,槐子1两(微炒),赤芍药1两,芎?3分。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二。

主治: 肝脏壅毒,眼目昏暗,热泪出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淡竹叶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牛黄1钱(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天竹黄半两(细研),铅霜1分(细研),腻粉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蚱蝉1分(细研),龙脑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白附子1分(炮裂)。

出处: 《圣惠》卷八十三。

主治: 小儿风热,心神惊悸。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薄荷汤研化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白花蛇1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天南星半两(炮裂),白附子半两(炮裂),干蝎半两(微炒),天麻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上为末,用无灰酒2大盏搅令匀,于慢火上煎,旋添酒,不住手搅,以酒尽为度),牛黄1分,麝香半分,腻粉1分,朱砂1分,虎睛1对(微炙),龙脑1钱,水钱2分(以枣瓤研令星尽)。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胎风。搐搦,筋脉拘急,牙关或时紧硬。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竹沥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都入酒煎膏内,看硬软,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4钱匕,羚羊角屑4钱匕,鬼臼屑4钱匕,桂心末4钱匕,天雄1两,莽草1两,真朱1两,雄黄1两,贝子5枚(烧),蜈蚣5节,射罔(如鸡子黄大)1枚,巴豆50枚,麝香2分。

出处: 《千金》卷二十四。

功效:辟鬼疰蛊毒。

主治: 蛊毒百病,腹暴痛,飞尸恶气肿。

用法用量: 每服1丸,1日2次,含咽,不知少增之。卒得腹满飞尸,服如大豆许2丸;若恶气肿,以苦酒和涂之,缝袋子盛药,系左臂。

制备方法: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小豆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3分,铅霜半两(细研),麦门冬2两(去心,焙),铁粉1两(细研),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金半两,地骨皮半两,栝楼根3分,子芩半两,茯神半两,玄参半两,胡黄连3分。

出处: 《圣惠》卷五十三。

主治: 消渴。口舌干燥,烦热,心神如狂。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竹叶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川升麻半两,槟榔半两,天竺黄3分,光明砂1两(细研,水飞过),龙齿2两半(细研如粉),铁精1两(细研),露蜂房3分(微炙),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

出处: 《圣惠》卷四。

主治: 心脏风热,上冲头面,心系牵急,时时惊恐,狂言不定,神志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两,五加皮(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苦参1两半,大黄(锉碎,微炒)1两半,芍药1两半,大青3分,甘草(炙)3分,麦门冬(去心,焙)。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主治: 乳石发动,口干寒热。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渐加至20丸,食后以蜜水送下,早晨、日午、晚后各一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两半,巴豆10粒(去皮心,炒研,去油),大黄3分(蒸三度,锉),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人参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黄耆(细锉)半两,藜芦(去芦头)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黄连(去须)半两,甘草(炙,锉)半两,升麻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主治: 一切痈疽,发背,肿毒。

用法用量: 每服3丸,加至4-5丸,空心米饮送下。利下黄水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分,常山1两,蜀漆叶半两,豉(炒)1合。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主治: 足少阳疟,身体解(亻亦),或寒或热。心惕惕然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未发前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吴蓝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山栀子仁半两,巴豆(去心皮,炒研出油)半两,升麻3分,黄耆(锉)3分,防风(去叉)3分,甘草(炙,锉)3分,大黄(生锉)1两半,连珠草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主治: 瘰疬结核。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饮送下;未利,加至6-7丸,取利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川升麻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芩半两,玄参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半两(锉),甘草半两(生锉),蓝叶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入)。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五。

主治: 风热上攻,咽喉干痛,如欲生疮,心胸壅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温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五味子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木通(锉)1两,车前子1两,桑根白皮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主治: 脚气肿,上冲心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与旋覆花汤相间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犀角丸

别名: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两,栀子仁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铁粉(细研)1两,马牙消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十五。

主治: 时气热毒在脏,谵语口干,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