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汉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1/13 帖子 328 获得点赞 21 声望 0 年龄 39 2009/11/20 #1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 [b]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 [/b]
玻 玻泼摸佛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8/06 帖子 110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46 2009/11/20 #3 还有这种事?可是头回听说,医学院教材好像很少提及吧,这个帖子来源哪里,有没有更多的相关介绍?
草 草木森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0/11 帖子 176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11/20 #5 看了这么多贴子,数这个贴子吹嘘的最很,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很多成方的真正用法,现在流传的各种说法全都是胡说八道,这个论坛除了金老中医外其他人要么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瞎糊闹,很多医生行医一辈子到老了师父才把这些秘密告诉他,这些秘密都是口传心授书上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医院里那些专家不愿意把真方剂告诉患者的原因
看了这么多贴子,数这个贴子吹嘘的最很,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很多成方的真正用法,现在流传的各种说法全都是胡说八道,这个论坛除了金老中医外其他人要么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瞎糊闹,很多医生行医一辈子到老了师父才把这些秘密告诉他,这些秘密都是口传心授书上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医院里那些专家不愿意把真方剂告诉患者的原因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9/12/01 #10 这个帖子所言还有个可别之处,取决于个人的行医环境和其他因素而定; 通常:相比起来,自负盈亏的民间派多用霸道之法,持财政饭的中医同道多用王道之法。
禾 禾花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11 帖子 67 获得点赞 0 声望 6 2010/05/09 #16 药剂的有效跟剂量有很大关系,甚至改变了剂量连方也变了,例:小承气汤(大黄15g、枳实厚朴各9g)、厚朴三物汤(厚朴15g、枳实大黄各9g)、厚朴大黄汤(厚朴大黄各12g、枳实6g).所以应该要十分地注意剂量,我想能做专家的就是知道该用什么剂量才能发挥到最大功效
药剂的有效跟剂量有很大关系,甚至改变了剂量连方也变了,例:小承气汤(大黄15g、枳实厚朴各9g)、厚朴三物汤(厚朴15g、枳实大黄各9g)、厚朴大黄汤(厚朴大黄各12g、枳实6g).所以应该要十分地注意剂量,我想能做专家的就是知道该用什么剂量才能发挥到最大功效
知 知医必辨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15 帖子 1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10/05/17 #17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量,应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 一,单味药物在不同的剂量下,起到的功效不相同的。再者就是各个药物在方剂中的剂量比例是一定的。剂量比例发生了变化。整个方子起到的作用也是 皆然不同的。例如《伤寒论》中的桂枝与甘草。在复心阳的桂枝甘草汤中其比例为2:1;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其剂量比例就变成了3:2;在平冲降逆的桂枝加桂汤中其比例为5:2。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量,应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 一,单味药物在不同的剂量下,起到的功效不相同的。再者就是各个药物在方剂中的剂量比例是一定的。剂量比例发生了变化。整个方子起到的作用也是 皆然不同的。例如《伤寒论》中的桂枝与甘草。在复心阳的桂枝甘草汤中其比例为2:1;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其剂量比例就变成了3:2;在平冲降逆的桂枝加桂汤中其比例为5:2。
张先生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1 帖子 43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10/06/04 #20 中药药量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药量过大,则损伤正气。因此国家规定了剂量的上限范围。我们在临床可分常用剂量和特殊剂量。都对病情的需要、个体差异、危急疾病、z难杂病情况而定。